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放棄學(xué)業(yè),首次打工差點喪命
因寒冷而打戰(zhàn)的人,最能體會到陽光的溫暖。經(jīng)歷了人生煩惱的人,最懂得平凡生活的可貴。
1981年,張全收16歲,身高1米77,體重100斤,身體很弱。他像豫南平原上瘦高的玉米稈,風(fēng)一吹就會彎腰。
他在河南駐馬店朱里鎮(zhèn)賈村上了半年初中。因為走讀的關(guān)系,天一亮,他就要起床去上學(xué)。中午、晚上也得回來。單趟路程大約1公里多。
38年后,上學(xué)對于拐子楊村的村民來說依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村里有了小學(xué),但是更多的村民想讓孩子在鎮(zhèn)上、在縣城,甚至在駐馬店市里讀書。學(xué)生走讀的奔波勞苦,依舊存在。區(qū)別在于,因為擴(kuò)招,上大學(xué)容易了。相似之處在于,貧家子弟想上一流的大學(xué),因為受教育水平、經(jīng)濟(jì)條件等客觀因素限制,依舊不易。所幸,國家已經(jīng)重視“寒門難出貴子”的現(xiàn)象,出臺多種舉措助力寒門學(xué)子。
時間再次拉回38年前。
“我不上了?!鄙倌陱埲张艿礁赣H面前,怯怯地說。
張全收說話的語氣,就像找父親要一毛錢買個零食那樣不自信。他的父親意味深長地看了兒子一眼,輕輕地嘆了口氣。作為父親,他比張全收更明白這對孩子意味著什么。但是,張全收的父親并沒有意識到,這個事情的真正意義,以及很多年以后對孩子的深遠(yuǎn)影響。
畢竟,從他們老張家來到拐子楊村開始,就沒有出過一個大學(xué)生。他的父親自然不會抱有這個不切實際的期望——認(rèn)為自己孩子會是這一局面的改觀者,或者傳統(tǒng)的打破者,抑或是家族新的歷史創(chuàng)造者。來到一個陌生的大多是楊姓的村落,老張家花了好幾輩子才慢慢適應(yīng)。張全收父親不想去做出改變,更別提勇敢冒險。
“你不上學(xué),你干啥?”父親像是在問張全收,又像是在自言自語,“你不上學(xué),就要打牛腿?!?/p>
在農(nóng)村,打牛腿意味著趕牲口,就是種地的意思。
“我想辦法干事兒?!彼粗赣H說。
當(dāng)時,輟學(xué)在河南農(nóng)村是個較為普遍的現(xiàn)象。實際上,張全收弟弟小學(xué)三年級就輟學(xué)了。對于輟學(xué)務(wù)工或務(wù)農(nóng)這件事情,在農(nóng)村人看來,就像莊稼長草了,就要鋤草那樣自然。多年后,再提及這個事情,張全收家族也未表示出哪怕一絲后悔的念頭。
張全收舅舅家(在上蔡縣朱里鎮(zhèn)柏莊村),有一個表親(當(dāng)?shù)厝私小袄媳怼保?,比他大兩歲。
“義馬有個磚窯廠,工頭是咱親戚。愿意干活不?”這個老表找到張全收。
“那能掙多少?”張全收問。
“多勞多得吧?!崩媳碜约阂膊磺宄?。
對于當(dāng)時的張全收而言,出門務(wù)工的機(jī)會并不多,他也沒有其他的、看似更好的選擇。簡單商量后,就和村里另外3個小伙子——楊春盈、楊小華、吳新村一起出發(fā)了。加上張全收舅舅村的十幾個工人,一共20多個人一起結(jié)伴出發(fā)務(wù)工。
這是張全收第一次打工,也是楊小華第一次出遠(yuǎn)門。楊小華個子不高,比張全收還小一歲,臉寡瘦。剛出門的楊小華對什么都感覺很稀奇。
那天是正月十六,天寒地凍。
