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教我如何不想她

人間別久不成悲 作者:辛然 著


念佳人音塵別后,對此應解相思。

最關(guān)情、漏聲正永,暗斷腸、花影偷移。

料得來宵,清光未減,陰晴天氣又爭知?

共凝戀,如今別后,還是隔年期。

人強健,清樽素影,長愿相隨

教我如何不想她

醉垂鞭(雙蝶繡羅裙)張先

中國對美女的評價自古就有“環(huán)肥燕瘦”的說法。環(huán)肥燕瘦,說白了就是蘿卜白菜,各有所愛。據(jù)說,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huán),長得很胖,可謂是“豐乳肥臀”,但人家照樣可以“回眸一笑百媚生”,足以使“六宮粉黛無顏色”。而歷史上另一位著名的美女趙飛燕,卻是生得瘦骨嶙峋,體態(tài)輕盈,猶如驚鴻照水,輕盈得能作“掌上舞”。當然,此二人之美只不過說明那個時代的審美趣味和封建帝王的喜好罷了,我們不妨再看看寶、釵、黛之間的感情糾葛。賈寶玉其實就是一個十足的叛逆青年,拿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最時尚、最前衛(wèi)的代表。他對“弱柳扶風”的林黛玉憐愛有加,卻對“臉若銀盤”的薛寶釵也鐘情不已,以至于見了林妹妹就忘了寶姐姐,見了寶姐姐又忘了林妹妹。而最終選擇林妹妹,倒不是因為寶姐姐長得太胖,而是因為人家“林妹妹從來不說那些混賬話”。由此可見,自古以來關(guān)于女性的美,從來就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

美,說得通俗一點,就是看著舒服,想著開心;說得理論一點,就是人的本質(zhì)力量的感性顯現(xiàn);說得實際一點,就是五官端正;說得夸張一點,就是沉魚落燕;說得唯物一點,就是生活的本原;說得唯心一點,就是閉月羞花;說得遠一點,就是斷發(fā)文身;說得近一點,就是新新人類……

在宋代,文人有狎妓的愛好,俗話說家花沒有野花香,所以也就有大量的文學作品是贈妓之作。張先的《醉垂鞭·雙蝶繡羅裙》就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詞人在一次酒宴上見到一位美麗的妓女。她身著彩繡雙蝶的羅裙,步態(tài)輕盈曼妙,羅裙飄飄,雙蝶活靈活現(xiàn),好似在花間翩然飛舞。這就是詞人對這位妓女的第一印象,也突出描寫了她的服飾、步態(tài)特征?!爸旆邸倍涿枥L出她的容顏:略施朱粉,淡妝素雅,仿佛是淡淡春意中綻放的一朵小花,給人一種清新淡雅的感覺。隨著人物的走近,此妓的美態(tài)、神韻都給詞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凹毧础倍鋵懺~人與眾賓客對此妓的美態(tài)交口稱贊:人人贊美她“柳腰身”,我則贊她“諸處好”,前者強調(diào)她腰身的柔婉、曼妙,而后者則強調(diào)她渾身上下都顯得那么和諧、優(yōu)美,所謂“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這個道理吧。此妓的舞姿、神韻如何呢?從“人人道”的間接反應和詞人的主觀感受中不難看出她舞姿的美妙?!白蛉铡眱删渌坪跏请x題橫出之筆,但卻是詞人對此妓優(yōu)美舞容的強烈印象:“亂山昏”是形容她在舞蹈時,眼前的景象似乎是從群山中騰起繚亂、迷蒙的云霞,讓人眼花繚亂。

全詞表現(xiàn)了那個時代文人狎妓的詩酒風流生活。此詞的意境之妙就在于亦真亦幻的情境。如“昨日”兩句,很明顯是脫胎于宋玉《高唐賦》,而從主人公所著的云衣生發(fā),使人看了產(chǎn)生一種真中有幻的感覺,覺得她更加飄然若仙了。筵前贈妓之作,題材本屬無聊。但是詞人筆下的這幅美人素描還是相當動人的。妙處如“閑花”一句的以一勝多,“昨日”兩句的真幻莫辨等。上闋的“閑花”意象,是出于客觀的比較,是靜態(tài)寫意;而下闋的“亂云”意象,則是出于主觀的感受,是動態(tài)傳神。特別是“昨日”二句意象高妙,想象出奇,亦真亦幻,耐人尋味。這正是張先小令“韻高”的典型。

