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的黃葉
秋天的黃葉,我是最喜歡的,它在不寒不熱的天氣里,會給予你一種輕松的情調(diào)。以我所到過的都市而論,北平的黃葉最好。其一,因為北平的樹多,會在長街永巷,鋪張了一排排的淡黃傘蓋。其二,是幾夜西風(fēng),一番寒露,三五天的工夫,樹葉子就變黃了。它來得那樣快,而又那樣齊,并且不折不扣,恰是重陽節(jié)邊。對我們這帶幾分酸味的斯文朋友,自會在腦子里涂抹些詩意。
重陽,總是在“雙十節(jié)”前后的,所以寄居北平的人,看到了黃葉滿階,也就容易感觸“雙十節(jié)”到了。在這幾日,你在大街上走著,看到黃葉稀疏的街樹里,紅藍(lán)的黨國旗,展開在西風(fēng)里,兩三只紅紙燈籠,靜靜地垂著,這顏色的調(diào)和,就會引起一種藝術(shù)的欣賞。但這還不是最好的,最好的在天安門。
我家住在西長安街附近,到天安門不遠(yuǎn),每當(dāng)這日,天安門大廣場中,扎著三幢彩色大牌坊,架著松枝菊花簇?fù)淼难葜v臺,舉行慶祝會,小孩子在學(xué)校里有了一天假期,甚至前一周,就向家長預(yù)約著,要去參與這個盛會。我雖是個過夜生活的人,覺得這種趕熱鬧的事,是得贊成的,那會不知不覺地灌輸小孩子們一些民族意識。老早地起來,用過我們記者定律的半杯牛乳,六七片火腿面包(雖然現(xiàn)在似乎是神話了,我們確實是如此享受著的),隨一群大學(xué)生、中學(xué)生、小學(xué)生組織的家庭隊伍,踏上西長安街的水泥路面。
在“雙十節(jié)”,北平總是天高日晶的,于槐樹林中,穿過了跨街紅色粉漆三座門的左一洞,遠(yuǎn)遠(yuǎn)望見廣場上半綠半黃的榴林,被一道紅墻圍繞著。天空里沒有風(fēng),也沒有灰塵,淡黃的日光,由東南角斜照著,“好一派清秋光景”!黃色和綠色的琉璃瓦,蓋在天安門城樓的頭上,由上空俯瞰著面前鋪石的舊御道,石獅和盤龍的大石柱,夾峙在彩牌坊左右,象征著東方古國的壯麗與偉大。后湖和中央公園的紅墻頭上,關(guān)不住老柏林的翠影,正偷窺著這黃葉林子,對照之下,好看煞人!
前面樹林中,白石面的廣場,在青天白日滿地紅的旗影下,已是人山人海,我讓家庭部隊參與議會,我終年的緊張記者生活,需要輕松一下,悄悄地離開人群,獨自在馬櫻花樹下,鉆入了御道外的樹林,似乎有點風(fēng)了,那槐樹上的黃葉,三葉兩葉地向下垂落,灑在我呢帽上,灑在我夾衣上。抬頭看,在稀疏的黃葉叢里,看到白云,看到宮殿影子,也看到彩牌坊的一角。猛烈的口號聲由榴林杪上傳來,黃槐似乎受到鼓舞,搖撼了赭色的袍,又向我身上灑下幾片黃葉。
大家說,戰(zhàn)后又將建都北平,勝利期近,讓我甜蜜地回憶著這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