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猛虎

歐陽修詩文選譯(修訂版) 作者:林冠群,周濟夫 譯注


猛虎

本篇為歐陽修早期的作品,具體寫作年代難以確定。詩嘲笑老虎自恃爪牙鋒利,狐貍狡猾多疑,但皆不免為人所擒,儆戒惡人不可憑仗勇力和奸謀而施暴。作者意在說理,詩句比較質直,有寓言化的傾向,但對猛虎的“猛勢”,刻畫很工。

猛虎白日行,心閑貌揚揚[1]。當路擇人肉,羆豬不形相[2]。頭垂尾不掉,百獸自然降。暗禍發(fā)所忽[3],有機埋路旁[4]。徐行自踏之,機翻矢穿腸。怒吼震林丘,瓦落兒墮床。已死不敢近,目睛射余光。虎勇恃其外,爪牙利鉤铓[5]。人形雖羸弱[6],智巧乃中藏。恃外可摧折,藏中難測量。英心多決烈[7],自信不猜防。老狐足奸計,安居穴垣墻[8]。窮冬聽冰渡[9],思慮豈不長?引身入扱中[10],將死猶跳踉[11]。狐奸固堪笑,虎猛誠可傷!

【翻譯】

威猛的老虎白日穿行,

心無顧忌,氣勢昂揚。

專門堵住大路撲食人肉,

熊羆野豬的滋味它還看不上。

別看它垂著頭,夾著尾,一動不動,

各種野獸見了它,自會趕緊避讓。

隱藏的禍患往往因忽略而發(fā),

致它死命的機關埋設路旁。

它慢慢走著,一腳踏上,

觸發(fā)機關,利箭穿腸!

它憤怒咆哮,吼聲震動山林,

屋瓦震落,嬰兒也被顛下床。

縱然它死了,大家還不敢接近,

那眼睛仍射出嚇人的余光……

老虎的勇猛,只憑借外部形體,

爪牙同鋒銳的堅鉤利刃一樣。

人的外表雖然羸弱,

智慧技巧卻在心中深藏。

外表的強壯可以摧折,

深藏的智巧難以窺量。

虎心英武暴烈,非常自信,

對陰謀暗算全不提防。

而老狐貍奸狡多計,

安居無事,也要打洞于頹垣廢墻。

深冬渡冰河,邊聽邊渡,

考慮問題,豈不圓熟周詳?

還是被獵人誘入扱中,

臨死仍在掙扎跳蕩。

狐貍的奸狡固然可笑,

老虎的威猛也確實令人哀傷。

被牒行縣因書所見呈僚友

明道元年(1032)作。這年夏秋之間,洛陽地區(qū)發(fā)生旱蝗災害。歐陽修奉命視察河南府屬縣。被牒:被命。牒:官府間的往來文書。此詩寫巡視途中所見災區(qū)荒涼破敗的景象及百姓禱雨驅蝗的情形,蒼涼凄切,感情真摯,表現(xiàn)了作者對民間疾苦的關懷。

《周禮》恤兇荒[12],軺車出四方[13]。

土龍朝祀雨[14],田火夜驅蝗。

木落孤村迥,原高百草黃。

亂鴉鳴古堞,寒雀聚空倉。

桑野人行馌[15],魚陂鳥下梁[16]。

晚煙茅店月,初日棗林霜[17]。

墐戶催寒候[18],叢祠禱歲穰[19]

不妨行覽物,山水正蒼茫。

【翻譯】

按《周禮》精神,憐惜荒年的百姓,

官家的軺車到處救濟,奔赴四方。

塑起土龍,清晨祭告求雨,

田里燃起火把,晚上忙著驅蝗。

樹葉落盡,遠處是孤寂的村莊,

一望無際的高原,百草枯黃。

古城樓上,烏鴉鳴噪飛撲,

饑寒的鳥雀,圍聚著空空的谷倉。

桑間野地農(nóng)夫忙著送飯下田,

魚池干涸,堤堰上只有鳥雀回翔。

傍晚的炊煙隨月升上茅屋,

猩紅的朝陽銷融著棗林的白霜。

嚴寒驅迫,趕忙把門戶堵塞,

為求豐收,向荒祠禱告燒香。

不妨到處走走看看,

山山水水,正一派蒼涼迷茫。

綠竹堂獨飲

明道二年(1033),為悼念亡妻胥氏而作。綠竹堂,詩人在洛陽時的居室。這年正月,詩人因公去汴京,后趁便去湖北隨縣探望叔父歐陽曄,三月歸洛陽時,夫人胥氏病危,僅及訣別而逝。詩開頭先從有酒不飲、長歌當哭引出對亡妻的悼念之情,然后縷敘人亡物在的悲哀及少年豪氣的消磨,最后歸結到人生如夢,不如及時縱飲。感情沉摯,直抒胸臆,突破了前人悼亡詩每借助隱喻,含蓄不露的手法,而又能轉折多姿,避免一瀉無余。

夏篁解籜陰加樛[20],臥齋公退無喧囂。清和況復值佳月,翠樹好鳥鳴咬咬[21]。芳尊有酒美可酌,胡為不飲先長謠[22]。人生暫別客秦楚[23],尚欲泣淚相攀邀;況茲一訣乃永已,獨使幽夢恨蓬蒿[24]!憶予驅馬別家去,去時柳陌東風高。楚鄉(xiāng)留滯一千里,歸來落盡李與桃[25]。殘花不共一日看,東風送哭聲嗷嗷[26]。洛池不見青春色[27],白楊但有風蕭蕭[28]。姚黃魏紫開次第[29],不覺成恨俱零凋。榴花最晚今又坼[30],紅綠點綴如裙腰。年芳轉新物轉好,逝者日與生期遙[31]。予生本是少年氣,瑳磨牙角爭雄豪[32]。馬遷班固洎歆向,下筆點竄皆嘲嘈[33]??蛠砉沧f今古,紛紛落盡玉麈毛[34];彎弓或擬射石虎,又欲醉斬荊江蛟[35]。自言剛氣貯心腹,何爾柔軟為脂膏?吾聞莊生善齊物[36],平日吐論奇牙聱[37]。憂從中來不自遣,強叩瓦缶何[38]。伊人達者尚乃爾,情之所鐘況吾曹。愁填胸中若山積,雖欲強飲如沃焦[39]。乃判自古英壯氣[40],不有此恨如何消?又聞浮屠說生死,滅沒謂若夢幻泡[41]。前有萬古后萬世,其中一世獨虭[42]。安得獨灑一榻淚,欲助河水增滔滔。古來此事無可奈,不如飲此樽中醪。

【翻譯】

夏竹脫殼,樹枝糾結,濃蔭籠罩,

公事之余,閑臥書齋,無人喧擾。

天氣清明和暖,月兒也美好,

蔥翠的樹林中,還有悅耳的啼鳥。

斟一杯美酒,芳香撲鼻,

為什么不飲,卻唱起哀傷的歌謠?

