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陶庵夢憶注評 作者:(明)張岱 著; 林邦鈞 注


前言

小品一詞,原指節(jié)略本佛經(jīng)?!妒勒f新語·文學(xué)》:“殷中軍讀小品?!眲⑿?biāo)注:“釋氏《辨空經(jīng)》有詳者焉,有略者焉。詳者為大品,略者為小品?!倍髞硎浪姿Q小品多指一種特定的文體。其體裁、題裁十分多樣,可以是書信,也可以是序跋,是銘贊,還可以是傳記,是游記,是雜感等等,不拘一格。其體制的特點是短小精悍,以小見大,以少總多,小而活潑生動,小而奇曲雋永,小而雅有情趣,小而饒有藝術(shù)個性和品味。其內(nèi)容或發(fā)議論、興感嘆,或泄郁憤、抒雅情,或談?wù)乒?、稽史實,或評詩文、鑒文物,均有感而發(fā);其旨意或贊頌,或諧謔,或悼亡,或刺世,總之,直抒性靈,袒露胸臆。行文多舒卷自如,灑脫自然,意到筆隨,生動活潑,不問秦漢,無論唐宋??v觀歷代小品文之興衰,一如潮汐之有時。其勃興繁榮,往往在王朝衰敗、王綱解紐的時代;而其落寞則多在富贍典麗、得王言之體的高頭講章風(fēng)行的盛世。小品濫觴于儒學(xué)漸寢、禮教敗壞的魏晉。唐末,時局動蕩,“詩風(fēng)衰落,而小品文放了光輝……正是一塌糊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鋒芒”。(魯迅《小品文的危機》)宋代小品的巨擘,當(dāng)數(shù)風(fēng)流倜儻,才高命蹇,幾遭貶謫的蘇軾。而小品文的再度輝煌,則是萬歷迄明亡的晚明時期。先后出現(xiàn)了李贄、徐渭、湯顯祖、三袁兄弟、鐘惺、譚元春、屠隆、王思任、陳繼儒、李流芳、姚希孟等一大批小品文名家、大家。作品之多,流派之眾,風(fēng)格之卓異,在中國古代散文史上堪稱空前絕后,這一小品文創(chuàng)作高潮的集大成者,是明末清初的張岱。

一、張岱的名士風(fēng)度

張岱(1597—1684),一說卒于1689年,字宗子、石公,號陶庵、蝶庵、會稽外史等,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祖籍四川綿竹,故又自稱“蜀人”、“古劍”。張岱出身世宦之家,高祖張?zhí)鞆?fù),官至云南按察副使、甘肅道行太仆卿,曾祖張元汴,隆慶五年(1571)狀元及第,官至翰林院侍讀、詹事府左諭德,祖父張汝霖,萬歷二十三年(1595)進士,官至廣西參議,父張燿芳,副榜出身,為魯藩右長史;又是書香門第,有家學(xué)淵源,先輩均是飽學(xué)之儒,精通史學(xué)、經(jīng)學(xué)、理學(xué)、文學(xué)、小學(xué)和輿地學(xué),天復(fù)、元汴父子曾撰修《紹興府志》、《會稽縣志》及《山陰志》,“三志并出,人稱談遷父子”。(張岱《家傳》,下引張岱詩文及評論皆出自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夏咸淳點校的《張岱詩文集》,故均只注篇名)祖父汝霖,“幼好古學(xué),博覽群書”至老,(同上)手不釋卷,曾積三十年之精神,撰修《韻山》,后因與《永樂大典》類同而輟筆,張氏三世藏書,岱“自垂髫聚書四十年,不下三萬卷”;(《陶庵夢憶·三世藏書》)還是一個酷愛文藝之家,祖孫幾代都工詩擅文,咸有著述,天復(fù)有《鳴玉堂稿》,元汴有《不二齋稿》,汝霖有《砎園文集》,燿芳“善歌詩,聲出金石”,(《家傳》)張氏從汝霖起,家蓄聲伎,講究此道,燿芳“教習(xí)小傒,鼓吹戲劇”,(同上)到張岱這輩,則“主人精賞鑒,延師課戲,童手指千,傒童到其家謂‘過劍門’,焉敢草草”,(《陶庵夢憶·過劍門》)他拜師學(xué)琴,習(xí)曲三十余首,指法“練熟還生,以澀勒出之”,(《陶庵夢憶·紹興琴派》)并“結(jié)絲社,月必三會之”,(《陶庵夢憶·絲社》)張岱仲叔聯(lián)芳,“能寫生,稱能品”,與沈周、文徵明、董其昌、李流芳輩“相伯仲”,又好古玩,富收藏,精鑒賞,“所遺尊罍、卣彝、名畫、法錦,以千計”,(《附傳》)張岱耳濡目染,自然手眼不低,所作種種文物古玩之題銘,諸多磁窯、銅器之品評,確為行家里手之筆。

