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不可能的上升之路(1910—1919)[1]
1893年12月26日,毛澤東出生在韶山?jīng)_[2],它隸屬于湘潭縣[3],距離省會長沙有兩天的行程,雖然直線距離只有50公里。在老家農(nóng)地與湘潭和湘鄉(xiāng)(湘潭以南15公里)這兩座小城市輾轉(zhuǎn)度過一年過渡期,1911年春天,18歲的他才最終離開這個大村莊,經(jīng)過兩天的步行,然后乘船抵達省會。
毛澤東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過著一個農(nóng)民子女的生活:從6歲到17歲,11年間他幫助父親種地。孩提時代,他的工作主要是飼養(yǎng)家里的水牛。少年時,他很快學會用一根扁擔挑糞桶。結(jié)束一天的鋤草,采摘豆類和照顧生豬的勞作后,總是腰酸背痛。硬秸稈做的斗笠難以抵擋烈日的暴曬,連續(xù)數(shù)個小時踩水車把河水運上來,保持稻田中的水量:水太多,稻子會被淹沒;水不夠,會被曬傷。年輕的毛澤東和其他耕種著湖南20萬平方公里農(nóng)田的2200萬到2300萬農(nóng)民一樣,從事著單調(diào)的勞作,為初春霜凍或夏季風暴[4]引起的洪水而憂心忡忡,擔心收成受到影響。
叛逆的兒子
他是一個富裕農(nóng)民家庭的長子。他的父親毛順生(1870—1920)出身貧困,身材高大。因為債務(wù)纏身,毛順生參加過李鴻章的淮軍。淮軍出于湘軍,1864年曾國藩帶領(lǐng)著湘軍鎮(zhèn)壓了太平天國起義。曾國藩是青年毛澤東崇拜的英雄之一:可能毛澤東的父親曾經(jīng)跟他提起過這個人物。帶著一點點返鄉(xiāng)的遣散費,毛順生做過買賣,設(shè)法買了一公頃的耕地,成為“中農(nóng)”。據(jù)他的兒子所說,這個大膽的人從事糧食的運輸和貿(mào)易,購買破產(chǎn)農(nóng)民抵押的農(nóng)田。到1907年,他有了一片面積2公頃,每年生產(chǎn)水稻57.50公擔的田地。家里有7到8口人,包括一名長工和一個冬天在磨坊幫忙的短工,自家需要消耗稻米22.50公擔[5]。毛順生將剩下的35擔用于出售。他兒子還說,他因此晉升為一個“富農(nóng)”。家里的房子很大,蓋著紅瓦,不像旁邊的鄒家是茅草房。毛家有一個牲畜棚,至少有一頭水牛,一個谷倉,一個豬圈,一個小磨坊和2000至3000元的資金。年輕的毛澤東多次替父親收債。1907年在湘潭騷亂期間,父親駕著一車稻米想賣個好價錢,結(jié)果出了縣城就被騷亂分子扣押,糧食被瓜分了。
年輕的毛澤東沒有經(jīng)歷過他的許多同胞經(jīng)歷的物質(zhì)困乏,但是他生活在一個文化貧困的環(huán)境中。他的父親幾乎是文盲,只在村里的私塾讀過兩年書,連算盤都打不好:基于這唯一的考慮,他讓他的長子念書,想有一個會讀會算的幫手,具備他所缺乏的做買賣的初級技能,而且基本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有助于他跟縣衙里的老爺進行溝通。
從我們擁有的僅有的幾張家庭相片上可以看到深色結(jié)實的家具,粗壯的橫梁和扎實的地板。我們沒有發(fā)現(xiàn)達官貴人家里刻在進口座鐘的兩側(cè)作為裝飾的儒家格言。唯一的亮色事物是紅辣椒。這些辣椒夏天在柵欄上曬干,從秋天開始便一直掛在房梁下。在一個角落里有一尊佛祖的銅像,毛夫人在銅像前日夜點著香燭。毛澤東的父親是眾所周知不信神佛的,一次在鄉(xiāng)間偶遇一只老虎,受到驚嚇后,他也開始上香。我們永遠無法得知主人房的煤油燈是否為唯一的現(xiàn)代元素。毛澤東在屋子上層的一個小房間里借著燭光讀書。5歲以前,毛澤東在湘鄉(xiāng)縣唐家圫的外祖父母家生活,他喜愛那里的熱情和友善,5歲末才住到父母家中。他從6歲開始在屋后的池塘里學會游泳。我們知道他在一生中多么鐘情游泳,哪怕是在危險的大海里或河流漲水時也要下水。
“幸存下來的長子”
因為高大健壯,這個孩子很早就幫家里干農(nóng)活了。但他覺得家庭環(huán)境難以忍受,因為他的父親很專制,也許還因為在他出生三年后,他的弟弟降生了,而他似乎難以接受這樣的存在。在他之前有兩個男孩子和兩個女孩夭折,因此毛澤東是“幸存下來的長子”(斯賓塞)。他出生的時候,母親文七妹(1867—1919)已經(jīng)快27歲了,常擔心無法為丈夫傳宗接代,所以毛澤東的出生對她來說就像是上天的禮物。根據(jù)當?shù)氐牧曀?,她帶著兒子去附近的一個小山上,在一塊兩米高的石頭面前俯身叩拜,據(jù)說那里能涌出神奇的力量,這樣這塊石頭就能收她的兒子作養(yǎng)子。這種和石頭之間的結(jié)緣能保佑他趨吉避兇,并且匯集兩個早夭的哥哥身上的力量。所以毛澤東有一個綽號叫“石三伢子”,石頭的第三個兒子。事實上,這個盼望已久才得到的兒子很早就意識到自己的地位了。
事實上,毛澤東很快就和他的父親對著干了,棍棒教育的場面頗為壯觀。[6]他得到母親謹慎的支持。他的母親雖大字不識一個卻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她18歲時嫁給毛澤東的父親,那時丈夫15歲。她裹著小腳,樂善好施,常常領(lǐng)著毛澤東到她家附近鳳凰山上的一個廟宇里去,毛澤東在她身邊跟著她祈禱,因為他愛他的母親。1919年10月5日肺結(jié)核將她帶走了[7],毛澤東獻給她一篇《祭母文》,他說“吾母高風,首推博愛……頭腦精密,劈理分情”,她熱心佛教,“合其人格,如在上焉。恨偏所在,三綱之末”。相反,毛澤東痛恨他的父親。[8]后來他經(jīng)常遇到兩個“政黨”之間的沖突,一方面是他的父親領(lǐng)導的“執(zhí)政黨”,另一方面是由他自己組成的“人民政黨”,還包括兩個弟弟和母親,但母親一直在尋求和解,并譴責暴力。
毛澤東和他父親之間的沖突原因總是相同的:父親希望兒子到村里的私塾學會農(nóng)業(yè)管理和銷售農(nóng)產(chǎn)品所必需的基礎(chǔ)知識,同時接受儒家的教育(忠孝禮義)和打下傳統(tǒng)道德的基礎(chǔ)(“三綱”[9])。但是,毛澤東想要去學習了解世界,擺脫這個試圖鎖住他的農(nóng)村世界。15歲時(1908),家里安排他與鄰村比他年長的羅姑娘成親,他拒絕這樁包辦婚姻是很自然而然的事情。根據(jù)某些資料,婚禮似乎舉行過,毛澤東可能屈服于這些儀式,在他未來的岳父母面前磕過頭,但沒有任何得到證實的子嗣。他拒絕和自己年輕的新娘生活在一起。這個妻子在1910年之后過世。
拒絕成為農(nóng)民
當他在我們面前像個小學生一樣反叛和失控時,為什么不相信他呢?從1902年到1906年,他被交給奉行傳統(tǒng)教育的夫子,這是一位科舉考試的失敗者,他的才能僅限于背誦和抄寫從儒家經(jīng)典里抽取出來的文章,這些文章使用一種已經(jīng)晦澀難懂的語言[10]。毛澤東拒絕尊重這位夫子,他不能忍受夫子隨意用竹板或教鞭懲戒他。一天,坐著的夫子讓這個男孩到他面前站著背一篇文章,毛澤東帶著自己的凳子,挑釁地坐在老師面前。因為害怕被鞭打,也擔心父親的懲罰,10歲的毛澤東離家出走在山上轉(zhuǎn)了三天,徒勞地想走到湘潭,走到城里,那里意味著解放。
不過,恰恰相反,對私塾的敵意并不是對教育的否定:毛澤東閱讀一切到手的書籍。兩本雅俗共賞的小說給他留下了特別深刻的印象,他甚至能背誦其中的一些內(nèi)容,與村里的老人或親戚交談時能引用某些故事。這兩部小說流傳到了文化貧瘠的韶山,小說里的英雄豐富了他的想象:《水滸傳》[11]中的一百零八將都是不公正司法的受害者,在首領(lǐng)宋江的帶領(lǐng)下占領(lǐng)了山東梁山泊,與當權(quán)者作斗爭;《三國演義》[12]講述了諸葛亮,劉備,曹操和其他英雄人物神話般的壯舉。1910年,毛澤東在目瞪口呆的老師們面前仍然堅持認為這些是歷史事件。
毛澤東與他的父親進行了溝通,贏得一些空閑時間來閱讀激動人心的作品:挑完水,除完草或整完地后,他利用傍晚的閑暇在田埂邊或墓碑旁如饑似渴地讀書。1907年,毛澤東的父親將他從私塾領(lǐng)回來,從此家里多了一個不用付酬勞的長工。但是他不愿意成為農(nóng)民。他想要去城市,他現(xiàn)在知道路怎么走了。他去了離居民聚居處不遠的銀田寺好幾次。那是驛馬信差會經(jīng)過的地方,偶爾會帶來有關(guān)于長沙,武漢甚至北京的信息。
倔強的毛頭小子
1910年毛澤東開始在“新式學?!鼻髮W,他先后在不少學校就讀,是一個難以歸入某個年級的學生,聰明但是缺乏相應基礎(chǔ),文科出類拔萃但是外語和科學很差,勤奮但是散漫。這種狀態(tài)持續(xù)到1918年,當時25歲的他終于拿到了遲來的小學教員的文憑。對知識盲目的渴求永遠無法饜足,還有明顯的戀母情結(jié)都從深層次解釋了他為什么要跳出“農(nóng)門”。年輕的毛澤東將這種情況歸結(jié)為源自一次閱讀。他的表哥也許被這個聰明又好奇的年輕人天真的政治觀打動,借給他一本鄭觀應的小冊子《盛世危言》。它的作者是一個買辦,也就是說,一個為外國公司工作的商人。他預計如果中國沒有現(xiàn)代化鐵路,蒸汽工廠,電報系統(tǒng),良好的道路,商業(yè)銀行,技工學校,公共圖書館,如果它不引入英國議會君主制,中國的命運將會很悲慘。不久,毛澤東發(fā)現(xiàn)了一份匿名的傳單,這份傳單的開頭將他感動得熱淚盈眶:“唉,中國將被奴役!”從經(jīng)過銀田寺的驛馬和流動商販口中,他開始隱約知道20年來影響這個國家的種種風暴。
北京是那么遠
于是,他聽說了1898年變法的失敗。光緒皇帝命康有為主持新政,百日后以垂簾聽政的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勢力重新掌權(quán)??涤袨榈膸孜活檰柌幌胩幼叨粩厥祝渲凶T嗣同是湖南人。這個世紀末的另外一件大事也傳遍了湘江流域,中國北方出現(xiàn)一些仇視外國人和基督教的秘密社團,其中義和團運動在北方曇花一現(xiàn)后被八國聯(lián)軍擊敗(1900—1901)。英國,法國,俄國,日本,美國,奧地利,匈牙利,意大利和葡萄牙在不到50年的時間里第二次占領(lǐng)北京,強迫清政府簽訂喪權(quán)辱國的條約,提醒中國不再是一個強國,但是各帝國主義之間的競爭使得它幸免于被肢解的命運。因此,陷入絕境的統(tǒng)治階級再次進行改革。1909年,2%至3%的男性——傳統(tǒng)貴族和新興富人——進行了議員選舉。1909年10月,各省咨議局聚集北京要求國民議會實現(xiàn)有限選舉。同時由流亡的孫中山建立,湖南人黃興發(fā)展壯大的同盟會與過去反對清朝統(tǒng)治的秘密社團取得聯(lián)系,準備滲透到大清帝國的軍隊中,通過起義推翻這個異族血統(tǒng)的無能王朝。
