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導(dǎo)讀

周邦彥詞今譯 作者:(宋)周邦彥


導(dǎo)讀

北宋宣和三年(1121),在南京的一所道觀——鴻慶宮中傳出噩耗:該宮提舉、前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周邦彥病故了。

這位北宋末期最杰出的詞人,文人詞的集大成者,著名的宮廷音樂家,經(jīng)歷了神宗、哲宗、徽宗三朝,以他優(yōu)雅、妙曼、傷感的作品風靡詞壇,贏得巨大的聲譽,終于在六十六歲這一年,停止了他的歌唱。

也許,他死得正是時候。因為這一年,腐朽不堪的北宋王朝,正被方臘等人領(lǐng)導(dǎo)的農(nóng)民起義弄得焦頭爛額,用了極殘暴的手段,才把起義農(nóng)民鎮(zhèn)壓下去??墒?,這個腐朽的政權(quán)卻無法抵御北方金人的進攻。六年之后,汴京陷落,徽、欽二帝被擄北去,北宋王朝就宣告覆亡了。周邦彥先此而逝,使他得以免于經(jīng)歷這慘痛的一幕。

也許,他死得太早了一點。因為國破家亡的深痛巨創(chuàng),會強有力地影響他的創(chuàng)作,使他從偎紅倚翠的殘夢中驚醒過來,唱出更多一些時代之音、家國之慟。如果我們看到像宋徽宗趙佶那樣一位昏庸腐敗的皇帝,在亡國被俘之后,也寫出了《燕山亭》《眼兒媚》一類的哀歌,那么,對于周邦彥做出這樣推測,也就不是沒有理由的了。然而,過早的逝世,使他未能用這一方面的主題來充實、開拓他的創(chuàng)作領(lǐng)域。就他所應(yīng)該取得的成就而言,這不能不是一種遺憾。

然而,不管怎樣,作為一個詞人,周邦彥無疑已經(jīng)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據(jù)陳郁《藏一話腴》記載:“美成自號清真,二百年來以樂府獨步,貴人、學士、市儇、妓女,皆知美成詞為可愛?!?/p>

樓鑰《清真先生文集序》:“樂府播傳,風流自命……顧曲名堂,不能自已?!?/p>

張端義《貴耳集》:“邦彥以詞行,當時皆稱美成詞,殊不知美成文筆大有可觀……惜以詞掩其他文也?!?/p>

沈雄《古今詞話》:“徽廟時,邦彥提舉大晟樂府,每制一詞,名流輒為賡和。東楚方千里、樂安楊澤民全和之,合為《三英集》行世?!?/p>

僅從上述點滴記載中,我們也可以知道,當時無論是在官場上,還是在市井民間,周邦彥的名聲都已經(jīng)很響亮了。

就是皇帝,對他的才能也十分賞識,讓他提舉(掌管)大晟府(全國的音樂總署)便是一個證明。據(jù)《歷代詩馀》引用《古今詞話》的一條材料說:“王都尉有《憶故人》詞云:‘燭影搖紅向夜闌,乍酒醒、心情懶。尊前誰為唱《陽關(guān)》,離恨天涯遠。 無奈云沉雨散。憑欄桿、東風淚眼。海棠開后,燕子來時,黃昏庭院。’徽宗喜其詞,猶以為不盡宛轉(zhuǎn),遂令大晟樂府別撰腔。周美成增損其詞,而以首句為名,謂之《燭影搖紅》云?!边@個王都尉,就是王詵。他是宋英宗的女兒魏國大長公主的丈夫,官為駙馬都尉,詩、書、畫都很有名。連他的詞都讓周邦彥修改,足見周邦彥在當時詞壇上的權(quán)威地位。

