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言語

清世說新語校注 作者:夏敬觀,撰,劉強(qiáng),校 注


言語

2.1 羅文俊[一]短視,尋丈外茫無所睹。宣宗[二]召見,笑問:“卿見朕否?”文俊曰:“天威不違[二]顏咫尺。”

【原注】羅文俊,字蘿村,南海人。

【新注】

[一]羅文?。?789—1850):字泰瞻,號蘿村。南莊鎮(zhèn)人。道光二年(1822)進(jìn)士。累官工部左侍郎。著有《綠蘿書屋文集》。

[二]宣宗:即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1782—1850),通稱道光帝。

[三]不違:不遠(yuǎn)。

2.2 仁皇命部院[一]甄吏[二],諸臣仰承風(fēng)旨,五部皆有斥[三]者。馮山公[四]諷工部侍郎金鼎[四]曰:“五部自有,平原自無,侍郎善之,遂無所劾。”

【原注】馮景字山公,錢塘人。吳德旋《初月樓聞見錄》云:“景游京師,授詩項(xiàng)侍郎景襄第時,有司營宮室,難枬木梁,有請易國學(xué)彝倫堂梁者,景上書魏尚書象樞諫,事寢。閻若璩為《尚書古文疏證》,景助之成《淮南子洪?!范?。所著有《解舂集》十二卷。”

【新注】

[一]部院:清代中央五部和都察院的合稱。各省巡撫多兼兵部侍郎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銜,亦稱巡撫為部院。

[二]甄吏:甄別精簡彈劾官吏。

[三]斥:彈劾或斥退。

[四]馮山公:馮景(1652—1715),字山公,一字少渠。浙江錢塘人。國子監(jiān)生。為人嚴(yán)正,絕意仕進(jìn)。嘗受知于王士禛,湯斌嘆其文為不朽。著有《幸草》、《樊中集》等。

[五]金鼎:康熙間人,官至工部侍郎。

2.3 吉地案發(fā),因水之故[一]。曹振鏞[二]問程恩澤[三]:“古有之乎?”曰:“《呂覽》:水嚙王季墓,見棺之前和。[四]

【原注】曹振鏞,字懌嘉,號麗生,歙縣人。官至武英殿大學(xué)士,謚文正。父文埴,戶部尚書,謚文敏。〇程恩澤,字春海,歙縣人。

【新注】

[一]吉地案發(fā),因水之故:吉地,吉祥之地,此指風(fēng)水好的墓地。清陳康祺《郎潛紀(jì)聞二筆》:“吉地案發(fā),因水之故,曹文正問古有之乎?侍郎對:水嚙王季墓,見棺之前和。見《呂覽》?!绷怼肚灏揞愨n》亦有相同記載。

[二]曹振鏞(1755—1835):字儷生,號懌嘉,文埴子。乾隆四十六年(1781)進(jìn)士。官至協(xié)辦大學(xué)士、軍機(jī)大臣等。道光間以平喀什噶爾功績晉太子太師,旋晉太子太傅,并賜畫像入紫光閣,列次功臣之首。

[三]程恩澤(1785—1837):字云芬,號春海。安徽歙縣人。嘉慶十六年(1811)進(jìn)士。官至戶部侍郎。師從凌廷堪,于金石、書畫、醫(yī)算,無不涉及。著有《國策地名考》等。

[四]嚙(niè):咬,這里有侵蝕意?!秴问洗呵铩ら_春》:“惠公曰:昔王季歷葬于渦山之尾,水嚙其墓,見棺之前和?!?/p>

2.4 《高宗實(shí)錄》[一]成,館請議敘,或言過優(yōu)。?;?sup>[二]以問紀(jì)昀[三],昀不言可否,惟曰:“臣服官二十年,無敢以苞苴[四]進(jìn)者。惟戚友浼[五]為其先題主名墓,雖厚幣輒受之?!鳖;饰蛟唬骸叭粍t朕為先帝推恩[六],何嫌其厚!”