張全收一行穿著破得露出棉花的棉襖棉褲,坐汽車,跑到駐馬店西平縣火車站。
“全收,咋買票?”同伴問他。
“你問我?我問誰?”沒坐過火車的張全收也不知所措。
“那直接買到澠池縣吧?!蓖槿ベI票了。過了好大一會兒才回來。
去義馬,為啥要買到澠池呢?這里面有一段故事。
義馬,河南三門峽市下轄縣級市,總面積112平方公里,總?cè)丝?7.09萬,是河南面積最小、人口最少的縣市。義馬一帶歷史上是一片不毛之地,直到1963年才設(shè)立義馬市,后被反復(fù)撤銷、合并。1981年義馬從澠池縣獨立,成為縣級義馬市。打開澠池縣地圖你會發(fā)現(xiàn),義馬被澠池三面包圍,而澠池縣城與義馬城區(qū)也不過兩公里,步行就可以到達(dá)。
因為這層關(guān)系,加之當(dāng)時信息閉塞,很多人分不清義馬和澠池。所以,明明去澠池,被說成了去義馬。直到買車票,才確定了這一信息。
火車票當(dāng)時是一塊多錢。一行人興高采烈背著被子、扛著大包,浩浩蕩蕩地上了綠皮火車。
上午坐上火車,下午車到鄭州。人呼啦呼啦往下走。
“咋回事兒?到澠池了?”張全收焦急地問。
“下車,簽字。”旁邊有旅客匆匆說了一句。
下了車,張全收他們才鬧明白,原來從河南駐馬店市西平縣到河南三門峽市澠池縣需要先走京廣線到鄭州,然后下來簽字,再從鄭州坐火車走隴海線,才能到澠池。
他們背著大包小包在火車站排了很久的隊,晚上9點多,終于簽完字。再等到車來,已經(jīng)是半夜了。
剛坐車上,楊春盈扯著嗓子喊:“全收,全收,不好啦,有人丟啦?!?/p>
張全收急得一腦門子汗?!罢l丟了?”
“楊小華?!?/p>
這幾個人又急又氣。張全收舅舅村的十幾個同伴說:“你們?nèi)フ野?,我們先走了?!?/p>
“咋辦?全收?!睏畲河瘑枏埲?。
“那得找啊?!睆埲漳_一跺,“下車?!?/p>
但是吳新村沒有動靜。楊春盈說:“我在火車站里頭等你們。”
張全收一急:“你們不去,我去!”
張全收背著大大的被子,從火車上跳下來。鄭州火車站站里、廣場上全是人,就像農(nóng)村趕集一樣。張全收背著厚重的被子,在火車站轉(zhuǎn)了三圈,才在廣場上看到楊小華。
“楊小華!”張全收沖他大喊,“你在干嗎?怎么不上車?”
“我在找你們啊?!睏钚∪A也背著大包,愣愣地說。
“人家都跟著大部隊,你咋跟不上呢?”張全收埋怨了一句,拉著他往車站里頭跑。
“我沒出過門,看啥都稀奇。我吃著烤紅薯,看著周圍風(fēng)景,不知道咋就迷路了?!睏钚∪A說。
吳新村已經(jīng)和工友們坐火車去澠池。楊春盈在車站等張全收。楊小華還沒有簽字,張全收他們又去補簽字。結(jié)果,很晚才坐上車。第二天早上7點,終于到了澠池縣。
澠池縣在歷史上有名的事件,就是秦趙會盟了。
據(jù)《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秦昭襄王時(前282——前280年),秦國三次發(fā)兵攻趙,趙國失利而不屈服。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派人告訴趙惠文王,為使兩國和好,雙方可在澠池會盟。秦王與趙王會飲時,脅迫趙王鼓瑟,并令史官記入秦史。這時,藺相如正氣凜然地強(qiáng)請秦王擊缶,亦令趙國史官記人趙史。秦國官員不服,脅令趙國割15城給秦王祝壽,藺相如也迫請秦國割都城咸陽給趙王祝壽。如此針鋒相對,舌槍唇劍,直到宴會終了,秦王也未能撈到絲毫便宜,只得與趙王言歸于好。