雙蝶繡羅裙,東池宴,初相見。朱粉不深勻,閑花淡淡春。

細看諸處好,人人道,柳腰身。昨日亂山昏,來時衣上云。

柳腰:形容腰肢的苗條。

我們初次相見是在東池的酒宴上,她穿著一件繡有一對蝴蝶的羅裙。淡妝素抹,如同一朵顏色淡雅的小花,在春光中顯得十分消閑。

仔細端詳一番,才發(fā)覺她渾身上下都是那么和諧美好,讓人不由得產(chǎn)生出愛憐之心,并非只是因為那柔細勻稱的腰身,衣服上的圖案則是更加動人,仿佛是黃昏時籠罩在云霧中的群山,煙云裊裊,猶如在衣服上平添了一片云彩。

宋代的文人與妓女

提到宋朝,就不得不說宋詞,談到宋詞,就不得不說宋朝的文人,說到宋詞和宋朝的文人,就不能回避宋朝的妓女。因為在宋代的文學作品中,妓女的身影隨處可見。瑰麗的宋朝以其嫵媚的魅力超越了漢唐,然而在這個皇朝建立之初,從趙匡胤開始就受制于北方的強敵。宋朝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戰(zhàn)爭機器(160萬軍隊),然而這卻只是一個擺設,除了經(jīng)常性地大潰敗以外,還要為遼、西夏和極其殘暴的金、元進貢驚人的巨額歲貢以乞求和購買和平。結(jié)果是宋朝開創(chuàng)了華夏首次被異族整體滅亡的先例,更以改變民族血性的國策成為中國文化的分水嶺。在趙匡胤崇尚文人治國的國策指引下,宋朝浪漫委靡的文風,猶如楊梅大瘡般泛濫成災,形成了宋朝表面發(fā)達文盛實衰的國風。宋詞的浪漫華麗舉世矚目,風靡全球。可這浪漫的國風卻使武將們提不動刀、上不得馬,一個個酥筋軟骨,聽到敵情便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繼而望風而逃。而文人們則一個個卿卿我我,男歡女愛,投懷送抱,在自我陶醉中做著精粹的描寫。這種文風,除了促進高度發(fā)達的妓院經(jīng)濟,引發(fā)人們做無病的呻吟外,對民族的進步發(fā)展毫無用處。

宋代是“程朱理學”大行其道的時代,程朱理學是中國封建社會走向衰落的一種最保守的哲學思想。從宋朝開始興起的“存天理滅人欲”的理學,壓抑人性,既違反自然發(fā)展的規(guī)律,也違反了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雖然借助封建統(tǒng)治者的權(quán)力向全社會強制推行,而那些道貌岸然的道學家其實卻是另外一副嘴臉,就拿程頤、程顥來說,一次,他們同赴宴會,程頤一看座中有兩個妓女,便拂袖而去,而程顥卻與主客盡歡而散。第二天,程頤對程顥談到這件事情很不滿意。程顥卻強辯說:“某當時在彼與飲,座中有妓,心中原無妓;吾弟今日處齋頭,齋中本無妓,心中卻還有妓?!边@種厚顏無恥的狡辯在以后的歲月中就成為不少人為自己的淫行作為進行辯解的辯護詞。

