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相作
李適之
避賢初罷相,樂圣且銜杯。
為問門前客,今朝幾個來?
李適之(694-747),一名昌,隴西成紀人,為唐恒山王李承乾之孫。唐中宗神龍初任左衛(wèi)郎將。玄宗開元中,歷任通州刺史、河南尹、御史大夫、刑部尚書等要職。天寶元年(742)代牛仙客為左相。受到奸相李林甫的陷害,罷知政事,守太子少保,后被貶為宜春太守,為形勢所迫,自殺于任所?!杜f唐書·李適之傳》稱他“雅好賓友,飲酒一斗不亂,夜則宴賞,晝決公務,庭無留事”?!读T相作》當撰于天寶元年罷相后不久,主要寫罷相后所感受到的人情冷暖的急劇變化?!度圃姟蜂浧湓姸?,《全唐詩續(xù)拾》補其詩一首。
前兩句寫罷相的原因,首先是為了“避賢”?!百t”顯然指陷害他的右相李林甫,作者當然不會真的認為李林甫是什么賢人,所以“避賢”在這里是反話。與其說是“避賢”,倒不如說是避禍。首句中的“初”字值得注意,它表明剛罷相,世態(tài)炎涼就鮮明地表現(xiàn)出來了。其次是寫為了生活輕松愉快一點而喝喝酒?!皹肥ァ敝赶矚g喝酒,“圣”指酒。據(jù)《三國志·魏志·徐邈傳》記載,魏國禁酒,徐邈就偷偷地喝,甚至于喝醉了。當時稱酒清者為圣人,酒濁者為賢人,喝醉了酒稱“中圣人”。次句顯然也是罷相后無可奈何,自我寬慰的話。
后兩句采用反問手法對世態(tài)炎涼之快速反映作了鮮明揭示。這種情況發(fā)生在李適之身上,尤其具有典型意義。因為李適之喜歡喝酒,而且喜歡接待賓客,這在當時是出了名的,他是盛唐時期長安“酒中八仙”之一,杜甫的《酒中八仙歌》還專門描寫過他:“左相日興費萬錢,飲如長鯨吸百川,銜杯樂圣稱避賢。”他有錢、有地位,又樂于接待賓客,可想而知,他在擔任左相時,可以說門庭若市?!短圃娂o事》卷二十也說:“適之未罷相也,朝退,每邀賓戚談諧賦詩,曾賦云:朱門長不閉,親友恣相過。年今將半百,不樂復如何?”但是這種快樂的生活由于政治斗爭的原因,很快就成為過去。
這首詩除了深刻而鮮明地揭露了世態(tài)炎涼這一普遍存在的社會現(xiàn)象外,還應當認識到李林甫之流所推行的黑暗政治對國家與正常的社會生活所造成的巨大傷害。李適之的朋友們,一個個都岌岌可危,哪里還敢到李適之家這個是非之地去自找麻煩呢?因為那樣做對自己、對李適之都是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