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押韻
不論是律詩或者是絕句,只有開頭一句,既可以押韻又可以不押韻,其馀的單數(shù)句子,也就是律詩的三五七句和絕句的第三句,都不用押韻,并且句末一字只能用仄聲;而雙數(shù)句子,也就是律詩的二四六八句和絕句的二四兩句,都必須押韻。
這里不妨講一個關(guān)于作詩押韻的故事。
唐朝玄宗時候,駐守北方的邊將安祿山背叛朝廷,自稱皇帝,起兵南下,封他的兒子安慶緒為懷王。在行軍途中,手下人給他弄來一筐子枇杷。他想把枇杷賞給安慶緒和部將周暨。安祿山本來不會作詩,卻想作一首詩隨著枇杷送去。便隨手寫道:“一筐子枇杷,半青又半黃,一半與懷王,一半與周暨?!边@時候,他身旁有人對他說:“末一句不押韻。把‘一半與周暨’移到‘一半與懷王’這句前面,王字就和黃字押韻了?!卑驳撋铰犃撕苌鷼猓?zé)備那個人說:“哪有把周暨放在懷王前面的!”這個故事不管它是不是真的,倒是說明了近體詩押韻的規(guī)矩:除第一句外,韻腳必須在雙數(shù)句子上,而單數(shù)句是不能押韻的。
關(guān)于近體詩的押韻,還有另一些規(guī)則,就是:用于押韻的字,限用平聲;一首詩只能用一個韻,不能換另一個韻;押韻的字,在一首詩中不能重復(fù)。
在第一講里,我們已經(jīng)用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這首詩做例子,談過押韻問題,這里就不再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