至于后人對他的推崇,就更是不勝枚舉了。

例如劉肅說:“周美成以旁搜遠紹之才,寄情長短句,縝密典麗,流風可仰;其征辭引類,推古夸今,或借字用意,言言皆有來歷,真足冠冕詞林?!保ā镀窦沸颍?/p>

沈義父說:“作詞當以清真為主……下字運意,皆有法度,往往自唐、宋諸賢詩句中來,而不用經(jīng)史中生硬字面,此所以為冠絕也?!保ā稑犯该浴罚?/p>

《四庫全書總目》說:“邦彥妙解聲律,為詞家之冠。所制諸調(diào),不獨音之平仄宜遵,即仄字中上、去、入三音,亦不容相混,所謂分刌節(jié)度,深契微芒。故千里和詞,字字奉為標準。”(《片玉詞提要》)

周濟說:“美成思力,獨絕千古,如顏平原書,雖未臻兩晉,而唐初之法至此大備,后有作者,莫能出其范圍矣。”(《介存齋論詞雜著》)

陳廷焯說:“詞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蘇、秦之終,復(fù)開姜、史之始,自有詞人以來,不得不推為巨擘,后之為詞者,亦難出其范圍?!保ā栋子挲S詞話》)

今天的讀者盡可以不贊同這些評價。但是,至少可以說明,周邦彥在歷史上曾經(jīng)有過的地位。

那么,周邦彥究竟是個什么樣的詞人?他的作品有些什么特點?他為什么會在詞壇上取得如此崇高的地位呢?現(xiàn)在,讓我們從他的生平說起。

周邦彥,字美成,別號清真居士。仁宗嘉祐元年丙申(1056)出生于錢塘,也就是后來南宋的都城臨安,即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早在北宋以前,那就是一個繁華美麗的城市。詞人柳永曾經(jīng)在《望海潮》詞里描述: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云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市列珠璣,戶盈羅綺,競豪奢。重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釣叟蓮?fù)蕖GT擁高牙,乘醉聽簫鼓,吟賞煙霞。異日圖將好景,歸去鳳池夸。

不難想象,這樣一個山明水秀的地方,這樣一個紙醉金迷的都市,對于少年詞人的思想和氣質(zhì)的形成,會產(chǎn)生多么深遠的影響。日后在他的詞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富艷精工、珠鮮玉艷、淡遠清妍一類特色,都有著這個江南都會的鮮明印記。可是在當時,詞人卻因為他那多情的性格、艷發(fā)的才華和浪漫的行為受到家人和親族責備,把他看成是一個沒有出息的敗家子。

不過,他的游蕩是有限度的。在這個時期內(nèi),他實際上還在努力攻讀,“博涉百家之書”。并于二十四歲這一年,離開錢塘家鄉(xiāng),到汴京進入太學讀書。元豐六年(1083),他二十八歲,呈獻《汴都賦》一篇,長達萬余言(一說七千言)。據(jù)說,其中“多古文奇字”。宋神宗命左丞李清臣朗讀,因不能盡識其字,有許多只能按偏旁來讀。神宗因此大為驚異,把周邦彥召到政事堂去,提拔為太學正。周邦彥一鳴驚人,其得意心情不難想見??墒?,三年之后,神宗死了。哲宗登位。又過了一年,剛好廬州(今安徽省合肥市)需要教授(掌管學校課試等事)一名,周邦彥就被派去充任。后來,又轉(zhuǎn)到了荊州,一直住到哲宗元祐七年(1092)。

周邦彥在東京(汴京)的幾年,政治上雖然沒有得到更大的進展,但是京城的生活卻進一步打開了他的眼界。東京作為當時全國最大的城市、政治和經(jīng)濟的中心,它那種格局和氣派又是錢塘所不能比擬的。請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序》中的一段記載:

仆從先人宦游南北,崇寧癸未到京師?!斴傒炛?,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習鼓舞;班白之老,不識干戈。時節(jié)相次,各有觀賞。燈宵月夕,雪際花時,乞巧登高,教池游苑。舉目則青樓畫閣,繡戶珠簾。雕車競駐于天街,寶馬爭馳于御路。金翠耀目,羅綺飄香。新聲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調(diào)弦于茶坊酒肆。八荒爭湊,萬國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會寰區(qū)之異味,悉在庖廚?;ü鉂M路,何限春游;簫鼓喧空,幾家夜宴。伎巧則驚人耳目,侈奢則長人精神。

這雖是寫的徽宗年間的景象,但與神宗年間也相去無幾。周邦彥在那幾年閑著無事。他又是一個愛玩愛樂的青年,自然是盡情地游蕩著、感受著、吸取著,把京城生活的那種典麗深密、渾厚和雅的氣息糅進了他的創(chuàng)作中。在京城,他還結(jié)識了一大群歌兒舞女,并且和其中的幾位建立了較深的情誼。此后,他便常常地思念著她們。直到后來重回京城,他還去尋訪她們。

應(yīng)當說明,當時,東京城內(nèi)還居住著大量貧苦的人民,而在朝廷里,圍繞著堅持變法還是廢止變法的問題,以王安石為首的一派官僚,與以司馬光為首的另一派官僚也正在展開劇烈的斗爭。但是這些,年輕的詞人卻沒有看到,或者看到了,卻采取了回避的態(tài)度。的確,他的心靈太脆弱,容量也太有限,它裝不下那些粗硬的、尖利的、爆炸力太強的東西。

在廬州和荊州七年,再加上到江蘇擔任溧水縣令的四年,周邦彥在外整整漂泊了十一年,其間還可能到陜西長安游歷了一次。在這十一年中,他過得似乎并不愉快。他常常懷念著東京,懷念著故鄉(xiāng)錢塘,還懷念著他那些相好的歌女們。

在荊州的元宵節(jié),他厭倦地唱道:

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門如晝,嬉笑游冶。鈿車羅帕。相逢處、自有暗塵隨馬。年光是也。唯只見、舊情衰謝。清漏移、飛蓋歸來,從舞休歌罷。(《解語花》)

當他在漢水之濱,與一位女郎分手之后,他的心情變得那樣孤寂、凄涼:

情切。望中地遠天闊。向露冷風清無人處,耿耿寒漏咽。嗟萬事難忘,唯是輕別。(《浪淘沙慢》)

在江蘇溧水縣,他的鄉(xiāng)思越來越強烈了:

綸巾羽扇,困臥北窗清曉。屏里吳山夢自到。驚覺。依然身在江表。(《隔浦蓮》)

終于,他發(fā)出了深沉的怨嘆:

年年。如社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時眠。(《滿庭芳》)

這結(jié)末幾句,梁啟超曾評論說:“最頹唐語,卻最含蓄?!?sup>⑤事實上,在這十年內(nèi),周邦彥身上那種傷感、頹唐的氣質(zhì)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并且在他的詞中處處表現(xiàn)出來,成為貫穿他整個創(chuàng)作的一種特質(zhì)。從大處觀之,這又是同當時繁華已極,而又腐朽已極的社會相一致的?;蛘呖梢哉f,正是北宋社會行將凋謝衰亡的信息,在詞人敏感的心靈中所造成的感應(yīng)。是的,周邦彥不是敢于與潮流抗爭的健兒,也不是遺世獨立的高士。他只是一個與世沉浮的俗人,蕓蕓眾生中的一名歌者。他擺脫不了周遭社會風氣的包圍;或者,根本沒有想過要擺脫它。

