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平湖樂

彩圖全解元曲三百首 作者:[元] 關漢卿 著;思履 編


平湖樂

◎王惲

采菱人語隔秋煙,波靜如橫練。入手風光莫流轉。共留連,畫船一笑春風面。江山信美,終非吾土。問何日是歸年?

【注釋】

①橫練:橫鋪著的白絹。用以形容湖水的平靜澄清。②入手風光:映入眼簾的風景。入手,到手。

【譯文】

采菱姑娘的聲音透過煙波茫茫的秋水傳來,湖面波濤不興,平靜如白色的素絹橫鋪。如此美好的風光可別虛擲光陰,不如一起在這兒共賞留觀。佳人從畫船上嬌媚一笑,如春風拂面。江山確實秀麗,美景如畫,可惜終究不是我的家鄉(xiāng)。不知道哪一天才能回到故土?

【賞析】

曲牌“平湖樂”也作“小桃紅”。

開篇第一句點出了寫作時間,乃是清秋的早晨。作者蕩舟湖上,見采菱女劃船采菱、嬌語頻傳,這隔著清霧朦朧的美感,以及船下碧波如絹的湖面,無處不是景,無處不是情,“波靜如橫練”的“靜”和“練”二字也更形象地描繪了波面靜而軟、平而澈的畫面。人美景美兼具。

作者不覺連呼“莫流轉”“共留連”,這兩句其實是起到了遞進互補、強調的作用,從這美好的風光景色到“畫船一笑春風面”采菱女嫣然的一笑,都令作者陶醉不忍離去。尾句是借用王粲的《登樓賦》:“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惫P鋒一轉,情感色彩陡然一變,點出了此曲的主旨:“何日是歸年?”可見作者內(nèi)心的鄉(xiāng)愁蘊藉的濃烈,說出了作者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大起大落的寫作風格,以樂景反襯哀情,他鄉(xiāng)再美但“終非吾土”,不禁讓人悲從中來。

曲的鑒賞知識

草堂體

草堂體是一種元曲題材,多寫田園山水,隱居樂道之情。這種題材的元曲一般都呈現(xiàn)出溫婉自適,恬淡閑放的風格。由于文人雅士經(jīng)常將自己隱居時的住所稱為“草堂”,所以后人就將和隱居樂道有關的散曲統(tǒng)稱為“草堂體”。在元曲中這類作品的數(shù)目極多,明代的朱權在《太和正音譜》中總結道:“草堂體,志在泉石”,人們完全可以將這種題材的元曲當作一個了解元代文人精神世界的媒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