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導讀

樂府詩選:唐伯虎插圖版 作者:唐詠章 著


導讀

樂府,本是官署名?!稘h書·藝文志》云,“自孝武立樂府而采歌謠,于是有代趙之謳,秦楚之風,皆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亦可以觀風俗,知薄厚云”,記載樂府設立于漢武帝時期。但據(jù)相關考古發(fā)現(xiàn),樂府應在秦時便已出現(xiàn)。正如《漢書·藝文志》所載,樂府是官方用來采集各地民歌,以“觀風俗,知薄厚”的機構。其所采集的民歌,后來便也被稱為“樂府”。

兩漢的樂府,便具有十分鮮明的民歌色彩。用語平白質樸,不加矯飾,漢時人自身的單純、真摯躍然紙上,具有一種十分赤裸的感染力,是后世的詩歌中所罕見的。如漢樂府中出現(xiàn)不止一次的句子“腸中車輪轉”,語句極其平實,但內(nèi)心的痛苦讓人感同身受。既是民歌,便多描寫普通民眾生活的篇目。如《十五從軍征》描寫退伍還鄉(xiāng),家中已空無一人的老兵的孤獨;《孤兒行》寫父母早亡,被兄嫂欺凌的痛苦;《東門行》寫家中窮得揭不開鍋,最終決心出走為寇的悲憤;《刺巴郡守詩》則描寫官吏討錢,無處籌款的慘淡。題材既為后世少見,描寫更是深入細節(jié),具有難以替代的價值。漢樂府中不能不提的是色彩鮮明的愛情詩。漢時女性潑辣、直率、敢愛敢恨的性格在其中展露無遺。如《上邪》中對情人的熱烈表白,《有所思》中,得知情人變心便將送給情人的玳瑁簪直接砸斷燒毀,《白頭吟》中的直白干脆的“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呈現(xiàn)出與后世的女性完全不同的獨立風采。本書中,既盡可能選入漢樂府中的名篇,也希望能著重突出漢樂府這種質樸深摯的“平民”風格。

魏晉南北朝時,樂府正式成為一種詩體門類的名稱。如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單立“樂府”篇。蕭統(tǒng)在《昭明文選》也劃出“樂府”一類。這個階段,民間詩歌的采集仍在繼續(xù),但已日趨減少。同時,擬樂府開始盛行,即文人開始大量使用樂府舊題創(chuàng)作新的樂府詩。因此,和兩漢樂府多系無名氏所作不同,魏晉以后的樂府,相當部分是當時有名詩人的作品。同時,本來只是民歌歌詞的樂府,詞和曲也開始發(fā)生分離,相當部分由文人創(chuàng)作的樂府,并未譜曲,不再能夠演唱了。魏晉時期的樂府,自是首推“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作為建安文學的翹楚,他們也創(chuàng)作了不少優(yōu)秀的樂府詩。曹操的樂府詩和其他詩歌一樣,多反映軍旅生活,雄渾沉郁,氣勢縱橫。曹丕詩存世不多,但《燕歌行》寫思婦,悱惻纏綿,深摯處頗有漢樂府遺風。曹植是這一階段詩壇的代表人物,自身才氣縱橫,立嗣之爭失敗后又被曹丕長期排擠迫害,體驗過人世深刻的苦痛。因此他的樂府詩中,既有《箜篌引》《白馬篇》這樣精氣完足、神采飛揚的名篇,也有《吁嗟篇》這樣深入肺腑的沉痛之作。南北朝時期,一方面如當時有名的詩人鮑照、謝朓、庾信等均參與到樂府詩創(chuàng)作中,留下不少佳作。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優(yōu)秀的民歌傳世。南朝樂府詩以男女戀歌為主,清新可人,如《子夜四時歌》。北朝民歌則更具北方民族的粗獷豪壯的風度,題材也更為廣泛,既描寫愛情,也描寫邊塞風光、戰(zhàn)爭悲苦、英雄故事等,如著名的《敕勒歌》。

隋唐時期,文人創(chuàng)作已經(jīng)占據(jù)了樂府詩的絕對主流。許多著名詩人如王昌齡、王維、李白、杜甫、劉禹錫、白居易等,均留下不少名篇。唐人樂府一方面繼續(xù)沿襲前人舊題,另一方面也出現(xiàn)了不少自制新題。杜甫、白居易等更是開創(chuàng)了“新樂府”,用新題,寫時事,雖然形式上仍然是樂府,內(nèi)容上已經(jīng)完全是由文人自身抒發(fā)的時代精神。唐人樂府中,邊塞詩占據(jù)了半壁江山,許多唐人邊塞詩中的名篇,如王昌齡的《從軍行》、李白的《關山月》、盧綸的《塞下曲》等,均是樂府篇目。男女戀情也是唐人樂府中的重要主題,如王昌齡描寫深宮凄冷的《長信怨》,李白的《長干行》《長相思》等。劉禹錫在貶謫南方期間,收集或改編當?shù)孛窀瑁纬芍摹吨裰υ~》。竹枝詞多描寫當?shù)仫L俗和男女戀情,語言清新直白,生活氣息濃厚,是唐人樂府中難得的回歸“民歌”風格之作。

本書擇自漢至唐的樂府詩中,篇幅相對短小,易于欣賞及誦讀者匯編為一冊,配以明代唐伯虎的畫作,既可供粗略了解歷朝樂府詩的風格流變,又可供案頭隨意翻閱欣賞,領略樂府詩獨特的藝術魅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