宋朝是一個市民社會,娛樂業(yè)十分發(fā)達,且分工明確。按照政府計劃與市場的需求將妓女分為了“官妓”、“市妓”、“私妓”。按類別分為“藝妓”、“色妓”等。宋朝妓女大部分是賣藝不賣身的,大抵相當于現(xiàn)代的文藝工作者。她們一般都是才貌雙全,而且有的人對琴、棋、歌、詩、書、畫等都有很深的造詣,有的甚至可以稱得上是某一方面的藝術(shù)家了?!肮偌恕笔亲顬槿藗兯瞿降?。她們不只是相貌出眾,而且還非常有才華。她們的品貌、學識、才智和藝術(shù)趣味都非常出眾。現(xiàn)在的演員明星或從事文藝工作的女性恐怕都難以與之相比,因為以前的紅樓女子是從小培養(yǎng)、不斷熏陶出來的,而現(xiàn)在的一些演藝界女性,只要長得漂亮點兒,即使是只上了兩年學就有可能成為明星。

宋朝民營的妓女業(yè)也是十分發(fā)達與活躍的。一是生活的富裕與社會的相對安定,有市場條件;二是人們開放的思想。宋朝有民間組織的“妓女”選美比賽,叫“評花榜”。評委由風流才子、失意文人或鄙視功名的隱于市者擔任??傊荒苁菄夜賳T,因此也就沒有了行政的干預,這和現(xiàn)代的選美比賽還是有所區(qū)別的。當時人們把妓女當成參加科考的秀才,評選出來的妓女分別授以狀元、探花、榜眼等榮譽頭銜。選美活動就是一次民間娛樂界的科舉考試。這也反映了宋朝人思想的開放與靈活。

不管北宋還是南宋的文人雅士,只要能填詞,那就說明他家里起碼是有一定經(jīng)濟基礎(chǔ)的,最不濟也有個一官半職的。他們幾乎與妓女都有過一定關(guān)系。但是,他們所填與妓女有關(guān)的詞,不外是綺羅香澤之態(tài)、綢繆婉轉(zhuǎn)之度,真正從妓女的生存處境考慮的幾乎沒有,說的難聽點,他們都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妓女們的苦痛之上。晏歐等人的作品,大抵都是以其君子之心度妓女之腹,看多了難免讓人惡心,即便是柳永、晏幾道、周邦彥這樣一些人所作的哀憫妓女的作品,也不過是他們自傷身世,借妓女之悲抒己身之痛,在妓女弱小堪憐的背影里尋找自己的影子,一句話——兔死狐悲罷了。

在大宋朝,即使是作為最高統(tǒng)治者的皇帝,縱然擁有三宮六院,也難以抵擋花街柳巷的誘惑。風流天子宋徽宗聽說京師名妓李師師色藝雙絕,在好奇心的驅(qū)使下化名趙乙,帶了重禮,前往煙花聚集的地方鎮(zhèn)安坊。老鴇李姥見來客出手闊綽,立即安排李師師來見。但李師師卻擺譜,等了許久才出來,出來后,也淡妝不施脂粉,對客人不屑一顧。過了好一會兒,方才拿出古琴,彈了一曲《平沙落雁》。宋徽宗頓時為之傾倒,但李師師卻始終冷面相向。第二次造訪,宋徽宗亮出了真實身份,這一回李師師一笑百媚生,彈了一曲《梅花三弄》。自此以后,宋徽宗便不時派人送去厚賜。為了幽會方便,他還命人從皇宮挖了一條地道直達鎮(zhèn)安坊?;实鄣幕囊鶡o度,宋代妓女的魅力所在,由此可見一斑。大宋帝國日薄西山,國將不國,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大宋朝可謂是文風銷魂鑠骨,民風委靡浮華。即使是富麗堂皇的宋詞也難以遮掩整個社會的驕奢淫逸、糜爛透頂,更無法抵擋遼、西夏、金、蒙元對宋的殺戮與蠶食。當徽宗皇帝置三宮六院的嬪妃不理,卻頻頻從狗洞巡幸妓院去品嘗李師師這道地方小菜時,就在他把玩著李師師的三寸金蓮沉思不已時,國防部長高太尉則親自在門口站崗放哨……邊關(guān)的警報已千百次地警告這個糜爛透頂?shù)耐醭?,金國鐵騎就要血洗汴梁了!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頸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詩經(jīng)·衛(wèi)風·碩人》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李白

