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在風格上有什么不同的追求?
在絕句的發(fā)展史上,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的發(fā)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而是沿著各自的路徑向前發(fā)展。在這樣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它們自己獨有的一些風格趣味和審美追求。古人對此多有論述,其中以明代詩論家胡應麟的論述最為精到。下面這一段,就是胡震亨《唐音癸簽》一書中所引述的胡應麟評五七言絕:
五言絕尚真切,質多勝文。七言絕尚高華,文多勝質。五言絕昉于兩漢,七言絕起自六朝,源流迥別,體制自殊。至意當含蓄,語務舂容,則二者一律也。
胡氏又云:
顧華玉云:“五言絕以調古為上乘,以情真為得體?!闭{古則韻高,情真則意遠。華玉標此二者,則雄奇俊亮,皆所不貴。論雖稍偏,自是五言絕第一義。
也就是說,五言絕追求言情真摯,文字樸質一點也無妨,樸質處亦是動人處,而以調古意高為第一義。我們看初盛唐的五絕,尤其是五言古絕,多以質直之語結句,直言其情,少作興托之語。而七言絕則追求風調高華,要特別講究措辭的優(yōu)美,多為興托之語,貴有意象。而在表達的含蓄和措語的從容上,二者又具有共同的特點。
從詩歌史來看,五言絕句的風格比較穩(wěn)定,唐以后的發(fā)展不是特別大。七言絕句雖然傳統(tǒng)上以盛唐的高華、風神為正宗,但自中唐以降,七絕的風格是不斷的發(fā)展、變化著的,其題材領域也在不斷的開拓中。
在近體各體中,絕句可以說是淵源最為久遠,而生命力又最為旺盛的一種體裁。絕句與民間歌曲、歌謠之間,也是相互影響的。唐人絕句,受到當時歌謠雜曲的影響,而后世民間的歌曲,又多采用文人中流行的七絕體。這一點,對于我們當代的絕句寫作,是有一定參考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