人生短暫的離別,客居兩地,

尚且手拉著手,泣淚滔滔。

何況這是永別,再無見面之日,

今后只有幽夢遺恨,聚滿你的墳梢。

想起我騎馬離家時,

楊柳夾道,東風含笑。

楚鄉(xiāng)逗留,迢迢千里,

回家來已是桃李盡凋。

滿地殘紅已不能共同觀賞,

只有即將消逝的東風伴我哀嚎。

洛陽池再不見青春的顏色,

只見那墳上白楊隨風飄搖。

名貴的牡丹已依次開過,

完全凋零,不知不覺都成了我的煩惱。

晚開的榴花現(xiàn)在又吐艷,

紅紅綠綠,宛如你生前的裙袍。

暮春剛過,物色日新,越來越好,

可是你呀,離開我的日子又增了不少。

想起我本來就年少氣盛,

打磨牙角,鋒芒畢露,喜爭雄豪。

從司馬遷、班固到劉歆、劉向,

都曾揮筆評點,議論諷嘲。

客人來同坐一起,評今論古,

揮舞拂塵,指點是非,落盡麈毛。

也想學李廣乘夜彎弓射石虎,

又想學周處乘醉斬殺荊江蛟。

自稱胸中充滿陽剛之氣,

為何這樣兒女情長,綿軟如脂膏?

我聽說莊子善于等是非,忘物我,

時吐宏論,詰屈聱牙,文思奇妙。

死了妻子,排除不掉心中煩惱,

強作無事,鼓盆作歌,絮絮叨叨。

他那樣曠達的人都不免如此,

像我這樣多情的人更難免哀悼。

胸中愁悶堆積如山,

借酒澆愁山越高!

可知自古以來英雄壯氣,

碰上這種事也悲痛難消。

又聽說佛門之人談生死,

認為生死存亡如夢幻水泡。

過去未來都有千秋萬代,

人生一世轉瞬即消。

怎能讓淚水灑滿床榻,

將心中的悲痛化作濁浪滔滔?

生離死別,自古以來無可奈何,

還不如濁酒自斟,把一切忘掉!

晚泊岳陽

景祐三年(1036)寫。岳陽即今湖南省岳陽市,為長江水路交通要沖,宋時岳州州治。歐陽修此年致書諫官高若訥,痛斥他詆毀范仲淹的行為,結果得罪朝廷,貶為峽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市)令。據(jù)他的《行役志》記載,他是九月初四到岳州,“夷陵縣吏來接,泊城外?!贝嗽娗鞍雽懸共辞榫?,迷迷茫茫;后半是一個特寫鏡頭,一葉小舟踏歌而來,飛速而去,留下了無限悵惘。整首詩意境空靈悠遠,淡而有味,是歐詩上乘之作。

臥聞岳陽城里鐘,系舟岳陽城下樹。

正見空江明月來,云水蒼茫失江路。

夜深江月弄清輝[43],水上人歌月下歸。

一闋聲長聽不盡[44],輕舟短楫去如飛。

【翻譯】

躺在船上聽到岳陽城里的鐘聲,

航船就系在岳陽城邊的樹上。

江面空闊,明月漸漸升起,

天水相連,夜氣濛濛,江路茫茫。

夜深了,江上的月色特別皎潔,

月下水上,有人唱著歌返航。

他這首歌很長,還沒有唱完,

輕舟如飛,已駛過我停泊的地方。

戲答元珍

景祐四年(1037)歐陽修貶官夷陵時作。丁元珍,名寶臣,時為峽州判官,是歐陽修的上司,曾以《花時久雨》詩相贈,歐陽修便以此詩作答。題目冠以“戲”字,似為游戲之作,實是被貶后政治上失意的掩飾之詞。詩中抒發(fā)了山居寂寞的情懷,多少流露了“春風(喻皇恩)不到”的怨望。好在他并不因此而消沉,對生活、對前程還是有信心的,這從他對物華的描寫,對不平遭遇的自我寬解中可以看出。在藝術上,此詩結構嚴謹,造語自然,意境清新,情懷如見,是歐陽修七律的代表作。

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

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45]。

夜聞歸雁生鄉(xiāng)思,病入新年感物華[46]

曾是洛陽花下客[47],野芳雖晚不須嗟[48]

【翻譯】

春風似乎吹不到這遙遠的山城,

到了二月,還不見一朵春花。

殘雪壓著的枝頭還可看到橘子,

春雷震動,竹筍快要抽芽。

夜里聽到歸雁飛鳴,惹起悠遠的鄉(xiāng)思,

帶病步入新年,也感到春天景物的繁華。

我曾在洛陽欣賞名揚天下的牡丹,

又何必長吁短嘆,為這里遲開的野花。

古瓦硯

景祐四年(1037)作于夷陵。古瓦硯是歐陽修的友人謝伯初贈送的。謝伯初時任許州(今河南省許昌市)法曹,于古銅雀臺遺址拾得瓦當,改制成瓦硯寄贈作者。作者寶愛此硯,為此作詩,并借此慨嘆古今量才用人之難。詩重在說理,以議論為詩的特征很明顯。

磚瓦賤微物,得廁筆墨間[49]。

于物用有宜[50],不計丑與妍。

金非不為寶,玉豈不為堅?用之以發(fā)墨[51],不及瓦礫頑[52]。

乃知物雖賤,當用價難攀[53]。

豈唯瓦礫爾[54],用人從古難。

【翻譯】

磚石瓦礫,本是微賤的物品,

卻用作硯石,置身筆墨之間。

既然它也是件有用之物,

何必計較它的粗丑與美妍。

金子不能說不寶貴吧,

玉石豈不更加潤堅?

用這二者來磨墨,

反不如這瓦礫方便。

可知物品即使微賤,

只要有用就價不可攀。

豈止瓦礫是這樣,

自古用人如此難!