所有這一切,毛澤東隱約知道一些,但非常模糊,畢竟北京那么遠。因此,大概直到1910年他才知道光緒皇帝和慈禧皇太后兩年前已經(jīng)幾乎同時死去!不過,他肯定知道1906年湖南西部和江西的萍鄉(xiāng),瀏陽,醴陵地區(qū)的暴動,首領(lǐng)馬福益被逮捕后處死,礦工和瓷器工人在哥老會的組織下發(fā)起了暴動。
1906年的冬季,韶山哥老會在彭石匠帶領(lǐng)下通過暴動來抗爭一個不公正的判決。這個判決袒護一個和當?shù)毓賳T有關(guān)系的顯貴,哥老會的幾個成員敗訴。韶山哥老會甚至一度占領(lǐng)了劉山附近的一些丘陵,直到被鄉(xiāng)里地主的護院抓住。彭石匠被指控殺死了一個孩子來祭旗,被關(guān)在村口的豬籠里示眾。毛澤東把這些事件看作梁山泊好漢揭竿而起的后續(xù),他對這些亡命之徒的同情導致了母親的反對,同時堅定了父親的看法,他的長子是一個游手好閑的敗家子。關(guān)鍵的1910年在毛澤東一生的革命活動中留下的影響是不確切的,但可以看出一個大概。[13]
決定性的1910年
毛澤東首先是一個叛逆的兒子,反抗父親的意見。1910年的春天,他一頭挑著一些換洗的衣物,另一頭挑著最愛的兩部小說,徒步約20公里到達湘潭附近的一個城鎮(zhèn)。
毛澤東向家人借了幾十元,加上時常幫兩個老師的忙得到過一些報酬。這兩位老師,一位是老學究,一位是失業(yè)的法律系大學生。一位給他介紹了傳統(tǒng)經(jīng)典,另一位讓他讀到了新聞得以了解世界上發(fā)生的大事件。自此他認識了數(shù)以千計的漢字,腦海中雜亂積累了一些名字,逸事和名言。也許這短暫的經(jīng)歷說服他重新開始學業(yè)。不過,這是幾個月后的事情了,他已經(jīng)答應在父親認識的一家米行里做學徒。
不久,父親突然寄給他一筆錢讓他回家。夏天回到韶山時,他對憤怒的父親宣布說,他想進!洋學堂學習,那是國家被迫開放之后出現(xiàn)的教授新學科的學校。他聽說最近在附近另一個小鎮(zhèn)湘鄉(xiāng)開辦了這樣一所學校,東山高小。湘鄉(xiāng)是他母親的出生地。毛澤東從一個遠房親戚——一位有新思想的教員王季范那里借了12塊錢交給父親,作為雇用代替他的長工的費用。他在家里籌集了1400個銅錢的注冊費和一個學期的住宿費。最終他獲得了父親的批準。因為親戚們跟他父親解釋:受更多的教育能讓他兒子給他掙更多的錢。初秋的時候,他挑著扁擔,穿著草鞋重新上路了。
毛澤東與現(xiàn)代化學校的第一次接觸令他相當失望。他被門衛(wèi)看作乞丐或小偷,沒有受到友善的接待,而且他來自別的縣城,文化基礎(chǔ)相當薄弱,只能做試讀生。他寫得一手文言文的好文章,總是對經(jīng)典,尤其是歷史經(jīng)典感興趣。毛澤東滿懷激情地發(fā)現(xiàn)了自然科學,地理和世界歷史。他如饑似渴地讀完了當時流行的書籍之一《世界英雄豪杰傳》。他熱烈崇拜華盛頓,葉卡捷琳娜,格萊斯頓,彼得大帝,拿破侖,林肯,孟德斯鳩,盧梭。一位曾在日本留學的老師剪了辮子,戴著假發(fā)表明自己對清朝的敵意。這位老師和他談?wù)撊毡?,教給他一些贊歌,并頌揚這個戰(zhàn)勝了沙俄的亞洲國家。他的表哥讓他了解了康有為,梁啟超的著作,他倆都贊成按照日本在明治時代的模式,建立一個經(jīng)過改革的君主立憲制度。
毛澤東對這兩個人充滿了真正的崇拜,熟記他們發(fā)表在《新民叢報》上的文章。梁啟超是這份報紙的主編,他對西方的介紹雖然相當籠統(tǒng),但是非常出色,既包括從蘇格拉底到康德的哲學思想,也沒有忘記亞歷山大大帝,瑞典的古斯塔夫二世和拿破侖這些幸運而固執(zhí)的戰(zhàn)爭領(lǐng)袖的思想和事跡。雖然此時毛澤東和蕭氏兄弟[14]蕭瑜,蕭三交好,但是被其他同學歧視。這些富裕的名流之子穿著考究,大部分都是小東家,除了對他的強壯和高大有些敬畏外,他們看不起這個粗鄙的農(nóng)民。毛澤東的褪色衣服打著補丁,說話的時候帶著鄉(xiāng)音,把湖南說成funan,“n”發(fā)成“l(fā)”,“che”發(fā)成“tse”,“ji”發(fā)成“ghii”,再加上湘潭地區(qū)獨有的方言特點,有些話即使在湘鄉(xiāng)也不好懂。
他只做基本的個人衛(wèi)生,很少洗澡,而且一生都是如此。在學生時代,他的同學們討厭他身上的味道,尤其是在炎熱的夏天。他不刷牙,還開玩笑說,老虎不刷牙牙齒照樣那么鋒利!每天早晨,他只用冷茶水漱口。飲食習慣上好吃紅辣椒和紅燒肉。[15]很快,毛澤東對老師們明顯的不尊重使他們不快。他喜歡閱讀書籍,但不遵守學校的紀律,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么5個月后他就離開了東山,雖然他第二個學期已經(jīng)被錄取了。這一次,他在蕭瑜的陪同下搭乘一艘小輪船來到長沙。如果后者的回憶可信的話[16],路上花了兩天時間。他大概聽了那位戴著假發(fā)欣賞日本的老師的建議,去省城一所專門接收湘鄉(xiāng)弟子的高中就讀。他參加了入學考試,輕而易舉地名列前茅。此時是1911年春天,這座城市正謠言四起。
從軍
當時的長沙[17]有30萬居民,自從開埠以來,有近4000個洋人,包括日本人,英國人和美國人。他們是商人,傳教士,醫(yī)生,教師和領(lǐng)事官員。1910年的4月,長沙爆發(fā)了搶米風潮,當?shù)囟级较铝钤谘瞄T前用機槍掃射造成14人死亡,引發(fā)了一場排外運動:數(shù)十間洋人的房屋,宗教機構(gòu)和商鋪被毀。長沙坐落在湘江右岸,湘江左岸是岳麓山,山上有一座著名的岳麓書院。此時的長沙并沒有受到多少現(xiàn)代化的影響:北京—武漢鐵路在1918年9月才修到這里[18],只有幾條石板街,夫子為避免道路泥濘乘轎子出行。電力是在1909年才被引入的,每天晚上10點就會斷電。只有位于中央大街的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簡稱第一師范)才是外國風格的建筑,裝飾有意大利式樣的拱廊。衙門設(shè)有一個旅,是袁世凱在帝國垂死的最后幾年中組織的新軍?!伴L沙耶魯大學”和“湖南—耶魯醫(yī)學院”則主要為幾百個富家子弟提供質(zhì)量尚可的英語教育。在新的商務(wù)部,傳統(tǒng)鄉(xiāng)紳名士和少數(shù)新興企業(yè)家一起分享新的權(quán)力。這些企業(yè)家投資了現(xiàn)代碾米廠,發(fā)電廠和位于湘江上游的加工銻,鉛和鋅的工廠。世紀之初,離鄉(xiāng)背井的農(nóng)民形成了一個不穩(wěn)定的群體:無產(chǎn)階級(游民)在上一年的搶米風波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文化活動往往是由同盟會或半秘密的反清聯(lián)盟組織,駐地部隊里也有幾位軍官經(jīng)常匿名參加這些活動。
《湘江日報》助推著這種狂熱的氣氛,讓年輕時期的毛澤東非常激動。他和大多數(shù)同學一樣為1911年4月廣州起義失敗后殉難的七十二烈士義憤填膺,他在學校的墻上貼了一張布告,提出建立一個以孫中山為首的共和國,康有為任總理,梁啟超任外交部長。他的政治修養(yǎng)仍然有許多欠缺!他剪斷了自己的辮子,和其他一些學生一起為不堅定的同學剪了辮子。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爆發(fā)后——長沙在13日白天得到消息,他與幾個同學打算去湖北參加革命軍,并考慮到了實際層面的問題,想找到橡膠鞋來抵御湖北的濕氣。這幾個志愿者剛要動身便得知在長沙爆發(fā)了起義。10月21日毛澤東被關(guān)在城門外,在岳麓山斜坡上的愛晚亭眺望衙門附近的戰(zhàn)斗。當他看到衙門周圍升起寫著“漢”字的白旗,代替了代表清朝的紅龍鑲黃旗時,毛澤東高興得跳了起來。與哥老會和同盟會有聯(lián)系的兩個起義者焦達峰,陳作新自封為都督和都督助理。10月31日,一場因未領(lǐng)到軍餉而引發(fā)的駐軍兵變讓他們丟了性命。省議會主席譚延闿是這兩起謀殺案的幕后人。他是一個比較開明的顯貴,出身于官宦家庭,想在驅(qū)逐滿人的同時維護舊秩序。他成了新的都督。此時,毛澤東加入正規(guī)軍一直服役到1912年2月15日辭職那天為止。因為他相信革命已經(jīng)結(jié)束,三天前中國最后一個皇帝溥儀宣布退位。毛澤東只盡駐軍的義務(wù):進行一些基礎(chǔ)訓練,做做煩瑣的內(nèi)勤工作。7元一個月的軍餉讓他能買到報紙如饑似渴地閱讀。在報紙上他第一次遇到“社會主義”這個詞。江亢虎[19]在一篇文章中對這個詞進行了非常簡單的學術(shù)介紹。
一個自學成才的流浪者
復員后的毛澤東于1912年3月至1913年秋天一直過著飄忽不定的流浪生活,期間在各地穿插求學,這段求學經(jīng)歷將在他的教育生涯中起到?jīng)Q定性的作用。他沒有固定的收入,對于他的學生身份——我們更傾向于認為是初中生的身份——非常自豪。因此,他必須盡快在一所學校注冊。同時,如果他想從他的父親那里得到生活費的話,他就需要選擇一所職業(yè)學校。因此,毛澤東遍讀各種招生廣告,并先后支付了這些學校的注冊費(通常是1元),但他從沒有去過,其中有一所警察學院,一個培訓制皂的中心,一項擔保能在三年后成為政府工作人員的法律課程……他在一個商業(yè)學校中學習了一個月,這為他贏得了父親給他的生活費。但課程是用英語授課的,他聽不明白。毛澤東無法勝任學習任何一門外語,他的一生都是如此。
最后,他以名列前茅的成績考入一所省立中學,從1912年秋季到1913年春天學習了完整的一個學期。這里的老式教學讓他厭煩,只有一位老師讓他喜歡。這位老師推薦他閱讀大名鼎鼎的乾隆《御批通鑒》,另外這位老師可能將毛澤東用文言文寫的一篇文章在全班同學面前朗讀過。因為偶然機會我們收錄了這篇文章[20]:這是一篇短評,毛澤東評論了司馬遷[21]在《史記》中關(guān)于商鞅的一段文字。商鞅是最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之一[22],他希望在中國建立一個強大的絕對專制的中央集權(quán)國家,而儒家的理念是以道德為基礎(chǔ)來治理國家的[23]。商鞅擔心人民可能會拒絕嚴厲的新法,于是采用了一個策略:他在城市的南門豎了一根10米高的木棍,宣布如果有人將它帶到北門,就賞他10金。結(jié)果沒有人響應。他又宣布把賞金提高到50金。然后,有人試著完成了這一“壯舉”,商鞅就賞了他50金,從而獲得了毛澤東稱為“愚民”的人們的信任。不論如何,年輕的法家愛好者離開了讓他窒息的學校。