《經(jīng)亂離后天恩流夜郎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相見不如懷念

鵲橋仙(纖云弄巧)秦觀

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故事,漢魏以來一直吟唱不絕?!儿o橋仙》原是為歌頌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而創(chuàng)作的樂曲。而秦觀的這首《鵲橋仙》也正是吟詠這一神話的。

借牛郎織女的故事,以超人間的方式表現(xiàn)人間的悲歡離合,古已有之,如《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曹丕的《燕歌行》、李商隱的《辛未七夕》,等等。宋代的歐陽修、柳永、蘇軾、張先等人也都曾吟詠過這一題材,雖然遣詞造句各異,卻都因襲了“歡娛苦短”的傳統(tǒng)主題,格調(diào)哀婉、凄楚。相形之下,秦觀的這首詞堪稱獨出機杼,立意高遠。能夠另辟蹊徑,融寫景、抒情和議論于一體,迥出前人之上。

這首詞以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為依托,想象超出天外,而意境落在人間,構(gòu)思極為巧妙。上闋重點敘寫兩星相會。“纖云弄巧”的美景與七夕良辰彼此襯托。星流如飛,可以看出相會心情的迫切,畢竟一年一次,等待太久,因此疾飛之中,恨意未消。歇拍以二星秋夕相逢與人間長相廝守作為對比,揭示出二星七夕相會的意義其實遠在人間之上。上闋的境界輕柔超逸,寫愛寫恨都非常貼切到位。寫佳期相會的盛況,“纖云弄巧”二句為牛郎織女每年一度的聚會渲染氣氛,用墨經(jīng)濟,筆觸輕盈。“銀漢”句寫牛郎織女渡河赴會的情節(jié)?!敖痫L玉露”二句則由敘述轉(zhuǎn)為議論,表達出詞人的愛情理想:他們雖然難得見面,仍然是心心相印、息息相通,而一旦得以聚會,在那清涼的秋風白露中,他們互訴衷腸,傾吐心聲,是那樣富有詩情畫意!這豈不遠遠勝過塵世間那些長相廝守卻貌合神離的夫妻?

下闋則是寫兩星的依依惜別之情?!叭崆樗扑保脱矍叭【?,形容牛郎織女纏綿此情,猶如天河中的悠悠流水?!凹哑谌鐗簟?,既點出了歡聚的短暫,又真實地揭示了他們久別重逢后那種如夢似幻的心境?!叭填欩o橋歸路”,寫牛郎織女臨別前的依戀與悵惘。不說“忍踏”而說“忍顧”,意思就變得更為曲折?!皟汕槿羰恰倍鋵ε@煽椗乱陨钋榈奈棵悖褐灰獌汕橹了啦挥?,又何必貪求卿卿我我的朝歡暮樂?這一驚世駭俗、振聾發(fā)聵之筆,使全詞升華到了一個嶄新的思想境界?!叭崆樗扑?,佳期如夢”二句,不但對仗精工,而且體物細微,極寫相會時的繾綣情態(tài),讓人如夢如幻,如癡如醉。“忍顧”句意思急下。“忍顧”實是“不忍顧”,舊恨剛消,新恨又生,來路轉(zhuǎn)成歸路,佳期翻成記憶,故其惆悵如此,怨嘆如此。下拍兩句復又振起,提出愛情的質(zhì)量是以兩情相悅的長久來衡量的,而并非是以朝暮相守的形式為依據(jù)的。顯然,詞人否定的是朝歡暮樂的庸俗生活,歌頌的是天長地久的忠貞愛情。在他的精心提煉和巧妙構(gòu)思下,古老的題材化為閃光的筆墨,迸發(fā)出耀眼的思想火花,從而使所有平庸的言情之作黯然失色。這首詞將抒情、寫景、議論融為一體。意境新穎,設想奇巧,獨辟蹊徑。寫得自然流暢而又婉約蘊藉,余味雋永。