答楊辟喜雨長句

寶元元年(1038)作。楊辟,字子靜。據(jù)題意,當是楊辟先有喜雨詩寄歐陽修,然后作此答之。這是一篇集中表現(xiàn)作者政治主張的政論詩。他在著名的政論文章《原弊》中,曾深入分析了北宋社會積貧積弱的原因:一為誘農(nóng)之弊,國家不是鼓勵務農(nóng),而是鼓勵農(nóng)民離開土地去當兵、當和尚,致使務農(nóng)的人日少;二為兼并之弊,土地愈來愈集中到少數(shù)富豪手中;三為力役之弊,公役繁重,并且大部分落到小地主和自耕農(nóng)頭上。據(jù)此,他提出改善吏治、勸農(nóng)務本、節(jié)用愛民的政治主張。這首喜雨詩同樣貫穿了這樣的政治思想。因為是通篇說理,缺乏形象性,讀來有如押韻的政論,但據(jù)此可知歐詩的散文化傾向。

吾聞陰陽在天地[55],升降上下無時窮[56]。環(huán)回不得不差失[57],所以歲時無常豐。古之為政知若此,均節(jié)收斂勤人功[58]。三年必有一年食,九歲常備三歲兇[59]。縱令水旱或時遇,以多補少能相通。今者吏愚不善政[60],民亦游惰離于農(nóng)[61]。軍國賦斂急星火[62],兼并奉養(yǎng)過王公[63]。終年之耕幸一熟,聚而耗者多于蜂。是以比歲屢登稔[64],然而民室常虛空。遂令一時暫不雨,輒以困急號天翁[65]。賴天閔民不責吏[66],甘澤流布何其濃[67]。農(nóng)當勉力吏當愧,敢不酌酒澆神龍[68]

【翻譯】

我聽說天地間的陰陽二氣,

升降上下,運動轉化,沒有窮期。

往復回環(huán),不可能不出差錯,

所以收成不會年年豐裕。

古代的當政者懂得這個道理,

稅收均平節(jié)制,勸農(nóng)勤勞努力。

耕種三年必有一年的盈余,

九年中要把三年的饑荒防備。

即使偶然遇上水澇旱災,

以有余補不足可互相調(diào)劑。

如今官吏愚蠢,不善治理,

農(nóng)民游手好閑,脫離了土地。

政府的賦稅急如星火,

兼并者的生活勝過公侯王室。

辛苦耕種一年,幸得豐收,

爭著耗費的人多如蜂蟻。

連年雖獲好收成,

農(nóng)民家中??仗?。

老天一時不下雨,

農(nóng)民急得向天泣。

老天憐憫百姓,不責怪官吏,

大雨滂沱,充沛又及時。

農(nóng)民更該努力,官吏理應慚愧,

豈敢不斟滿酒向神龍拜祭!

水谷夜行寄子美圣俞

慶歷四年(1044)秋作,當時歐陽修奉命巡視河東路。水谷,即水谷口,在今河北定州,為作者巡行途經(jīng)之處。子美,蘇舜欽字,那時任集賢校理、監(jiān)進奏院。圣俞,梅堯臣字,湖州監(jiān)稅剛卸任,到開封待調(diào)。蘇、梅二人與歐陽修同為宋代詩文革新運動的發(fā)動者,詩文創(chuàng)作具有很高的成就,是歐陽修平生欽敬的摯友。此詩高度評價二人詩歌的成就,并對他們的遭遇表示同情。作者有意仿效韓愈《醉贈張秘書》體,合述分論朋友的詩文風格,筆力縱橫,氣勢開闊。開頭寫夜行景色,氣韻高古,頗有氣勢。中以形象的語言描繪二人不同的詩風,“狀難寫之景如在眼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是一首較好的論詩詩。

寒雞號荒林[69],山壁月倒掛[70],披衣起視夜,攬轡念行邁[71]。我來夏云初[72],素節(jié)今已屆[73]。高河瀉長空[74],勢落九州外[75]。微風動涼襟,曉氣清余睡[76]。緬懷京師友,文酒邈高會[77]。其間蘇與梅,二子可畏愛[78]。篇章富縱橫,聲價相磨蓋[79]。子美氣猶雄,萬竅號一噫[80]。有時肆顛狂,醉墨灑滂沛[81]。譬如千里馬,已發(fā)不可殺[82]。盈前當珠璣[83],一一難柬汰[84]。梅翁事清切[85],石齒漱寒瀨[86]。作詩三十年,視我猶后輩。文詞愈清新,心意雖老大。譬如妖韶女[87],老自有余態(tài)。近詩尤古硬,咀嚼苦難嘬[88],初如食橄欖,真味久愈在。蘇豪以氣轢[89],舉世徒驚駭。梅窮獨我知,古貨今難賣[90]。二子雙鳳凰,百鳥之嘉瑞[91]。云煙一翱翔,羽翮一摧鎩[92]。安得相從游,終日鳴噦噦[93]。問胡苦思之,對酒把新蟹[94]。

【翻譯】

清涼的早晨,山雞在荒林中啼叫。

山峰壁立,落月像倒掛在山腰。

披起衣裳,凝視將退的夜色,

攬起馬韁,便覺得路途艱遙。

當我來時,正值夏初,

如今歸去,已到秋季。

銀河在長空奔瀉,

好像要飛出中國大地。

涼風輕輕吹拂衣襟,

清晨的寒氣消除了睡意。

遙念昔日京都的師友,

高朋滿座,詩酒相邀。

其中有蘇、梅二人,

是我最畏敬愛慕的同道。

詩文富有縱橫的氣勢,

文才互相掩映,名氣一般高。

子美的文氣更加雄豪,

仿佛是大地噓氣,萬竅怒號。

有時聽憑酒后的狂放,

振臂揮灑,波瀾壯闊,筆勢奇妙。

好像奔馳的千里馬,

放開四蹄,止不住奔跑。

字字珠璣,擺滿你的面前,

無法選擇,一個也不忍丟掉。

梅翁的詩文追求清新確切,

就像寒泉沖激銳石,清冷峻峭。

他已經(jīng)寫詩三十年,

我寫詩比他晚了不少。

他的心境雖已蒼涼老大,

文詞卻更加清新美妙。

譬如那妖嬈的美女,

風韻猶存,即使已經(jīng)半老。

他的近作尤其古樸瘦硬,

很難一下理解,需要反復咀嚼。

像食橄欖,開始有些苦澀,

味道愈來愈好。

蘇詩豪邁,以氣勢凌駕今古,

所有的人只知驚嘆稱道。

梅詩卻被冷落,只有我能理解,

正像稀世古物,今天難以賣掉。

蘇、梅二人有如一對鳳凰,

都是百鳥回翔的征兆。

他們正在云間翱翔,

羽毛摧折,一生窮愁潦倒。

怎么才能追隨他們比翼長空,

終日騰飛,聲震九霄?

為什么苦苦想這些問題,

只因新蟹上市,對飲的往事在縈繞。

題滁州醉翁亭

慶歷六年(1048)作。慶歷新政失敗,歐陽修被政敵誣告,貶知滁州(今安徽滁州)。醉翁亭在滁州瑯琊山,為僧人智仙所筑,歐陽修為之命名。此詩以輕松的筆調(diào)、明快的語言描寫亭周圍的山水景物,抒發(fā)了自己在貶謫中對大自然的熱愛和閑適曠達的心情,末句也隱約透露出不能忘懷世事。滁州之貶,是歐陽修詩風的轉折點,早期激揚踔厲的詩篇減少,而平易閑適的詩篇增多,此詩即以閑曠為特征。

四十未為老,“醉翁”偶題篇[95]。醉中遺萬物[96],豈復記吾年[97]?但愛亭下水[98],來從亂峰間。聲如自空落,瀉向兩檐前[99]。流入巖下溪,幽泉助涓涓[100]。響不亂人語,其清非管弦[101]。豈不美絲竹,絲竹不勝繁[102]。所以屢攜酒,遠步就潺湲[103]。野鳥窺我醉,溪云留我眠。山花徒能笑[104],不解與我言。唯有巖風來,吹我還醒然[105]。

【翻譯】

四十歲年紀并不算老,

“醉翁”只是偶爾借題作文章。

醉中已將萬物遺忘,

哪里還記得自己年少年長?