張岱生活在明清鼎革之際。明中葉以后,宦官擅權(quán),奸臣當(dāng)?shù)?,特?wù)橫行,黨爭酷烈,內(nèi)憂外患愈演愈烈。賢能忠直,或被貶逐,或遭刑戮。與此同時,思想界涌現(xiàn)了一股反理學(xué)、叛禮教的思潮。以王艮、李贄為代表的王學(xué)左派,公開標(biāo)榜利欲、情欲為人之本性,反對理學(xué)家的矯情飾性,主張童心本真,率性而行。這無疑是對傳統(tǒng)禮教的反叛,對程朱“存天理,滅人欲”的理學(xué)的挑戰(zhàn)。在這種思潮的推動下,文人士子在對社會黑暗絕望之余,紛紛追求個性解放:縱欲于聲色,縱情于山水,最大程度地追求物質(zhì)和精神的滿足。他們一方面標(biāo)榜高雅清逸,悠閑脫俗,在風(fēng)花雪月、山水園林、亭臺樓榭、花鳥魚蟲、文房四寶、書畫絲竹、飲食茶道、古玩珍異、戲曲雜耍、博弈游冶之中,著意營造賞心悅目、休閑遣興的藝術(shù)品味,在玩賞流連中獲得生活的意趣和藝術(shù)的詩情;另一方面他們在反叛名教禮法的旗號下,放浪形骸,縱情于感官聲色之好,窮奢極欲,焚膏繼晷,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叭饲橐苑攀帪榭?,世風(fēng)以侈靡相高?!?張瀚《松窗夢語》)如果說前者主要表現(xiàn)他們的避世、憤世的話,那么后者主要體現(xiàn)他們的玩世、傲世。在張氏祖孫的交游中,不乏這樣的文人名士:如徐渭、黃汝亨、陳繼儒、陶望齡、王思任、陳章侯、祁彪佳兄弟等。正是這樣的家庭出身,這樣的社會思潮、人文氛圍,造就了張岱的紈绔習(xí)氣和名士風(fēng)度,決定了他的《陶庵夢憶》、《西湖夢尋》和《瑯?gòu)治募返闹饕獌?nèi)容。

張岱自稱:

少為紈绔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兼以茶淫橘虐,書蠹詩魔。(《自為墓志銘》)

從中可見,他可謂是紈绔子弟的豪奢享樂習(xí)氣和晚明名士文人縱欲玩世頹放作風(fēng)兼而有之。張岱博洽多通,經(jīng)史子集,無不該悉;天文地理,靡不涉獵;世俗玩賞,樣樣精通。雖無緣功名,卻有志撰述。一生筆耕不輟,老而不衰。所著除《自為墓志銘》中所列十五種之外,還有《瑯?gòu)衷娂贰ⅰ队忻饔谠饺恍鄨D贊》、《石匱書后集》、《奇字問》、《老饕集》、《陶庵肘后方》、《茶史》、《桃源歷》、《歷書眼》、《琯朗乞巧錄》、《柱銘對》、《夜航船》、雜劇《喬坐衙》、傳奇《冰山記》等共三十余種。其中《夜航船》一書,內(nèi)容殆同百科全書,包羅萬有,共計二十大類,四千多條目。張岱涉獵之廣泛,著述之宏富,用力之勤奮,于此可見。他與一般紈绔、玩世之名士,也于此分界。

張岱對于自己的才高命蹇,是不勝其憤的,并將其憤世疾俗之情,一寓于山水:

以紹興府治,大如蠶筐。其中所有之山,磊磊落落,燦若列眉,尚于八山之外,猶遺黃琢。則郡城之外,萬壑千巖,人跡不到之處,名山勝景,棄置道旁,為村人俗子所埋沒者,不知凡幾矣。(《黃琢山》)

余因想世間珍異之物,為庸人埋沒者,不可勝記。而尤恨此山生在城市,坐落人煙湊集之中,僅隔一垣,使世人不得一識其面目,反舉幾下頑石以相詭溷。何山之不幸,一至于此。(《蛾眉山》)

這兩段文字,一則言名山勝景被埋沒之多,另一則言其被埋沒之易。在反復(fù)回環(huán)的議論感嘆之中,發(fā)泄了他懷才不遇的憾恨和對世俗的鄙薄,行文深得柳宗元《永州八記》的騷體之精髓。但宗子畢竟不同于宗元,故有“山果有靈,焉能久困?余為山計,欲脫樊籬,斷須飛去”之言。(《蛾眉山》)他比宗元多了幾分灑脫,幾分詼諧。由此可見其作品既承澤于前人,又獨具藝術(shù)個性。

二、張岱的黍離情結(jié)

與前輩小品文作家不同,年屆知命的張岱經(jīng)歷了天老地荒的巨變:滿清入主,社稷傾覆,民生涂炭,家道破敗。他坦言自己“學(xué)節(jié)義不成”,(《自為墓志銘》)“忠臣邪,怕痛”,(《自題小像》)只能“避跡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幾,折鼎病琴,與殘書數(shù)帙,缺硯一方而已。布衣蔬食,常至斷炊”,(《自為墓志銘》)不得不在垂暮之年,以羸弱之身,親自舂米擔(dān)糞:“身任杵臼勞,百杵兩歇息?!薄白院奚倌陼r,杵臼全不識。因念犬馬齒,今年六十七。在世為廢人,賃舂非吾職?!?《舂米》)“近日理園蔬,大為糞所困。”“婢仆無一人,擔(dān)糞固其分?!薄翱阜隽Σ患?,進咫還退寸?!?《擔(dān)糞》)今昔生活對比,不啻霄壤,真如隔世。于是他“沉醉方醒,惡夢始覺”,(《蝶庵題像》)再憶夢、尋夢,撰成《二夢》,“持向佛前,一一懺悔”。(《夢憶序》)他也曾“作自挽詩,每欲引決,因《石匱書》未成,尚視息人世”。(同上)在極其艱難的物質(zhì)條件和十分痛苦矛盾的精神狀態(tài)下,前后歷時二十七年(其中包含明亡后十年),五易其稿,九正其訛,撰成二百二十卷紀傳體明史《石匱書》這部煌煌巨著。后又續(xù)撰“后集”,以紀傳體補記明崇禎及南明朝史事。誠如清毛奇齡在《寄張岱乞藏史書》中所稱:“將先生慷慨亮節(jié),必不欲入仕,而寧窮年厄厄,以究竟此一編者,發(fā)皇暢茂,致有今日。此固有明之祖宗臣庶,靈爽在天,所幾經(jīng)保而護之、式而憑之者也?!?/p>

關(guān)于《陶庵夢憶》的寫作,作者在序中自云:

因想余生平,繁華靡麗,過眼皆空,五十年來,總成一夢。今當(dāng)黍熟黃粱,車旅蟻穴,當(dāng)作如何消受?遙思往事,憶即書之,持向佛前,一一懺悔。不次歲月,異年譜也;不分門類,別《志林》也。偶拈一則,如游舊徑,如見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謂癡人前不得說夢矣?!嘟翊髩魧㈠唬q事雕蟲,又是一番夢囈。因嘆慧業(yè)文人,名心難化。政如邯鄲夢斷,漏盡鐘鳴,盧生遺表,猶思摹拓二王,以流傳后世。則其名根一點,堅固如佛家舍利,劫火猛烈,猶燒之不失也。

