致諸弟(道光二十二年十一月十七日)
諸位賢弟足下:
十月二十七日寄弟書一封,內(nèi)信四頁、抄倭艮峰先生日課三葉、抄詩二頁,已改寄蕭莘五先生處,不由莊五爺公館矣。不知已到無誤否?
十一月前八日已將日課抄與弟閱,嗣后每次家信,可抄三頁付回。日課本皆楷書,一筆不茍,惜抄回不能作楷書耳。馮樹堂進(jìn)功最猛,余亦教之如弟,知無不言??上Ь诺懿荒茉诰┡c樹堂日日切磋,余無日無刻不太息也。九弟在京半年,余懶散不努力。九弟去后,余乃稍能立志,蓋余實(shí)負(fù)九弟矣。余嘗語岱云曰:“余欲盡孝道,更無他事,我能教諸弟進(jìn)德業(yè)一分,則我之孝有一分;能教諸弟進(jìn)十分,則我孝有十分;若全不能教弟成名,則我大不孝矣?!本诺苤疅o所進(jìn),是我之大不孝也。惟愿諸弟發(fā)奮立志,念念有恒,以補(bǔ)我不孝之罪。幸甚幸甚。
岱云與易五近亦有日課冊,惜其識不甚超越。余雖日日與之談?wù)摚坎荒芟ば念I(lǐng)會,頗疑我言太夸。然岱云近極勤奮,將來必有所成。
何子敬近待我甚好,常彼此作詩唱和。蓋因其兄欽佩我詩,且談字最相合,故子敬亦改容加禮。子貞現(xiàn)臨隸字,每日臨七八頁,今年已千頁矣。近又考訂《漢書》之訛,每日手不釋卷。蓋子貞之學(xué)長于五事:一曰《儀禮》精,二曰《漢書》熟,三曰《說文》精,四曰各體詩好,五曰字好。此五事者,渠意皆欲有所傳于后。以余觀之,此三者余不甚精,不知淺深究竟何如。若字,則必傳千古無疑矣。詩亦遠(yuǎn)出時手之上,而能卓然成家。近日京城詩家頗少,故余亦欲多作幾首。
金竺虔在小珊家住,頗有面善心非之隙。唐詩甫亦與小珊有隙。余現(xiàn)仍與小珊來往,泯然無嫌,但心中不甚愜洽耳。曹西垣與鄒云陔十月十六起程,現(xiàn)尚未到。湯海秋久與之處,其人誕言太多,十句之中僅一二句可信。今冬嫁女二次:一系杜蘭溪之子,一系李石梧之子入贅。黎樾翁亦有次女招贅。其婿雖未讀書,遠(yuǎn)勝于馮舅矣。李筆峰尚館海秋處,因代考供事,得銀數(shù)十,衣服煥然一新。王翰城捐知州,去大錢八千串。何子敬捐知縣,去大錢七千串。皆于明年可選實(shí)缺。黃子壽處,本日去看他,工夫甚長進(jìn),古文有才華,好買書,東翻西閱,涉獵頗多,心中已有許多古董。何世兄亦甚好,沉潛之至,雖天分不高,將來必有所成。吳竹如近日未出城,余亦未去,蓋每見則耽擱一天也。其世兄亦極沉潛,言動中禮,現(xiàn)在亦學(xué)倭艮峰先生。吾觀何、吳兩世兄之姿質(zhì),與諸弟相等,遠(yuǎn)不及周受珊、黃子壽。而將來成就,何、吳必更切實(shí)。此其故,諸弟能看書自知之。愿諸弟勉之而已。此數(shù)人者,皆后起不凡之人才也。安得諸弟與之聯(lián)鑣并駕,則余之大幸也。
季仙九先生到京服闋,待我甚好,有青眼相看之意。同年會課,近皆懶散,而十日一會如故。
余今年過年,尚須借銀百五十金,以五十還杜家,以百金用。李石梧到京,交出長郡館公費(fèi),即在公項(xiàng)借用,免出外開口更好。不然,則尚須張羅也。
門上陳升一言不合而去,故余作傲奴詩?,F(xiàn)換一周升作門上,頗好。余讀《易·旅卦》“喪其童仆”。象曰:“以旅與下,其義喪也。”解之者曰:“以旅與下者,謂視童仆如旅人,刻薄寡恩,漠然無情,則童仆亦將視主上如逆旅矣。”余待下雖不刻薄,而頗有視如逆旅之意,故人不盡忠。以后余當(dāng)視之如家人手足也,分雖嚴(yán)明而情貴周通。賢弟待人亦宜知之。
余每聞?wù)鄄畹?,輒望家信。不知能設(shè)法多寄幾次否?若寄信,則諸弟必須詳寫日記數(shù)天幸甚。余寫信,亦不必代諸弟多立課程,蓋恐多看則生厭,故但將余近日實(shí)在光景寫示而已,伏惟諸弟細(xì)察。
評點(diǎn)
何紹基之字與湯鵬之文
這封信提到了兩個著名文人,我們先來介紹一下。