只是珍愛那亭下的溪水,

在群峰環(huán)抱中穿繞奔忙。

那水聲就像從空中落下,

在亭子的兩檐之間淙淙作響。

流水匯入高巖下的深溪,

清幽的泉水增加了涓涓細浪。

泉聲很小,絕不妨礙談話,

又很清脆,與管弦之聲大不一樣。

彈琴吹笛豈不美妙動聽?

但聲音嘈雜令我心煩。

所以我多次攜著美酒,

不顧道遠,走近這潺潺清泉。

枝頭野鳥偷看我的醉態(tài),

留我睡的是溪畔的煙云。

山花爛漫,只會對我含笑,

卻不懂得同我談心。

唯有那高巖上的涼風,

把我從醉夢中吹醒。

幽谷晚飲

慶歷六年(1046)作。幽谷泉在滁州豐樂亭畔,其發(fā)現(xiàn)頗具戲劇性。據(jù)呂本中《紫薇雜記》載,歐陽修一日宴客,有人以新茶進獻,急忙派人汲釀泉泡茶。派去的人偷懶,就近汲另一泉水回來,歐陽修一嘗水味頗好,但不類釀泉之味,經(jīng)過追問,仆人才說出是在幽谷下所汲。歐陽修一時興起,便邀客人同訪幽谷,留連至晚才歸。全詩以泉為主線,脈胳分明,搖曳多姿,語言潔凈鮮明,流暢平易。結句以譜曲來形容泉聲之美,頗有新意。

一徑入蒙密[106],已聞流水聲。行穿翠筱盡[107],忽見青山橫。山勢抱幽谷,谷泉含石泓[108]。旁生嘉樹林,上有好鳥鳴。鳥語谷中靜,樹涼泉影清。露蟬已嘒嘒[109],風溜時泠泠[110]。渴心不待飲[111],醉耳傾還醒[112]。嘉我二三友[113],偶同丘壑情。環(huán)流席高蔭[114],置酒當崢嶸[115]。是時新雨余,日落山更明。山色已可愛,泉聲難久聽。安得白玉琴,寫以朱絲繩[116]?

【翻譯】

一條彎曲的小路直通茂密的山林,

隔著綠色的樹叢已聽到流水的聲音。

走完了翠竹遮掩的山路,

忽然看到巍巍的青山橫亙。

山勢曲折,環(huán)抱著幽深山谷,

凹石積水而成的小潭,清泉盈盈。

兩旁長滿了美好的樹木,

林間小鳥發(fā)出悅耳的歌聲。

鳥聲反襯得山谷更加幽靜,

樹影倒映泉中,更覺樹涼泉清。

飲露的秋蟬已開始喧鬧,

谷中清風回蕩,時覺涼氣襲人。

心情急切,未飲已有醉意,

側耳細聽,好像我還清醒。

最可稱道的是我那二三好友,

同我一樣,也有游山玩水的雅興。

在高樹的濃陰下環(huán)流而坐,

面對崢嶸的群山,高舉酒樽。

這時剛好下過一場大雨,

日落時分,峰巒更加鮮妍。

山色可愛,令人流連忘返,

天色已晚,不能久賞鳴泉。

怎能得到一張白玉琴,

將這泉聲譜成琴曲,長留心田?

重讀《徂徠集》

慶歷七年(1047)作?!夺迯萍?,石介的詩文集。石介,字守道,徂徠(今山東兗州境內(nèi))人,人稱徂徠先生。慶歷初年,石介任國子監(jiān)直講,對詩文革新運動有一定貢獻,又積極支持慶歷新政,因而在新政失敗后,他也遭到誣陷。歐陽修對石介的道德文章極其推崇,對他所受的迫害十分同情,對政敵們對他的誹謗非常憤怒,因而以滿腔憤激之情,義正辭嚴地寫下這首為石介呼冤舒憤的詩篇,高度評價石介的文章德行,堅信他的冤情一定能大白于天下。寫得感情真摯,雄辨滔滔,十分感人。古人評價這首詩“英辯超然,能破萬古毀譽”,可見以議論為詩也有其特殊的作用,在藝術上也有其獨到的境界。

我欲哭石子,夜開《徂徠編》。開篇未及讀,涕泗已漣漣[117]。勉盡三四章[118],收淚輒忻歡[119]。切切善惡戒[120],丁寧仁義言[121]。如聞子談論,疑子立我前。乃知長在世,誰謂已沉泉[122]。昔也人事乖[123],相從??嗥D;今而每思子,開卷子在顏[124]。我欲貴子文,刻以金玉聯(lián)[125]。金可爍而銷,玉可碎非堅。不若書以紙,六經(jīng)皆紙傳[126]。但當書百本,傳百以為千?;蚵溆谒囊?span >[127],或藏在深山。待彼謗焰熄[128],放此光芒懸[129]。人生一世中,長短無百年。無窮在其后,萬世在其先。得長多幾何,得短未足憐。唯彼不可朽,名聲文行然[130]。讒誣不須辯,亦止百年間。百年后來者,憎愛不相緣[131]。公議然后出,自然見媸妍??酌侠б簧瑲е鹪獍俣?span >[132]。后世茍不公,至今無圣賢。所以忠義士,恃此死不難[133]。當子病方革[134],謗辭正騰喧[135]。眾人皆欲殺,圣主獨保全。已埋猶不信,僅免斫其棺[136]。此事古未有,每思輒長嘆。我欲犯眾怒,為子記此冤。下紓冥冥忿[137],仰叫昭昭天[138]。書于蒼翠石,立彼崔嵬巔[139]。詢求子世家,恨子兒女頑[140]。經(jīng)歲不見報[141],有辭未能詮[142]。忽開子遺文,使我心已寬。子道自能久[143],語言豈須鐫[144]!

【翻譯】

我要為石介先生痛哭一場,

夜里打開《徂徠集》,想讀他的文章。

翻開他的書,還未及讀,

心情激動,已經(jīng)淚眼汪汪。

勉強讀了三四章,

收住淚水,不禁喜氣揚揚。

先生言詞懇切,以善惡相警戒,

反復叮嚀,將仁義宣揚。

我好像在聽你談論,

你仿佛就站在我的身旁。

我知道你仍活在世上,

誰說你已經(jīng)死亡?