【原注】紀(jì)昀,字曉嵐,獻(xiàn)縣人,官至協(xié)辦大學(xué)士,謚文達(dá)。著述甚富,所為《閱微草堂筆記》,至今稱之者眾。

【新注】

[一]《高宗實(shí)錄》:即《大清高宗純皇帝實(shí)錄》,是一部記載清高宗乾隆皇帝一生事跡的編年體史書,嘉慶年間撰成。

[二]?;剩杭辞迦首诩螒c皇帝愛新覺羅·颙琰(1796—1820),1795年至1820年在位,凡二十五年。

[三]紀(jì)昀(1724—1805):字曉嵐,一字春帆,晚號石云,道號觀弈道人、孤石老人。直隸河間府獻(xiàn)縣(今屬河北)人。乾隆十九年(1754)進(jìn)士,由翰林官至禮部尚書。曾為《四庫全書》總纂官。卒謚文達(dá),世稱文達(dá)公。著有《閱微草堂筆記》、《紀(jì)文達(dá)公遺集》等。

[四]苞苴:包裝魚肉等用的草袋。代指饋贈的禮物。

[五]浼(měi):懇托,請求。

[六]推恩:廣施仁愛,恩惠于他人?!睹献印ち夯萃跎稀罚骸巴贫髯阋员K暮?,不推恩無以保妻子。”

2.5 西林相國[一]嘗讀杜少陵《胡馬詩》[二],至“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嘆曰:“人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夫良馬蹀躞[三]奔騰,步步著實(shí),是無空;不越尺寸,是無闊。惟其如此,所以堪托死生?!睆埻┏?sup>[四]聞之嘆曰:“予扈從久,見良馬多,乃信西林是言,能發(fā)杜詩神髓[五]?!?/p>

【原注】張廷玉,字衡臣,號硯齋,桐城人。謚文和。英次子。

【新注】

[一]西林相國:西林覺羅·鄂爾泰。生平見1.11注。因鄂爾泰曾位居首輔,故稱。

[二]杜少陵《胡馬詩》:即杜甫《房兵曹胡馬》詩。詩云:“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fēng)入四蹄輕。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p>

[三]蹀躞:小步走路,往來徘徊。古樂府《白頭吟》:“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p>

[四]張桐城:張廷玉(1672—1755),字衡臣,號研齋。安徽桐城人。雍正、乾隆、嘉慶三朝元老,官至保和殿大學(xué)士、吏部尚書、軍機(jī)大臣、太保,封三等伯,備受雍正、乾隆倚重。曾任《明史》檢修總裁官。著有《傳經(jīng)堂集》、《澄懷園全集》等。

[五]神髓:精神與骨髓。比喻精粹。

2.6 高宗[一]東巡,遺祭尹吉甫[二]墓,會南熏[三]徐來,帝曰:“此《詩》所謂‘穆如清風(fēng)’?!?sup>[四]

【新注】

[一]高宗:即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歷(1711—1799),1736年至1795年在位,凡六十年。廟號高宗。

[二]尹吉甫:即兮伯吉父。兮氏,名甲,字伯吉父(一作甫),尹是官名。周宣王大臣,官至內(nèi)史,輔助過三代帝王,后為周幽王所殺。據(jù)說是《詩經(jīng)》的主要采集者,被尊稱為中華詩祖。

[三]南熏:南風(fēng)。《史記·樂書》:“舜歌《南風(fēng)》而天下治,《南風(fēng)》者,生長之音也。舜樂好之,樂與天地同,意得萬國之歡心,故天下治也?!备柙疲骸澳巷L(fēng)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南風(fēng)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四]“穆如清風(fēng)”:語出《詩經(jīng)·大雅·烝民》:“吉甫作誦,穆如清風(fēng)。”

2.7 仁宗[一]見鮑廷博[二]《知不足齋叢書》[三],諭撫臣[四]曰:“朕,帝王家之‘知不足’,鮑氏乃讀書人‘知不足’也。可語鮑廷博勿改?!睍r宮內(nèi)亦有是齋額[五]。