大約在哲宗紹圣四年(1097),周邦彥被召回汴京任國子監(jiān)主簿。次年六月,哲宗在崇政殿召見他,命他重進《汴都賦》,改任秘書省正字。三年后,徽宗繼位,改授校書郎。以后,他的宦途似乎順利起來,升任考功員外郎不久,又當上了衛(wèi)尉、宗正少卿兼議禮局檢討;幾年后,再升為衛(wèi)尉卿;又以直龍圖閣知河中府。后來河中府去不成,次年改知隆德府,徙明州府。政和六年(1116)他再度被召回汴京,入秘書監(jiān),進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這一年,他已經(jīng)六十一歲了。兩年后,出知順昌府;宣和二年(1120)徙知處州,同年罷官,提舉南京鴻慶宮。因值方臘起義,逃難至杭州,又到揚州。宣和三年(1121)返回南京,同年病故。

周邦彥這后半生的經(jīng)歷,比較平穩(wěn)。他沒有卷入當時激烈的黨爭,也沒有受到大的挫折,他憑借資歷一步步地晉升到列卿的地位,詞名也一天比一天大了。這時,北宋的詞壇,在一百多年當中,已經(jīng)歷了幾番演變。仁宗年間,以晏殊、歐陽修為領(lǐng)袖,基本上承襲著晚唐、五代的風范,而主要師法馮延巳的雍容典雅的路子,雖不乏膾炙人口的佳作,到底個性未顯,而且只有小令。柳永繼起,因仕途失意,流連坊曲,應(yīng)樂工和歌妓們之請,傾力作詞。他精通音律,擅長鋪敘,于是吸取民間音樂的發(fā)展成果,變舊聲為新聲,變短調(diào)為長調(diào),使詞的整個格局為之一新。柳詞亦因此普遍風行。但也存在不夠成熟的種種弱點,如空疏、直露,浮淺、俚俗等,真正完美成熟之作還不多。到了神宗朝,蘇軾很不滿意柳詞,打算用極端的辦法加以改革。他寫詞,立旨力求雅正高潔,用筆標榜清剛雄健。結(jié)果,詞的境界擴大了,為南宋豪放派詞的出現(xiàn)做了先導(dǎo)??墒墙K北宋之世,響應(yīng)他的卻少而又少;相反,以矯枉過正,不合音律來攻訐他的,卻大有人在。這說明,就詞在北宋這個發(fā)展階段而言,蘇軾只能是一個開風氣的人物,而不是集大成者。這個集大成的任務(wù),是由周邦彥完成的。