過去人事多艱,常與愿違,

想同你一起,非常困難。

從今以后,每當思念你,

打開書,你就在我面前。

我想珍貴你的文章,

用金玉刻成碑版。

然而,金也會銷蝕,

玉也會碎裂,不算最堅。

還不如書寫在紙卷上,

因為六經(jīng)都靠紙流傳。

只要書寫一百本,

以百傳千,就可流布四方。

有的傳入邊遠民族,

有的在深山珍藏。

待到他年毀謗你的毒焰消失,

它們就會放射出無盡的光芒。

人一生活在世上,

長長短短不過百年時光。

他身后還有無窮歲月,

他身前已有萬代之長。

要得高壽,能高多少?

即使短命,也不值得哀傷。

只有文章德行才能不朽,

人的聲名正是這樣。

遭到讒言誣蔑不須辯白,

不出百年便可止謗。

百年后的人,已沒有利害關系,

不會抱著現(xiàn)在的愛憎不放。

公正的議論那時才能出現(xiàn),

善惡美丑自然昭彰。

孔子、孟子,困頓一生,

受毀謗、被驅逐,千般百樣。

假如后世沒有公正的評價,

至今哪有什么圣賢忠良!

所以忠肝義膽的志士仁人,

憑著后世公論甘赴刑場。

當你病勢沉重的時候,

毀謗你的謠言正四處喧嚷。

政敵們都想殺害你,

賴有皇上圣明才免遭殃。

尸骨已埋,有人還不相信,

僅僅免掉開棺驗尸,禍及泉壤。

這樣的事自古從未有過,

每想到此,就令人長嘆心傷。

我決定要冒犯眾怒,

為你記下冤案一樁。

抒發(fā)你在九泉的憤怒,

并向耿耿青天大呼冤枉。

把這事刻寫在蒼翠的石碑上,

把石碑立在徂徠山最高的地方。

我曾打聽你的家世勛業(yè),

可惜你的兒女不能幫忙。

去信了解,經(jīng)年不見回音,

撰寫碑文,未能如愿以償。

忽然打開先生的遺文,

愁悶的心情頓時開朗。

先生的道德文章自能長久,

我的話又何須刻在碑上!

田家

慶歷七年(1047)春作。歐陽修貶滁州已是第三個年頭,忿懣的心情已逐漸平復,與當?shù)厝嗣竦年P系也日漸密切,因而有閑情去欣賞農(nóng)村的風物,體驗農(nóng)民的喜怒哀樂。詩的情調(diào)明朗,色彩濃郁,亦如杏花初月,悅人眼目。歐陽修的景物詩,善于以明凈流暢的語言刻畫那種生機盎然、充滿活力的自然景觀,此詩可為一證。

綠桑高下映平川,賽罷田神笑語喧[145]。

林外鳴鳩春雨歇,屋頭初日杏花繁。

【翻譯】

翠綠的柔桑連成一片,

高低映帶,布滿了平原。

農(nóng)民們祭罷田神歸來,

一路上笑語喧天。

一陣春雨過后,

出林的斑鳩叫得歡。

墻頭上剛剛升起的紅日,

照得杏花多鮮艷。

豐樂亭游春三首(選一)

慶歷七年(1047)春作。豐樂亭在滁城西一里許的大豐山下,歐陽修所筑,為當時滁州的勝游之地。前兩句寫景,紅樹青山,綠草無際,正是“春將老”而夏將來的景象。后兩句寫游人,他們毫不理會“春將老”而只管眼前盡情享受,落花滿地而毫無惜花之意,往來踐踏,抒發(fā)了作者傷春惜花之情。這兩句頗富哲理,耐人尋味。

紅樹青山日欲斜[146],長郊草色綠無涯。

游人不管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

【翻譯】

紅花滿樹,

青山隱隱,

日已偏西。

廣漠的郊野,

草色青綠,

看不見邊際。

游春的人們,

興趣正濃,

哪管春天將去。

豐樂亭前,

人來人往,

落花遍地。

百子坑賽龍

慶歷七年(1047)作。百子坑也叫柏子潭,在滁城西南三里,旁有柏子廟,為禱雨之所。這一年的開初,氣候本來頗好,但不久便鬧起了春旱,太守歐陽修也不得不同老百姓一道忙于求雨。也許求雨心切吧,剛剛還是潭水沉沉,毫無動靜,可是詩人腦中倏然幻化出烏云四合,神龍騰空,雷轟電走,大雨滂沱,須臾雨過天晴,綠野鋪云的景象。想象豐富,筆力恣肆,得力于李白詩風甚多。單讀其詩,似乎是求雨成功,天從人愿,但細味題目,但言賽龍,不言喜雨,便透露出這不過是詩人的想象之詞罷了。

嗟龍之智誰可拘[147],出入變化何須臾[148]

壇平樹古潭水黑[149],沉沉影響疑有無[150]。

四山云霧忽晝合,瞥起直上拏空虛[151]

龜魚帶去半空落,雷轟電走先后驅[152]

傾崖倒?jié)玖囊粦?,頃刻萬物皆涵濡[153]

青天卻掃萬里靜,但見綠野如云敷[154]

明朝老農(nóng)拜潭側,鼓聲坎坎鳴山隅[155]

野巫醉飽廟門闔,狼籍烏鳥爭殘余[156]。

【翻譯】

神龍的靈智誰能限制?

轉瞬間千變?nèi)f化,何其匆匆!

祭壇平坦,古木蒼蒼,潭水深黑,

水面沉沉,不見動靜,不知有龍無龍。

各個山頭的云霧突然合攏,

騰空直起,遮蔽了白日的天空。

把龜魚卷上高空又落下,

閃電伴隨著雷聲隆隆。

大雨傾崖倒?jié)景诐鳚鳎?/p>

不過是神龍偶爾顯神通。

頃刻大地雨水足,

萬物滋潤更茂豐。

晴空如洗,萬里平靜,

只見綠野好像云錦蒙。

明晨老農(nóng)到潭旁祭拜,

鼓聲咚咚,把山谷震動。

巫師酒醉肉飽,把廟門緊閉,

烏鴉亂飛,爭奪剩下的祭供。

皇祐二年(1050)作。慶歷八年(1048)歐陽修從滁州徙知揚州,皇祐元年正月又知潁州。此詩系雪中宴客時作。題下原注:“玉、月、梨、梅、練、絮、白、舞、鵝、鶴、銀等事,皆請勿用?!币驗榻藐愌?,須出新意,所以詩不易做好,“往往皆擱筆不能下”(葉夢得《石林詩話》),但歐陽修卻能“于艱難中特出綺麗”(胡仔《苕溪漁隱叢話》)。此詩圍繞“一雪萬人喜”的中心,四句一轉,先言春寒雪作;次分寫初雪、雪盛、雪晴、雪融四種景況;再寫雪中美人、隱士、酒客、獵戶的活動;再寫雪中道路、庭院、田野、空林的景色;繼而寫賀雪、歌雪、喜雪、賞雪的情景。最后兩層歸結到搜句作詩,回扣題目,結構嚴謹,層次分明。因限制較嚴,反使詩人難處求深,造意遣詞往往出人意表,迥異于作者往常的平易詩風。

