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1.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元稹《離思五首》第四)

詩意春秋伴人眠 作者:趙英 著


21.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元稹《離思五首》第四)

——元稹真的是薄情郎嗎?

《離思五首》第四

元稹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元稹(公元779~831年),唐代文學家。字微之,別字威明。河南洛陽(今屬河南)人,為北魏鮮卑族拓跋部后裔。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樂府”。詩人15歲以明兩經(jīng)擢第,21歲初仕河中府,25歲與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結(jié)為終生詩友。這一年他登書判拔萃科,授秘書省校書郎,娶名門女韋叢。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登才識兼茂明于體用科,授左拾遺,后被提拔為監(jiān)察御史,出使劍南東川,劾奏不法官吏,為此得罪宦官權(quán)貴。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宦官與元稹爭宿驛舍正廳,擊傷元稹,反貶元稹為江陵府士曹參軍。大和三年(公元829年)為尚書左丞,五年后,逝于武昌軍節(jié)度使任上。年五十三卒,贈尚書右仆射。他與白居易齊名,并稱“元白”,同為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元稹生前曾自編其詩集、文集、與友人之合集多種。其本集收錄詩賦、詔冊、銘誄、論議等共100卷,題為《元氏長慶集》。

元稹25歲那一年,應該是極為順利,生活最為幸福的一段時光。他與白居易同科及第,娶得韋叢這樣的名門佳人。關于他與韋叢的故事并不為人們所熟知,但是無論從一個男性的角度出發(fā),還是從一個女性的眼光看待,韋叢這樣的女子都是十分值得人尊重和愛憐的。韋叢父韋夏卿為京兆尹,后任太子少保(京兆尹相當于首都的市長,太子少保是個榮譽官職,卻也是正二品,副國級的待遇)。當時韋夏卿很欣賞元稹的才華,雖然二十四歲的元稹科舉落榜,但是韋夏相信他會有大好前程,于是將小女兒許配給他。當然,就是這看似賭注一般的婚姻,卻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兩人在婚后十分恩愛,感情非常好。

從元稹的詩來看,及第之后的他并不得志,生活清貧。韋叢出身名門,從富庶之家來到這個清貧之家,卻無怨無悔,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關心和體貼丈夫。在這個物欲橫流,拜金慕貴的時代,信仰愛情的人并不在少數(shù),但是能在愛情之中持守不變的卻是難能可貴。對于元稹來說,上天最大的恩賜或許不是其卓越詩才而是韋叢的到來,且不論詩人的風流韻事,僅從流傳下來的詩文來看,元稹對韋叢是十分愛戀的。元稹是古人中寫詩給妻子比較多的一位,流傳到今天的還有三十多首,為原配妻子韋叢寫的大概有十六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這首《離思五首》(其四):

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前兩句“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出自《孟子·盡心》篇“觀于海者難為水,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滄海之水和巫山之云象征著愛情的深厚與篤定,大海、巫山的壯闊,篆刻了水和云的最美畫面,別處的水和云就都顯得黯然失色。這是詩人的悼念亡妻之作,告慰韋叢,此生真愛唯有你一人而已。這是元稹對妻子的偏愛之情,這樣的夫妻感情令人贊賞欣羨?!叭〈位▍矐谢仡櫋保娙艘褜ε珶o眷戀之心,那為什么又說“半緣修道半緣君”呢?是愛還不夠深刻嗎?從元稹生平“身委《逍遙篇》,心付《頭陀經(jīng)》”(白居易《和答詩十首》贊元稹語)可以看出他是尊佛奉道的。“半緣修道”和“半緣君”似乎是在作答。而答案卻不是對情感的分割,一個求道修身之人,情欲本是要放下的俗念,可“道”與“君”同樣占據(jù)著內(nèi)心,讓人更覺意味深長。

再看元稹的《遣悲懷三首》: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家黔婁百事乖。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昔日戲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來。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尤存未忍開。尚想舊情憐婢仆,也曾因夢送錢財。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幾多時!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這三首詩的創(chuàng)作并不是同一時間,字句間卻同樣透露出詩人和韋叢在清貧生活中的恩愛點滴。這里沒有“曾經(jīng)滄?!蹦菢涌坦倾懶牡那楦胁懀瑳]有“半緣修道半緣君”的寄托,只是將曾經(jīng)的生活一幕幕如畫卷般展開。不管是韋叢“顧我無衣搜藎篋”,還是“泥他沽酒拔金釵”,一個高門大戶的富家小姐,如今甘于清貧,毫無怨言,怎能不讓人敬佩。“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新仰古槐?!必毟F的日子容易滿足,回想起來怎能不動情呢,用落葉生火,與丈夫一起靠野菜充饑,如此可愛可憐妻子的形象躍然紙上。

或許當初元稹都不曾想到韋叢是這樣一個溫柔的女子,體貼的嬌妻。但是清貧與操勞,使這個溫柔體貼的女子年僅二十七歲就離開了人世。數(shù)年以后,元稹總會忍不住想起與他共度清貧歲月的結(jié)發(fā)妻子韋叢,既是感動更是孤獨的追思和懷念。

韋叢與元稹同苦七年,卻在即將守得云開見月明的時候離開了他,詩人能做的只有深切的思念和無法釋懷的悲傷。“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貧賤的夫妻總是這樣,匱乏的物質(zhì)生活無法讓心愛的人過得更加幸福。一個男人,如果無法給予與自己年輕時相濡以沫、患難共苦的發(fā)妻以富足的生活,人到中年難免抱愧含羞。斯人已逝,留給我們的除了感動之外,似乎每個人還能體悟出點別的什么吧。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