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譯者前記

生如夏花:暢銷百萬白金紀念版2 作者:[印] 泰戈爾 著;冰心 譯


譯者前記

這本《吉檀迦利》是印度大詩人拉賓德拉納特·泰戈爾的詩集,《吉檀迦利》就是印度語“獻詩”的意思。

泰戈爾(1861-1941年)是印度人民最崇拜和熱愛的詩人。他參加領(lǐng)導(dǎo)了印度的文藝復(fù)興運動,他排除了自身周圍的紛亂窒塞的、多少含有殖民地奴化的、從英國傳來的西方文化,而深入研究印度自身悠久優(yōu)秀的文化。他進到鄉(xiāng)村,從農(nóng)夫、村婦、瓦匠、石工那里,聽取神話、歌謠和民間故事,然后用孟加拉文字寫出最樸素最美麗的散文和詩歌。

這本獻詩集里的一百零三首詩,是他在五十歲那年(1911年)從他的三本詩集——《奈維德雅》(奉獻)、《克雅》(渡河)和《吉檀迦利》(獻詩)——里面,以及從1908年起,散見于印度各報章雜志上的詩歌,自己選譯成英文的。

從這一百零三首詩中,我們可以深深地體會出這位偉大的印度詩人是怎樣地?zé)釔圩约河兄凭脙?yōu)秀文化的國家,熱愛這國家里愛和平、愛民主的勞動人民,熱愛這國家雄偉美麗的山川。從這些詩的字里行間,我們看見了提燈頂罐、巾帔飄揚的印度婦女;田間路上,流汗辛苦的印度工人和農(nóng)民;園中渡口,彈琴吹笛的印度音樂家;海邊岸上,和波濤一同跳躍喧笑的印度孩子,以及熱帶地方的郁雷急雨、叢樹繁花……我們似乎聽得到那繁密的雨點,聞得到那濃郁的花香。

在我到過印度之后,更深深地覺得泰戈爾是屬于印度人民的,印度人民的生活是他創(chuàng)作的源泉。他如魚得水地生活在熱愛韻律和詩歌的人民中間,他用人民自己生動樸素的語言,精煉成最清新最流利的詩歌,來唱出印度廣大人民的悲哀與快樂,失意與希望,懷疑與信仰。因此他的詩在印度“家弦戶誦”,他永遠生活在廣大人民的口中。

這本詩集是從英文的譯本轉(zhuǎn)譯的,既不能模擬出孟加拉原文富有音樂性的、有韻律的民歌形式,也沒有能夠傳達出英譯文熱烈美妙的詩情。在此,我要感謝在百忙中替我根據(jù)孟加拉原文作校閱的石真女士,沒有她,我是沒有膽量來翻譯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