新陽力微初破萼[157],客陰用壯猶相薄[158]。朝寒棱棱風莫犯[159],暮雪止還作[160]。驅馳風云初慘淡,炫晃山川漸開廓[161]。光芒可愛初日照,潤澤終為和氣爍[162]。美人高堂晨起驚,幽士虛窗靜聞落。酒壚成徑集瓶罌[163],獵騎尋蹤得狐貉[164]。龍蛇掃處斷復續(xù)[165],猊虎團成呀且攫[166]。共貪終歲飽[167],豈恤空林饑鳥雀。沙墀朝賀迷象笏[168],桑野行歌沒芒[169]。乃知一雪萬人喜,顧我不飲胡為樂[170]?坐看天地絕氛埃[171],使我胸襟如洗瀹[172]。脫遺前言笑塵雜[173],搜索萬象窺冥漠[174]。潁雖陋邦文士眾[175],巨筆人人把矛槊[176]。自非我為發(fā)其端,凍口何由發(fā)一噱[177]

【翻譯】

新春的陽氣力量微弱,

剛能催開含苞待放的花朵。

冬的陰氣退居客位,

仍力量不小,時相迫逐。

早起寒風凜烈,不可冒犯,

晚來雪花飛揚,停了又落。

初下雪時,風號云聚,天色慘淡昏暗,

雪盛時,雪光映照,山川更加開闊。

雪停后,初升的太陽,光芒萬丈,

雪化時,潤澤的瑞雪,終被春氣銷鑠。

高堂上的美人早晨起來,又驚又喜,

空窗前的隱士靜聽雪花飄落。

賣酒人家門庭若市,踏雪成徑,

賣空的酒瓶堆了很多。

獵人騎馬馳向原野,

雪地尋蹤,獵取狐貉。

掃出的雪路彎彎曲曲,

像龍蛇蟠舞,時斷時續(xù)。

用雪團堆成的獅子、猛虎,

張牙舞爪,模樣兇惡。

雪兆豐年,共慶終年能飽食,

有誰顧惜雪中無食鳥饑餓?

上朝賀雪的官員很多,笏板密密麻麻,

田野農(nóng)夫邊走邊唱,雪深沒足。

由此可知,一場大雪,萬民歡樂,

可惜我不善飲酒,如何慶賀?

坐觀天地,干干凈凈,一塵不染,

使我心中清澈透明,如經(jīng)洗濯。

前人吟雪陳言塵俗蕪雜,一概不用,

在幽深廣漠的萬象中冥思苦索。

潁州僻陋,文人卻不少,

舞文弄墨,筆大如矛槊。

若不是我來倡導“禁體”詩,

天寒地凍,大家怎能笑呵呵!

邊戶

至和二年(1055)作。這年八月,歐陽修奉命出使契丹,渡拒馬河進入契丹境,親眼看到邊界上人民的屈辱處境和悲慘生活,憤而寫下此詩,譏刺宋王朝茍且偷安、屈辱求和的政策,富于現(xiàn)實意義。詩用邊戶的口吻,平易如話,婉而多諷。

家世為邊戶[178],年年常備胡[179]。

兒童習鞍馬,婦女能彎弧[180]

胡塵朝夕起[181],虜騎蔑如無[182]

邂逅輒相射[183],殺傷兩常俱[184]。

自從澶州盟[185],南北結歡娛[186]。

雖云免戰(zhàn)斗[187],兩地共賦租。

將吏戒生事,廟堂為遠圖[188]。

身居界河上[189],不敢界河漁[190]。

【翻譯】

世世代代是邊境上的人民,

年年月月防備胡騎的侵凌。

孩子們從小就學會騎馬,

婦女們也能夠彎弓射箭操刀兵。

敵國的騎兵早晚出沒,

煙塵滾滾,見慣不驚。

偶然相撞便拔箭對射,

互有傷亡,那是經(jīng)常的事情。

自從澶州訂立和約,

南朝北朝都很歡欣。

雖說從此不再打仗,

但兩邊征稅都得交清。

守邊將帥嚴禁百姓惹事,

據(jù)說朝廷圖遠謀深。

雖然家住在界河邊上,

卻不能到界河打漁謀生。

食糟民

一般認為作于知潁州期間,具體寫作年月不詳。這是歐陽修又一首反映民生疾苦的著名作品,不僅批評了朝廷盤剝?nèi)±木迫墩?,鞭撻了官吏不顧人民死活,而且深自切責,表現(xiàn)了一個政治家的正義感,但也流露出不能施展政治抱負的苦悶,憂國憂民的情懷溢于言表?!盃栯m不我責,我責何由逃”,官吏們都有這種良心就好了。

田家種糯官釀酒,榷利秋毫升與斗[191]。酒沽得錢糟棄物,大屋經(jīng)年堆欲朽。酒醅瀺灂如沸湯[192],東風來吹酒甕香。累累罌與瓶[193],惟恐不得嘗。官沽味濃村酒薄,日飲官酒誠可樂。不見田中種糯人,釜無糜粥度冬春。還來就官買糟食,官吏散糟以為德[194]。嗟彼官吏者,其職稱長民[195],衣食不蠶耕,所學義與仁。仁當養(yǎng)人義適宜[196],言可聞達力可施[197]。上不能寬國之利[198],下不能飽爾之饑。我飲酒,爾食糟[199],爾雖不我責[200],我責何由逃!

【翻譯】

農(nóng)民辛苦種糯,官府把酒釀造,

壟斷賣酒,與民爭利至分毫。

賣酒得錢,酒糟成為廢棄之物,

大屋子經(jīng)年堆積,漸漸爛掉。

剛釀的酒,有如沸湯嘶嘶作響,

東風吹來,酒甕散發(fā)出芳香。

酒壇酒瓶,重重疊疊到處都是,

香氣誘人,唯恐不能開蓋嘗一嘗。

官酒味濃,村酒淡薄,

天天有官酒喝當然快樂。

哪知耕田種植糯谷的人,

鍋里無粥,從冬到春怎么度過?

餓了還得向官府買糟當飯食,

官吏賣糟,還以為是為民造福。

可嘆那為官作宦的人,

他們被稱為萬民之長。

他們的吃穿,不靠自己種田養(yǎng)蠶,

仁與義是他們學習的治國之方。

仁,應讓百姓能夠活命,

義,應該讓百姓享受安康。

手握權柄可使政令施行,

還可以向皇上反映情況。

可他們上不能使國家富強,

下不能使百姓免遭饑荒!

