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九
這首詩抒寫深秋遙望伯夷、叔齊隱逸的首陽山,在秋寒物候變遷的感受中,寄托著魏、晉易代將臨的悲慨。黃節(jié)認(rèn)為,這首詩可能與《首陽山賦》是同時寫的,在曹魏高貴鄉(xiāng)公正元元年(254年)的秋天,當(dāng)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晉、魏易代的形勢如在眉睫。
步出上東門[1],北望首陽岑[2]。
下有采薇士[3],上有嘉樹林。
良辰在何許[4]?凝霜沾衣襟。
寒風(fēng)振山岡,玄云起重陰[5]。
鳴雁飛南征[6],發(fā)哀音[7]。
素質(zhì)由商聲[8],凄愴傷我心。
【翻譯】
我漫步走出洛陽城的上東門,
向北眺望首陽山高高的峰頂。
山下安葬著采薇餓死的高士,
山上長滿了郁蔥蔥的好樹林。
美好的辰光究竟在哪里出現(xiàn)?
眼前只見凝霜沾附我的衣襟。
寒風(fēng)呼嘯,振撼著層層山岡;
烏云翻滾,鋪蓋起陰霾層層。
鳴叫的雁群向南方長征遠(yuǎn)飛,
報春的發(fā)出了悲哀之音。
這哀凋的素質(zhì)由于秋聲肅殺,
那凄愴的情景使我深悼傷心。
[1]上東門:漢代洛陽城東邊北頭的城門,稱上東門。
[2]首陽:即洛陽東北的北邙山,因太陽升起,首先照射北邙山頭,故名。伯夷、叔齊并不埋葬這里,但因山名“首陽”,所以古人也常望山敬祀伯夷、叔齊。岑:山尖,山頭。
[3]采薇士:即指伯夷、叔齊。他們是商代孤竹君之子,認(rèn)為武王伐討是以暴易暴的不義之舉,所以隱居首陽山下,采薇而食?!稗薄笔且环N野生草本植物,一名巢菜,俗稱野豌豆。這句是說伯夷、叔齊埋葬在首陽山下。
[4]良辰:好時光,指實現(xiàn)理想的時代。何許:哪里。
[5]玄云:烏云。重陰:重重陰霾。
[6]“鳴雁”句:寓意是追求溫暖。
[7](tí jué題決):一作“鵜
”,字通,鳥名,在春分時節(jié)開始鳴叫,一說即杜鵑?!峨x騷》:“恐鵜
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笔钦f報春的
鳥如果報早報錯了,那么寒冷氣候?qū)⒋輾埐菽荆_不了花,吐不了香。這里活用其意,是說秋冬到了,
鳥發(fā)出的是哀鳴,并不報春。
[8]素質(zhì):指雁、等候鳥喜愛陽春溫暖的本質(zhì)。商聲:古以五行、五音配季節(jié),秋季的音響屬五音中的商聲。這句是說,因為候鳥本質(zhì)喜歡陽春,所以秋天一到,它們就南飛了,哀鳴了。一說,“素質(zhì)”意為“凋素之質(zhì)”,即謂因凋落而變得質(zhì)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