第一人為何紹基,字子貞,湖南道州人。此人比曾氏早進(jìn)翰院兩年,又年長十二歲,此時在翰林院做編修。何紹基以書法稱名于近代,然在當(dāng)時名氣似乎還不是太大。曾氏在信中斷言,何紹基的字“必傳千古無疑”,看來這是說對了。中國古代字寫得好的人甚多,然傳名者寥寥,這是因?yàn)榧兇庖宰置赖暮苌伲皶ā币科渌臇|西來襯托,如地位、詩文、繪畫等?;虻匚桓呋蛟娢暮茫蚶L畫精,原本只有五六分的書法可以進(jìn)價(jià)為七八分、八九分;反之,原本有十分身價(jià)的書法,卻因人微位卑而不受重視。故自古以來,像懷素那樣的窮苦和尚以書法本身出名的少,而如王右軍、蘇東坡等仗顯赫地位、精彩詩文而成名的書家多。
何紹基書法
然何紹基有幸成為名書家,除開他的字確實(shí)是好、地位不低、著述較豐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即與曾氏的揄揚(yáng)分不開。此時的曾氏地位雖不高,但后來卻名震天下,他所極力稱頌的人,不愁無名。據(jù)說湘軍中有一位名叫郭松林的高級將領(lǐng),有附庸風(fēng)雅的愛好,他五十大壽時請何紹基為他撰一副壽聯(lián)。郭松林字子美,何紹基以此送他十個字:“古今三子美,前后兩汾陽?!鄙下?lián)叩“子美”。唐詩人杜甫字子美,宋詩人蘇舜欽字子美,與他合為三子美。下聯(lián)叩“郭”,將他與汾陽王郭子儀相比。如此一來,郭松林便成為一位集杜甫、蘇舜欽之文才與郭子儀之武功于一身的人了。郭松林歡喜無盡,立刻賞何紹基一千兩銀子。
這種出格逾等的頌詞,或許是出于玩笑,也或許是存心討好,且不去管它。但一個字值一百兩白銀,從市場角度來看,也的確說明了何紹基字在當(dāng)時的價(jià)值。
第二人即信中所說的湯海秋。湯海秋名鵬,湖南益陽人,也是曾氏的翰苑前輩。曾有人將他與魏源、龔自珍、張際亮并稱為“道光四子”。他的傳世之作為論文集《浮邱子》(岳麓書社曾于一九八七年重新標(biāo)點(diǎn)刊行)。湯鵬二十歲中進(jìn)士,的確是聰明過人,功名早達(dá)。但終其一生官位不過御史,壽命也只四十四歲,算不得一個有福氣的人。對湯鵬及其著述,當(dāng)時許多人曾予以極高的評價(jià),稱其人“意氣蹈厲”,其文“震爍奇特”。但曾氏對這位同鄉(xiāng)的看法則異于時人。
信中談湯“誕言太多,十句之中僅一二句可信”。他送給湯的挽聯(lián)也與眾不同:“著書成二十萬言,才未盡也;得謗遍九州四海,名亦隨之。”
湯鵬的“誕言”和《浮邱子》的奇特,可以給我們這樣的啟示:古今不少頗有名氣的憂時詩文,或許都出自好“奇思怪想”者之手,這些作品可以成為文學(xué)上的佳作、學(xué)術(shù)上的杰構(gòu),但卻難以將它們真的用之于經(jīng)世濟(jì)民。對于這中間許多自嘆懷才不遇的作者,也不宜灑過多的同情之淚,因?yàn)樗麄兒苡锌赡芫筒皇钦嬲氖赝聊撩裰拧?/p>
曾氏是一個崇尚腳踏實(shí)地的人,與湯鵬不屬同類,故而不太喜歡這位有才華的同鄉(xiāng)前輩。這封信的后半截,曾氏在敘述同鄉(xiāng)京官的近況時,又表露了他務(wù)實(shí)的一貫作風(fēng)。他不喜歡“好買書,東翻西閱”的黃子壽,卻喜歡何、吳兩家兒子的“沉潛”,并預(yù)言,二人雖天分不高,但將來的成就“必更切實(shí)”。他希望諸弟向何、吳兩世兄看齊。
不知讀者注意到?jīng)]有,曾氏在講到門房換人的時候,提到兩個門房的名字:一人名陳升,另一人名周升??磥?,陳、周為其人的本姓,“升”則是曾氏給他們所起的名字??梢酝茢啵粼贀Q一個姓李的來,必叫“李升”。這里面透露的是主人渴望升官的消息。曾氏的兩個兒子的乳名,一為甲三,一為科一。他的兩個外甥的乳名,一為鼎二,一為盛四。四個孩子乳名的前一字連綴起來恰為“甲科鼎盛”四字,這里也透露出曾氏希望后輩做官入仕的心情。聯(lián)系到曾氏后來家書中說的“不求兒子做大官,只求做讀書明理的君子”的話,不由得使人產(chǎn)生多種懷疑:是虛偽、表里不一?是早期渴望做官,后來在宦海中浮沉太久,深知其中艱辛,故晚年不要兒子做官?是又想做官,又不想做官,兩種心情矛盾地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