我在這里飲酒,

你在那里食糟,

即使你不譴責我,

自我譴責縈心上。

讀書

嘉祐六年(1061)作。這一年八月,歐陽修由樞密副使轉參知政事,與韓琦、富弼共掌朝政。他官居高位,然而并未躊躇滿志,而是回顧自己的仕宦道路和讀書經(jīng)歷,表現(xiàn)了對官場紛華的厭倦和對歸隱讀書的向往。詩共分四大段:從首句到“終日”為第一段,寫讀書治學的樂趣,并揭出“師經(jīng)”、“勇斷”的學術見識。從“念昔”到“簡編”為第二段,敘述他讀書興趣的變化和對仕宦從熱衷到厭倦的過程。第三段從“古人”到“始終”,述摒棄紛華重返書齋后的樂趣。第四段則再次表示了自己歸潁筑室讀書,著書立說的心愿。詩篇夾敘夾議,舒徐暢達,無異于一篇詳盡生動的自敘傳。但歐詩繁冗,缺乏錘煉,從這篇也可見一斑。

吾生本寒儒[201],老尚把書卷。眼力雖已疲,心意殊未倦。正經(jīng)首唐虞[202],偽說起秦漢[203]。篇章異句讀[204],解詁及箋傳[205]。是非自相攻,去取在勇斷。初如兩軍交,乘勝方酣戰(zhàn)。當其旗鼓催,不覺人馬汗。至哉天下樂,終日在幾案。念昔始從師,力學希仕宦[206]。豈敢取聲名,惟期脫貧賤。忘食日已晡[207],燃薪夜侵旦[208]。謂言得志后,便可焚筆硯。少償辛苦時,惟事寢與飯。歲月不我留,一生今過半。中間嘗忝竊[209],內(nèi)外職文翰[210]。官榮日清近[211],廩給亦豐羨[212]。人情慎所習,鴆毒比安宴[213]。漸追時俗流,稍稍學營辦[214]。杯盤窮水陸[215],賓客羅俊彥[216]。自從中年來,人事攻百箭。非惟職有憂,亦自老可嘆。形骸苦衰病[217],心志亦退懦[218]。前時可喜事[219],閉眼不欲見。惟尋舊讀書,簡編多朽斷[220]。古人重溫故[221],官事幸有間[222]。乃知讀書勤,其樂固無限。少而干祿利[223],老用忘憂患[224]。又知物貴久,至寶是百煉。紛華暫時好[225],俯仰浮云散[226]。淡泊味愈長[227],始終殊不變。何時乞殘骸[228],萬一免罪譴[229]。買書載舟歸,筑室潁水岸[230]。平生頗論述,詮次加點竄[231]。庶幾垂后世,不默死芻豢[232]。信哉蠹書魚,韓子語非訕[233]。

【翻譯】

我本來是個貧窮的讀書人,

到老還有讀書的習慣。

眼力雖已昏花,

心里總裝著書卷。

正式的經(jīng)書,起自《堯典》、《舜典》,

秦漢時期開始附會杜撰。

不但篇章字句有不同的讀法,

解釋說明也真?zhèn)文妗?/p>

是非真假自相矛盾,

取舍全靠自己勇于判斷。

開始就像兩軍交戰(zhàn),

乘勝攻擊,戰(zhàn)斗正激烈開展。

搖旗吶喊,鼓角相催,

不覺得人馬都緊張出汗……

啊,天下最大的樂趣,

便是終日讀書,伏案瀏覽。

想起從前開始隨師讀書,

努力學習,希望能為官作宦。

哪里敢以此博取聲名,

不過是想借此擺脫貧賤。

忘了吃飯,一直讀到黃昏,

夜以繼日,一直讀到日上三竿。

認為日后做了官,

便可焚筆棄硯。

整天吃了便睡,

以補償少年苦讀的艱辛。

歲月悠悠,一去不返,

自顧一生,已過大半。

其間有幸竊居高位,

為皇帝掌管內(nèi)外文翰。

官位日益尊崇顯要,

俸祿豐厚,用都用不完。

人應該注意自己的習慣,

安逸宴樂好比毒藥一般。

我漸漸追求流俗講享樂,

稍稍學會把雜務操辦。

杯盤里堆滿了山珍海味,

客廳里坐滿了貴客英賢。

自從進入中年以來,

人事紛擾好像射來亂箭。

擔憂的不只是自己的官位,

還因為老境將至令人惋嘆。

身體漸漸衰弱多病,

胸中大志也日漸消減。

從前的官場樂事,

現(xiàn)在閉上眼睛不想看。

只想尋找過去讀過的舊書,

那簡冊大多已經(jīng)朽爛。

古人重視溫故而知新,

辦完官府公事,幸好還有余閑。

才知道勤于讀書,

樂趣確實無限。

年少時讀書可謀取官位俸祿,

老來讀書可用以忘卻憂患。

又懂得了萬物貴在持久,

最好的寶貝總要經(jīng)過千錘百煉。

繽紛華彩只有短暫的美好,

轉眼之間就像浮云消散。

清靜淡泊,味道更長,

反復品評,始終不變。

什么時候我請求告老退休,

或許能得到恩準,不加罪譴。

買些書籍用船載回去,

筑起我的書齋在潁水岸邊。

我一生很喜歡著書立說,

現(xiàn)在可慢慢編排,修改增刪。

希望它能流傳后世,

不至默默死去,像用作祭祀的豬犬。

唉,我真是一條蠹書魚,

韓愈的話實在并非譏訕。

再至汝陰三絕(選一)

治平四年(1067)作。汝陰即潁州。是年歐陽修六十一歲。正月,神宗即位,御史彭思永、蔣之奇捏造罪名彈劾歐陽修,雖經(jīng)辯明,但去志已決,終以觀文殿學士、刑部尚書出知亳州,途經(jīng)潁州,略作停留。他對潁州懷有深厚的感情,對它的美好景物更是贊賞不盡。當時正是麥黃椹熟時節(jié),櫻桃紅紫,黃鸝鳴囀,詩人流連忘返,視之如同故鄉(xiāng)了。詩的開頭兩句寫初夏景色,能抓住最有特征的風物,以潑辣的筆觸畫出一幅有鄉(xiāng)村情趣的畫圖,堪稱佳句。

黃栗留鳴桑葚美[234],紫櫻桃熟麥風涼。

朱輪昔愧無遺愛[235],白首重來似故鄉(xiāng)。

【翻譯】

黃鶯貪戀美味的桑果,

在桑林中鳴唱;