作者夢醒,而憶夢,記夢,真邪?夢邪?真而成夢,夢又似真,這是作者的心態(tài);悔邪?喜邪?悔而翻喜,喜而實悲,這是作者的心情。這種百感交集、極其復(fù)雜矛盾的心情,在他的《自為墓志銘》中表現(xiàn)得最為集中和深刻。其中有自夸自詡者,如列數(shù)平生著述,追憶六歲時巧對陳繼儒所試屏聯(lián)之事;有自夸兼自悔者,如所列種種少時所好;有迷茫不解者,如所列“七不可解”;有夢醒徹悟者,“勞碌半生,皆成夢幻”,“回首二十年前,真如隔世”。作者的“夢憶”,以朱明發(fā)跡之鐘山為卷首,悲嘆“孝陵玉石二百八十二年,今歲清明,乃遂不得一盂麥飯,思之猿咽”,而以營造自己的生壙,于夢醒之后,尋得的瑯?gòu)指5厣肺?。作者如此?gòu)思、經(jīng)營全書的結(jié)構(gòu),是有其不勝銅駝荊棘之悲的。所以伍崇曜比之于南宋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吳自牧的《夢粱錄》,言“均于地老天荒,滄桑而后不勝身世之感。茲編實與之同”。(金忠淳《陶庵夢憶跋》)伍氏誠為作者的知音。所不同者,張岱所作小品文“間涉游戲三昧”而已?!皦魬洝钡膬?nèi)容十分豐富,所記風(fēng)土民俗,地域遍及會稽、杭州、蘇州、鎮(zhèn)江、南京、揚州、兗州、泰安等地;時節(jié)則有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等;風(fēng)俗則涉及張燈煙火、廟會香市、觀荷掃墓、演戲賞月、觀潮賽舟、校獵演武等;旁及美食方物、花卉茶道、古玩器皿,林林總總,琳瑯滿目。“奇情奇文,引人入勝,如山陰道上,應(yīng)接不暇?!?同上)“夢憶”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十分復(fù)雜,其中有追憶懷戀,如《張氏聲伎》、《方物》和《不二齋》;有調(diào)侃嘲諷,如《噓社》、《張東谷好酒》、《西湖七月半》;有贊譽賞嘆,如《濮仲謙雕刻》、《姚簡叔畫》、《柳敬亭說書》;也有揭露批判,如《包涵所》,文中描寫副使包涵所“窮奢極欲,老于西湖二十年”。晚明官吏之奢華縱欲,可見一斑。奢靡如此,明朝安得不亡?如《冰山記》,文中描寫該劇演出時,觀者數(shù)萬人。當(dāng)演到魏黨“杖范元白,逼死裕妃”,觀眾“怒氣忿涌,噤斷嚄唶。至顏佩韋擊殺緹騎,梟呼跳蹴,洶洶崩屋”。反映出人民對閹豎當(dāng)政的厭惡和氣憤?!抖臉蝻L(fēng)月》寫二更,那些尚“待遲客”的妓女,“或發(fā)嬌聲,唱《擘破玉》等小詞,或自相謔浪嘻笑,故作熱鬧,以亂時候;然笑言啞啞聲中,漸帶凄楚,夜分不得不去,悄然暗摸如鬼。見老鴇,受餓、受笞俱不可知矣”。揭示了繁華掩蓋下的凄慘,強顏歡笑掩蓋下的辛酸。

總之,“茲編載方言巷詠,嬉笑瑣屑之事。然略經(jīng)點染,便成至文。讀者如歷山川,如睹風(fēng)俗,如瞻宮闕宗廟之麗。殆與《采薇》、《麥秀》同其感慨,而出之以詼諧者歟?”(佚名《陶庵夢憶序》)國破家亡之劇痛,而以詼諧、戲謔出之,豈非長歌當(dāng)哭?

對張岱的大部分小品,都可作如是觀。在《姚長子墓志銘》中,他為姚長子這位以自己的犧牲為代價,計殲倭寇百三十人,解救全鄉(xiāng)百姓于劫難的傭仆樹碑立傳,贊頌其風(fēng)節(jié)功績:“醢一人,活幾千萬人,功那得不思?倉卒之際,救死不暇,乃欲全桑梓之鄉(xiāng)?!毖芍髡邩浔鞯哪康?,不是在借旌表抗倭義烈,贊頌抗清英雄呢?其中所蘊涵的愛國之情,是顯而易見的。在《贈沈歌敘序》中,他盛贊友人沈素先“堅操勁節(jié),侃侃不撓,固刀斧所不能磨,三軍所不能奪矣。國變之后,寂寞一樓,足不履地,其忠憤不減文山,第不遭柴市之慘耳”。他覺得“忠臣義士,多見于國破家亡之際。如敲石出火,一閃即滅”,“不急起收之,則火種滅矣”。(《越絕詩小序》)所以他選輯《越絕詩》和《于越三不朽圖》為之作贊,作序。為使“忠義一線不死于人心”,他編撰《古今義列傳》,“自史乘旁及稗官,手自鈔集”,(祁彪佳《古今義列傳序》)“十年搜得烈士數(shù)百余人,乎自刪削,自成一家之言。”(祁彪佳《古今義列傳序》)旌表忠烈,維系國脈,可謂用心良苦。

