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快樂使者

快樂學校 作者:金文


快樂使者

文/曉雯

在留守學生眼里,志愿者大哥哥大姐姐就是一群快樂使者,帶來了陽光和溫馨。

志愿者夏秋來到成都龍泉驛區(qū)后,分配到了同安街道的萬家村,同時擔任當?shù)仉p溪小學的老師。

和志愿者大姐姐在一起

小朋友們最喜歡的張老師

在夏老師班上,有一個叫李婷的學生,今年8歲,母親離家出走,一直沒有消息。父親再婚后,與繼母外出打工。因為從小失去母愛,李婷的性格比較孤僻,學習成績也不太理想。

針對這種情況,夏秋堅持每天給李婷輔導功課,讓她感受到親人般的溫暖。

7歲的李盛龍,父母遠在他鄉(xiāng)打工,他和奶奶住在學校附近,很想念爸爸媽媽,每天總是問奶奶,爸爸媽媽什么時候能回家。李盛龍的學習成績不好,每次老師在給他輔導作業(yè)時,他總是走神,不是玩手里的鉛筆,就是玩自己的手。奶奶曾經帶沉默寡言的小盛龍去醫(yī)院看病,診斷他有輕微的自閉癥。夏秋老師來了后,細致入微地照顧小盛龍,用春天般的燦爛微笑感染他,給他講好聽的童話故事,耐心輔導他做作業(yè)。夏秋老師告訴小盛龍:“你是小小男子漢,要堅強勇敢,遇事要冷靜自信,要用開朗樂觀的心情面對留守生活。”

剛剛7歲的陳嶼,父母都在廣州打工,她只有寄住在姨媽家里。到了周末,姨媽才來學校接她。陳嶼比較開朗、活潑,學習也不錯,但有時比較粗心大意,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愛開小差。夏秋老師不斷鼓勵陳嶼做任何事情都要認真仔細,幫助她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

在志愿者走訪留守學生家庭的活動中,李佳燕結識了龍泉驛區(qū)茶店鎮(zhèn)的留守學生湯思竹。湯思竹的父母長期在外工作,她和婆婆一起生活。湯思竹放學后常不回家,到處玩耍不做作業(yè)。在認識志愿者李佳燕并結成對子后,李佳燕多次來到湯思竹的學校和家里,進行作業(yè)輔導和心理輔導,并給她買了學習用品和新衣服。晚上,李佳燕還常給湯思竹打電話,聊天談心。李佳燕還與湯思竹的父母取得了聯(lián)系,定期與他們溝通,把孩子的成長情況告訴他們。經過李佳燕的努力,湯思竹與李佳燕成了好朋友,性格變得開朗了,成績也有所提高。

快樂的大朋友

和志愿者大哥哥玩耍

家住洛帶鎮(zhèn)的留守學生白桂露,父親每年大部分時間在寧波打工,母親離家出走,只有70多歲的爺爺和她相依為命。志愿者胡智臻和當?shù)馗刹慷啻谓o她送去了學習用具和生活物資,帶她參加愛心活動,給她輔導功課。山泉鎮(zhèn)志愿者張希孟還為當?shù)靥以创宓牧羰貙W生輔導英語。大面街道志愿者張漢文,每當留守學生下課后,都會組織他們到“留守學生之家”,為他們輔導功課,教他們學習電腦知識。

在愛的感召下,留守學生們都不同程度取得了進步。志愿者的辛勤付出,得到了社會各界和留守學生家長的稱贊。留守學生也十分信賴這些給他們帶來陽光和快樂的愛心使者,愛讓大家的心連在了一起……

快樂小貼士

孤僻自閉是5~9歲孩子常見的一種心理障礙,留守學生因為家庭結構不健全、親情缺失等原因,更容易被孤僻的情緒所困擾,嚴重者可能成為自閉癥患者。孤僻的留守學生喜歡封閉自己的內心,不愿與他人交往,喜歡獨來獨往,對人冷漠,對周圍的人常常懷有厭煩、戒備的心理,疑心重重,容易猜忌別人,內心十分敏感;遇事膽小懦弱,容易主動退縮;時常被寂寞、孤獨、空虛的情緒所困擾,聽不進別人的善意勸說;長期受到孤僻情緒的困擾,自尊心下降,逐漸走向自我封閉。

面對有孤僻自閉傾向的留守學生,志愿者要多和他們溝通,鼓勵他們平時多和老師、同學和委托監(jiān)護人說話,也可以向遠方的父母傾訴。當聯(lián)絡頻繁了,孤獨感也會相應減少。

志愿者還可以經常組織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為孩子們盡量多地創(chuàng)造可以交往、協(xié)作的機會。把心理教育引入課堂,讓孩子知道如何正確認識孤獨,如何面對孤獨,如何排遣孤獨。志愿者要定期和學生談心,以便及時了解學生在想什么,面臨什么樣的情感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志愿者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問題,要注意保護學生的個人隱私,不能對學生造成傷害,否則會適得其反。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