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家世
1912年2月20日,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撤徐州府,改稱銅山縣,縣治駐徐州。銅山縣劃分為六市十二鄉(xiāng),敬安為六市之一?!缎熘葜尽泛汀躲~山縣志》載:銅山有“五鄉(xiāng)一市”,這里的“市”便是“敬安市”。敬安市是微山湖西部有名的集鎮(zhèn)。敬安鎮(zhèn)地處銅山北部、沛縣南端,位于蘇魯豫皖四省通衢交界,地處豐沛銅三區(qū)(縣)之間,位于徐豐公路中部;東望微山湖,南臨大堤,西屏芒碭,北倚華山;它靠近微山湖畔的京杭大運河,又是歷代官府駐兵設防囤積糧草之地。素有歷史名鎮(zhèn)、交通要鎮(zhèn)、商貿重鎮(zhèn)、百里大集之稱。
賀瑞麟故居舊址
清末宣統(tǒng)元年(1909),位于敬安鎮(zhèn)南面不遠的鄧樓村的賀家大院,迎來了一件喜慶事——賀長年的夫人華氏又生產了。伴隨著一陣“哇哇”的兒啼,一個男嬰降生了——他就是賀長年的次子賀瑞麟。
賀夫人已經為賀氏家族生了一個男孩和兩個女孩。賀瑞麟的哥哥叫賀瑞芝。賀瑞麟的大姐叫賀瑞蘭,二姐叫賀瑞蓮。
鄧樓賀氏人口并不多,本族賀氏多居敬安鎮(zhèn)。賀瑞麟小時候經常跟著大姐到敬安鎮(zhèn)上本家的姐姐家去玩。
敬安六門四廈,南頭北尾,東西四門為足,狀為烏龜。傳說劉邦曾為泗水亭長,轄管沛郡,樊噲屠狗為業(yè)。后因樊噲屠黿確鑿,沛水首黿驚駭夜遁,南行至銅地,至敬安再行不動,故敬安形成龜地。據說明清時期徐州曾發(fā)大水,田原村落皆被水淹沒,然而敬安集十字街口仍存一片干地,還可聚集成市供人賈賣,讓人尚可生存下來。民國元年臘月二十三日夜,大土匪頭子褚玉璞、吳豁子、呂鳳琪、梁廣瑞等帶領土匪百余人打進敬安,趕走了清廷政府官吏文訓、武訓,各路土匪在敬安寨里割據一方,互相爭奪、殘殺,夜晚外出搶劫,把敬安周圍村莊的糧食財物洗劫一空,敬安街工商農各業(yè)幾乎停業(yè)。
1916年,官府派馬一營團長帶兵趕走了土匪,進駐敬安,一時安定了敬安的混亂局勢??墒沁@一年農業(yè)又遭先旱后澇的天災,年成半收。再加上貪官污吏搜刮民財,百姓無法生活。青壯年多數外出逃荒討飯,剩下的老弱病殘者,在家忍饑挨餓。在敬安集市有錢買不到糧。偶爾上點糧食,價格昂貴,百姓無力購買。全街百姓面黃肌瘦,病情不斷發(fā)生,死亡人數日增。敬安四門外尸骨成堆,慘不忍睹。官府為了解決這一悲慘局勢,從各方籌集糧食,實行所謂“穵憑糶”,救濟災民。當時憑糶糧食的來源是:官府拿一部分,敬安地區(qū)各村財主募捐一部分。為了保證貧苦農民買到低價糧食,官府事先還組織了一定人力,深入各家各戶,調查在家人口、經濟情況、需要糧食的數量等。經過百姓們評議發(fā)給竹簽,憑簽到售糧站購買。售糧站按簽售給糧食。用“竹筒子”作量具,每筒一斤半。經過較細致的工作,百姓每天秩序井然,排隊到糧點購糧。經過這一措施,敬安鎮(zhèn)區(qū)的饑荒得到緩解,死亡人數明顯減少,生產也開始恢復。
在生活十分拮據的情況下,賀瑞麟已經到了上學的年齡。為了緩解家庭負擔,9歲的賀瑞麟于1918年春,初次離家到離鄧樓六里處的姑奶奶家寄居,在育英初等小學堂讀書。育英初等小學堂是宣統(tǒng)三年(1910)在銅山縣第五區(qū)敬安附近設立的一所小學堂。
賀瑞麟自幼生活在一個自耕農家庭中。
進入學堂后,他勤奮學習,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讓眾多的同學和家長稱贊不已,也讓自己的父母對他寄予了很高的期望,這使他幼小的心靈里深深打下了“把我自己造成一個絕世的英雄”的“英雄主義思想”烙印。所以,他后來在獄中給父母《未寄出的信》中寫道:
賀瑞麟寫給父母的信
我十年以前的事實,我是記不十分清楚了。我的已往,只有在民國七年春天,我初次離家庭,到離家六里路的姑奶奶家里去讀書的時候起,這十年間的飄蕩的(史)歷史,我還能模模糊糊的記起。但是我這十年的飄蕩生活呀,父親母親,在你們認為我是在求學識,對我懷了很大的希望,希望我能成名,光庭耀祖,不愧你們對我的一番苦意。的確在三年前,我沒有到南京以前,我自己也很自負,默默的預期自己能作一個社會上占有地位的人物,把我自己造成一個絕世的英雄,壓倒一切平凡的人們。我這一種英雄觀念,由我自小學至中學的六年光陰中,你們也可以看清楚,(在學校,我的所有的)考試成績均占了最優(yōu)等,就是這種英雄思想的結果!
一切都是自己創(chuàng)造出來的。我們的家庭,是在目下這個社會里被人認為值不值得注意的強可自給的自耕農?!甑呐婵h生活,除了知識上給了我以有力的進步外,別的我沒有獲得什么東西。然而這三年的生活,卻給我的思想以極大的影響,我之所以有今日,與這三年的異地生活,有極大的關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