全詞寫了牛郎織女的孤獨寂寞,但在寂寞中有提升;寫了牛郎織女的憂傷,但憂傷中又有超脫。這種有入有出的抒情方式明顯是受到蘇軾等人的影響。也許正是因為這一點,沈際飛《草堂詩馀正集》說:“七夕以雙星會少別多為恨,獨謂情長不在朝暮,化臭腐為神奇?!贝_實,古往今來涉及此題材的作品,大多哀怨?jié)M紙,鮮有達觀之辭,或以七夕一會勝卻人間無數(shù)的,輾轉(zhuǎn)相承便成俗套。從這個角度說,沈際飛以“化臭腐為神奇”之語評說秦觀此詞,并非虛譽。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鵲橋仙:此調(diào)專詠牛郎織女七夕相會事。始見歐陽修詞,中有“鵲迎橋路接天津”句故名。又名《金風玉露相逢曲》、《廣寒秋》等。雙調(diào),五十六字,仄韻。

纖云:織薄的云彩。弄巧:指云彩在空中幻化成各種巧妙的花樣。

飛星:流星。一說指牽牛、織女二星。

銀漢:銀河。

迢迢:遙遠的樣子。

暗渡:悄悄渡過。

金風玉露:指秋風白露。李商隱《辛未七夕》:“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p>

忍顧:怎忍回視。

朝朝暮暮:指朝夕相聚。語出宋玉《高唐賦》。

纖細的彩云在賣弄她的聰明才智,精巧的雙手編織出絢麗的圖案;隔著銀河的牛郎織女在等待著相見,暗暗傳遞著長期分別的愁怨。銀河啊,盡管你迢迢萬里渺無邊際,今夜,他們踏著鵲橋在你河邊會面。金色的秋風,珍珠般的甘露,一旦閃電似的相互撞擊便也會情意綿綿:哪怕每年只有這可憐的一次,也抵得上人間的千遍萬遍!攝魂奪魄的蜜意柔情,秋水般澄澈,長河般滔滔不斷;千盼萬盼盼來這難得的佳期,火一般熾熱卻又夢一般空幻。啊,怎能忍心回頭把歸路偷看——真希望喜鵲搭成的長橋又長又遠。只要兩個人心心相印——太陽般長久,宇宙般無限;盡管一年一度相聚,也勝過那朝朝歡會,夜夜相伴。

牛郎與織女

傳說在很久以前,山里住著戶人家,老人們都死了,家里只剩下兄弟倆。老大娶了媳婦,這媳婦心腸狠毒,總想獨占老人留下的家業(yè)。她找了個借口,要和老二分家。老二是個有骨氣的人,就說:“分家可以,我什么也不要,只要父母留下的那頭老黃牛!”嫂嫂聽了很高興。于是,第二天,老二就趕著牛離開了家。

走到一座山下,天色已經(jīng)很晚了。老二想,干脆就在這兒住下吧!他砍了好多樹枝,在山坡搭了個棚子,就和老黃牛在這兒落戶了,他和老黃牛相依為命,靠種地養(yǎng)活自己,于是大家都叫他“牛郎”。

一天夜里老黃牛給牛郎托了個夢,夢里對牛郎說:“到明天午時三刻,我要回天庭去了。我走之后,你把我的皮剝下來,等到七月初七那天,把它披在身上,你就能夠上天了。王母娘娘有七個女兒,那天她們都會到天河里去洗澡。記住,那個穿綠衣裳的仙女就是你的媳婦。你千萬不要讓她們看見你,等她們都到了水里,你抱了綠色的衣裳就往回跑,她一定會去追你。只要你回了家,她就不會走了?!?/p>

牛郎醒來看見老黃牛死了,十分傷心,按照夢里的囑托剝下牛皮,把牛的尸體掩埋起來。

到了七月初七,牛郎按照老黃牛的交代來到天河邊,果然看見七仙女們在天河沐浴。他抓起綠色的衣服,一口氣跑回家。那個穿綠衣的仙女也跟著追到了他家。綠衣仙女是王母娘娘的第三個女兒,她看到牛郎雖然家里很貧困,卻心地很好,也很勤勞,就決定留下來和他一起生活。她每天織布,織布的技術(shù)很好,于是大家都叫她“織女”。牛郎和織女一個種地,一個織布,過著幸福的生活。幾年以后,他們有了一對兒女。