現(xiàn)在,我們就來談?wù)劊鳛楸彼挝娜嗽~的集大成者,周邦彥作品的一些特點。

我們知道,文人寫詞的風氣,早在唐代中期就逐漸出現(xiàn)。晚唐、五代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其中西蜀和南唐,詞風尤盛。入宋以后,結(jié)束了安史之亂以來兩百年變亂相尋的局面,社會進入較長時期的相對穩(wěn)定。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城市的繁榮,詞壇也出現(xiàn)了空前鼎盛的局面??v觀從晚唐到北宋末年這二百多年間的創(chuàng)作情況,除了蘇軾等個別作者外,詞的內(nèi)容幾乎全部都集中在兩個方面——風月相思和羈旅行役。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情況,自然同無論是晚唐、五代,還是北宋時期,文人詞都是作為歌筵舞榭上娛樂消閑的工具這一點,有著極大的關(guān)系。周邦彥作為一個集大成者,他的創(chuàng)作也同樣表現(xiàn)出這種鮮明的特點。王國維在《清真先生遺事》中曾經(jīng)談到這一點。他說:“境界有二:有詩人之境界,有常人之境界。詩人之境界,惟詩人能感之而能寫之,故讀其詩者亦高舉遠慕,有遺世之意。而亦有得有不得,且得之者亦各有深淺焉。若夫悲歡離合、羈旅行役之感,常人皆能感之,而惟詩人能寫之。故其入于人者至深,而行于世也尤廣。先生之詞屬于第二種為多。故宋時別本之多,他無與匹。又和者三家,注者二家。自士大夫以至婦人女子,莫不知有清真,而種種無稽之言,亦由此以起。然非入人之深,烏能如是耶?”事實正是這樣,在周邦彥現(xiàn)存的近二百首詞中,除了個別的篇章(如《西河·金陵懷古》)外,幾乎全部都是抒發(fā)“悲歡離合、羈旅行役之感”的作品。他的集大成,從題材來說,就是集的這一方面的大成。而這,又是為詞的發(fā)展的一定歷史階段所規(guī)定了的。我們今天固然可以對周邦彥詞的題材狹窄、內(nèi)容貧弱提出批評,但是,如果我們聯(lián)系整個詞壇發(fā)展的歷史,以及當時的社會狀況來看問題,這一點也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周邦彥的詞從題材來說,基本上沒有超出晚唐、五代以來的范圍。但這并不是說,在思想內(nèi)容方面也沒有任何有個性的東西。相反,周邦彥的詞是有著鮮明個性的。這種個性并不僅是表現(xiàn)在個別的一首詞或一個句子中,而是在他的整個創(chuàng)作中都體現(xiàn)出來。這種個性就是前文提到的那種傷感和頹唐的氣質(zhì)?!栋櫵幵~筌》的作者賀裳把它比喻為“柳欹花亸”,可以說是頗為貼切。周邦彥的詞給人的印象,確實像一束開到了盡頭的鮮花,一樹倦于飄拂的垂柳。它們的美,是一種頹廢的美。在其中,固然沒有憤怒,沒有吶喊,沒有慷慨高歌,甚至也沒有希望和恐懼,有的只是迷惘的微笑、沉沉的鼻鼾和懷舊的傷感。他絮絮叨叨地告訴你,他如何受到命運的播弄,目的僅僅在于得到你的一聲同情的嘆息,而決不會再多:

對宿煙收,春禽靜,飛雨時鳴高屋。墻頭青玉旆,洗鉛霜都盡,嫩梢相觸。潤逼琴絲,寒侵枕障,蟲網(wǎng)吹黏簾竹。郵亭無人處,聽檐聲不斷,困眠初熟。奈愁極頓驚,夢輕難記,自憐幽獨。 行人歸意速。最先念、流潦妨車轂。怎奈向、蘭成憔悴,衛(wèi)玠清羸,等閑時、易傷心目。未怪平陽客,雙淚落、笛中哀曲。況蕭索、青蕪國。紅糝鋪地,門外荊桃如菽。夜游共誰秉燭?

——《大酺·春雨》

他還一再向你談起他的種種艷遇,但并不是想夸耀。只是為了告訴你:后來他怎樣失去了她,落得苦惱不堪,而又無可奈何……

夜色催更,清塵收露,小曲幽坊月暗。竹檻燈窗,識秋娘庭院。笑相遇,似覺瓊枝玉樹,暖日明霞光爛。水眄蘭情,總平生稀見。 畫圖中、舊識春風面。誰知道、自到瑤臺畔。眷戀雨潤云溫,苦驚風吹散。念荒寒、寄宿無人館。重門閉、敗壁秋蟲嘆。怎奈向、一縷相思,隔溪山不斷。

——《拜星月·秋思》

像這一類情調(diào)的作品,在《片玉詞》中絕不是個別的、偶然出現(xiàn)的。絕大部分作品,都是這樣一種情調(diào)。如果說,晚唐以來把悲歡離合、羈旅行役作為題材的文人詞,大都帶有傷感、頹廢的傾向的話,那么這種傾向在《片玉詞》中的表現(xiàn)就尤其集中而突出。這個方面,周邦彥也可以稱為集大成者。

