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江行望匡廬

千家詩賞析 作者:徐有富


江行望匡廬

錢珝

咫尺愁風雨,匡廬不可登。

只疑云霧窟,猶有六朝僧。

錢珝,生卒年不詳,字端文,吳興(今浙江湖州)人,為錢起曾孫。唐僖宗廣明元年(880)舉進士。曾任太常博士、京兆府參軍、藍田尉、知制誥、中書舍人等官職。昭宗光化三年(900)六月被貶為撫州司馬。作者經(jīng)襄陽沿漢水南下至武昌,再沿長江東下至鄱陽湖,再沿撫河南下至撫州。一路上寫《江行無題一百首》,此詩為其中的第六十九首。然《江行無題一百首》曾被當作錢起詩,明人胡震亨已辨其偽,其《唐音統(tǒng)簽》指出:“《江行無題一百首》,舊作錢起詩。今考詩系遷謫途中雜詠,起無謫官事,而珝自中書謫撫州,其《舟中集序》云:‘秋八月,從襄陽浮江而行’,詩中峴山、沔、武昌、鄱湖、潯陽諸地,經(jīng)途所歷,一一吻合,而秋半、九日,尤為左驗。其為珝詩無疑?!逼溆^點已為學術界所普遍接受?!度圃姟肪砥咭欢阱X珝名下已經(jīng)收了《江行無題一百首》,還做了辨?zhèn)喂ぷ鳎蓞⒖础?/p>

匡廬,即廬山。傳說殷、周之際,有匡俗兄弟結廬于此,所以也稱匡廬或匡山。這首詩原先沒有題目,現(xiàn)在的題目為后人所加。明曹學佺所編《石倉歷代詩選》卷四七收此詩已作《江行望匡廬》。應當說該題目概括了詩的內(nèi)容,還是恰當?shù)摹?/p>

前兩句寫望廬山的原因。廬山近在咫尺,“咫”為八寸,可見很近。而詩人本來是想登廬山的,但是因為風雨,登不成了。一個“愁”字表達了詩人登廬山的愿望不能實現(xiàn)的深深的遺憾。廬山北接長江,東鄰鄱陽湖,空氣的濕度非常大。所以廬山出現(xiàn)風雨天氣是常見現(xiàn)象,而古代登廬山的條件比較差,所以遇到風雨,只好打消登廬山的念頭。

后兩句寫詩人對廬山的想象,懷疑在風雨籠罩的山洞里,還有六朝時代的高僧?!翱摺敝干蕉矗糯牡朗颗c佛教徒,常利用山洞來作為棲息與修煉之所,廬山就有所謂的仙人洞。云霧籠罩的洞窟富有神秘感,恰好容易引起人們展開想象的翅膀?!傲敝敢越担ń窠K南京)為首都的六個朝代,即吳、東晉、宋、齊、梁、陳。當時佛教得到蓬勃的發(fā)展,并且盛極一時,用杜牧的《江南春》詩來形容就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廬山也是六朝時佛教圣地之一,如東晉高僧慧遠就曾在廬山東林寺,集中了八十多個國內(nèi)外僧人翻譯佛經(jīng)。

明李攀龍《唐詩訓解》評價此詩道:“江行每以風雨為憂,以匡廬雖今不可登,因疑此山云霧深杳,六朝之僧尚有存者。亦苦世網(wǎng)而起方外之慕也?!甭?lián)系錢珝遭貶謫的實際情況,我們覺得李攀龍的分析是準確的。而最使我們驚嘆的是詩人想象力的高超。誰都認為六朝僧不可能活到唐朝末年,因此不會產(chǎn)生這樣的想象。但是詩人想到了,而且還能被讀者所接受,并認為他的想象很高明。一是因為“六朝僧”確實在廬山活動過,他們的修養(yǎng)高深莫測,令人神往;二是因為詩中畢竟用了一個“疑”字,就顯得很有分寸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