【原注】鮑廷博,字以文,號淥飲,歙縣人。

【新注】

[一]仁宗:指嘉慶皇帝。生平見注2.4。

[二]鮑廷博(1728—1814):字以文,號淥飲。安徽歙縣人。清代藏書家。家世經(jīng)商,父鮑詡,不惜重金求購宋元書籍,筑室收藏,名其室為“知不足齋”。乾隆三十七年(1772),詔求天下遺收,乃獻(xiàn)出家藏精本六百種,居全國私人獻(xiàn)書之冠。著有《花韻軒小稿》。

[三]《知不足齋叢書》:乾嘉年間,鮑廷博將家藏孤本刊刻成《知不足齋叢書》。嘉慶十八年(1813),浙江巡撫方受疇將鮑廷博所刊刻《知不足齋叢書》獻(xiàn)仁宗。

[四]撫臣:當(dāng)指浙江巡撫方受疇。

[五]按:毓慶宮后殿東梢間,嘉慶皇帝御題匾額,亦名“知不足齋”。

2.8 世宗[一]問張廷玉:“廷臣中孰通禪悅[二]?”廷玉以張照[三]對。因召問:“視朕何如人?”照對曰:“是佛?!薄叭曜砸暫稳缛耍俊睂υ唬骸案墒洪??!毖韵麓笃酢?/p>

【原注】張照,字得天,華亭人,謚文敏。相傳為斷臂僧后身,初名默,后易名照。照嘗于山中覓古松,伐其本根,埋甕酒其下承松液,逾年掘之,名松苓酒。以獻(xiàn)帝,帝偶飲之,壽躋九旬。阮葵生《茶余客話》云:“張涇南司寇照,墜馬傷右臂,幾折。時方進(jìn)呈落葉倡和詩,遂用左手書楷,無一筆呆滯,真造化手也。得蒙古良醫(yī),百日全愈?!?/p>

【新注】

[一]世宗:即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1678—1735),1722年至1735年在位。

[二]禪悅:入于禪定者,其心愉悅自適之謂?!度A嚴(yán)經(jīng)·凈行品》:“若咽食時,當(dāng)愿眾生,禪悅為食,法喜充滿?!?/p>

[三]張照(1691—1745):字得天,號涇南,亦號天瓶居士。江蘇華亭(今上海松江)人??滴跛氖四辏?709)進(jìn)士。官至刑部尚書。通法律,工書法,尤精音律。著有《月令承應(yīng)》、《法官雅奏》、《曲錄》等。

2.9 紀(jì)昀初入翰林[一],有同年分部曹[二]者,戲之曰:“今都人士謂御史[三]為老鴨,何耶?”昀曰:“以其鳴則不祥。然必見不祥之雞而一鳴焉,于老鴨何尤[四]?”曰:“然則翰林為駱駝[五],夫非以其腫背昂首、高視而闊步乎?”昀曰:“誠似矣。然任重而道遠(yuǎn)[六],終必賴之?!蓖暝唬骸靶?,陳亞之流[七]也?!?/p>

【補(bǔ)注】紀(jì)昀,字曉嵐,謚文達(dá),獻(xiàn)縣人。

【新注】

[一]翰林:皇帝的文學(xué)侍從官,唐朝以后始設(shè),明、清改從進(jìn)士中選拔。

[二]同年:即同科中進(jìn)士者。部曹:舊指京師各部司官。

[三]御史:官名。掌管監(jiān)察之事。明清專設(shè)監(jiān)察御史,隸都察院。另有派遣監(jiān)察御史巡察地方者,明稱巡按、清稱巡按御史。以御史為老鴨,蓋因御史負(fù)責(zé)監(jiān)察、彈劾官吏,故其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下言“不祥之雞”,蓋喻指貪瀆之官吏也。