周邦彥的真正成就和貢獻,今天看來,主要還是在藝術(shù)技巧和形式格律方面。關(guān)于這方面,前人有不少評語。除了前文已錄引過,這里不再重復(fù)的之外,較重要的還有如強煥說:“美成摹寫物態(tài),曲盡其妙?!保ā额}周美成詞》)陳振孫說:“周美成多用唐人詩句隱括入律,渾然天成。長調(diào)尤善鋪敘,富艷精工,詞人之甲乙也?!保ā吨饼S書錄解題》)張炎說他的創(chuàng)作:“渾厚和雅,善于融化詩句。”(《詞源》)先著說:“美成詞乍近之,覺疏樸苦澀,不甚悅口,含咀久之,則舌本生津。”(《詞潔》)戈載說:“清真之詞,其意淡遠,其氣渾厚,其音節(jié)又復(fù)清妍和雅,最為詞家之正宗?!保ā镀呒以~選》)王國維說:“美成深遠之致不及歐、秦,唯言情體物,窮極工巧,故不失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創(chuàng)調(diào)之才多,創(chuàng)意之才少耳。”(《人間詞話》)陳洵說:“清真格調(diào)天成,離合順逆,自然中度?!保ā逗=嬚f詞》)朱祖謀說:“兩宋詞人,約可分為疏、密兩派。清真介在疏、密之間,與東坡、夢窗分鼎三足。”(朱評《清真詞》)以上這些評語,分別指出了《片玉詞》各個方面的特點。如果把這些特點綜合起來,并把它放到宋詞的發(fā)展歷史當中來看,那么周邦彥所做的工作,就是最終完成了文人詞的格律化,在詞的藝術(shù)形式方面,起到了繼往開來的作用。這是《片玉詞》最主要的成就,也是周邦彥被認為是集大成者的最重要原因。

我們試看《蘭陵王·柳》:

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yīng)折柔條過千尺。 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shù)驛。望人在天北。凄惻。恨堆積。漸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

這首詞寫的是詞人作客汴京期間,一次送別友人的情景。作者通過精美錘煉的語言,抑揚往復(fù)的音節(jié),考究嚴謹?shù)慕Y(jié)構(gòu),把寫景、敘事、抒情三者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使之成為一個法度井然、渾然無間的整體。全詞顯出一種典雅、含蓄、豐容的氣派。

又如《瑞龍吟》:

章臺路。還見褪粉梅梢,試花桃樹。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歸來舊處。 黯凝佇。因念個人癡小,乍窺門戶。侵晨淺約宮黃,障風映袖,盈盈笑語?!∏岸葎⒗芍氐?,訪鄰尋里,同時歌舞。唯有舊家秋娘,聲價如故。吟箋賦筆,猶記燕臺句。知誰伴、名園露飲,東城閑步?事與孤鴻去。探春盡是,傷離意緒。官柳低金縷。歸騎晚、纖纖池塘飛雨。斷腸院落,一簾風絮。

還有《六丑·薔薇謝后作》:

正單衣試酒,悵客里、光陰虛擲。愿春暫留,春歸如過翼。一去無跡。為問花何在?夜來風雨,葬楚宮傾國。釵鈿墮處遺香澤。亂點桃蹊,輕翻柳陌。多情為誰追惜?但蜂媒蝶使,時叩窗槅?!|園岑寂。漸蒙籠暗碧。靜繞珍叢底,成嘆息。長條故惹行客。似牽衣待話,別情無極。殘英小、強簪巾幘。終不似、一朵釵頭顫裊,向人欹側(cè)。漂流處、莫趁潮汐。恐斷紅、尚有相思字,何由見得?

這些詞都是一筆一筆地勾勒,一字一字地刻畫,一句一句地鍛煉,一層一層地渲染寫成的。它們與那種只注重意象的寫法不同,與以白描見長的寫法也不同。把這些作品同過去詞人同類題材的作品相比較,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一種由疏宕變繁密,由直露變深曲,由真率自然變得矜持文飾的趨向。這種以工巧精麗為特色的典雅作風,正是好些藝術(shù)形式發(fā)展到一定階段都必然會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而周邦彥的作品就是這一階段的代表。

周邦彥還有一些為人傳誦的小令,也同樣表現(xiàn)出這種典雅工麗的特點: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xiāng)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蘇幕遮》

