弁言
此書系著者于一九二〇年至一九二二年在北京大學史學系講授中古歐洲史之講義,大部分以美國名史家James Harvey Robinson所著之《西部歐洲史》(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of Western Europe)一書中之前二十九章為藍本。關于文明史方面,則取材于Robinson與Beard合著之《歐洲史大綱》(Outline of European History)第一卷以補充之。
至于本書之主旨為何,則原著《西部歐洲史》序文中有數(shù)語,極其簡要,茲引之為本書之弁言:
竊以為學者研究歐洲文明發(fā)達史時,史材分配問題,最為重要。故余之編著歷史,不但竭力以明確為主,而且使之合于現(xiàn)代對于過去事實及制度之輕重觀念。本書篇幅有限,故人名及不甚重要之沖突,在普通歷史課本中,雖占有地位,余亦略去不提,余并敢刪去許多習慣相傳之遺聞及軼事,蓋此種文字得在課本上占有地位,殆出諸偶然,或僅系習俗相傳之故,對于研究歷史者,并無深遠意義之可言也。
因刪略所省得之空間,則用之以達三種重要之目的。第一,歐洲數(shù)百年來所生息之制度,就中尤特重基督教之教會,加以討論,遠較普通同樣之書本中為詳。第二,人類活動中各方面第一等重要人物之一生及其事業(yè)——如Gregory the Great,Charlemagne,Abelard,St.Francis,Petrarch,Luther,Erasmus……輩——亦視其與世界關系之輕重,予以相當之研究。最后,本書之范圍為之加廣,故不僅政治上之事業(yè),即過去經濟上、思想上及美術上之成功,亦復成本書敘事文中不可分離之一部分云。
何炳松 一九二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杭州第一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