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擘兩鄰居
在溫州,鄭振鐸紀(jì)念館與夏鼐故居挨得很近,一位是一代文化名人,一位是考古巨擘,亦為同鄉(xiāng),如今還成了“鄰居”。以前讀過一些鄭振鐸的作品,但對他的生平與功績了解甚少,觀后有了更深的了解。館內(nèi)收藏了鄭振鐸的手寫書信、用過的照相機(jī);茅盾、趙樸初、夏承燾等名人贈予鄭振鐸先生的書法作品等。從圖片里看到鄭振鐸與夏鼐等一起主持明定陵的挖掘工作,還在鄭振鐸同仁們的圖片中看到老舍與傅雷,扼腕哀嘆,你們怎么不能就再撐幾年呢?看人家季羨林老先生等都盼來了春天,活到九十幾呢!
紀(jì)念館落在五六十年前的原市立圖書館舊址,先生說可謂故地重游,他饒有興致地指劃著:這里是原來的借書處,那里是閱覽室,當(dāng)年幾乎天天泡在這兒遨游書海。遇上幾個“同類項”,雖互不認(rèn)識,但回憶起這個小院子成就了當(dāng)年書迷的功勞,那話頭就多了,甚至連如今裝修上的改動還能撩出其原貌,真是一代讀書人的情愫。
從鄭振鐸紀(jì)念館出來便去了其鄰居“夏鼐故居”。這里無論內(nèi)容、說明、布展等都很專業(yè)精細(xì),且親切感更濃,我們看得很仔細(xì)。夏鼐同仁們的圖片很多,其中“李約瑟”的圖片讓我想起了家里那套《中國科學(xué)技術(shù)史》,這是我國七十年代出版的第一部科技史,卻要讓一個外國人來寫,真不是滋味!還看到了不少老前輩的照片,他們都曾是夏鼐的同事或親友,看到楊學(xué)德老前輩,想起38年前他不厭其煩地指點我翻譯科技英語,耐心細(xì)致地給我批改譯文;還有與陳德宣老師的聊天、求教等都?xì)v歷在目。墻壁上如今還健在的只有80多歲的胡顯欽老人,當(dāng)年常聽父親提起。鄭振鐸與夏鼐等老一輩科學(xué)家給后人留下了豐富的精神財富與文化文物珍寶。
對名人的追憶,對前輩的懷念,忘了時間,直到工作人員來催閉館。這是一個留住記憶的下午,一段求知與仰慕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