月皎驚烏棲不定。更漏將殘,轣轆牽金井。喚起兩眸清炯炯。淚花落枕紅綿冷。 執(zhí)手霜風吹鬢影。去意徊徨,別語愁難聽。樓上闌干橫斗柄。露寒人遠雞相應(yīng)。

——《蝶戀花·秋思》

周邦彥不僅在語言技巧方面有著高深的修養(yǎng)和造詣,而且精通音律,具備出色的音樂才能?!端问贰贩Q他“好音樂,能自度曲”?!断檀九R安志》說“邦彥能文章,妙解音律,名其堂曰‘顧曲’”。此外,據(jù)周密《浩然齋雅談》載:“宣和中,李師師以能歌舞稱。時周邦彥為太學生,每游其家。……既而朝廷賜酺,師師又歌《大酺》《六丑》二解。上顧教坊使袁祹,問祹,曰:‘此起居舍人新知潞州周邦彥作也?!瘑枴读蟆分x,莫能對。急召邦彥問之。對曰:‘此犯六調(diào),皆聲之美者,然絕難歌?!彼赃@種才能,加上后來提舉大晟府的機會,在詞的音律審定方面,做了許多重要的工作。北宋時期,慢詞到了柳永、蘇軾手里,逐步盛行起來,但在音律字句方面,尚未達到完整嚴格的階段。試觀《樂章集》,同一調(diào)的詞,字句長短不一的情形很不少。這種情形,到了秦觀、賀鑄,漸趨謹嚴。但最后完成這件工作,卻是周邦彥的貢獻。張炎在《詞源》里說:“自隋、唐以來,聲詩間為長短句,至唐人則有《尊前》《花間集》。迄于崇寧,立大晟府,命周美成諸人討論古音,審定古調(diào),淪落之后,少得存者。由此八十四調(diào)之聲稍傳。而美成諸人又復(fù)增演慢曲、引、近,或移宮換羽,為三犯、四犯之曲,按月律為之,其曲遂繁?!苯?jīng)過這一番審訂、制作、定型、推廣的工作,宋詞在字句音律方面的嚴整化與統(tǒng)一化基本完成了。這是文人詞格律化的又一重要方面,也是作為集大成者的周邦彥的重要貢獻。從此,詞壇上一個新的詞派——格律詞派出現(xiàn)了。南宋的姜夔、史達祖、吳文英、王沂孫、張炎、周密諸人,都繼承著周邦彥的道路,竭盡雕琢刻畫之能事。注重形式的風氣因而大盛,內(nèi)容的生動活躍因素,也愈來愈少了。此中的幸與不幸,又都與周邦彥有著不可分割的關(guān)系。不過,這已經(jīng)是后話了。

【注釋】

①宋代設(shè)有提舉宮觀,為安置老病無能的大臣及冗官閑員而設(shè),坐食俸祿而不管事,號“祠祿之官”。

②宋徽宗崇寧四年八月置大晟府,政和四年以大晟樂頒布天下。六年,召周邦彥提舉大晟府(管理樂府的官吏)。

③徽宗趙佶《燕山亭》詞云:“裁剪冰綃,輕疊數(shù)重,淡著燕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問院落凄涼,幾番春暮? 憑寄離恨重重,這雙燕何曾,會人言語。天遙地遠,萬水千山,知他故宮何處?怎不思量,除夢里有時曾去。無據(jù),和夢也、新來不做。”《眼兒媚》詞云:“玉京曾憶昔繁華,萬里帝王家。瓊林玉殿,朝喧弦管,暮列笙琶?!』ǔ侨巳ソ袷捤鳎簤衾@胡沙。家山何處?忍聽羌笛,吹徹梅花?!?/p>

④《宋史·周邦彥傳》說他:“疏雋少檢,不為州里推重?!?/p>

⑤梁令嫻《藝蘅館詞選》。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