[四]何尤:猶言何辜。尤,過失。

[五]駱駝:將翰林比作駱駝,諷其傲慢也。下言“腫背昂首,高視而闊步”,正摹其狀。

[六]任重而道遠(yuǎn):《論語·泰伯》:“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yuǎn)。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yuǎn)乎?’”引此自證,紀(jì)昀可謂善解紛者。

[七]陳亞之流:陳亞一類人。陳亞,字亞之,維揚(yáng)(今江蘇揚(yáng)州)人。宋真宗天禧初前后在世。咸平五年(1002)進(jìn)士。性滑稽,善詼諧。江藩《漢學(xué)師承記》稱紀(jì)昀:“胸懷坦率,性好滑稽,有陳亞之稱。然驟聞其語,近于詼諧,過而思之,乃名言也?!?/p>

2.10 劉墉[一]與協(xié)揆[二]琳寧[三]同在朝房,琳寧曰:“公學(xué)問品行、文章書法,海內(nèi)欽仰,究以何為第一?”墉曰:“餑餑第一?!甭?wù)呤?。他日潘世?sup>[四]得董香光[五]臨天賜帖,就墉請?jiān)u,墉曰:“此真董書,君速購,毋為他人有?!绷諏巻栐唬骸肮我灾??”墉曰:“譬如巨木,以問匠頭[六],無不知者。仆是書家匠頭耳?!?/p>

【原注】琳寧,宗室,正黃旗人。官至協(xié)辦大學(xué)士,后以失察吏事,降官致仕。〇劉墉號石庵,諸城人。官至大學(xué)士。謚文清。〇潘世恩,字芝軒,吳縣人。官至武英殿大學(xué)士。謚文恭。

【新注】

[一]劉墉(1719—1804):字崇如,號石庵。諸城縣逄戈莊(今屬高密市)人。乾隆、嘉慶兩朝重臣。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潔、剛直敢諫聞名于世。其書法味厚神藏,喜用濃墨,故世人又稱其“濃墨宰相”。著有《石庵詩集》。

[二]協(xié)揆:清代對協(xié)辦大學(xué)士的稱呼。意謂協(xié)助百揆(指大學(xué)士)管理政務(wù)。梁章鉅《稱謂錄·內(nèi)閣大學(xué)士》:“案今以大學(xué)士協(xié)辦為古之參知政事。故有稱參知者,有稱協(xié)揆者?!?/p>

[三]琳寧(?—1805):滿洲鑲藍(lán)旗人,清宗室。官至協(xié)辦大學(xué)士。卒謚勤僖。

[四]潘世恩(1769—1854):初名世輔,小字日麟,字槐堂,號芝軒,晚號思補(bǔ)老人。祖籍安徽歙縣,后遷居蘇州。乾隆五十八年(1793)狀元。歷仕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四朝,被稱為“四朝元老”。著有《恩補(bǔ)齋集》。

[五]董香光:即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上海松江人。萬歷十七年(1589)進(jìn)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太子太保。著名畫家,“華亭畫派”代表。著有《畫禪室隨筆》、《容臺文集》等。

[六]匠頭:技藝精湛的工匠。

2.11 史貽直[一]與年大將軍[二]同登第,年敗,帝[三]問貽直曰:“汝亦年羹堯薦乎?”對曰:“薦臣者羹堯,用臣者陛下也。”帝意解[四]。

【新注】

[一]史貽直(1682—1763):字儆弦,號鐵崖。江蘇溧陽人??滴跞四辏?699)中舉人,次年中進(jìn)士。雍正朝官至兵部尚書,乾隆二十七年(1757)拜相。卒贈太保,謚文靖。

[二]年大將軍:即年羹堯。生平見1.13注。

[三]帝:雍正皇帝。

[四]意解:猶言釋然。

2.12 純皇[一]春秋六十,舉行萬壽慶典。錢陳群[二]獻(xiàn)竹根如意[三],帝批札曰:“未頒僧紹之賜[四],恰致公遠(yuǎn)之貢[五]。文而有理,把玩良怡。今賜卿木蘭[六]所獲鹿,服食延年,以俟清晤[七]?!?/p>

