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獻”四題
奇怪的合唱團
朋友,你看到過這樣的合唱團表演嗎?
幕啟了,所有的演員都背對著觀眾,手執(zhí)指揮棒,上下?lián)]舞,賣力得滿頭大汗。然而,女高音、男高音、女低音、男低音、鋼琴伴奏的聲音,統(tǒng)統(tǒng)聽不見。原來,大家都認為指揮對合唱團的貢獻最大,所有歌唱家、鋼琴家都改行當指揮。
當然,這只不過是笑話,永遠沒有人愿意看這樣的表演,也永遠不會出現(xiàn)這樣的表演。如果哪個合唱團真的出現(xiàn)了這種情況,那么它就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候了,再也做不出什么“貢獻”來了。
生活,比合唱團復雜得多,需要更多的分工。如果有人想非“貢獻最大”的事不干,就只能說明他其實是不想對生活有所貢獻。
理論和厚本頭書
據(jù)說,農(nóng)村里“紅”還可以,“?!本碗y了。理由是:農(nóng)民文化低,不可能對科學做貢獻。
現(xiàn)在,出了一個王保京,是個道道地地的青年農(nóng)民,卻成了科學研究員。事實出來駁斥了農(nóng)民不能當專家的論點。
然而,有人不服氣,他們說,農(nóng)民實際經(jīng)驗可能不錯,理論就不行了,還是要靠知識分子。
什么是他們所謂的理論呢?難道只有寫在厚本頭書中的才算理論?難道陳永康的“小株密植”不能算理論?理論,首先是在生活中創(chuàng)造出來然后再寫到書本上去的??床灰娚?,只看見書本,不是“唯有讀書高”的觀點在作怪又是什么呢?
元帥和士兵
人人都該立大志,為社會主義做出更多的貢獻。怎樣才能貢獻多?有人說:只有當高級知識分子。據(jù)說,高級知識分子和工農(nóng)的關系好比元帥和士兵,要貢獻大,當然該做元帥。
這樣的說法,并不新鮮,不能算新發(fā)明。二千年前孟老夫子就說過了:“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苯裉?,是不是該把這種說法丟到茅廁里去了呢?
再談元帥
元帥,當然反映了他貢獻不小,于是人民給予他這樣光榮的稱號。然而,恐怕沒有一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元帥在年輕時是立志為做元帥而奮斗的。記得劉伯承元帥曾經(jīng)說過:如果我死后墓碑上能刻著“布爾什維克劉伯承之墓”我就滿足了。他們的大志,是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的勝利而貢獻出自己的一切。
元帥的稱號,是為人民做貢獻的結果,不是當了元帥才有貢獻。今天的元帥,曾經(jīng)把他們幾十年的精力無保留地貢獻給了人民,而他們當元帥,還不過是近年來的事情。
應該立志學習元帥們?yōu)槿嗣穹盏木?,而不是立志得到元帥的頭銜。
(上?!肚嗄陥蟆罚?958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