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授業(yè) 教書育人
史宗愷
一所大學,如果能夠稱得上是一所偉大的學校,必須植根于自身民族的政治文化土壤之中,為推動自身民族、文化及文明的發(fā)展做出重要、杰出和卓越的貢獻,也因此能夠贏得長久而廣泛的社會聲望。我一直認為,大學能夠有這樣的貢獻與社會聲望,主要來自于教育的功能和目標,源自于其培養(yǎng)的學生,這也是大學存在的根本意義。學生們在大學學習與生活的若干年里,獲取知識,發(fā)展心智,培養(yǎng)情操,其身心都深深地刻下大學文化及精神的印跡。他們會帶著這印跡離開校園,以大學文化與精神影響家庭,影響一方,影響整個社會,也使得大學的文化與精神引領了整個社會。他們也以對自己國家的經(jīng)濟、政治以及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發(fā)展和進步所做出的貢獻,為大學帶來榮耀。
清華便是這樣一所偉大的學校。清華自建校至今,一百余年來,培養(yǎng)出近20萬畢業(yè)生。他們分布在祖國的四面八方,分布在各個行業(yè),終其一生,為民族的復興與強盛而努力,甚至獻出生命。他們成就了清華的偉大。那些杰出的校友,成為清華的標志,代表著清華為國家所做的貢獻,代表著清華的文化與精神,也成為一代代清華在校學生的學習榜樣與示范。
這樣的大學,能夠給學生什么呢?首先,她能給學生一種家國天下的胸懷。清華的發(fā)展,與近代中國的發(fā)展緊密相關,共榮辱,同命運。置身于有深厚文化積淀的校園之中,同學們縱覽天下,對話歷史,立足現(xiàn)實,始有對未來的深刻判斷,而志同道合。家國情懷,油然而生。
其次,她能給學生未來的夢想。因這樣的環(huán)境,學生們會建立未來事業(yè)及職業(yè)發(fā)展的夢想。他們渴望著像他們的老師一樣,成為一代名師,成為優(yōu)秀的學者;他們會希望像那些杰出校友一樣,成為未來的政治領袖,或成為偉大的創(chuàng)業(yè)者,成為建設這個國家的中流砥柱。這些夢想,喚起長久的激情,鼓勵他們發(fā)奮努力。
最后,她培養(yǎng)了學生的個人品行與道德操守?!白詮姴幌ⅲ竦螺d物”的校訓強調個人品行與道德操守的養(yǎng)成,讓學生體悟到,在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中,如何堅守信念,用一生來踐行校訓的要求。內心世界足夠強大,才可以面對一生中可能的各種困難與挑戰(zhàn)。
對清華一類的大學,當我們稱之為偉大的學校的時候,其教育的成功與否,當以學生對未來事業(yè)職業(yè)的選擇作為重要的評判標準。因為,這些選擇反映著他們是否擁有了一種家國天下的情懷,帶著一種使命與責任意識,走向社會;反映著他們是否帶著通過系統(tǒng)學習而掌握的科學方法,建立了夢想并開始了實現(xiàn)夢想的人生征程;反映著他們是否將道德操守融入自己的精神世界,將其內化于心,外化于形。當一批又一批學生做出了有方向性意義的事業(yè)或職業(yè)的選擇時,他們就代表了中國青年的未來方向,因而也代表了中國的未來方向,也使得大學能夠繼續(xù)承載推動國家和民族前進的使命。我之所以稱一批批學生的選擇有方向性意義,是因為它意味著,那些學生正是基于大學的教育而做出的選擇,他們不是只為了自己有更高的收入,使自己有更好的生活,而是為了人民大眾有更好的生活,為了實現(xiàn)國家強盛和民族復興的偉大抱負。
這也應該是清華存在的根本意義。
當代的大學,在承擔國家和民族前進的責任方面,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zhàn)。舉例說,大學的學術研究,最初基于教育的目的而擴展開來,并圍繞著人的成長所應創(chuàng)造的環(huán)境條件而發(fā)展成為大學的重要功能。當我們強調著大學的教育意義與目標時,學術研究已逐漸成為大學自身的重要目的,甚至成為衡量大學的主要標準,成為教師的功利要求,大學因此很可能會迷失方向。因為在這種情形下,教育于大學的意義,其實已經(jīng)降到次要的程度;對教師而言,追求個人學術成功的意義,會大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意義。我們在當下大學的評價體系之中不難看出這種影響。這種影響會導致大學的短期功利,也導致了教師的個人功利,損害了大學的文化精神,損害了大學教育之根本。
我常想,能夠在清華這樣的大學任教,承民族復興之重任,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一大幸事。教師的最大收獲,當遠不止于自己所取得的學術成就,而更多的,來自于為學生成長竭心盡力,由此而使他們成就未來的事業(yè),來自于他們?yōu)閲颐褡?,乃至為人類文明進步所做的重要貢獻。也因此使大學在歷史的長河中綿延不絕,繼往開來。
傳道授業(yè),教書育人,大學的使命,教師的天職。
作者簡介
史宗愷:校黨委副書記,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