毛澤東住在由湘鄉(xiāng)同鄉(xiāng)會管理的湘鄉(xiāng)會館,住宿條件艱苦,能吃兩個米餅,有時在街上遇到以前的同學或朋友,晚上還能有花生和瓜子再加上一杯湖南的好茶。白天,毛澤東在省圖書館度過整整一天,最早進入,最后離開。他告訴斯諾,在這段自修期間,他讀了很多書,學習了世界地理和世界歷史。他讀了亞當·斯密的《原富》,達爾文的《物種起源》和約翰·斯·密勒的一部關(guān)于倫理學的書,還讀了盧梭[24]的著作,斯賓塞[25]的《邏輯》和孟德斯鳩寫的一本關(guān)于法律的書。在認真學習俄,美,英,法等國的歷史地理知識的同時,他也穿插閱讀了詩歌,小說和古希臘的故事。他在一生中一直懷念這段10到20個月的時光。那時他是一個自由自在的自學者,沒有任何束縛,完全投身于發(fā)現(xiàn)知識的世界。他對他的朋友蕭瑜形容自己是“像一頭牛闖進了菜園子,見到遍地青菜,拼命地大嚼大吃,嚼個不?!?。但他的錢花得很快。于是,毛澤東找到一則招生廣告,1912年開辦的湖南省立第四師范學校(簡稱第四師范)招收學生,培養(yǎng)小學教員。只需要參加入學考試,學費全免,伙食便宜,畢業(yè)后能保證找到工作,最后這一點使得毛澤東可以期望從他的父親那里得到一些資助。此外,他的表哥王季范也在那里任教。最后,教員這一職業(yè)可以獲得一些文人的名聲,人民教育似乎已經(jīng)是毛澤東年輕時期最關(guān)注的事情之一了。他通過了考試并名列前茅。此時已是1913年秋天。1914年春天,這個師范學校與享有一定聲譽的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合并。毛澤東在這里度過了5年時間,在那里他駁雜的知識和模糊的志向?qū)⒃诮艹龅慕處?,好朋友和特殊事件的影響下逐漸成形。
明理的師范生
師范生夏天穿白色的統(tǒng)一校服,冬天穿黑色的統(tǒng)一校服,有一個!師字的鴨舌帽,領(lǐng)子上繡著四個字,是“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钡暮喎Q。合并后的學校約有600名學生,30名教師。1903年,有人建議模仿法國和日本的教育制度,向人民傳播必要的知識,進行民主教育,實現(xiàn)民族復興的理想。這所學校是在這種教育體制改革的背景下發(fā)展起來的。
學校的學制安排為一年預備班,兩年通識教育和兩年教育學為主的教育。4位老師負責教體操,包括1小時的舞蹈課和軍訓。毛澤東認為教學方案太輕松,每周只有35個學時,每天從8:00點到16:00點有課,有大量的自由時間做作業(yè)和培養(yǎng)個人文化修養(yǎng)。事實上,這是教育部部長蔡元培[26]的要求,追求的是“修身”,雖然他的在職時間很短。
“通常,你對自己很滿意”
毛澤東一直是個勤奮但散漫的學生。他對朋友蕭瑜解釋說他有自己的教育計劃[27],當然普通教學計劃也包括在內(nèi)[28]。他上課之前讀英語,熄燈后做體操。事實上,他拒絕每天10分鐘由教師帶領(lǐng)做體操,他看不起那些老師,寧愿獨自到山上散步,在池塘或湘江里游泳,長時間躺在陽光下。夏天,他常常睡在院子里的星空下,裹著一條骯臟的藍色棉氈。個人開支[29]的三分之一用來訂閱報紙(每月1元)。他把報紙剪下來,分好類,用英語做上地理注解。但他仍然學不好外語,數(shù)學和科學知識非常薄弱,素描很糟糕,他最擅長做中文文章,一直最負盛名。在他20至22歲之間,我們有三份關(guān)于他的肖像。第一份是蕭瑜提到毛澤東做自我介紹時對其所做的描述[30]:“一個年輕人,身材高大,笨拙,穿著臟衣服,鞋非常需要修補……他有相當胖的臉,鼻子相當高……勻稱的耳朵,嘴巴很小……潔白整齊的牙齒在他笑的時候有一種自信的魅力……他走路相當緩慢,雙腿略微分開,好像鴨子搖搖擺擺的……還有他的書法很糟糕[31]。”
第二份是楊昌濟日記中的一段,這個老師曾于1915年4月5日在他的辦公室接待過毛澤東[32],對毛澤東知識的構(gòu)成有決定性的影響。“毛生澤東,言其所居之地為湘潭與湘鄉(xiāng)連界之地,僅隔一山,而兩地之語言各異。其地在高山之中,聚族而居,人多務(wù)農(nóng),易于致富,富則往湘鄉(xiāng)買田。風俗純樸,煙賭甚稀。渠之父先亦務(wù)農(nóng),現(xiàn)業(yè)轉(zhuǎn)販,其弟亦務(wù)農(nóng)。其外家為湘鄉(xiāng)人,亦農(nóng)家也。而資質(zhì)俊秀若此,殊為難得。余因以農(nóng)家多出異才,引曾滌生,梁任公之例以勉之。毛生曾務(wù)農(nóng)二年,民國反正時又曾當兵半年,亦有趣味之履歷也?!钡谌齻€肖像不那么完美。1915年8月,毛澤東在給蕭瑜的一封信中摘錄了自己的一段日記。[33]因為他覺得自己不夠完美,所以這樣質(zhì)問自己:“無靜澹之容,有浮囂之氣,姝姝自悅,曾不知恥,雖強其外,實干其中,名利不毀,耆欲日深,道聽涂說,攪神喪日,而自以為欣?!苯酉聛硎且淮蠖文档ず秃J的對比,牡丹長著美麗的綠色花萼和朱砂色的花,但不會結(jié)果,不起眼的葫蘆不開花,但能結(jié)果實。“日學牡丹之所為,將無實之可望,猥用自詭曰:吾惟匏瓜之是取也,豈不誣哉!”虛榮,需要被欣賞,強烈的欲望……除了這些已經(jīng)令人擔憂的特點,毛澤東在1916年7月18日給蕭瑜的一封信中加上了玩世不恭這一點。他讓蕭瑜看完后把信燒了,免得給他惹麻煩。[34]事實上,湖南的獨裁軍閥湯薌銘幾天前剛從長沙逃走,因為他的暴行,老百姓給他起了個綽號“湯屠夫”[35]。毛澤東替他找了另一個借口,因為“湯在此三年,以之嚴刑峻法治,一洗以前鴟張暴戾之氣,而鎮(zhèn)靜輯睦之。秩序整肅幾復承平之舊。其治軍也,嚴而有紀,雖袁氏厄之,而能暗計擴張,及于獨立數(shù)在萬五千以外,用能內(nèi)固省城,外御岳鄂,旁顧各縣,而屬之鎮(zhèn)守使者不與焉,非甚明干能至是乎?張樹勛為警察長,長沙一埠道不拾遺,雞犬無驚,布政之飾冠于各省,詢之武漢來者皆言不及湖南百一也”。這樣的斷言讓我們重新看到那個崇拜法學家商鞅,具有國家意識的毛澤東。
一群忠實的朋友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是,毛澤東,這個平庸的演說家,衣著隨便,帶著可笑的農(nóng)民口音,卻吸引了很多人想盡辦法認識他。也許關(guān)鍵在于:毛澤東在五年內(nèi)結(jié)識了一群忠實的朋友,獲得有影響力的保護者的支持,這個半自學成才的人最終甘心融入體制。他的粗魯和對嚴格形式主義的摒棄激起了文人的憤怒,但他的智慧,傾聽的能力,無法滿足的好奇心又讓人欣賞。他的特別之處引人注意:他和彭德懷[36],朱德,彭述之一樣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lǐng)袖中少有的農(nóng)民出身,沒有精神遺產(chǎn)的人。幾乎所有其他領(lǐng)袖都出身鄉(xiāng)紳,甚至書香門第和官宦人家。雖然遭遇各種挫折,但是這些人在逆境中繼續(xù)與統(tǒng)治階級分享著同樣的品位和行為。[37]在《多余的話》[38]中,瞿秋白談到了一個“衣租食稅”的少爺?shù)男膽B(tài):“家里往往沒有米煮飯的時候,我們還用著一個仆婦(積欠了她幾個月的工資,到現(xiàn)在還沒有還清)。我們從沒有親手洗過衣服,燒過一次飯?!毕喾吹氖?,1918年冬天少年中國學會在北京召開第一次會議期間,毛澤東向參加會議的年輕人提出為他們洗三天衣服換報酬。[39]
1915年似乎是很關(guān)鍵的一年,青年毛澤東建立了基本的人際關(guān)系網(wǎng)。春天時他經(jīng)歷了一次危機,他開始冒著被退學的危險逃課,這些課程包括科學課,數(shù)學課,繪圖課和體操。但最終楊昌濟對他的“勸學”說服他繼續(xù)求學。這一點在1915年6月25日毛澤東給一個不知名的人的一封信中可以看出:“學校試驗今日完,吾于課程荒甚。從前拿錯主意,為學無頭序,而于學堂科學,尤厭其繁碎。今聞于師友,且齒已長,而識稍進。于是決定為學之道,先博而后約,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專門。質(zhì)之吾兄,以為何如?前者已矣,今日為始。昔吾好獨立蹊徑,今乃知其非。學校分數(shù)獎勵之虛榮,尤所鄙棄”[40]。毛澤東補充說他通過讀曾國藩日記以及康有為和梁啟超的例子得到啟發(fā),還參與為了紀念一個因病去世的同學而寫的一首長詩,以及他的一位老師編寫的文集,其中提到1915年5月7日袁世凱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條”[41],實屬民族的恥辱。毛澤東回到他的位置上,或許在心里已經(jīng)有了一些挫折感:在1915年6月25日的那封信中,他提出想申請湖南高等師范學校。那里最近開設(shè)了文學和歷史的課程。他想報名參加,并邀請他神秘的筆友也這樣做,因為“真研古好處也”,教師是首屈一指的,并有自己讀書的時間。毛澤東沒有提交他的申請,也許他的申請被拒絕了,顯然他的水平不夠,他的古典知識雜亂,字跡散漫,不懂任何外語[42],這些都是進入這所新式高等學府的障礙。11月9日他給黎錦熙的信中表明他甚至會去上自己最討厭的課。[43]不過我們也看到他希望有另一種教育將他引出困住他的“黑暗山谷”。當他在長沙師范學校的同學蔡和森(蔡和森是毛澤東除了蕭瑜之外最好的朋友)被湖南高等師范學校錄取的時候,也許彼時的毛澤東已經(jīng)在夢想北京,他的筆友黎錦熙剛剛被任命為教授??臻e的時候,他都會在圖書館發(fā)奮地讀書,做筆記,寫文章。以前,他意識到自己不想當一個農(nóng)民。現(xiàn)在,他覺得他的價值超過了一個小學教員。
楊昌濟教授
由毛澤東建立的人際關(guān)系網(wǎng)中,楊昌濟教授是促成他命運改變的基石[44]。然而,楊教授并沒有什么能吸引一個不怎么文雅的農(nóng)民!綽號“長沙孔子”的楊教授在第一節(jié)修身課上用單調(diào)的嗓音照本宣科,讓學生們大失所望,學生們甚至寫了一份請愿書,要求撤換他。他出行的時候坐著轎夫抬的轎子,冷漠又疏遠,欣賞他需要花一些時間。然后,大家得知他是曾經(jīng)在國外長期留學的新文人之一。他效仿英國的教授,每周日邀請毛澤東共進午餐。他的妻子做得一手好飯,大家喝著酒,討論老師博學精彩的話語,有時毛澤東偶爾瞥一眼教授的女兒充滿朝氣的面孔。楊開慧由他的父親教養(yǎng)長大,偶爾會參加討論。這樣的討論更像孔子和他的弟子之間的談話,而不是蘇格拉底的模式,因為和運河邊摧毀信仰的智者不同,湘江邊的智者分享他的信仰。參加午餐的有毛澤東,蕭瑜,陳昌和熊光祖[45]。