【原注】錢陳群,號香樹,嘉興人。官至刑部尚書。謚文端。《年譜》云:“公年十四應(yīng)童子試,鶴庵公以公嘗育于外大母,因命名曰陳生。及鶴庵公易簀,前三日夢五世祖謂曰:‘爾一生長厚力學(xué),爾二孫前生乃大邱孫也。’遂召公命名?!?/p>

【新注】

[一]純皇:即清高宗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歷。因謚號“法天隆運(yùn)至誠先覺體元立極敷文奮武欽明孝慈神圣純皇帝”,故稱。

[二]錢陳群(1686—1774):字主敬,號香樹。浙江嘉興人??滴趿辏?721)進(jìn)士。歷任順天學(xué)政、太仆寺卿、詹事、內(nèi)閣學(xué)士等職。謚文端。

[三]如意:古代一種生活器物。柄端作手指之形,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故稱如意,俗稱“不求人”,即今之“癢癢撓”也。清《事物異名錄》:“如意者,古之爪杖也。”

[四]僧紹之賜:僧紹即明僧紹(?—483),字休烈,一字承烈,平原鬲人。南朝宋、齊間隱士、經(jīng)學(xué)家。齊高帝慕其高潔,曾贈其竹根如意,故云。

[五]公遠(yuǎn)之貢:未知出自何典。公遠(yuǎn),當(dāng)亦人名。

[六]木蘭:即木蘭圍場,位于河北省東北部(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與內(nèi)蒙古草原接壤,乃清朝皇家狩獵場。“木蘭”是滿語,即哨鹿之意。

[七]清晤:清雅之會晤。

2.13 謝方山[一]別業(yè),為明總督宣大楊順侍郎[二]故宅。楊即殺沈錬[四]以媚嚴(yán)嵩[五]者。有古槐十?dāng)?shù)株。一日,王阮亭[六]徘徊其下,顧謂方山曰:“此樹閱世古矣,惜非安石之甘棠?!?/p>

【原注】謝方山名重輝,德州人。〇王阮亭名士禛,字貽上,又號漁洋山人,山東新城人,謚文簡。

【新注】

[一]謝方山:名重輝,字千仞,號方山。山東德州人。官刑部郎中,工詩。王士禛稱其詩“去膚存骨,去枝葉存老干”。著有《杏村集》。

[二]明總督宣大:明宣府、大同的合稱。明代曾在這兩地設(shè)總督。全銜為“總督宣大、山西等處軍務(wù)兼理糧餉”,簡稱宣大總督。

[三]楊順侍郎:明代兵部侍郎、宣大總督楊順。

[四]沈錬(1506—1557),字純甫,號青霞。浙江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嘉靖十七年(1538)進(jìn)士。嘉靖三十六年(1557),宣大總督楊順與蒙古族韃靼部落交戰(zhàn),丟失城池四十余座,卻殺害無辜平民謊報軍功。沈錬訪知此事,寄給楊順兩首詩加以斥責(zé)。楊順?biāo)炫c御史路楷商議,以白蓮教名義將沈錬殺害。

[五]嚴(yán)嵩(1480—1567):字惟中,號勉庵、介溪等。江西新余(今分宜)人。明代權(quán)奸。為官專擅媚上,竊權(quán)罔利,排除異己,招權(quán)納賄,臭名昭著。晚年,為明世宗所疏遠(yuǎn),抄家去職,兩年而歿。

[六]王阮亭:即王士禛(1634—1711),字子真、貽上,號阮亭,又號漁洋山人。新城(今山東桓臺縣)人,常自稱濟(jì)南人。詩為一代宗匠,與朱彝尊并稱。論詩創(chuàng)“神韻說”,著有《池北偶談》、《帶經(jīng)堂集》、《香祖筆記》等。

