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名樓古塔

九峰閑草 作者:蔣志華 著


名樓古塔

定風波 黃鶴樓詩情

鶴去樓空客弄弦,歸舟載月泊欄前。浪激龜蛇煙雨起,崔李,傳薪絕句泛漪漣。

黃鵠磯臺濤潑墨,懷闊,韻聲律曲別重天。碧海蒼穹《梅花落》,宏博,悠悠管笛數千年。

【注】① 崔李指崔顥、李白。李白曾說:“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有詩在上頭。”

② “黃鵠磯”位于武昌城區(qū)西部,為蛇山西端突入江中的磯石,與漢陽禹功磯隔江對峙。三國黃武二年(223 年), 曾于此首建黃鶴樓,樓據此而得名。

③ 《梅花落》原為漢樂府二十八橫吹曲之一,魏晉以后很風行。從南北朝時期開始,橫吹曲《梅花落》又被稱為笛子曲《梅花落》。至唐代,笛曲《梅花落》在市井流傳更廣,成為詩人墨客經常歌詠的對象,而且對文學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此曲在宋元明清幾代也一直流傳。后來流行的琴曲《梅花三弄》也是根據《梅花落》改編的。

黃鶴樓抒懷

十年之前荊楚來,

秋風掃地無樓臺。

今日醉尋黃鶴夢,

龜蛇門戶已洞開。

【注】① 寫于黃鶴樓重建后的1985 年。

柳梢青 岳陽樓懷古

百尺云觀。巍騎洞滃,氣拔廣淵。城鎖歸舟,秋云入色,吳楚風帆。

領馳九水君山。唱天下、憂川樂灣。鼓角雄關,名賢古硯,冰凈毫端。

【注】① 岳陽樓位于湖南省岳陽市西門城頭,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 之譽,北宋范仲淹膾炙人口的《岳陽樓記》更使其著稱于世?,F在的岳陽樓為1984 年重修。

卜算子 滕王閣禮贊

江月萬年流,雄論風云合。春去秋來獨步悠,曲盡龍蛟閣。

秋水落霞幽,重彩瓊瑰厚。獨往高樓贊不休,盛世人間壽。

【注】① 滕王閣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贛江東岸,因初唐才子王勃作《滕王閣序》天下揚名。歷史上的滕王閣先后共重建達29 次之多,屢毀屢建,今日的滕王閣為1989 年重建。

蓬萊閣觀海

亭閣飛檐丹崖青,

碧海清風漁歌聲。

海市蜃樓幾回現,

萬眾翹首寄真情。

【注】① 蓬萊閣位于煙臺蓬萊市區(qū)西北的丹崖山上,是古代登州府署所在地,當時中國東方的門戶。久負盛名的登州古港,與我國東南沿海的泉州、明州(寧波)和揚州,并稱為中國四大通商口岸,并且是我國目前保存得最完好的古代海軍基地。蓬萊閣的主體建筑建于宋朝,閣樓高15 米,系雙層木結構建筑,閣上四周環(huán)以明廊,可供游人登臨遠眺,是觀賞“ 海市蜃樓” 奇異景觀的最佳處所。蓬萊閣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

江城子 鸛鵲樓遠眺

危樓拍翅聳河東。笛聲空,九天宮。目窮千里,秦晉醉秋中。煙樹蒲津今勝昔,歷遠處,萬花擁。

【注】① 鸛樓位于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共六層,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風景勝地,我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相傳當年時常有鸛鵲棲于其上,所以得名。由于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區(qū)位優(yōu)勢,風景秀麗,唐宋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其中王之渙《登鸛鵲樓》詩“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堪稱千古絕唱,流傳于海內外。

大觀樓

拔浪千層飛檐翹,

一副長聯百代豪。

滇池風光奔眼底,

最是樓前人鷗橋。

【注】① 大觀樓,又稱近華浦,在昆明城西南,瀕臨滇池草海北濱。樓內有長達180 字的長聯,妙語如珠,氣勢磅礴。上聯: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芒芒空闊無邊??矗簴|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苯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下聯: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 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上聯寫滇池風物,似一篇滇池游記; 下聯記云南歷史,似一篇讀史隨筆。被譽為海內外第一長聯。