楊昌濟給毛澤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久他引薦毛澤東加入當時在中國青年人中發(fā)展迅速的一個社團。這是一個研究17世紀明朝愛國者王夫之的研究會[46]。王夫之拒絕歸順滿族征服者,歸隱之后思考歷史的意義。[47]楊昌濟教授的思想對毛澤東產(chǎn)生的影響可以從毛澤東當時寫的各種文字中找到[48]:1913年秋天,他在第四師范預備班的筆記中三分之二涉及楊昌濟的課和袁忠謙的中國文學,剩下三分之一是關(guān)于詩人韓愈(768—824)的。楊昌濟自稱是泡爾生的弟子,1917年到1918年,毛澤東閱讀了弗里德里?!づ轄柹摹秱惱韺W原理》[49]中譯本,并在空白處寫了批注。青年毛澤東曾寫過一篇文章《體育之研究》[50],因為楊昌濟的推薦,1917年4月發(fā)表在陳獨秀主編的權(quán)威雜志《新青年》上。
在閱讀這些文獻時,我們發(fā)現(xiàn),這個快要24歲的年輕人已經(jīng)有了非常鮮明的個性。
他深愛著國家,《體育之研究》的開篇在這一點上特別明顯:“國力恭弱,武風不振,民族之體質(zhì),日趨輕細,此甚可憂之現(xiàn)象也”。袁忠謙(“袁大胡子”)廣征博引的課程和毛澤東長期在圖書館里的閱讀起了決定性作用:孔子,孟子,王陽明,宋朝的理學或莊子,他從先人身上找到許多現(xiàn)代化的特點。他充滿希望地說,我們國家兩千年積累的智慧,是一種無意識學習的結(jié)果。毛澤東還從泡爾生含糊的達爾文主義中找到其他的理由相信中國未來是有希望的。他認為,一個國家的死亡是其表面的變化。其領(lǐng)土不被破壞,人民也沒有遭受迫害。國家狀態(tài)的變化是復興的種子,是社會進化必需的。[51]中國處于危險之中,但可以被拯救。
與此同時,他也是理想主義者,受到楊昌濟賞識的文章討論的是新理論。[52]他指責所有壓制發(fā)展的東西,并頌揚個人主義:“沒有比壓制個人更大的犯罪。因此,我國必須消除對三種東西的依賴:教堂,資本主義,君主制。它們和國家形成了目前世界上的四個邪靈……我覺得我們只對自己有義務(wù),對別人沒有任何義務(wù)。定義道德的方式不應該與其他人有關(guān)。像我這樣的人想充分滿足自己的心。這樣做才能自動選擇最佳的倫理準則。當然,世界上還有其他人和事,但它們的存在只是為了我?!边@最后一句話應該放在泡爾生思想的背景下來理解。對于后者而言,個人主義和利他主義是同一個東西。我們幫助別人是為了讓別人來幫助我們?!凹扔欣谖遥灿欣谒说姆绞?,是相互幫助?!泵珴蓶|評論說。[53]我認為這種挑釁性話語首先是一種極端自由主義的要求,而在當時受過教育的年輕人中這是相當普遍的。張戎和喬·哈利戴認為毛澤東一生中“毛氏自戀”處于中心地位,因為他們運用了目的論的做法。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主義很大程度上源自新儒家王陽明“對良知本能的了解”?!皫椭行枰娜?,”毛澤東寫道,“帶來人道的完美,無畏地面對危險和犧牲自己挽救別人無非責任,我要完成這些行為,這樣我的心靈就能安寧?!边@不是自負的瘋子的話,而是一個積極的戰(zhàn)士,英雄般的戰(zhàn)士,站在無知的人民前面,必須使他們清醒。
此時的毛澤東對社會不是很感興趣,但是對偉人感興趣,對“有德行的英雄”寄予希望。1917年8月他在給黎錦熙的信中寫道:“今之論人者,稱袁世凱,孫文,康有為而叁。孫,袁吾不論,獨康似略有本源矣。然細觀之,其本源究不能指其實在何處?!抻诮?,獨服曾文正?!?sup>[54]
這種依賴英雄的精英主義讓人回想起1915年陳獨秀《敬告青年》一文的結(jié)尾。[55]然而,這僅僅是表面上的。毛澤東實際上早已遠離儒家思想,而表現(xiàn)出一定的反智力至上主義傾向:“中國的文化過于注重知識……當我們自問教育者的意圖時,會懷疑他們設(shè)計如此繁重的課程,是為了耗盡學生,踐踏他們的身體和毀壞他們的生活……沒有身體我們什么都不是……身體強壯的時候,我們可以在知識和道德方面獲得長足的進步。”[56]因此,毛澤東在軍人中尋求他的英雄并不奇怪。
事實上,這個在文章中署名“二十八畫生”[57]的人在頭腦中正醞釀著一場思想革命。他正逐漸拋棄依賴有德行的領(lǐng)導人的傳統(tǒng)看法。1917年冬天,毛澤東轉(zhuǎn)向反對儒家道德的個人主義反抗,并開始采取持不同政見的政治立場。正如他在泡爾生的書上寫的注解[58]:“我害怕我們中國遭到破壞,但現(xiàn)在我知道它不會發(fā)生……不必擔心,唯一的問題是如何面對這些變化?!泵珴蓶|每天閱讀報紙,分析中國和世界的形勢,在他周圍聚集起一些也想“挽救中國”的朋友,尋找解決國家危機的出路。因此,1917年3月7日,他和朋友蕭三通過楊昌濟給在日本的著名知識分子宮崎寅藏(1870—1922)寫信。宮崎是孫中山的老朋友,當時經(jīng)過長沙,在師范學校舉行了一場演講。[59]毛澤東偶爾讀孫中山創(chuàng)辦的《民報》,他到長沙后就和師范學校的一位教師徐特立(1877—1968)建立了友誼。徐特立是一個積極的同盟會員和國民黨員,試圖通過大眾教育挽救中國。對現(xiàn)實失望的毛澤東認為,道德倫理的目的是實踐而不是學習。師范學校讀書期間,毛澤東迅速投入行動,展現(xiàn)出他獨有的天賦——吸引,聚集,組織,架構(gòu),簡言之,他開始成為一個領(lǐng)導者。
抵達師范學校后,毛澤東結(jié)識了兩個在學習上比他優(yōu)秀的同學蕭瑜和蔡和森[60]。他們把三人的關(guān)系比作《三國演義》中桃園結(jié)義的三位英雄,稱為三豪杰。楊昌濟在日記中將他們視為三個最優(yōu)秀的學生,蕭瑜第一,毛澤東第三。[61]毛澤東在師范學校期間的信超過三分之二是給蕭瑜的。1915年蕭瑜畢業(yè)后在汨羅山谷的平江縣任教,距離長沙東北120公里。在書信中我們發(fā)現(xiàn)毛澤東飽受湖南風波的折磨。1916年6月,袁世凱去世,各路將領(lǐng)紛紛借機占領(lǐng)省會。在1916年6月24日的信中,他說:“早起晚宿,三飯相疊”,因為路上不安全,土匪出沒,暑假沒有能夠回家。“獨有軍士相鄰,洸洸之眾,來自嶺嶠,鳥言獸顧,不可近接,亦既知之矣。心目所遇,既多可悲,遽聞篥一聲,刁斗再發(fā),余音激壯,若斗若擊,中夜聽之,不覺泣下。”在1916年7月25日的信中,毛澤東譴責日本讓中國蒙羞:“感以縱橫萬里而屈于三島,民數(shù)號四萬萬而對此三千萬者為之奴!”他夢想在將來某一天“乃十年以后”中國和美國先后對日本從陸地和海上發(fā)起攻擊,采取報復行動并彼此建立有利的商業(yè)關(guān)系。
肩上背著包袱
毛澤東和蕭瑜經(jīng)常晚上在鄉(xiāng)間散步,像舊式文人一樣規(guī)定主題和韻律作詩。1917年夏天,兩個人背著包袱,像佛教僧侶那樣剃了頭,穿著短褲和草鞋,在6個星期內(nèi)走了400多公里,走了湖南的5個縣。當他們到達沅江時,夏季的大暴雨迫使他們乘船完成旅程。他們被人當作乞丐,靠賣書法賺些錢,分享了最后的2元4角。他們在星空下過了幾個晚上,有時睡在寺廟中,經(jīng)常受到鄉(xiāng)紳或同學家人的接待。此外,何叔衡的父親還給他們安排了一次真正的宴會。
此次旅行沒有進行農(nóng)民社會狀況的調(diào)查,但已經(jīng)是一種對現(xiàn)實世界的認識。毛澤東時常與蕭瑜徹夜長談,他向往中國昔日的輝煌,想象自己是偉大的傳奇帝王。后來他進行過別的路途較短的旅行,走了50公里拜訪楊昌濟的故鄉(xiāng),看望已經(jīng)工作的同學們。他還和另一個朋友蔡和森徒步走過洞庭湖的南岸。蔡和森身體虛弱,患有哮喘,有兩個突出的牙齒,他的智慧,廣博的文化底蘊和出身給毛澤東留下深刻的印象。蔡和森出生在湘鄉(xiāng)一個沒落的書香門第,是曾國藩的親戚。這位平定太平天國的將軍一直是毛澤東崇拜的英雄。蔡的母親葛健豪為了擺脫貧困成了小學教師,她給失去父親的6個孩子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蔡的妹妹蔡暢(1900—1990)由母親送到長沙逃避包辦婚姻,就讀于一所女子學校,徐特立曾在這個學校擔任過一定的職務(wù)。蔡和森以出色的成績畢業(yè)后卻找不到就業(yè)機會,他不愿屈尊求職,便隱居在岳麓山坡上一間四面透風的茅屋里,忍受著饑餓和寒冷。毛澤東和蕭瑜經(jīng)常去看望他,三個朋友徹夜長談,休息的時候吟詩作賦。
此外,毛澤東自1915年以來在當?shù)貓蠹埳峡橇艘恍┬V告,請具有強烈愛國情懷的年輕人聯(lián)系他。雖然沒什么效果[62],但他有條不紊地擴大自己的朋友圈。其中一個叫張昆弟(1894—1932),他在日記中寫道[63]:“今日星期,約與蔡和森,毛潤芝,彭則厚作一二時之旅行?!跃?,彭君一人來,蔡君以值今日移居不果行?!怂煅罔F道行,天氣炎熱,幸風大溫稍解。走十余里休息于鐵路旁茶店,飲茶解渴,稍坐又行。過十余里,經(jīng)大托鋪,前行六里息飯店,并在此午飯。飯每大碗五十文,菜每碗二十文,三人共吃飯五大碗,小菜五碗?!醇叭飳ひ磺迩疑钪蹓?,三人同浴……。浴后,行十四里至目的地下,時日將西下矣。遂由山之背緣石砌而上……。山上有寺……寺有和尚三四人?!蜕袔в噍呏烈豢头俊7客庥行且婚g,余輩至小樓納涼……毛君云,西人物質(zhì)文明極盛,遂為衣食住三者所拘,徒供肉欲之發(fā)達已耳。若人生僅此衣食住三者而已足,是人生太無價值。又云,吾輩必想一最容易之方法,以解經(jīng)濟問題,而后求遂吾人理想之世界主義。又云,人之心力與體力合行一事,事未有難成者。余甚然其言。且人心能力說,余久信仰,故余有以譚嗣同《仁學》[64]可煉心力之說”(該則日記的寫作時間為1917年9月17日,補記9月16日發(fā)生之事。)?!白蛉障挛缗c毛君潤芝游泳。游泳后至麓山[65]蔡和森君居。時將黃昏,遂宿于此。夜談頗久。毛君潤芝云,現(xiàn)在國民性惰,虛偽相崇,奴隸性成,思想狹隘,安得國人有大哲學革命家,大倫理革命家,如俄之托爾斯泰其人,以洗滌國民之舊思想,開發(fā)其新思想。余甚然其言。中國人沉郁固塞,陋不自知,入主出奴,普成習性。安得有俄之托爾斯泰其人者,沖決一切現(xiàn)象之網(wǎng)羅,發(fā)展其理想之世界。行之以身,著之以書,以真理為歸,真理所在,毫不旁顧。前之譚嗣同,今之陳獨秀,其人者,魄力頗雄大,誠非今日俗學所可比擬。又毛君主張將唐宋以后之文集詩集,焚諸一爐。[66]又主張家族革命,師生革命。革命非兵戎相見之謂,乃除舊布新之謂。今日早起,同蔡毛二君由蔡君居側(cè)上岳麓,沿山脊而行,至書院后下山,涼山〈風〉大發(fā),空氣清爽。空氣浴,大風浴,胸襟洞澈,曠然有遠俗之慨。歸時十一句鐘矣?!保ㄔ搫t日記的寫作時間為1917年9月23日。)