天上的王母娘娘知道了這件事情,非常氣憤,就趁牛郎不在把織女抓回天庭。牛郎回家不見了妻子,就知道是王母娘娘來過了。他立刻把兒女裝進籃筐,挑上擔子,披上牛皮追上天去。眼看就要追上了,王母娘娘轉(zhuǎn)過身,用頭上的簪子在身后一劃,劃出了一條大河,牛郎和孩子過不去了。一家人隔著天河痛哭流涕。

王母娘娘看到這種場面,心也軟了,便準許他們每年七月初七見一次面。據(jù)說到了那一天,所有的喜鵲都會銜來樹枝,幫他們在天河上搭起一座橋,牛郎和織女就在“鵲橋”上相會。

“七夕節(jié)”就是這么來的?,F(xiàn)在在中國的一些地方,還保留著女孩在“七夕”那天祭花神“乞巧”的習俗,希望天神能夠讓她們找到如意郎君。

牛郎織女是我國最有名的一個民間傳說,是我國人民流傳最廣的關(guān)于星星的故事。南北朝時期寫成的《荊楚歲時記》里有這么一段:“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織杼役,織成云錦天衣。天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后遂廢織纴。天帝怒,責令歸河東。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會?!?/p>

關(guān)于織女,古書里還有幾處提到她。《后漢書·天文志》:“織女,天子真女?!薄妒酚洝罚骸叭牵谔旒o東端,天女也?!薄督沽执蠖酚洝罚骸疤旌又畺|,有星微微,在氐之下,謂之織女?!碧旌泳褪俏覀冊谝估锟吹降哪菞l橫貫天空的光帶;我國古人也把它叫做“銀漢”、“星河”、“天杭”、“銀潢”、“明河”、“高寒”,等等。現(xiàn)在天文學家叫它“銀河”。織女星在銀河的東邊,它的西名是Vega。歷史上我國的勞動人民把天空分作二十八宿和三桓,現(xiàn)在全世界的天文學家公定把天空分作88個“星座”。織女星是天琴星座里最亮的恒星。附近的銀河里有五個幾乎一樣亮的恒星排成十字架的形狀,那五個星屬于天鵝座。銀河的西邊稍為靠近南邊一點有三個星排得很近,中間那個比較亮一些的星就是牛郎星,也叫牽牛星,我國古稱“河鼓”、“何鼓”、“黃姑”。牛郎星是天鷹座里最亮的恒星。它和兩旁那兩個亮度小一點的星,有時被人們合起來稱為“扁擔星”。神話里說旁邊那兩個星是牛郎和織女所生的孩子。天鵝在銀河里漂游,河畔有一位姑娘在織布,對岸有一個牧人帶著兩個小孩子在放牛。這是一幅多么美麗溫馨的圖畫。

秋風蕭瑟天氣涼,

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雁南翔。

念君客游多思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xiāng),

君何淹留寄他方?

賤妾煢煢守空房,

憂來思君不敢忘,

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fā)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

爾獨何辜限河梁?

——曹丕《燕歌行》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古詩十九首》

北斗佳人雙淚流,眼穿腸斷為牽牛。

——曹唐《織女懷牽牛》

愛美人不愛江山

宴山亭北行見杏花(裁剪冰綃)趙佶

這是宋徽宗趙佶于公元1127年與其子欽宗趙桓被金兵擄往北方時在途中所寫的詞,是詞人悲慘身世、遭遇的寫照。全詞通過寫杏花的凋零,借以抒發(fā)詞人的身世之感和自己悲苦無告、橫遭摧殘的命運。帝王與俘虜兩種生活的對比,使他唱出了家國淪亡的哀音。上闋描繪杏花開放時的嬌艷及遭受風雨摧殘后的凋零。下闋寫離恨。抒發(fā)內(nèi)心的故國之思。詞中以花喻人,抒寫真情實感。百折千回,悲涼哀婉。