為表示偃旗息鼓,停止戰(zhàn)爭,雙方士兵捧土埋藏兵器以示友好,遂成會盟高臺。
“王風(fēng)不作游說興,蘇張之輩紛縱橫。區(qū)區(qū)會盟非一所,獨有此臺能著名?!泵鞔惌I的《澠池會盟臺》一詩,寫的就是與此有關(guān)的故事。
古秦趙會盟臺位于今澠池縣城西約1公里,澠水和羊河之間。1941年,曾在衛(wèi)立煌、章士釗等人的贊助下予以重修。1986年,澠池縣大規(guī)模重修會盟臺,使其顯得空前壯觀。臺高14米,臺頂呈八角形,中央建亭子,雙層八角尖頂仿古式,上覆金色琉璃瓦,高8米。亭中豎四方形巨碑,上刻《重修古秦趙會盟臺碑記》及著名書法家舒同、楚圖南等人的題詞。
張全收一行一下火車,只見大雪一片,天地間白茫茫的。他們自然沒有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的閑情雅致,只想盡快趕路。
澠池縣是丘陵地帶,路滑難走。張全收一行3人一天一夜沒吃飯,身心俱疲。前路漫漫,他們又把寫有磚窯廠地址的字條弄丟了,也不知道磚窯廠具體在哪兒。
這就像希臘神話中的一個場景:一位英雄要回鄉(xiāng)了,但是海風(fēng)卻拼命阻止他回鄉(xiāng)。他以為是命運對他不公,實則是命運之神眷顧他,擔(dān)心他回鄉(xiāng)后看到家鄉(xiāng)的景象,釀生一場慘劇。神話中,英雄最后排除萬難回鄉(xiāng)了。現(xiàn)實中,張全收拼命用記憶,拼起了通往磚窯廠心酸之路的地址。
他并不知道,那是一份辛苦但卻無果的工作。
“在澠池縣仰韶鄉(xiāng)西溝馬嶺村,我記得地址在這里?!睆埲掌戳嗣貞洝Kf:“我們要先找仰韶鄉(xiāng),再找西溝馬嶺村。”
地上,積雪齊腳脖子深;頭頂,雪簌簌而下。3人背著被子,在雪地里跑了20里地,才跑到仰韶鄉(xiāng)。
“西溝馬嶺村在哪兒?”張全收攔住一個路人問路。
“就在澠池縣邊上。”
仨人一屁股坐在地上。因為張全收的想當(dāng)然,他們白跑了幾十里雪路。出門在外,作難在所難免,他們也不抱怨。簡單休息后,他們又往回走,跑到澠池縣邊上的西溝馬嶺村。
直到晚上,他們才到磚窯廠。
此刻,映入張全收眼簾的是一個破窯,有三四米高。這個磚窯廠,有幾十門窯洞。他看到有幾十個人呆立著,一問,都是剛來的。
提起磚窯,現(xiàn)代人大多并無好感。實際上,近代文人也是如此。老舍在《駱駝祥子》中這樣寫道:“整個的老城像燒透的磚窯,使人喘不出氣?!?/p>
磚窯也稱土窯。顧名思義,即將土坯燒制成磚瓦的窯。磚窯由多個燒磚的窯洞和一個巨大出煙煙囪組成。窯洞溫度相當(dāng)高,大約上千度,在實際燒結(jié)過程中磚窯的溫度在600——900攝氏度。燒窯的主要位置為窯洞的上方,土磚在窯洞內(nèi)放置。燒窯的材料基本是煤。整個巨大燒窯工程用兩個燒窯師傅,實行白天和晚上兩班制度。
張全收干的活兒,并不是燒磚最辛苦最累的“打坯子”。即便如此,磚窯廠最清閑的工作,還是壓得這個16歲少年無法承受。
磚窯廠的工頭,是張全收的堂舅,叫楊樹林。
“全收,你來清理磚坯?!彼暗馈?/p>
“我干不動,我才十幾歲。沒力氣?!睆埲沾稹?/p>
“那你壘窯門吧。”楊樹林說。
所謂壘窯門,就是磚坯進(jìn)到土窯里去后,把窯門封住。就這樣,張全收干了個把月封窯門的活兒。平常,張全收他們還得清理磚窯里面的煤灰。每天就像兔子扒窩,進(jìn)土窯、出土窯,搞得一身灰。
工友中有個人與大家都不一樣,他叫喬松,老家是信陽新縣的,長著鋼刀一樣的眼睛,打扮得很有派頭。他30歲,干活最賣力??粗鴱埲崭刹粍踊顑?,喬松總會幫他。一來二去,他們就熟識起來。