多種社團活動
很快,毛澤東的活動不僅僅是寫田園詩了。從1915年11月開始,毛澤東成為“學友會”,“自進會”執(zhí)行委員會秘書。他組織了一些關(guān)于詩歌和哲學的討論。
同時,1917年9月,毛澤東為師范學校附屬小學(我們看出這是法國的模式?。┒昙壗⒘艘粋€漢語教學計劃,受到他老師的好評。他還作為學生會主席負責工人的夜校事宜,如發(fā)廣告,招生和安排課程。他趁機宣揚用白話文來取代文言文,也在這里親自教課。102個工人分為兩個不同層次的班級。他在夜校由他主編的報紙上抱怨那些擔任教師的師范學生!一進入學校,就高高在上地看人,好像他們是從天上下來的。有一陣子他想辦一個自修學校,把古典教育與現(xiàn)代學校的優(yōu)勢結(jié)合起來,教師們甘愿清貧,“學顏子之簞瓢與范公之畫粥”。
1918年4月,從長沙學校畢業(yè)或肄業(yè)的學生在長沙發(fā)起“新民學會”,毛澤東是負責人之一。我們知道這些社團在改革浪潮中的啟蒙作用最后促成了1919年的五四運動,知識分子出現(xiàn)并代替了舊式文人。[67]為了使這條漫長的路途圓滿,1918年4月14日,毛澤東與包括蔡和森在內(nèi)的其他13個年輕人一起組建了“新民學會”,成員都是學生或師范學校的畢業(yè)生,例如蕭瑜,他的弟弟蕭三,張昆弟,何叔衡。幾乎所有人都是楊昌濟的學生。只有一個是看了毛澤東的廣告加入的,即羅章龍。他于1896年出生在瀏陽市,畢業(yè)于瀏陽高中。毛澤東很高興,1918年3月羅章龍赴日讀大學途經(jīng)長沙(事實上他后來去了北大)的時候,毛澤東在長沙的一個飯館里組織了一次兄弟般的聚餐,并受莊子的啟發(fā)獻給他一首詩。
新民學會很快有了三十幾個新學員,包括數(shù)名婦女——葛健豪,蔡暢,向警予[68]和陶毅[69]。每周日下午,這個學會的成員會在第一師范的教室或餐廳里聚會。在當時的中國,女孩子在學會中是不同尋常的存在。浪漫的愛情和真摯的友誼,談吐自然,無拘無束,為所有人都創(chuàng)造了一種獨一無二的氛圍,大部分成員一直懷念這個學會。聚會時大家評論《新青年》上的文章或討論時政。很快,也許是因為蕭瑜認識張靜江[70],在他的倡議下,大家準備參加林育英和蔡元培發(fā)起的赴法“勤工儉學”。[71]
從1918年6月開始,蔡和森在北京為這次遠途旅行做最初的準備工作。他在首都重新找到8月末剛剛被任命為北大教授的楊昌濟老師。大家決定由1918年6月末剛剛從師范學校畢業(yè)的毛澤東到北京聯(lián)絡(luò)蔡和森,擔任湖南學生的聯(lián)絡(luò)員。1918年8月15日,毛澤東和20多個人一起乘船到達岳州或是漢口[72],之后乘坐火車去北京。
出發(fā)之前,他為患了肺結(jié)核的母親四處奔忙。他在給七舅和八舅的一封信中說,他想讓母親到長沙住院,“鄉(xiāng)中良醫(yī)少,恐久病難治”,不過他又“請人開來一方”,他覺得母親在家能治好她的胃潰瘍[73]。之后他補充說如果到了秋天她的病還沒有好轉(zhuǎn),他將讓弟弟澤民把母親接到省會醫(yī)院住院。
他在北京的行程像是旅游。他已經(jīng)獲得了一個文憑,喜歡他的同學認為他是“有頭腦的人”,不喜歡他的人認為他是“巫師”。[74]在一次調(diào)查中,他的同學評他當模范生,因為他有“道德,勇氣,口才和文筆”。他已經(jīng)在一本著名的雜志上發(fā)表了一篇文章,將在首都受到楊昌濟老師的接待,未來在召喚他。在一封日期為1918年8月11日的信中,他對新民學會的骨干羅學瓚[75]保證,他“赴法二百元能籌,旅保一百元無著是一問題”。那里開了赴法前的預備課程。不過信中的一句話透露出他的悲觀:“后路空虛,非計之得”。在赴法前的幾個月,這種斷言讓人奇怪。[76]
北京的失意[77]
如果毛澤東希望在北京找到一個讓人尊敬的,有助于自己成長的職位,他肯定很快就失望了。1918年8月19日,毛澤東經(jīng)過4天旅途抵達首都,陪同的有蕭瑜,羅章龍,張昆弟和李維漢[78],蔡和森在北京迎接他。兩人暫時被安置在楊昌濟教授在豆腐池胡同9號的家里,它位于鼓樓的后面,處于老北京的中心地帶。其他50個湖南人中,準備去法國的新民學會會員或者住在首都,或者分散在河北保定育德高中,保定以南的蠡縣布里村,以及京郊的長辛店。
北京大學圖書館管理員
兩個月來,毛澤東負責照顧四散在各處的暈頭轉(zhuǎn)向的朋友們,同時醞釀一些半工半讀的計劃試圖獲得旅行的資助,付出了巨大的精力,自己卻沒有注冊任何法語課程。[79]鄧中夏,張國燾和羅章龍等湖南人成功地考進了北京大學。毛澤東不僅不準備去法國,也沒有參加這次考試,這讓楊昌濟很失望。[80]毛澤東官方傳記的作者金沖及對這種行為有幾種解釋:“首先有一些經(jīng)濟原因。[81]不過這也跟毛澤東一直以來注重自學有關(guān)。此外,還有教育署的規(guī)例,師范學校的畢業(yè)生不能立即考大學,必須先做幾年小學教員[82]?!彪y道毛澤東沒有想到楊昌濟的影響能讓他躍過這些障礙?他與蔡和森,蕭瑜一起拜見過北大校長蔡元培——他的謙遜吸引了毛澤東,并接觸了在2月份剛被任命為北大圖書館館長的李大釗[83],但毛澤東只謀得一份在北大圖書館擔任管理員的職位,薪金每月8塊錢,比1911年參軍時的軍餉多不了多少[84]。在他的老師看來,這是一份助學金。
于是毛澤東每天12個小時坐在一個小房間里,那里有一張桌子,兩把椅子和面朝閱覽室的一個窗口。每天他要打掃閱覽室,負責15種中文和外語期刊的登記和出借。這是地位低微的小職位,當他用濃重的南方口音想跟人聊天時,沒有人回應他。他拜讀過這些名人的文章,如此近距離的接觸卻讓他感到疏遠,這對來自湘江邊的新秀來說毫無疑問是一種痛苦??粗麄兎喫幻靼椎耐庹Z報紙——英語,日語,法語……增加了他的苦惱。他也感到自己和同樣來自湖南的大學生之間存在著鴻溝,他認識其中的一些人,羅章龍,張國燾,鄧中夏通過了北大的入學考試,從家里得到足夠的錢交注冊費和在首都的生活費。這一次在學術(shù)殿堂門前的失敗成了毛澤東的人生經(jīng)歷中重要的組成部分。
楊昌濟也為學生們找到一處住所。吉安東夾道7號三眼井胡同,8個人[85]合住四合院中面向內(nèi)院的一間小屋子,沒有什么生活設(shè)施,但離北大圖書館所在的紅樓不遠。每天晚上,毛澤東沿著古老的紫禁城周邊狹窄的小胡同散步,被廢除的皇帝溥儀還住在里面。毛澤東常去天安門南邊的一個小公園,從前外國使者為了能覲見天子在這里對清朝的高官卑躬屈膝。每天晚上,大學生和首都的名人習慣來這里的小亭子里談?wù)摃r事。他也去附近的有一尊白色寶塔[86]的北海公園,滿懷激情地參觀了許多讓人想起偉大中國的建筑。趁著新年假期,毛澤東甚至和蕭瑜,羅章龍一起乘火車去了天津。在渤海海灣,他為大沽口千里冰封的場景而驚嘆。他還參觀了長辛店的鐵路修理車間,作為現(xiàn)代化的象征,火車頭吸引了他。
但這些并不能緩解住所簡陋的情況,冰雪肆虐的首都讓他體驗到冬季的嚴酷。他和幾個沒有錢的同學住在一個兩居室中,一間用于吃飯和白天起居,另一間晚上睡覺,大家挨在一起睡在一張炕上,蓋著一條沉重的棉被??唤?jīng)常是不點火的,因為沒有錢買煤餅。三個人共用一件棉襖,輪流出門。在長沙的5年內(nèi)只花了160塊錢的毛澤東體會到在北京生活的昂貴。我們可以想象他母親的病耗盡了家財,因此毛澤東在這段艱苦的日子里沒有得到家里任何資助。楊昌濟教授因為自己的新職位,不像以前那樣頻繁地邀請以前的學生。年方十八的開慧溫柔的目光讓毛澤東墜入愛河。兩個年輕人相愛了,他們經(jīng)常一起散步,但是毛澤東太窮,結(jié)婚的事想都不敢想。
當蕭瑜和蔡和森催促他為一起赴法做準備的時候,他為不去給出的解釋也是貧窮。他無法湊齊200塊路費,而一年以前他說能夠湊齊這個數(shù)。確實,這筆錢靠他微薄的工資要攢起碼兩年的時間,因此他希望找一個更好的工作。
一段重要的逗留期
雖然毛澤東職業(yè)生涯的規(guī)劃落空了,但是在毛澤東的一生中這段時間與在湖南第一師范的5年時光同樣重要。
消極的方面:從此,毛澤東知道他不再是一個得到承認的文人。誠然,他可以作為一個獨立學生旁聽一些課程。但是,當他在講座后提出問題時,年輕的哲學教師胡適[87]要求他報上姓名,因發(fā)現(xiàn)毛澤東不是注冊學生,而拒絕回答他的問題。
積極的方面:毛澤東參加了兩個學術(shù)團體。因為有相當數(shù)量的知識分子聚集在北京,這樣的學術(shù)團體在首都與日俱增。一個是成立于1918年10月14日的新聞學會,由消息靈通的《京報》創(chuàng)辦者邵飄萍[88]在一次講座中號召創(chuàng)建?;蛟S毛澤東在這個失意的冬天開始想以記者為生,因為他知道自己文筆不錯。大約50年后,在“文化大革命”前夕,他這樣吐露心聲:“在十三年學習過程中,我學會的東西對于革命沒有任何作用。我只是找到了一個工具:語言。能夠?qū)懳恼?,就掌握了一個工具?!?sup>[89]另一個是哲學研究會,旨在“研究西方哲學家的思想,孕育出一個新的知識”。毛澤東聆聽過楊昌濟,梁漱溟,胡適和陳公博的報告。那時他打心眼里佩服陳獨秀,不過他也喜歡朱謙之這個無政府主義學生的來訪。后者出版的《北京大學學生周刊》第12期的封面上是巴枯寧的肖像,第16期則是克魯泡特金的肖像和“組織自由,結(jié)社自由,互相幫助,互相支持”的口號[90]。