詞的上闋先以細膩的筆觸描繪杏花的外形和神態(tài),勾勒出一幅絢麗的杏花圖。然后細寫杏花,是對一朵朵杏花形態(tài)、顏色的具體形容。杏花的花瓣好似一疊疊冰清玉潔的縑綢,經(jīng)過巧手裁剪出重重花瓣,又輕輕地暈染上淺淡的胭脂。朵朵花兒都是那樣精美絕倫。“新樣”三句,先以杏花比擬裝束入時而勻施粉黛的美人,她們的容顏光艷照人,散發(fā)出陣陣暖香,勝過天上蕊珠宮里的仙女。“羞殺”兩字,是說連天上的仙女看見她都要自愧不如,由此進一步襯托出杏花的形態(tài)、色澤和芳香都是不同于凡俗的花,也充分表現(xiàn)了杏花盛開時的動人景象。

隨后詞人筆鋒突轉(zhuǎn),描寫杏花遭到風雨摧殘后的黯淡場景。春日絢麗非常,正如柳永《木蘭花慢》中所云:“正艷杏燒林,緗桃繡野,芳景如屏。”但過不了多久就逐漸凋謝,又經(jīng)受不住料峭春寒和無情風雨的摧殘,終于花落枝空;更可嘆的是暮春的時候,庭院無人,美景已隨春光逝去,顯得那樣凄涼冷寂。這里不僅是在憐惜杏花,同時也是在自憐。試想詞人以帝王之尊,淪為階下之囚,流徙至千里之外,其心情之愁苦非筆墨所能形容,杏花的爛漫和容易凋零引起他的種種感慨和聯(lián)想,往事和現(xiàn)實交織在一起,使他感到杏花凋零,猶有人憐,而自身淪落,卻只空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無窮慨恨?!俺羁唷敝陆右粋€“問”字,其含意與李后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亦相仿佛。

詞的下闋,以杏花的由盛轉(zhuǎn)衰暗示詞人自身的境遇,抒寫詞人對自身遭遇的沉痛哀訴,表達出詞人內(nèi)心的無限苦痛。前三句寫一路走來,忽見燕兒雙雙,從南方飛回尋覓舊巢,不禁有所觸發(fā),本想托付燕兒寄去重重離恨,再一想它們又怎么能夠領(lǐng)會和傳達自己的千言萬語?但是除此以外又將憑誰來傳遞音訊呢?詞人在這里借著詢問燕子表露出音訊斷絕以后的思念之情。

“天遙”兩句是徽宗嘆息自己父子同時降為臣虜,與宗室臣僚三千余人被驅(qū)趕著向北走去,路途是那樣的遙遠,艱辛地跋涉了無數(shù)的山山水水,“天遙地遠,萬水千山”這八個字,概括出他在被押解途中所遭受的種種磨難。

回首南望,再也見不到汴京的故宮,真可以說是“別時容易見時難”了。以下緊接上句,以反詰說明懷念故國之情,然而,“故宮何處”點出連望都不可能望見,只能求之于夢寐之間了。夢中幾度重臨舊地,帶來了片刻的安慰。結(jié)尾兩句寫絕望之情。晏幾道《阮郎歸》的最后兩句“夢魂縱有也成虛,那堪和夢無”,秦觀的《阮郎歸》結(jié)尾“衡陽猶有雁傳書,郴陽和雁無”,都是同樣的意思。夢中的一切,本來就是虛幻的,但近來連夢都不做了,真是一點希望都沒有了,反映出內(nèi)心百折千回,可以說是哀痛已極,肝腸寸斷之音。

裁剪冰綃,輕疊數(shù)重,淡著胭脂勻注。新樣靚妝,艷溢香融,羞殺蕊珠宮女。易得凋零,更多少無情風雨。愁苦。問院落凄涼,幾番春暮。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