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歲十二月中作與從弟敬遠
寢跡衡門下①,邈與世相絕②。
顧盼莫誰知,荊扉晝長閇③。
凄凄歲暮風(fēng),翳翳經(jīng)日雪④。
傾耳無希聲⑤,在目皓已潔。
勁氣侵襟袖⑥,簞瓢謝屢設(shè)⑦。
蕭索空宇中,了無一可悅⑧。
歷覽千載書,時時見遺烈⑨。
高操非所攀,謬得固窮節(jié)⑩。
平津茍不由,棲遲詎為拙
。
寄意一言外,茲契誰能別。
① 寢跡:止跡,指隱居。衡門:橫木為門的陋室。
② 邈:遠。世:指繁華的城市。
③ 荊扉:柴門。閇:同“閉”。
④ 翳翳(yì):陰暗貌。經(jīng)日:整天。
⑤ 希聲:輕微的聲響。
⑥ 勁氣:強勁的寒氣。
⑦ 簞:盛食竹器。瓢:舀水或盛酒用的器皿。簞瓢指簡陋的飲食,語出《論語·雍也》。謝:以辭相告。
⑧ 了:竟然。
⑨ 遺烈:留存的業(yè)績。
⑩ 謬得:錯承。自謙語。固窮節(jié):言堅持安貧樂道的節(jié)操。
平津:坦途,此指入仕道路。茍:假如。由:經(jīng)歷。
棲遲:游息,指歸隱。詎:豈,難道。
茲契:這種體悟。指以上對出仕和歸隱的領(lǐng)會。
在支撐陶淵明的兩大精神支柱中,后者即現(xiàn)實生活中的樂趣并不是時常都有的;當它一旦消失時,那么前者,也就是古代賢人的品行,就自然成了他堅守陣地的唯一的依靠了。這首詩雖與前二首作于同年,但時值隆冬嚴寒,生活清苦,田園生氣全無。即便如此,詩人還是以書中記載的歷代遺烈自我砥礪,并與表弟敬遠相互勉勵,堅持不為榮華富貴所動的為人節(jié)操。當時詩人曾為其幕僚的桓玄已稱帝改元,而詩仍以舊書干支“癸卯”紀年,正可發(fā)人深思。因此清人陶必銓曾指出其“著眼年月,方知文字之外,所具甚多”(《萸江詩話》)。詩中前四句記事,衡門閉關(guān),不與人接;接四句寫景,是詠雪名句;次四句寫屋空食陋,天冷情索;后四句突兀振起,以遺烈為楷模自固窮節(jié),凜然不屈;末四句對比仕隱,傲物自高。從中我們不僅可以體會出全詩如層波疊浪般的章法技巧,而且更主要的是能明顯地觸摸到詩人高傲的心性。誠如延君壽《老生常談》所說:“每聞人稱陶公恬淡,固也;然試想此等人物,如松柏之耐歲寒,其勁直之氣與有生俱來,安能不偶然流露于楮墨之間! ”這真是所謂知人論詩之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