毛澤東的腦海中充滿了從全世界洶涌而來的新思想旋渦。在言論最自由的大學中,他有一個小房間,可以反復進行思考。北京仍然是一個處在“中世紀”的城市,骯臟的街道,黑色的城墻,夜里沒有什么照明,沒有什么下水道體系,兵營和警察局分區(qū)治理,每天早上聽到軍號,喇叭和小號的聲音,穿著外國制服的士兵在使館區(qū)升起各色旗幟,除了仆人或苦力,其他中國人被驅(qū)散開。毫無疑問,毛澤東讀過李大釗[91]的文章。1918年4月15日,這位年輕的圖書館館長在《新青年》上發(fā)表了一篇名為《今》的文章。文章受柏格森的生命激情的啟發(fā),提出矛盾促進了歷史的發(fā)展,這一觀點吸引了毛澤東。1918年7月,李大釗在《言治季刊》中比較了東西方文明。雖然他沿用《新青年》的主編們對東方文明的批評,即“保守,被動,向天時,自然支配人間,賤女,敵視個人主義”,而西方“立地,支配自然,鼓勵科學,個人的自由和解放”的觀點,但是他用令人驚訝的方式總結(jié)出應該為第三個文明的誕生而努力,這個文明將戰(zhàn)勝東方的傳統(tǒng),加強西方的價值,毛澤東在這一點上深表贊同。同一個月,在同一份雜志上,李大釗比較了法國和俄國的革命:法國革命是立于國家主義上之革命,兼含社會的革命之意味者也,俄國之革命是立于社會主義上之革命,并著世界的革命之彩色者也,宣告了第三種文明的誕生。俄國構(gòu)成了東西方之間的一座橋梁。李大釗甚至用悖論的方式補充說明俄國的優(yōu)勢在于蒙古的西侵割斷了它和歐洲其他地區(qū)的聯(lián)系。想必毛澤東欣賞這一點。10月15日,李大釗寫了兩篇關(guān)于布爾什維克革命的文章(《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庶民的勝利》),是中國第一人。他對這次革命抱有好感,而以陳獨秀為領(lǐng)袖的《新青年》團隊[92]顯然更接受1917年2月俄國的民主,反專制革命,對十月革命持謹慎態(tài)度。不過這些出現(xiàn)了馬克思的名字的文章和馬克思主義沒有任何關(guān)系,李大釗還沒有理解這個布爾什維克政黨的哲學思想,就已經(jīng)參加了它的革命。那時,毛澤東還沒有受到這種幾乎不出名的主義的影響。從1916年開始,李大釗通過閱讀古田光的日語著作逐漸了解這一學說。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我們將1918年年底作為李大釗創(chuàng)建一個小型馬克思主義研究學會(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時間,也沒有任何人說過毛澤東經(jīng)常參與其中。毛澤東當然對自己能讀到的關(guān)于十月革命的東西很感興趣,但是他更感興趣的是自己景仰的文科學長(即文學院院長)陳獨秀猛烈攻擊腐朽的!孔家店的文章。反對傳統(tǒng)家庭和女子童貞的胡適將易卜生的戲劇《玩偶之家》和其中有爭議的人物娜拉介紹給國人,塑造了一個被美化的自由美國婦女的形象。比起馬克思和列寧,毛澤東聽到更多的是大學生們熱烈討論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1905)和廣義相對論(1916),伯特蘭·羅素的邏輯學(《數(shù)學原理》,1910—1913),克魯泡特金和巴枯寧的無政府主義,以及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泰戈爾(1913)的作品。
屈從于外省人的命運……
此時毛澤東接到家人的來信:母親病重,希望再次見到他。于是他在1919年3月12日借錢買了火車票,坐上了離開北京的火車。14日到達上海,在法租界碼頭為赴法學生送行,開往馬賽的遠洋輪上有90位年輕的中國人,其中42個是湖南人。新民學會的半數(shù)會員被送往國外!
1919年4月6日,毛澤東回到韶山。在一封日期為1919年4月28日[93]的寫給七舅父,七舅母和八舅父,八舅母的信中,他感謝他們照顧他的母親:“甥在京中北京大學擔任職員一席,聞家母病勢危重,不得不趕回服侍……親侍湯藥,未嘗廢離”。毛澤東估計母親的病有了轉(zhuǎn)機,喉嚨痛已經(jīng)痊愈,但胃潰瘍?nèi)晕慈?。事實上,他準備在長沙長住。師范學院的一位同學周世釗在修業(yè)小學謀得一個職位,毛澤東便住在那里,每周教16小時的歷史課,一直到同年12月。薪酬是微薄的,但毛澤東有時間從事新民學會的工作,投身社會運動。
毛澤東充滿幻想地北上首都,最后似乎屈從了外省人的命運,不得不放棄這種無法實現(xiàn)的上升之路。但命運之神關(guān)照他,一個月后爆發(fā)的五四運動[94]給了他機會。
注釋:
[1]關(guān)于毛澤東的青年時代,主要傳記中1893年至1921年這一階段常常有重復的信息,其中埃德加·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是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此外還有幾本專門關(guān)注青年毛澤東的專著,如下。
Nora Wang,Mao Zedong,enfance et adolescence,Paris,Autrement,1999(Wang);Xiao Yu,Mao Tse-tung and I Were Beggars,Syracuse,Syracuse University Press,1959,nouvelle éd.en 1973 par Mac.Millan/Collier Books,New York(Xiao Yu);Siao Emi,Mao Tse-tung,His Childhood and Youth,Bombay,People's Publishing House,1953;Li Rui,Mao Zedong tongzhi de chuqi geming huodong(《les Premières Activités révolutionnaires du camarade Mao Zedong》),Pékin,1957;Stuart R.Schram,Mao's Rood to Power,Revolutionary Writings,1912-1949,Vol.1:The Pre-Marxist Period,1912-1920,New York,Sharpe,1992,et.Vol.2:National Revolution and Social Revolution,December 1920.june 1927,1994(Mao's Rood,1 et 2).
毛澤東認石頭做干娘的故事來自李相文的《毛澤東家史》(61頁,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毛澤東喜歡“石三伢子”這個乳名,1959年6月40年后回到韶山,村里的老人宴請他,他開玩笑地提到“石頭奶奶”沒有來。
[2]此名的意思是“韶樂之山”:傳說中舜繼承了堯的帝位,“九韶”乃舜時的樂名。韶山隸屬湖南高山區(qū),海拔800至1000米。湖南的丘陵位于洞庭湖以南。洞庭湖面積6000平方公里(實際上夏季漲水時為10000平方公里,在寒冷的冬天只有數(shù)百平方公里)。洞庭湖以南和湘江兩岸是全省人口最多的地區(qū),省會長沙也在那里。湖南簡稱“湘”,全省主要城市都處于南北軸線上,通過韶關(guān)連接廣東省,通過桂林到達廣西。湘江奔流幾天后就能達到北江和珠江。在鐵路建成之前,從廣州到長沙需要15天。南部和東南部的南嶺山脈形成了其與廣東省和江西省的邊界,海拔1600至2000米。沿著長江往東可以到達大海,距離1500公里。
[3]中國被劃分為省、市、縣和鄉(xiāng)。當時全國約有2000個縣。這是行政架構(gòu)的最低級,由基層官員管理,這導致法國人把縣翻譯成子縣(sous-préfecture)或區(qū)(arrondissement)。一個縣的平均人口為20萬人左右。我更傾向于用district(縣),更合適。
[4]湖南位于北緯31度,和阿加迪爾或加那利群島處于同一緯度。湖南的冬天相當寒冷,經(jīng)常在2月和3月下雪,1月的平均溫度為3攝氏度。夏季炎熱高溫,有兩個雨季。年降水量為1200毫米,適合大米和茶葉的生長,但只有210天可以耕作,即從3月下旬到10月下旬。因此,人們很早便開發(fā)了早熟稻和晚稻,一年兩熟。農(nóng)村每年青黃不接的時期有兩個:一個是4月至5月,上一年的收成已經(jīng)吃完,新的糧食還沒有收割;第二個是秋收,9月下旬到10月初,地主收取佃農(nóng)一半的收成——有時甚至更多。
[5]毛澤東一家每人每天吃大米平均880克。毛澤東對斯諾說(Snow 1,p.111):“我家吃得很節(jié)省,但總是夠飽的。每個月十五號,他總是給雇工(除了一個長工,有時他會雇一到兩個短工)吃雞蛋和米飯,但從來沒給過肉?!?/p>
[6]如今的韶山成了旅游味越來越重的朝圣地,導游會請游客聚集在毛家屋子后面的池塘邊,然后介紹毛澤東曾給斯諾描述過的場景:有一天,他和父親發(fā)生爭吵,父親當著鄰居的面罵他是壞蛋和懶鬼,當時13歲的毛澤東跑到池塘邊,威脅要跳下去。他的父親則要求他磕頭認錯,這是孝順的標志,但最后父親讓了步,讓他的兒子曲一膝下跪。
[7]Mao's Rood,1,pp.92,317 et 419-420.1916年6月24日,毛澤東致蕭瑜(蕭子昇)的信中說自己是“游子”,他生病的母親請求他回到身邊。1919年4月28日,毛澤東寫信給七舅父舅母和八舅父舅母,解釋母親病重時他不在身邊是有理由的。他補充說4月6日他趕到母親身邊,給母親服藥,母親抱怨喉嚨痛,之后一直受胃潰瘍之苦。然而,當文七妹死在長沙的醫(yī)院時,毛澤東并沒有替她送終。1975年,他在自己的生命行將結(jié)束之時對他的護士吳旭君說:“我母親死前我對她說,我不忍心看她痛苦的樣子,我想讓她給我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我要離開一下。母親是個通情達理的人,她同意了?!保∕ianhuai 2,p.663,in Terrill 1,p.434)
[8]毛澤東在1936年和斯諾談到父親時突然說:“我已經(jīng)學會恨他?!痹谶@篇著名文章的中文版中,寫的是“我學了恨他。”當時的中國人聽到這樣的話,就跟西方人聽到褻瀆上帝的話一樣。
[9]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10]Wang,p.42,cite Edouard Biot,Essai sur l'histoire de l'instruction publique en Chine,Paris,Duprat,1867,pp.498-499.“每天孩子們學習四個字,后來是五或六個字,一天中在老師面前背誦幾次。與此同時,他們通過臨摹學會寫字。”
[11]Shi Naian et Luo Guanzhong,Au bord de l'eau,Paris,Gallimard,Bibliothèque de la Pléiade,2 vol,1978,1233 p.et 1356 p.,édition traduite,preésentée et annotée par Jacques Dars.
