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風情萬種的漢堡魚市

我在德國這些年 作者:林中洋


風情萬種的漢堡魚市

我是個不喜歡早起的人,但是為了漢堡魚市,我每隔個把月就會在某個周日心甘情愿地早早起身。喜歡這個魚市,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愛吃海鮮,尤其是剛離船的海鮮;二是因為那里的氣氛,活像中國過年時趕大集,喜氣洋洋、吵吵鬧鬧的,可以討價還價,還可以買到一般市場或超市里根本就見不到的活魚活雞……每次把手里沉甸甸的東西放進后備箱里的時候,都會有種忘了身在何處的感覺。

漢堡魚市從1703年開市以來,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那時,教會在人們的生活中還有著中心地位。按照基督教的傳統(tǒng),星期日是休息日,是不許工作的。漁民和魚商們努力了半天,才獲得了在周日賣魚的許可。因為水產(chǎn)品在炎熱的夏季容易腐爛變質(zhì),也為了保證人們不誤了星期日的禮拜,教會規(guī)定,魚市在清晨五點開市,最晚到八點半收市。這項規(guī)定沿用至今,只做了一個小時的調(diào)整:可以九點半收市。當然,不少旅游指南上寫著冬季開市時間是七點,那是因為德國的冬天天亮得實在太晚了,誰會在大冬天五點鐘爬起來去趕集呢。

我那天到達魚市的時候,是清晨六點半,天還漆黑著,但魚市上早已燈火點點。游人盡管還很稀少,但商販們已做好了開市的準備。這魚市不只是賣魚,也賣水果、鮮花、肉乳制品、工藝品、服飾等等,可以說是應(yīng)有盡有。我先大致轉(zhuǎn)了一圈,因為天實在太冷,于是直奔拍賣大廳取暖去了。

這魚市拍賣大廳是一個巨大的紅磚建筑,始建于1896年,經(jīng)歷過戰(zhàn)火的毀壞,歷經(jīng)滄桑卻仍容光煥發(fā)。每周內(nèi),這里都舉行數(shù)次拍賣活動,數(shù)以萬計的魚類與海鮮以拍賣的方式轉(zhuǎn)手給了大小魚商。周日,這里卻是歌舞升平的場所,經(jīng)常有專業(yè)樂隊現(xiàn)場演奏爵士樂、搖滾樂或是鄉(xiāng)村音樂。進得廳內(nèi),音樂聲震耳欲聾,里面或站或坐早已擠滿了人。要了一杯咖啡,穿過人群,在那數(shù)條長長的桌椅之中找了一個空位坐下,現(xiàn)場演出就開始了。這次獻演的是一個來自美國的搖滾樂隊,主唱是一個黑人女子,那些曲目都是時下最流行的,在激蕩的音樂聲中,人們興致高昂,有的人同聲高歌,有的站到椅子上手舞足蹈,還有不少人擠到舞臺前的空地上翩翩起舞,整個大廳就像是一個巨大的迪廳,早已弄不清這是新一天的開始還是前一夜的結(jié)束。

出得廳來,已是快八點,天剛蒙蒙亮,但魚市里已經(jīng)熙熙攘攘、摩肩接踵了。這漢堡魚市,每年要接待上百萬的游客,夏季要比冬季多七倍,在這樣一個微雨的冬日,仍然有這么多的人早早起身,甚至不遠千里而來,足見魚市的魅力。這個時候,叫賣聲也已是此起彼伏,大聲叫賣堪稱漢堡魚市的一絕。許多商販將自己大卡車的后車箱改搭成高臺,站在臺子上,面對著底下駐足觀望的人群,他們就像唱大戲的演員一般,使出所有的看家本領(lǐng),運足底氣、扯開嗓門,一邊賣貨,一邊插科打諢;他們反應(yīng)迅速、言語詼諧,搞笑之中不乏智慧,這哪里是在叫賣,簡直就是精彩的單口相聲。在陣陣哄笑聲中,人們買走一份又一份的貨品。這魚市的賣法也比較特別:商販們在眾目睽睽之下把不同種類的貨品挑到一起,然后喊一個總價,脫手之后再挑下一份。這里的價格和“跳樓價”差不多,比如我買了滿滿一籃各式水果,連籃子一塊兒才十歐元,跟撿的似的。

因為是冬天,拍賣大廳前用來停靠漁船和渡輪的棧橋旁只停了一艘漁船。夏天的時候,這里的漁船可是一艘連著一艘,漁民們將自己打的魚和海鮮一箱一箱地碼在船沿上賣,價格實惠,而且絕對新鮮。我走到那天唯一的那艘漁船旁,看見沒有我想要的海紅,有些失望,但看到那身穿皮夾克、頭戴皮帽的老漁夫,大冷天中默默地用古老的臺秤為顧客稱魚,那份淳樸與實在著實令人感動,我于是拎了兩條鮮魚回來。

魚市上不僅賣東西,還提供各種服務(wù)。尤其是旺季的時候,在有的攤位上,人們可以把剛買來的活魚讓人宰殺、去內(nèi)臟,如果愿意,還可以把剛處理好的魚或海鮮送到另外的攤位上去,讓人給現(xiàn)場烹制,然后就地解饞。市場上還經(jīng)常有街頭藝人或奏樂或歌唱,還不時會有抽獎之類的娛樂活動,那份繽紛嘈雜的熱鬧勁兒,老讓人想起中國的廟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