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天
海綿球拍
郊區(qū)公共汽車站是熱鬧的。因為這里的乘客是懷著更明確、更熱切的目的的,所以比市區(qū)車站更充滿著生氣。
什么時候蓋起了這樣的候車的回廊?這真好。這樣乘客可以不受雨淋日曬,而且這設(shè)計得真有巧思,這不太像是個候車的地方,倒更像是個游覽的地方,這可以減少或沖淡乘客的焦急,使他們覺得生活更為輕快。感謝這位通達(dá)人情的工程師。
在回廊的短欄上坐著一個小伙子,他手里握著一個全新的海綿球拍。他不看別的候車的人,也不打算買一份報。他的眼睛里有點恍惚,他的握著球拍的手指輕微地但是強烈地在撥動,甚至他的肢體也在隱約地展縮著。(他的坐定的身軀里透露出無窮的姿態(tài))很顯然,他完全浸沉在乒乓球的音樂和詩意里了,幸福的年輕人!
現(xiàn)在是九點半鐘。你一定是一清早就爬起來,帶好了錢,跳上公共汽車,一進城,馬上奔到百貨大樓:“要一個海綿球拍!”你拿到球拍,心里劇烈地跳著,出了門,撕下包拍子的紙,你急切地要用你的手抓住這個拍子,一轉(zhuǎn)身,立刻又趕到汽車站——你今天將要跟誰賽一場呢?你要怎樣來試用你這只嶄新的拍子呢?
我問你,你贊成王傳耀還是贊成姜永寧?我還是喜歡姜永寧,因為……
竹殼熱水壺
這是一個可以入畫的鞋匠。
我有一次拿了一只孩子的鞋去找他。他不在,可是他的攤子在。他的攤子設(shè)在街道凹進去的一小塊平地的南墻之下,旁邊有一個自來水站——有時,他代管水站的龍頭。他不在。他的攤子后面的墻上一邊掛著一只鳥籠,一只黃雀正在里面剔羽;一邊掛著一個小木牌,黃紙黑字,干凈鮮明:“××制鞋生產(chǎn)合作社第×服務(wù)站”。這個小木牌一定是他親手粘好,親手掛上去的,否則不會這樣的平妥端正,這樣掛得是地方。豐子愷先生曾經(jīng)畫過一幅畫,畫的正是這樣一個鞋匠,挑了一副擔(dān)子,擔(dān)子的一頭是一個鳥籠,題目是:“他的家屬”。這是一幅人道主義的,看了使人悲哀的畫。這個鞋匠叫人想起這幅畫。但是這個鞋匠跟那個鞋匠不同,他是歡快的,他沒有排解不去的憂愁。他沒有在,他的攤子在。他的攤子,前面一箱子修好的鞋,放得整整齊齊的,后面一個馬扎子。箱子上面壓著一張字條:
“鞋匠回家吃飯去了,取鞋同志請自己撿出拿走?!?/p>
他不在,我坐在他的馬扎子上掏出一根煙來抽——今天是星期天,請容許我有這點悠閑。
過了一會,他來了。我把鞋拿給他看:
“前面綻了線?!?/p>
“踢球踢的!明天取。”
“哎,不行,今天下午我要送他回托兒所!”
他想了一想,說:
“下午四點鐘——過了四點我就不在了。”
這雙鞋現(xiàn)在還穿在我兒子的腳上。
每次經(jīng)過這里時我總要向他那里看看。
我從電車?yán)锟闯鋈ァK诿β抵?,帶著他那有條有理,從容不迫的神態(tài)。他放下手里的工作,欠起身來,從箱子旁邊拿起一個竹殼熱水壺,非常欣慰地,滿足地,把水沏在一把瓷壺里。感謝你啊,制造竹殼熱水壺的同志,感謝你造出這樣輕便,經(jīng)濟,而且越來越精致好看的日用品,你不知道你給了人多少快樂,你給了他的,同時又給了我的。感謝我們這個充滿溫情的社會。
載一九五七年第七期《人民文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