2.14 張廷玉與鄂爾泰[一]同居樞府[二]十余年,往往竟日不交一言。鄂有過,張必微諷。會暑日,鄂脫帽,堂宇湫溢[三],因環(huán)視曰:“此帽置何所?”張徐笑曰:“此頂還是在自家頭上為妙?!倍跎裆烩邤?shù)日。

【新注】

[一]張廷玉、鄂爾泰:張生平見2.5注;鄂生平見1.11注。

[二]樞府:古時以主管軍政大權(quán)的政府中樞為樞府。宋代多指樞密院,明和清初多指內(nèi)閣,清雍正以后指軍機(jī)處。

[三]湫溢:猶湫隘。低洼狹小。溢為“隘”字之訛。

2.15 史貽直[一]再入政府,年已八十一。嘗奏事,拜起舒遲,純皇問曰:“卿老憊[二]乎?”貽直曰:“皇上到臣年自知之?!钡鄞笮?。

【原注】史貽直,字鐵崖,溧陽人,謚文靖。阮葵生《茶余客話》云:“德清蔡翁精子平之學(xué)。一日,史胄司夔過訪,蔡告以南中生一孫,推其命,頗富厚,若遲一刻則大貴。史叩其時日,大驚曰:‘余今得子,正其月日時也?!淘唬骸藘罕厝腴w?!唇裎木腹O直也。京師傳為佳話。”袁枚《史公神道碑》云:“公清標(biāo)玉立,眉目如畫,舉止祥華,靴塵不沾,衣圭袍褶,式皆內(nèi)裁。性強(qiáng)記,尤善清言。雖莊語危論,必多譬引,饒風(fēng)趣。每早朝立宮門樹下,諸王貝勒卿貳翰詹,環(huán)聽鐵崖相公道三朝舊事,耆臣言行,以及輿服車騎之儀,羅縷明暢,如鳳鳴九霄,下風(fēng)傾耳,聞所未聞。他大臣或懼言溫室,吶吶不宣,而公肆意逞辭,談啁流速,忌者不能中也。”

【補(bǔ)注】《茶余客話》云:“康熙辛酉,胄司攜眷入都,泊舟水驛,生子。家人往來岸上,聞一鐵家亦生一子,問其時,正相同。歸告胄司,心識之,字之曰鐵崖。”

【新注】

[一]史貽直:生平見2.11注。

[二]老憊:衰老疲憊。

2.16 或指燕地葡萄問汪鈍翁[一]:“吳中何以敵此?”汪曰:“橘柚秋黃,楊梅夏紫,言之已使津液橫流,何況身親剖摘?”[二]

【原注】汪琬,字苕文,號鈍庵,又號堯峰。順治進(jìn)士,累官郎中。長洲人,工文辭,著有《堯峰文集》。

【新注】

[一]汪鈍翁:即汪琬。生平見1.15注。

[二]此則頗有晉人風(fēng)味。《世說新語·言語》:“陸機(jī)詣王武子,武子前置數(shù)斛羊酪,指以示陸曰:‘卿江東何以敵此?’陸云:‘有千里莼羹,但未下鹽豉耳!’”

2.17 蔣苕生[一]風(fēng)神散朗,如魏晉間人,從容燕笑,繼以諧謔。晚患風(fēng)痹[二],淹臥床笫[三],王述庵[四]往問疾,蔣笑曰:“已作習(xí)鑿齒[五]矣?!闭勴暘q目光炯炯。

【原注】蔣士銓,字心余,一字苕生,號清容,又號藏園,鉛山人。官編修。袁枚《蔣編修墓志銘》云:“父堅(jiān),有奇節(jié)獨(dú)行。嘗游澤州,縛君馬背行千余里。甫四歲,母鐘太宜人即屈絲竹作波磔,教之認(rèn)字。”阮元《蔣編修傳》云:“讀鳳臺王氏藏書,冠而歸,補(bǔ)縣學(xué)生,學(xué)政以孤鳳凰稱之。”〇王昶,字德甫,又字琴德,號述庵,又號蘭泉,青浦人。官至刑部左侍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