玉屏樓觀松

望海到盡天成岸,

攀山至頂我是峰。

眼前縱然奇秀眾,

霧里還看迎客松。

【注】① 玉屏樓,位于黃山天都、蓮花兩峰之間, 是集黃山奇景之大成的佳絕處。著名的迎客松就在玉屏樓的左側。玉屏樓的后面即是玉屏峰,著名的“ 玉屏臥佛”就在峰頂,頭左腳右,惟妙惟肖。峰石上刻有毛澤東草書“江山如此多嬌”。朱德、劉伯承等元帥也曾在此題詞作詩。徐霞客曾稱它為“黃山絕勝處”。

有感雁塔題刻

七級高入云,

飛雁鳴寶剎。

盤登摩穹宮,

攀梯思題跋。

古時興雅風,

今朝濃詩話。

刻碑何其多,

不負藏經塔。

【注】①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內,是唐代佛教建筑藝術杰作。始建于唐高宗永徽三年(652 年), 是為安置玄奘由印度帶回的經籍而專門建造的,供奉佛像、舍利和梵文經典。塔高64.5 米,塔身為7 層,在塔內可俯視西安古城。大雁塔在唐代就是文人墨客薈萃之地,舉子及第后均登塔題名,塔的前邊留有唐代至清代千余年間大量文人雅士的題名刻石。歷代文人還常登塔題詠,留下了許多題詠雁塔的名篇。

雷峰塔重建即賦

飛檐綺窗入云臺,

湖門堤花眼前開。

千古夕陽待印月,

前度十景今又來。

【注】① 雷峰塔一名黃妃塔,又稱西關磚塔。在西湖南岸夕照山的雷峰上,南屏山日慧峰下凈慈寺前。因地建雷峰,后人改稱“ 雷峰塔”。舊塔于1924 年倒塌, 2001 年重建。

② 2001 年3 月,中國農業(yè)銀行浙江省分行正式對外宣布,承諾授信6000 萬元重建雷峰塔,引起海內外關注。2002年10 月建成,登塔倍感親切。

觀應縣木塔

玉蓮高聳白云邊,

風云千載天地間。

香風花雨情不老,

雁門關外帶笑看。

【注】① 應縣木塔全名為應縣佛宮寺釋迦塔,位于山西省應縣城內的佛宮寺內,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全木構塔式建筑,中國古建筑中的瑰寶,世界木結構建筑的典范。在建筑技藝上它與法國的艾非爾鐵塔、意大利的比薩斜塔齊名,被世人稱為“ 世界三大奇塔”。

六和鐘聲

雍容大度走四方,

巍峨聳立俯錢塘。

天風卷潮檐鈴急,

千年鐘聲月如霜

【注】① 六和塔又名六合塔,取“ 天地四方” 之意, 位于杭州錢塘江畔月輪山上,背倚翠巒,俯瞰江湖。始建于北宋開寶三年(970 年), 塔高59.89 米。塔內部磚石結構分7 層,塔外部木結構為8 面13 層,是我國古代建筑藝術之杰作。

② 夜間,每當六和鐘聲響起時,風鈴潮信,月光似瀉,別有一番風光。

天一閣讀書

天下藏書第一家,

字畫伴我度周假。

書徑攀登苦猶甜,

忘卻紅日山頭掛。

【注】① 天一閣位于浙江寧波市區(qū),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私家藏書樓,也是亞洲現有最古老的圖書館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圖書館之一。天一閣建于明朝中期, 由當時退隱的兵部右侍郎范欽主持建造。現藏古籍達30 余萬卷,其中珍槧善本8 萬余卷,此外,天一閣還收藏大量的字畫、碑帖以及精美的地方工藝品。

天封塔

武周夯基平地升,

堆沙成塔四海名。

七級浮屠云霧破,

百丈雄梯港標明。

燈映萬間觀南斗,

日曬千帆瞰東溟。

自從寶珠金光閃,

檐下三江波浪寧。

【注】① 天封塔位于寧波市大沙泥街西端,始建于唐武則天“ 天冊萬歲” 至“ 萬歲登峰” 年間(695 — 696) , 因建塔年號始末“ 天”“ 封” 而得名。建成后塔高18 丈,約51 米,共7 級(俗稱七級浮屠)分七明七暗,六角形。塔身中(元代重修的壺門頂上)砌有放置文物的穹窿和龕。天封塔是古代明州港江海通航的水運航標, 港城重要標志,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文化遺存。傳說寶塔中藏有寶珠,使甬江、姚江和奉化江三江從此波寧浪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