[12]Les Trois Royaumes,Bulletin de la Société des études indochinoises.collection Unesco d'oeuvres représentatives,série chinoise,traduction,notes et commentaires de Nghiêm Toann et Louis Ricaud,Saigon,1960,8 vol.,de 440 p.450 p.這些寫于16世紀的通俗小說被改成白話文。
[13]關(guān)于毛澤東1910年至1914年的經(jīng)歷,最近兩本西方著作(王楓初和史景遷)中使用的中文資源在日期上有較大差異。我參考的是1993年逄先知主編在北京出版的三卷本《毛澤東年譜(1893—1949)》。
[14]蕭子昇(1894—1976),也叫蕭旭東、蕭瑜。出生于湘鄉(xiāng),他和蔡和森是毛澤東在長沙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最好的朋友。他是李石曾的秘書,新民學會第一任會長,赴法勤工儉學的主要組織者之一。他認為教育能救中國。加入國民黨后,他成為毛澤東堅定的敵人。Mao and I were Beggars(Xiao Yu).
蕭子暲(1896—1983),也叫植蕃、天光、蕭三、埃彌·蕭(紀念讓-雅克·盧梭的《愛彌兒》)。出生于湘鄉(xiāng),蕭瑜的弟弟,勤工儉學運動的成員。1919年赴法,是少數(shù)加入法國共產(chǎn)黨的中國人之一。曾長駐蘇聯(lián),積極參加共產(chǎn)國際的活動。
[15]他最喜歡吃的菜是紅燒肉,一生只吃湖南菜。
[16]很多中文資料和史景遷(Spence,p.25)的書中都寫道毛澤東穿著破草鞋,肩上挑著包裹走到長沙。這很浪漫,但真實性不高。蕭瑜認為毛澤東在東山的幾個月期間有了某種責任感,開始從一個破落的農(nóng)民變成一個“外鄉(xiāng)的學生”。那么僅僅半年后的1911年秋天,他會用微薄的軍餉請一個挑水工替他和長官挑水嗎?新軍中的同伴自己挑水,他不干這種苦差事是因為他覺得這樣的雜役“辱沒了學生”(Spence,p.30)?
[17]Wang,pp.61-81;Joseph Esherick,Reform and Revolution in China.The 1911 Revolution in Hunan and Hubei,Berkeley(C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76.
[18]1917年京漢鐵路修到湖南北部的岳州(今岳陽)。
[19]江亢虎(化名徐安成),出生于1883年,在歐洲時與無政府主義雜志《新世紀》合作。1911年,他回到中國開始了一系列講座,宣揚工業(yè)國有化和廢除私有財產(chǎn),于1912年在中國上海成立中國社會黨。毛澤東可能在這些講座的發(fā)言稿中了解了社會主義。他于1954年去世。
[20]Mao's Road,1.pp.5-6.
[21]Le shiji,écrit par Sima Qian,vers 100 avant l'ère chrétienne,comprend dix volumes.Les quatre premiers ont été traduits par Edouard Chavannes,les Mémoires historiques de Sse-ma Ts'ien,1reéd.Paris 1895-1905.rééd.E.Leroux,5 vol.,1967.Jacques Pimpaneau a publié un florilège dont il a assuré al traduction de biographies prises parmi les 6 autres volumes,Mémoires historiques.Vies de Chinois illulstres,Paris,Picquier poche,2002.
[22]Shang Yang,le Livre du prince Shang,Paris,F(xiàn)lammarion,1981.Trad.et commenté par Jean Lévi.
[23]參見著名的《鹽鐵論》,它是公元前81年儒家和法家在漢昭帝面前討論治國之道的記錄,由1978年巴黎的朗茲曼和西格斯出版社出版。
[24]中國的《社會契約論》從日文版翻譯而來,而日文版則從英語版翻譯而來,有很多錯誤。
[25]達爾文主義社會理論家之一,將達爾文的物種選擇、適者生存理論應用于各個國家的歷史。這樣的理論讓當時中國的未來成為難題,因為當時的中國就像一頭龐大的政治恐龍。
[26]蔡元培(1868—1940),接受經(jīng)典國學教育之后,學會了德語和法語,赴法國和德國留學。他曾任中華民國教育部部長,1913年二次革命失敗后被袁世凱驅(qū)逐。1916年年底任北京大學校長,哲學家,主張自由主義的意識形態(tài),甚至可以說是自由意志論者。
[27]下面幾頁我使用的毛澤東信件來自英文翻譯。Mao's Road,1 passim.
[28]毛澤東對第一師范的教育不熱衷。1915年11月9日,他寫信給他的一位老師,新入職北京大學的黎錦熙:“弟在學校,依兄所教言,孳孳不敢叛,然性不好束縛,終見此非讀書之地,意志不自由,程度太低,儔侶太惡,如此等學校者,直下下之幽谷也?!笔苓^教育的讀者能注意到此語出自《詩經(jīng)》“出自幽谷”,而后面半句是“遷于喬木”。Livre des Odes,vol.IX,p.253 de la célèbre traduction anglaise de Legge.
[29]毛澤東估計他在第一師范5年中花費了160元。Snow 1,p.138.
[30]Xiao Yu,p.38;Wang,p.94.
[31]Xiao Yu,p.38.蕭瑜寫得一手好毛筆字,一個方格寫兩個字,毛澤東需要兩個方格寫三個字!我們知道中國的信紙劃成格子,便于布局。蕭瑜說,隔一定的距離看去,“毛澤東的字像一堆雜草”(Wilson,p.53)。
[32]Mao's Road,1,p.60.
[33]Id.,pp.73-74.
[34]Id.,pp.94-98.
[35]毛澤東本人在1920年6月23日寫的一封信中自己也這樣稱呼他。
[36]Peng Dehuai,Memoirs of a Chinese Marshal,Pékin,F(xiàn)oreign Languages Press,1984,pp.19-29.彭德懷出生于1898年,這位元帥也是土生土長的湘潭人,在1959年敢于挑戰(zhàn)毛澤東。他是“中農(nóng)”的兒子,童年非常艱辛,只讀了兩年書。一家八口人種八畝(約0.5公頃)地。父親抽鴉片上癮生病,母親在他只有8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彭德懷不得不和奶奶出去乞討,下煤窯做工。15歲時參加饑民鬧糶,被官府通緝,逃到洞庭湖當?shù)坦ぁ?6歲時,入湘軍當兵。
[37]我們可以參考很有名的四個人的自傳。據(jù)陳獨秀(1879—1942)寫于1937年的《實庵自傳》(Kagna,The China Quarterly,n°50 qvril-yuin,1972),他出身書香門第,祖父抽鴉片壞了身體,對家人很苛刻。他在母親和當高官的哥哥的幫助下讀書,成績出眾。郭沫若(1892—1978)出版的自傳[traduite en francais chez Gallimard en 1970(Autobiographie:les années d'enfance)]是一個“守規(guī)矩的兒子”的故事。瞿秋白(1899—1935)在1935年被國民黨處死前幾個星期寫了《多余的話》。此書有一個有注釋的翻譯本(chez Peeters.Louvain 2005,par Alain Roux et Wang Xiaoling)。他出身破落的知識分子家庭,母親以自殺抗議父親的無能。彭述之(1895—1983)出身地主家庭,家里人自己也勞動,但雇用了很多人。年輕的彭述之在不識字的母親的幫助下,向父親要求到新學堂去讀書。這和毛澤東的情況非常接近。彭述之的女兒映湘、女婿卡達爾把老人的口述翻譯成法文(Mémoires de Peng Shuzhi:l'envol du communisme en Chine,Paris,Gallimard,1983)。艾格尼絲·史沫特萊曾對朱德進行了長時間的采訪,并寫了一本書,該書后翻譯成法文(la Longue marche:mémoires du Maréchal Chu Teh,Presses de l'Imprimerie nationale,2 vol.,1969)。朱德的情況并不典型。朱德出生于一個貧窮的家庭,但宗族團結(jié),允許他學習經(jīng)典。他如果不是選擇成為體育教習,后來成了軍官,則可能通過科舉考試打開仕途。
[38]Alain Roux et Wang Xiaoling,Qu Qiubai,Des mots de trop,pp.77-78.
[39]Terrill,p.66.note.D.a(chǎn)près les souvenirs de Li Huang,Mingbao Yuekan,Hongkong,juin 1969.
