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致李蕙仙[1898年11月26日]

梁啟超家書:南長街54號梁氏函札 作者:湯志鈞,湯仁澤 著


致李蕙仙
[1898年11月26日]

九月二十三日書悉一是。吾在此乃受彼中朝廷之供養(yǎng),一切豐盛,方便非常,以起居飲食而論,尤勝似家居也。來書問有立足之地,當速來接云云。立足之地何處無之,在此即無政府之供養(yǎng),而著書撰報亦必可自給。然卿之來,則有不方便者數事:一、今在患難之中,斷無接妻子來同住,而置父母兄弟于不問之理,若全家接來,則真太費矣,且搬動甚不易也。二、我輩出而為國效力,以大義論之,所謂匈奴未滅,何以家為?若以眷屬自隨,殊為不便。且吾數年來行蹤之無定,卿已知之矣。在中國時猶如此,況在異域?當無事時猶如此,況在患難?地球五大洲,隨處浪游,或為游學,或為辦事,必不能常留一處,則家眷居于遠地,不如居于近鄉(xiāng)矣。三、此土異服異言,多少不便,卿來亦必不能安居,不如仍在澳也,此吾所以決意不接來也。此間情形及我心事,具見于大人安稟及二弟書中,可以取觀。來書謂想吾必非一蹶不振之人,然待吾揚眉吐氣時不知卿及見否云云。卿本達人,志氣不同凡女子,何必作頹唐語乎?此次之變,以尋常理勢論之,先生及我皆應萬無生理,而冒此奇險,若有神助,種種出人意外,是豈無故哉?益信天之所以待我者厚,而有以玉成之也?;茧y之事,古之豪杰無不備嘗,惟庸人乃多庸福耳,何可自輕乎?卿固知我,然我愿卿之自此以后,更加壯也。先生之教,道理極多,吾間未以語卿,卿如有向學之志,盍暇日常與二弟講論之。卿家居無甚事,經此變后,益當知世俗之榮辱苦樂,富貴貧賤,無甚可喜,無甚可惱,惟有讀書窮理,是最快樂事。有時忽有心得,其樂非尋常所可及也。卿盍從事于此乎?若有志則常就二弟及薇君相與講求,久之當想吾言之不謬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