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徐志摩經(jīng)典 作者:徐志摩 著,桑楚 主編


前言

徐志摩,1896 年出生于浙江省海寧縣硤石鎮(zhèn)。志摩是在1918年去美國留學時他父親給另取的名字。說是小時候,有一個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過頭,并預言“此人將來必成大器”,其父望子成龍心切,即替他更此名。徐志摩是徐家的長孫獨子,自小過著舒適優(yōu)裕的生活。小時在家塾讀書,11歲時入硤石開智學堂,從師張樹森,從而打下了古文根底。1910年入杭州府中學,與郁達夫等同窗。1915年,考入上海浸信會學院。1916年赴天津,進入北洋大學預科。1917年,隨學校合并進入北京大學法科,拜梁啟超先生為師。1818年赴美留學,兩年后為追隨羅素而到了英國,在倫敦大學、康橋大學(即劍橋大學)深造,獲得碩士學位。在康橋兩年,他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1921年開始創(chuàng)作新詩。1922年回國后在報刊上發(fā)表大量詩文。1923年,參與發(fā)起成立新月社,集中了當時文壇上的很多精英。1924年與胡適、陳西瀅等創(chuàng)辦《現(xiàn)代評論》周刊,任北京大學教授。1925年赴歐洲,游歷蘇、德、意、法等國。1926年在北京主編《晨報》副刊《詩鐫》,與聞一多、朱湘等人開展新詩格律化運動,影響到新詩藝術(shù)的發(fā)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華大學、大夏大學和南京中央大學教授。1927年參加創(chuàng)辦新月書店,次年《新月》月刊創(chuàng)刊后任主編。1930年冬到北京大學與北京女子大學任教。1931年初,與陳夢家、方瑋德創(chuàng)辦《詩刊》季刊。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乘飛機到北平,因遇霧在濟南附近觸山,機墜身亡。

徐志摩是中國現(xiàn)代文壇最具特色、最有才華的作家之一,他是開一代詩風的“新月派”的主將,被譽為“中國的雪萊”, 對我國新詩的發(fā)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談話是詩,舉動是詩,畢生行徑都是詩,沒有他的詩壇是寂寞的。他的詩風格歐化,在藝術(shù)形式上富于變化,但又不失整飭;語言清新,洗煉,以口語入詩,但又不失文雅;音樂性強,但又不囿于韻腳,而追求的是內(nèi)在的節(jié)奏感和旋律美。他的大量詩作在情感的宣泄、意境的營造、節(jié)奏的追求和形式的探求諸方面,都為后世留下了珍貴的啟迪,體現(xiàn)其特殊的美學價值。

徐志摩不僅寫詩,同時也寫散文,在其全部創(chuàng)作中,其成就和影響更為顯著的,除詩歌外,恐怕就要數(shù)散文了。他的散文內(nèi)容涉及廣泛,有對人生理想的漫評,有觸及時政的論說;有對往事的懷想和追憶,也有對藝術(shù)發(fā)表見解和評說;有一事一議的小品,也有說長道短的書評。他寫散文也像寫詩,詩與散文相映成輝。其散文實際上是一種詩化散文,他巧妙地將哲理詩情化,又將詩意蘊含在哲理之中,在散文的軀殼中緊裹著詩魂。

徐志摩在其將近十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除了主要寫作詩歌和散文外,同時還寫了一些小說。1923年2月,他在《努力周報》上發(fā)表了第一篇小說《一個不很重要的回想》,此后斷斷續(xù)續(xù)又寫了一些,共計11篇,后以《輪盤》為題合集出版,這也是他唯一的小說集。他的小說作品雖數(shù)量不多,但也頗有新意,既有散文化特色,又有西方現(xiàn)代小說的意味。在作品中,他好用詩的句型、艷麗形象的比附、抒情的筆調(diào),因而,多帶有浪漫的抒情色彩,具有“獨特的華麗”的格調(diào)。

本書收錄了徐志摩的所有經(jīng)典力作,分為詩歌、散文和小說三部分,“詩歌篇”精選《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集子中最唯美的作品,“散文篇”精選《落葉》、《巴黎的鱗爪》、《自剖》等集子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小說篇”收入其唯一的集子《輪盤》。在作品的選擇上,既注意其思想藝術(shù)成就,也注意其體式、題材、內(nèi)容、風格的多樣性。每一部分的作品均按年序編排,疑難處還略加注釋,既便于讀者全部統(tǒng)覽,也便于單篇品讀,相信讀者從這些作品中可以看到一個充滿文采、充滿激情、充滿睿智的徐志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