[40]Mao's Road,1,pp.62-63.這封信寫給一個叫“湘生”的人,意為“湖南人”。這不是一個人名,可能是一個化名,身份不明。
[41]Alain Roux,la Chine au XXe siècle,Paris,Armand Colin,2001,p.35.1915年1月18日,日本提出“二十一條”,妄圖使中國成為日本的保護國,5月17日下了最后通牒。袁世凱為了恢復他的帝國,不得不低頭,同時對一些要求進行了調(diào)整。
[42]毛澤東一生都嘗試學習英語,但從來沒有脫離初學者的水平。1972年是他最后一次嘗試。
[43]該信未寫年份。1915年“夏假后”毛澤東作“征友啟事”,信中談及此事,故應為1915年。
[44]楊昌濟(1871—1920),出生于長沙,在北京逝世。1902年至1913年留學日本(弘文學院和東京高等師范學校),1909年赴英國阿伯丁大學(蘇格蘭)繼續(xù)深造,并在那里他取得學士文憑,然后去德國考察。受伊曼努爾·康德影響成為新儒家。1915年至1916年,他在《新青年》和《甲寅雜志》上發(fā)表文章,批評中國的家庭和傳統(tǒng)的婚姻,提倡女子接受教育。
[45]陳昌(1894—1930),又名陳章甫,1915年畢業(yè),1917年任小學教師,加入新民學會,后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熊光祖,出生于1886年,于1913年從師范學校畢業(yè),成為師范學校圖書管理員,1917年被湖南高等師范學校錄取,重新加入新民學會赴法,直到1940年去世。他和蕭瑜一樣敵視中國共產(chǎn)黨。
[46]王船山學社。王夫之(1619—1692),也被稱為王船山,船山是明亡時他隱退的山名。我們在毛澤東的筆記中發(fā)現(xiàn)(Mao's Road,1,p.19)毛澤東抄了王夫之的一句話:“有豪杰而不圣賢者矣,未有圣賢而不豪杰者也?!?/p>
[47]“士”,是政治家必須感受到的力量。如果符合其世界觀,他就必須盡快促成這種力量的誕生。這不是機會主義的頌詞,而是我們所說的戰(zhàn)略想象力。毛澤東不缺少這種東西。關(guān)于中國的這個政治概念,參見Francois Jullien,Traité.de l'efficacité,Grasset et.Fasquelle,1997。
[48]Mao's Road,1,pp.9-56.
[49]Id.,pp.174-311.蔡元培在1909年或1910年根據(jù)日語版將此書翻譯成中文,日語版譯自英語版,但蔡元培懂德語,查考了原文。
[50]Article traduit et présenté par Stuart Schran chez Mouton Paris-La Haye,1962.
[51]這段話來自其關(guān)于泡爾生的課堂筆記和書上的評注。Mao's Road,1,pp.9-56 et.174-311.
[52]Xiao Yu,p.49.
[53]“絕對的自私自利和完全不負責任是毛澤東世界觀的核心?!薄斑@些在24歲清楚表達的思想成了毛澤東一生思想的核心?!保↗ung,pp.13-15)這種說法顯然是不正確的。
[54]Mao's Road,1,p.85.
[55]我曾介紹過這篇文章,并將它放在《二十世紀的中國》一書的開頭。Paris,Armand Colin,Campus,2003,pp.146-150.
[56]Mao's Road,1,pp.114-117.
[57]毛澤東名字繁體的筆畫數(shù)。
[58]Mao's Road,1,p.250.
[59]Id.,p.111.
[60]蔡和森(1895—1931),出生于湘鄉(xiāng)一個沒落的鄉(xiāng)紳家庭。
[61]Xiao Yu,p.50.
[62]Snow 1,p.134.毛澤東說他收到了三個半回應,半個指李立三模棱兩可的回信,毛澤東不喜歡他,我們稍后會在多個場合提到他。
[63]Mao's Road,1,pp.137-140.
[64]譚嗣同(1865—1898),湖南人,是1898年的“戊戌六君子”之一。慈禧驅(qū)逐了康有為,軟禁光緒皇帝后下令處死譚嗣同等人?!度蕦W》的作者,反儒家學說,持從完全的唯物史觀出發(fā)的進化論。贊嘆太平天國,傾向于在中國成立共和國。1897年,他參加了湖南巡撫陳寶箴的改革,促進了湖南現(xiàn)代學堂的發(fā)展。
[65]現(xiàn)在的岳麓山。
[66]這和后來惱人的“文化大革命”沒有關(guān)系,而是上了袁仲謙(“袁大胡子”)的課的結(jié)果。袁仲謙考證經(jīng)典,并試圖通過被扭曲或肢解的選集,找到原來的文本。我們知道毛澤東和這位老師有各種各樣的沖突,但是他給毛澤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36年接受斯諾采訪時,毛澤東說:“我能寫古文,頗得力于袁吉六先生?!?952年,毛澤東為袁仲謙的墓題詞。
[67]Xiaohong Xiao-Planés,ducation et Politique en Chine:le role des élites du Jiangsu,1905-1914,Editions de IEcole des Hautes E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2001.
[68]向警予(1895—1928),1895年出生于湖南溆浦縣,在長沙上了三年小學,后在家鄉(xiāng)創(chuàng)辦了一個女子小學。1918年回到長沙,加入新民學會,結(jié)識了蔡和森。1921年與蔡和森結(jié)為夫妻,在蒙達尼舉辦了著名的婚禮,其結(jié)婚照為二人捧著一本打開的馬克思的《資本論》。
[69]陶毅(1896—1931)或陶斯詠,出生在湘潭,被楊昌濟認為是湖南女子師范學校最優(yōu)秀的學生之一。她是第一批新民學會的成員,1919年幫助毛澤東管理進步書店。蕭瑜確認她是毛澤東愛上楊開慧之前的初戀(Xiao Yu,p.44)。她從來沒有加入共產(chǎn)黨。人們完全忽略了這假設(shè)的初戀。1936年毛澤東對斯諾說那個階段,他和他的朋友們“沒有時間談戀愛或‘羅曼史’,他們以為在國家如此危急,如此急迫需要知識的時候,是不能討論女人或私事的”。然而,在泡爾生的《倫理學原理》這本書的批注中,我們發(fā)現(xiàn)一句玩世不恭的話:“食欲所以善生存,性欲所以善發(fā)達,皆根于自然之沖動”(Mao's Road,1,p.256)。
[70]張靜江(1876—1950),又名張人杰,出身江南絲商巨賈之家,祖籍安徽,飽讀詩書。1902年與好友李石曾(或李煜瀛,1881—1973)赴法,任駐法商務(wù)參贊一職。曾開始在國外經(jīng)商,尤其是古董交易。曾和吳稚暉(1865—1953)在倫敦相遇,共同建立了一家出版社,1907年利用企業(yè)的利潤出版了《新世紀》。他的公司在歐洲和美國銷售古董、絲綢和茶葉。他是同盟會成員,后加入國民黨,是蔣介石的政治導師。生病后癱瘓,坐輪椅出席會議。滿頭白發(fā),消瘦的臉上有一雙洞察世事的眼睛,給他的對話者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張靜江、李石曾、吳稚暉是無政府主義者,與蔡元培并稱為“國民黨四大元老”,是支持蔣介石的右派。這些矛盾的無政府主義者都親法,認為教育可以解放民眾,他們傾向于主張中國學生赴法勤工儉學,但他們須接受獨裁政府一段時間的監(jiān)督。留學生們必須在一家工廠勞動以避免成為傳統(tǒng)的精英學者。
[71]Marilyn levine,The Found Generation:Chinese Communists in Europe during the Twenties.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84;Nora Wang,Emigration et politique:les étudiants ouvriers chinois en France,1919-1925,Paris,Les Indes savantes,2002.法國的吸引人之處在于1789年大革命、法國科學家(路易·巴斯德、馬塞蘭·貝洛特等)、空想社會主義者、反教權(quán)主義等,以及高等教育的低學費。
[72]在1918年8月初寫給舅父母的信中(Mao's Road,1,p.174),毛澤東談到他“乘船”前往北京,而所有的傳記都寫他乘火車去北京。京漢鐵路在1917年修到岳州北部100公里,1918年9月才建到長沙,即毛澤東此行兩到三個星期后。因此,毛澤東和他的朋友們應該是乘船到達岳州,甚至武漢,從這兩個城市中的其中一個乘火車。
[73]這可能是一名鄉(xiāng)村醫(yī)生的診斷!毛澤東的母親開始喉嚨痛,這是某些類型結(jié)核病的晚期癥狀。
[74]Li Jui(Li Rui),The Early Revolutionary Activities of Comrade Mao Tse-tung,White Plains,New York.M.E.Sharpe,1977,p.52;Terrill,p.60.
[75]羅學瓚(1893—1930),湘潭人。
[76]Mao's Road,1,pp.172-174.1936年,毛澤東告訴斯諾他決定去北京而不是去歐洲,因為“他不夠了解自己的國家,在中國能更好地利用他的時間”。
[77]本小節(jié)的最后部分參考了Wang,pp.146-158,Spence,pp.49-53,但主要是Jin,pp.40-45。
[78]李維漢(1896—1984),字羅邁,醴陵人。
[79]羅學瓚1918年10月16日給祖父的信中寫道:“潤之接待了來自長沙的學生,舉辦預科班,并花了大量的精力?!盝in,p.41.
[80]Jin,p.41.下文有解釋。
[81]關(guān)于1919年至1930年北大學生的生活,可以參考Yeh Wen-hsin,The Alienated Academy:Culture and Politics in Republican China,1919-1937,Harvard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Mas),1990,pp.7-48。1929年,一個學生每年的預算是500元,其中糧食100元,學費100元,住房40元和“用于購買外國書”40元。自從離開長沙,毛澤東完全沒有經(jīng)濟資助,只有從各處借了幾十元。
[82]也許毛澤東不擅長外語對他考大學失敗也有影響,楊昌濟對此很失望。關(guān)于這個階段英語在中國大學生學習中日益重要的作用,我們可以從葉文心書中找到有價值的信息。學生花一半以上的時間學習英語,80%的人學不好,因為缺乏教師。但是,大學教育中很大一部分是用英語教授的。4890位大學教授中有3544人(1934年)掌握一門外語,90%是英語,444人是外國教師,都講英語。此外,材料經(jīng)常用英文寫。在北京大學的入學考試中,英語測試是必考的。雖然它的水平一般,但毛澤東不可能通過。
[83]應該指出的是,陳獨秀此時40多歲,蔡元培50多歲。李大釗(1889—1927)只比毛澤東年長5歲,胡適和毛澤東幾乎同齡。
[84]當時北大教授每月工資200元至300元,是工人的10至20倍。
[85]其中包括蕭瑜、羅章龍和蔡和森。
[86]舍利塔,尼泊爾建筑師于1651年建造,這座石制的圣物讓人想起達賴喇嘛來北京接受皇帝冊封。
[87]胡適(1891—1962),約翰·杜威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的學生,1917年獲得博士學位,他是第一個獲得美國博士學位的中國人。1917年6月回到中國,開學時被任命為北大教授?!缎虑嗄辍肪幬?,推動白話的推廣。
[88]邵飄萍(1886—1926),《申報》和《時事新聞》駐北京記者,不久后創(chuàng)辦《京報》。生活方式奢侈,有敏銳的洞察力,彈劾軍閥,與馮玉祥結(jié)為摯友。1926年4月26日,被當時控制北京的張作霖以蘇聯(lián)間諜的名義處決。
[89]從入韶山?jīng)_的私塾到1918年在長沙獲得小學教員文憑。Wilson,p.77.Sources:JPRS 61269 2e partie.Traduction de Wan sui:Miscellany of Mao Tse-tung Thought(1949-1968),p.385.
[90]Arif Dirlik,Anarchism In the Chinese Revoluti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Berkeley,1991,p.173;Jin,p.43.
[91]Maurice Meisner,Li Ta-chao and the Origins of Chinese Marxis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Mass),1976(pp.56-70.du reprint Atheneum,New York,1979).Arif Dirlik,The Origins of Chinese Communis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pp.43-52.
[92]Lee Feigon,Chen Duxiu,F(xiàn)ounder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Princeton(N.I.),1983,pp.137-152.
[93]Mao's Road,1,p.317.1936年毛澤東接受斯諾采訪時混淆了1920年他第二次到北京和1919年第一次北京之行,請所有使用這個基礎(chǔ)文本的人注意。Snow,pp.141-142.
[94]Chow Tse-tsung,The May Fourth Movement:Intellectual Revolution in Modern Chin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Mass),1960,réédité.en 1967.Stanford(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