喬松的父親給他寫三封家書,催他回去結(jié)婚,他都無動于衷。
“我娘得了重病。我得干活兒讓娘治病。我若回家了,是結(jié)婚了,但是在家務(wù)農(nóng),娘的病咋辦?”喬松說。
實際上,張全收明白,喬松已經(jīng)看上一個姑娘——離工地不遠(yuǎn)義馬(義馬和澠池很近,上文已經(jīng)交代)一個小廠老板的千金,并且經(jīng)常去跟人家約會。
工友們很羨慕喬松,有一次纏著讓喬松講講親女人是什么感覺。
喬松喝了口水,煞有介事地講了起來:
“開始不要亂伸舌頭,正常閉上雙唇,親女人的雙唇,記住要有親的動作,表現(xiàn)出來好像嘴唇在進(jìn)攻的感覺。要正好親得和女人的雙唇吻合,接觸3——5秒鐘。然后,很滿足很浪漫很溫柔地松開一小段距離。這時候,女人會很驚訝,趁她剛才一直閉著的雙眼剛要睜開,立即再次堵上?!眴趟芍v得繪聲繪色,工友們聽得一臉認(rèn)真,仿佛自己就是喬松本人。喬松說:“你可以用一只手托住女人的下巴,無比珍視地凝視她15秒,然后閉上眼睛把嘴唇壓下去,女人這時心中應(yīng)該想:哇,就好像電影一樣,他好浪漫哦。此時雙方都很迫切了,然后就可以舌頭纏在一起了。”
喬松講完了。大家還沒聽夠。喬松答應(yīng)有空再講,大家才散開。
誰也不曾想到,這個在工地里跟他們一起搬磚的工友,竟然后來成了“金鳳凰”。
喬松的故事,暫且不表。
一個當(dāng)?shù)氐睦蠇寢?,叫裴鮮草。她就在磚窯廠附近居住。閑來無事,天天去磚窯廠附近遛彎兒。
“孩兒,你吃飽吃不飽?”她問張全收。
良言一句三冬暖。何況是對第一次出遠(yuǎn)門在磚窯廠打工的16歲少年!
張全收當(dāng)時感覺她就像自己親媽媽,心理上多少有個依靠。實際上,他恨不得認(rèn)她做干媽?!澳艹燥??!彼?。
“累不累?”
“累?!?/p>
一來二去,老媽媽就和張全收熟悉起來。
一天,她找到張全收?!拔壹夜褡右推幔銇韼蛶兔Π??”
“好啊。我以前學(xué)過油漆工,還跟著師傅干過活兒?!睆埲招廊淮饝?yīng)。
張全收從磚窯廠一下班,就去老媽媽家?guī)兔?。實際上,裴老媽媽家就是幾個小物件需要油漆。不出幾天,張全收就全干好了。老媽媽很高興。
磚窯廠的工作,就像一塊灼熱的巨石,沉重壓向這個少年。張全收的身體漸漸扛不住,得了類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脖子像落枕一樣,整天歪著。工友送了一個外號,“歪脖”。
有一天,張全收實在頂不住了,發(fā)了高燒。
“我不想吃飯,想吃面條?!睆埲沼袣鉄o力地對窯廠管事兒的人說。
“你想吃啥就吃啥嗎?給你搞特殊嗎?”張全收遠(yuǎn)房姥爺是管事兒人之一,他惡狠狠地對張全收說。
張全收原本以為自己已經(jīng)病了,況且對方還是遠(yuǎn)房親戚,這個小小的要求,他一定會答應(yīng)。沒想到,工地上的親戚對自己的態(tài)度還不如好心的陌生人。他心涼了,憤怒了,多日來的積怨一刻間突然爆發(fā)。他拿起碗,重重摔到地上。
所有人都驚呆了。最后,張全收遠(yuǎn)房姥爺還是為他做了這碗面條。
吃完面條,張全收就癱倒在床上了。
“白天辛苦、出汗,晚上就睡在稻草上。天冷,人容易受涼、得病。”楊樹林說,無奈地?fù)u搖頭。
張全收還有一個老表(此處指祖輩的“姑舅姊妹兄弟”/舅姑兄弟姊妹,孫輩們都稱呼他們?yōu)椤袄媳怼?。多見于我國北方地區(qū))叫楊小園,用架子車?yán)瞥乜h醫(yī)院看病。
