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3篇)
拜個年吧
天增歲月人添壽,一年容易又新春。
在歲尾年頭的日子,人們是很容易想到許多問題的。
我如今想到的一件事,就是拜年。
前幾年,國人當中很有幾位對中國民族的一切傳統(tǒng)都力主淡化的。其中也就包含著春節(jié),更包含著拜年。
隨之而興的,卻是洋人的“圣誕節(jié)”在中國日益熱鬧起來。許多不知“圣誕”為何物的青年男女很熱心地買圣誕花,扎圣誕樹,辦Christmas evening(圣誕夜)晚會,連賀年片也有逐漸被圣誕卡取代之勢。
信耶穌基督的人,過圣誕節(jié),是自然的事,并不值得非議。問題是何必一定要把中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一概加以淡化以至徹底否定呢?以春節(jié)而論,也就是過中國農(nóng)歷的新年,原本寄托著人們對上一年辛勤勞動收獲的喜悅,以及對新的一年的希望和祝福。家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對于增進長幼、手足之間的親情,自然是有益的。鄰里、親友的互相拜年,也有助于了解、溝通和友誼。這些大概都是無法否定的。
當然,各種習俗在其長期發(fā)展過程中都可能被滲入一些糟粕的成分。這些年,圍繞著春節(jié)也有若干不健康的東西在抬頭。例如,某些單位的大發(fā)實物,造成許多普通人家也發(fā)生了冰箱放不下、最終不能不“酒肉臭”的情況;某些地區(qū)春節(jié)前后賭風盛起的情況;某些人“拜年”之機送禮行賄,使一些正直的人防不勝防、躲不勝躲的情況。對于這些陋習,完全應當下決心加以革除。但是,不必把孩子同臟水一齊潑掉,對于健康、有益的成分,不但應當保留,而且還可以根據(jù)新的情況加以發(fā)展。
我覺得,拜年,似乎就可以發(fā)展一下。
我覺得,應提倡的是:向那些為自己終年服務的勞動者拜個年。
我們上下班都要乘公共汽車,新春伊始,見到司機、售票員,說一句“春節(jié)好”,表示一下感激之情,大概不能算是多余的話吧。
送煤工每個月把蜂窩煤給我們送到家里,新年第一次見到,道一聲辛苦,送上一杯熱茶,這也是人之常情。
附近副食店的營業(yè)員,一年要為我們提供多少斤葷菜、素菜、油鹽醬醋。每個家庭豐盛的“年夜飯”,就有他們的一份辛勞。我們在歡度春節(jié)的時候,是不是也應當向他們表示一句祝福的話呢?
隨著現(xiàn)代化事業(yè)的發(fā)展,每一個家庭的生活日益富裕,同時,垃圾也成倍地增加了。但是,我們周圍的環(huán)境卻比過去更清潔了。如果沒有清潔工的勞動,我們的心情能像現(xiàn)在這樣愉快嗎?過年的時候當然也不能忘了他們。
仔細想一下,一年365天,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得到他人的服務實在太多了??墒?,我們平日并不容易想到這些。這可能正是現(xiàn)代社會的特點之一。社會的現(xiàn)代化使人們的分工愈來愈細,人們互相服務、互相依賴的程度也愈來愈深。離開了整個社會,個人就不能生存,不能發(fā)展,也無從施展自己的才能。但是,分工又可能造成人們之間隔閡,相互不了解,不理解。對于許多日夜為我們服務的人們,我們很可能從來沒有見過面,對他們工作和生活中的甘苦一無所知。由于互相之間的不了解,或者甚至是誤解,往往產(chǎn)生或加劇了許多矛盾,削弱了人們之間的相互尊重、合作與支持。這對于社會主義社會平等、協(xié)調、友愛的人際關系的形成,對于以團結一致的合力來推動社會的進步,自然是不利的。利用過春節(jié)的機會,在可能的條件下:互相拜個年,可以為我們的社會增加許多溫暖,對于各行各業(yè)的勞動者更加做好自己的工作,也使整個社會享有更高的服務水平,是會有促進作用的。
當然,我并不想提倡任何鋪張浪費、勞師動眾的做法。在這里聲明一句,可能也不是多余的話。
(《共產(chǎn)黨員》199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