櫻桃紅紫,已經(jīng)熟透,

麥田輕風,十分涼爽。

遺憾的是我在這里當政時,

沒有明顯的政績留給地方。

如今滿頭白發(fā)舊地重訪,

就像游子回到了久別的故鄉(xiāng)。

[1] 揚揚:自得的樣子。

[2] 形相:端詳,相度。不形相:猶言看不上眼。

[3] 忽:忽略。

[4] 機:捕獸器。

[5] 鉤铓:鉤是一種似劍而曲的兵器。铓:兵器的鋒刃。比喻虎爪的鋒利。

[6] 羸:瘦。

[7] 英心:英豪之心。決烈:暴烈。

[8] 穴:這里作動詞用,意即打洞。

[9] 聽冰渡:形容狐貍的警惕、多疑?!稘h書·文帝紀》顏師古注:“狐之為獸,其性多疑,每渡冰河,且聽且渡?!?/p>

[10] 扱(xī吸):許慎《說文解字》:“扱,收也?!倍斡癫米⒃唬骸笆照撸兑??!贝酥覆逗鳌?/p>

[11] 跳踉:跳躍。

[12] 《周禮》:儒家經(jīng)典之一,亦稱《周官》或《周官經(jīng)》。恤:憐恤、救濟。兇荒:災荒?!吨芏Y·地官司徒》中有關于救濟荒年,以免百姓流離失所的記載。

[13] 軺車:古代官家的使者所乘的輕便馬車。

[14] 土龍:用來求雨的泥土塑的龍。

[15] 行馌(yè葉):送飯往田間。

[16] 陂(bēi杯):圩池。梁:魚梁,為捕魚而筑的堰壩。這句的意思是:干旱,塘里無水無魚,但饑餓的鳥兒仍落到梁上覽食。

[17] “晚煙茅店月”二句:化用溫庭筠《商山早行》:“雞鳴茅店月,人跡板橋霜?!?/p>

[18] 墐(jìn近)戶:用泥土堵塞門窗?!对娊?jīng)·七月》:“塞向墐戶?!?/p>

[19] 叢祠:荒野叢林間的小廟宇。禱:祈求。歲穰:豐年。

[20] 篁:竹林?;X:筍殼。解籜:筍殼脫落。樛(jiu糾):枝葉糾結下垂貌。

[21] 咬咬:鳥鳴聲。

[22] 長謠:即長歌。晉劉琨《答劉諶》:“何以敘懷,引領長謠。”

[23] 客:作客。秦楚:指相隔遙遠的地方。

[24] 蓬蒿:指墳上的野草。

[25] “憶予”四句敘遠行的經(jīng)過。一月柳條初吐時離家遠去,歸來時已是三月暮春,桃李開盡。

[26] “殘花”二句:言歸來胥氏已亡,不及共賞殘花。嗷嗷:哭聲。

[27] 青春色:喻胥氏美好的容顏。

[28] 蕭蕭:風吹白楊發(fā)出的聲音。古人多于墳上植白楊?!豆旁娛攀住罚骸鞍讞疃啾L,蕭蕭愁殺人。”

[29] 姚黃魏紫:兩種名貴牡丹。次第:依次。

[30] 坼:指花蕾綻開。

[31] 生期:指胥氏生前的日子。

[32] 瑳磨:同“磋磨”。牙角:比喻鋒芒。

[33] 馬遷:司馬遷,西漢史學家。班固:東漢史學家。歆:劉歆,劉向的兒子;向:劉向。父子二人同為西漢經(jīng)學家、文學家。點竄:改正字句。嘲嘈:譏評。二句言少年氣盛,連以上數(shù)人的著作也敢于批評。

[34] 玉麈:帶玉柄的塵拂,用麈(一種大鹿)尾制成。晉人好揮動塵拂以助清談。

[35] “彎弓”二句:分別引用李廣夜射石虎及周處入江斬蛟的故事?!妒酚洝だ顚④娏袀鳌罚骸皬V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射之,中石沒鏃?!敝芴帞仳允乱姟妒勒f新語·自新》,他斬蛟處在今江蘇宜興,古屬楚地,故稱“荊江”。

[36] 莊生:莊子,戰(zhàn)國時著名思想家。齊物:莊子著有《齊物論》,主張齊生死,等禍福。

[37] 牙聱:亦作聱牙,原指文章拗口難讀,這里形容莊子的議論奇崛難解。

[38] 瓦缶:瓦盆。(náo撓):爭辯不休,這里形容絮絮叨叨?!肚f子·至樂》:“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方箕踞鼓盆而歌?!逼匏啦豢蓿炊?,一般人認為是莊子等生死的表現(xiàn);歐陽修認為是長歌當哭,悲痛已極的表現(xiàn),故有以下兩句。

[39] 沃焦:傳說東海中的山名。《玄中記》:“天下之大者,東海之沃焦焉,水灌之而不已?!庇鞒钋槎逊e胸中,如沃焦之山,非飲酒所能化解。

[40] 判:斷定。

[41] “又聞”二句:浮屠:梵語音譯,即“佛”。也代指和尚或寶塔,此指和尚。佛教認為人的生死如夢幻泡影。

[42] 虭:即蟪蛄,蟬的一種?!肚f子·逍遙游》:“蟪蛄不知春秋?!北扔魅松檀佟?/p>

[43] 弄:逗弄、戲耍。喻月光在江面上跳蕩、閃動。

[44] 闋:一曲叫一闋。

[45] 凍雷:早春的雷聲。《禮記·月令》:“仲春三月,日夜分,雷乃發(fā)聲?!?/p>

[46] 物華:美好的景物。杜甫《曲江陪鄭南史飲》:“自知白發(fā)非春事,且盡芳樽戀物華?!?/p>

[47] 洛陽花:指牡丹。歐陽修在洛陽賞過牡丹,故稱“花下客”。

[48] 野芳:野花,與洛陽牡丹相對而言,指山城之花。嗟:嘆息。

[49] 廁:置,列。

[50] 用有宜:即適宜于使用。

[51] 發(fā)墨:以硯石磨墨。

[52] 頑:喻粗鈍。金玉表面光滑,比不上瓦礫粗糙易磨墨。

[53] 當用:適用。

[54] 爾:如此。

[55] 陰陽:古人心目中構成世界運動變化規(guī)律的兩種對立的力量。

[56] 升降上下:陰陽四時此起彼伏的運動形態(tài)。

[57] 環(huán)回:循環(huán)。差失:誤差。

[58] 均節(jié)收斂:收取賦稅要均平而有節(jié)制。勤人功:使耕者勤于務農(nóng)。

[59] 備:豐年積蓄糧食,以防備水旱災害。兇:荒年?!抖Y記·王制》:“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p>

[60] 不善政:不懂得勸農(nóng)務本、節(jié)用愛民,以防備災荒。

[61] 游惰:游手好閑,不務正業(yè)。離:脫離。此處指百姓紛紛脫離農(nóng)村,去為僧為兵。

[62] 星火:比喻急迫,此句指賦稅繁苛,急如星火。

[63] 兼并:掠奪強占土地。此指兼并土地的豪富之家。奉養(yǎng):供養(yǎng)。

[64] 比歲:連年。登稔:豐收。

[65] 號天翁:向天公呼號求救。

[66] 閔:憐憫;責:譴責。

[67] 甘澤:甘霖,及時雨。

[68] 澆:祭獻。神龍:古人以為龍能致雨,故視之如神。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