去醫(yī)院有三公里土路,坑坑洼洼,顛得張全收屁股疼。
最終,醫(yī)生開了西藥、中藥。中藥需要煎熬。
醫(yī)生特意囑咐:“這孩子太小,不適合干磚窯廠。再干下去,命都要沒了。”
可是,在張全收看來,他并無選擇。“不干磚窯廠,干啥呢?錢還沒有掙到,總不能回老家吧?”他心想。
無奈,他從醫(yī)院剛出來,就像得了“斯德哥爾摩綜合征”一樣,又進(jìn)了磚窯廠——讓自己柔弱的身體繼續(xù)飽受磚窯廠辛苦工作的摧殘。
“磚窯廠有熬藥的砂鍋嗎?”張全收問。
“沒有?!睆S里人說。
正當(dāng)無路可走時,有人提醒他,問問老媽媽。
他去敲門。老媽媽一口答應(yīng)下來,幫他熬了四五天藥。
張全收的膝蓋很痛。老媽媽有一個極好的偏方,先在鍋里倒進(jìn)去兩袋子醋,用火加熱,醋燒開后,把切成片的二兩牛夕倒進(jìn)去,把麩子也倒進(jìn)去攪拌,再把切成細(xì)長薄片的大蔥倒進(jìn)鍋攪拌。當(dāng)醋和麩子融合了,變成類似一坨面的形狀時,就從鍋里盛出來,裝進(jìn)布袋里面。把布袋放在膝蓋上,效果很好。
很多年后,一位中醫(yī)說,老媽媽的方法很科學(xué)。牛夕,也稱牛膝,別名是懷牛膝、牛髁膝、山莧菜、對節(jié)草、紅牛膝、杜牛膝、土牛膝等。它的功能主治是:補肝腎,強(qiáng)筋骨,逐瘀通經(jīng),引血下行。用于腰膝酸痛、筋骨無力等。而麩子加熱,可以讓牛夕的藥效更持久深入膝蓋。
那時候,張全收心里暖洋洋的。心想,老媽媽對自己有救命之恩。今后若成大事,一定要報恩。
大概在磚窯廠干了兩個月。一天晚上,大雨滂沱。整個磚窯廠就像一個個巨大的土灰色盾牌,經(jīng)歷著無數(shù)強(qiáng)勁箭簇的猛烈射擊。睡夢中,張全收感覺有人拍著自己的背。
“快快快,快跑。”
張全收一激靈,立即坐了起來。
抬眼一看,磚窯廠亂了套。人們都在捆被子。外面,磚廠燈光一片明亮,燒磚的鼓風(fēng)機(jī)還在呼呼響。
“出了什么事情?”張全收問。
“窯廠欠送煤的錢,人家是當(dāng)?shù)厝?,已?jīng)把路斷了,明天要來找事情。消息傳過來了,誰不走,明天送煤的把人扣下來?!惫び颜f。
“那我去給老媽媽打個招呼?!?/p>
“不行?!惫び颜f,“你不能去。她是當(dāng)?shù)厝?,萬一送煤的知道后,會把你扣到這里。”
大家瘋了似的往外跑。張全收沒來得及穿鞋,磚窯廠路面上,鋪著煤渣、小石子,扎得張全收腳底板鉆心疼??墒牵蝿菸<?,他也顧不上這么多了。
張全收的腿有毛病,走不快,工友們就架著他跑。正跑著,背上的棉被掉地上了,全是水,張全收趕緊掂起來,水嘩啦嘩啦往下流,顧不上擠干凈棉被里的水,咬著牙繼續(xù)往前跑。
跑到縣城,已經(jīng)是夜里12點多了。張全收見到一個解放車,兩個掛斗,車斗搭了綠篷布。人們呼啦呼啦爬上去。綠篷布直接蒙到人們頭上。大雨順著綠篷布往兩邊流,綠篷布里面悶得出不來氣。張全收想吐,又吐不出來,難受了一路。
終于回到老家。臨下車,張全收他們一人領(lǐng)了25元“遣散費”。
那天,拐子楊村的村民見到這樣一個場景:一個黑瘦的大高個少年由3個人架著,一瘸一拐從鄉(xiāng)道上進(jìn)了村。少年背著被子,被子又臟又破,還濕漉漉的。即便如此狼狽,張全收見到村民還是滿面笑容地打招呼,仿佛一身的狼狽和他無關(guān)。仿佛,他會換一種方式重新歸來。很多年后,他確實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