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同一場旅行,在黃昏時分,我們找到一個小海灣,那里有一條長堤,筆直離岸伸入水體。在長堤盡頭,朋友開始了垂釣,我?guī)е鴥鹤釉诘躺蟻砘刈咧达L景。
眼尖的兒子又搶先看到了堤坡近水邊的兩只小海鷗,胖胖的像兩個灰色絨線球。兒子好奇地走近觀察它們,兩個小家伙一邊挨挨擦擦地退到水邊,一邊怯生生地啾啾叫著。我正要叫兒子不要過于靠近它們,遠處水面突然傳來成年海鷗嘹亮的鳴聲,那只海鷗正漂浮在海面,朝這里一邊張望,一邊不時鳴叫著,聽起來很像是在安慰那兩個小家伙:別怕,別怕,那些家伙不會傷害你們的。聽到大人安慰的叫聲,兩個看上去可憐巴巴的小家伙安靜了下來,擠在一起,不情不愿地讓我們拍照,觀賞。我也松了一口氣,小海鷗的父母總算沒有飛來攻擊和驅趕我們。
讓撫養(yǎng)幼鳥的巢穴靠近人類活動地域,從而減少自然天敵的襲擾,是部分鳥類的生存策略,盡管多少也是一種冒險,但在人與野生動物關系明顯緩和的當今,鳥類的這種策略利大于弊。看來,它們也在學習。
幾年后,相似卻更為溫情的一幕,發(fā)生在美國舊金山著名的觀光景點,漁人碼頭。在伸向海灣的長長木棧橋上,移動的人流在某處慢了下來,我們好容易移動到了那個地方,發(fā)現(xiàn)人們駐足觀看的,是棧橋外幾根伸手可及的并排木樁頂上,一對海鷗母子各據(jù)一木,對咫尺之間的巨大人流冷眼漠對,小海鷗的那根木樁邊緣,被小家伙拉的屎糊得像哪個馬虎漆匠丟棄的白油漆桶。如果說那只灰毛黑斑的小家伙,有時還略感不安地抬頭啾啾幾聲,海鷗媽媽卻一直是氣定神閑,看來,它在這地方定居的時間也不算短了。給我印象很深的是,那不停緩慢走過的人流一直很安靜,人們表情或驚訝或喜悅,但幾乎都是大氣不出,唯恐打擾了這對海鷗母子。我和別人一樣,屏聲靜氣地拍下了它們的身影。
曾經在巴士穿越法國鄉(xiāng)村的一個黃昏時分,透過車窗,我看到,一長列大雁在與我們同向飛行。它們正低掠過一家農舍的屋檐,準備在附近田野降落過夜。那只領頭雁,是經歷了多少次小心觀察和冒險嘗試,才確信這塊土地上的人類是他們的朋友?
讓我感動過的另一次,是在巴黎圣心大教堂外,看到一位老人。他獨自坐在長椅上,手捧鳥食,一動不動,全身站滿了麻雀。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種極為膽怯的小生靈對人類的完全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