三、張岱小品的品位

張岱的小品,萃于“兩夢”和《瑯?gòu)治募分校拔募钡奈捏w,傳、記、序、跋、書、檄、銘、贊均有;內(nèi)容則以狀景、傳人、論詩、品文、評史、賞藝為主,集中體現(xiàn)了張岱的詩文創(chuàng)作原則和主張,反映了他的審美理想和追求。

張岱論傳人,則謂“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陶庵夢憶·祁止祥癖》)這與袁宏道所說:“世人但有殊癖,終身不易,便是名士?!?《與潘景升書》)如出一轍。以有癖、有疵的人,為有深情,有真氣,為有與眾不同的個性,為有傲世、刺世的鋒芒,這正是晚明文人名士狂狷不羈,玩物玩世的突出表現(xiàn)。張岱《自為墓志銘》中所坦陳的自己種種嗜好,即是其癖、其疵,而他所傳之人,也多有癖,有疵。作者《五異人傳》云:

余家瑞陽之癖于錢,須張之癖于酒,紫淵之癖于氣,燕客之癖于土木,伯凝之癖于書史,其一往深情,小則成疵,大則成癖。五人者,皆無意于傳,而五人之負癖若此,蓋亦不得不傳之者矣。

其他如祁止祥,“有書畫癖,有蹴鞠癖,有鼓鈸癖,有鬼戲癖,有梨園癖”。(《陶庵夢憶·祁止祥癖》)王思任有謔癖,號謔庵,以致“蒞官行政,摘伏發(fā)奸,以及論文賦詩,無不以謔用事”。(《王謔庵先生傳》)魯云谷有潔癖,“恨煙,恨酒,恨人擷花,尤恨人唾痍穢地,聞喀痰聲,索之不得,幾學(xué)倪迂,欲將梧桐斫盡”。(《魯云谷傳》)正因為張岱能抓住傳主的癖和疵來著力刻畫,所以筆下的人物,個個鮮活,人人傳神。

張岱傳人撰史,力求其真。要求所傳“筆筆存孤異之性,出其精神,雖遇咸陽三月火,不能燒失”。(《跋張子省試牘三則》)自言所作不為媚俗而失真,“生平不喜作諛墓文,間有作者,必期酷肖其人。故多不愜人意,屢思改過,愧未能也”。(《周宛委墓志銘》)“心如止水秦銅,并不自立意見,故下筆描繪,妍媸自見。敢言刻畫,亦就物肖形而已?!?《與李硯翁》)他認為“有明一代,國史失誣,家史失諛,野史失臆”,(《石匱書序》)總之失其真。而他自己撰史“事必求真,語必求確”,“稍有未核,寧闕勿書”。(同上)作者以寫真?zhèn)魃駷槠渥鱾髯返拿缹W(xué)追求,力求“得一語焉,則全傳為之生動;得一事焉,則全史為之活現(xiàn)。蘇子瞻燈下自顧,見其頰影,使人就壁模之,不作眉目。見者皆失笑,知其為東坡。蓋傳神正在阿堵耳”。(《史闕序》)在這樣的審美追求和創(chuàng)作原則指導(dǎo)下,張岱在《瑯?gòu)治募?、“夢憶”中,塑造了不少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有官吏文士、工匠伶?yōu),也有醫(yī)生僧侶、妓女牙婆,各色人等構(gòu)成了當(dāng)時社會蕓蕓眾生相。無論是專傳,還是兼記,一經(jīng)作者刻畫點染,寥寥數(shù)筆,人物便聲口畢肖,須眉皆動。如《揚州瘦馬》中狀娶妾者相瘦馬一節(jié),曰:

黎明,即促之出門。媒人先到者先挾之去。其余尾其后,接踵伺之。至瘦馬家,坐定,進茶。牙婆扶瘦馬出,曰:“姑娘拜客。”下拜。曰:“姑娘往上走?!弊?。曰:“姑娘轉(zhuǎn)身?!鞭D(zhuǎn)身向明立,面出。曰:“姑娘借手睄睄?!北M褫其袂,手出,臂出,膚亦出。曰:“姑娘睄相公。”轉(zhuǎn)眼偷覷,眼出。曰:“姑娘幾歲?”曰幾歲,聲出。曰:“姑娘再走走?!币允掷淙?,趾出。然看趾有法,凡出門裙幅先響者,必大;高系其裙,人未出而趾先出者,必小。曰:“姑娘請回。”一人進,一人又出。看一家必五六人,咸如之。

作者純用白描,巧用媒婆的指令與瘦馬的動作刻畫,把這段牙婆一手導(dǎo)演的木偶戲,演繹得活龍活現(xiàn)。客觀而深刻地揭露了這些少女殆同牲口(瘦馬)的悲慘命運,表現(xiàn)了作者對這種陋風(fēng)丑習(xí)的厭惡之情。作者還善于精擇細節(jié),渲染氣氛,為人物傳神寫照。如《柳敬亭說書》中狀柳敬亭說景陽岡武松打虎一節(jié):

其描寫刻畫,微入毫發(fā),然又找截干凈,并不嘮叨。勃夬聲如巨鐘,說至筋節(jié)處,叱詫叫喊,洶洶崩屋。武松到店沽酒,店內(nèi)無人,謈地一吼,店中空缸空甓皆甕甕有聲。閑中著色,細微至此。

他概括柳敬亭說景陽岡武松打虎一節(jié),有“閑中著色”,“微入毫發(fā)”的特色,其實他的傳人記事也是善于“閑中著色”,“微入毫發(fā)”的。他筆下的人物,千人千面,個個靈動活現(xiàn)。如余若水之清高甘貧,倔強避世;秦一生之善借他人之樂為樂;沈歌敘之俠腸高義;王月生之孤高;張燕客之卞急暴躁,無不個性鮮明,呼之欲出。正如陳繼儒所贊:其“條序人物,深得龍門精魄。典瞻之中,佐以臨川孤韻,蒼翠筆底。贊語奇峭,風(fēng)電云霆,龍蛇虎豹,腕下變現(xiàn)”。(《古今義烈傳序》)

張岱為文撰史,極重一個“廉”字。他要求作者“勿吝淘汰,勿靳簸揚”,(《與王白岳》)“眼明手辣,心細膽粗。眼明,則巧于掇拾;手辣,則易于剪裁;心細,則精于分別;膽粗,則決于去留。”(《廉書小序》)他主張既要“以大能取小”,又要“以小能統(tǒng)大”。(同上)他的小品,就能以咫尺見萬里。所謂“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里煮山川”。如《湖心亭看雪》作者迭用幾個“一”字,別具匠心地選用了幾個表示微小的量詞,如“痕”、“點”、“芥”、“粒”等,不僅選詞新奇,而且用極小反襯天地之極大,全文不到兩百字,卻能寫盡湖山雪景的迷蒙混茫,傳盡西子雪妝的風(fēng)姿神韻。又如《西湖七月半》,在不到七百字中,張岱著力描寫月影湖光中的世態(tài)眾生,在相互比照中,刻畫了他們賞月的不同處所、方式和場面,披露了他們賞月的不同動機,辛辣嘲諷了那些俗不可耐,卻偏要附庸風(fēng)雅的豪門富戶。文中作者還成功地運用了幾組反襯:平時的避月如仇,反襯是夕的列隊爭出,趨月若鶩,是“好名”;鋪陳二更前的喧鬧嘈雜,反襯夜闌更深后的雅靜清幽;用眾人的頃刻興盡,爭先離去,反襯吾輩的興始高,意方濃。美丑即分,雅俗自明。所繪情景,所狀人物,都能窮形極狀,歷歷逼真。無怪乎祁彪佳贊譽其“點染之妙,凡當(dāng)要害,在余子宜一二百言者,宗子能數(shù)十字輒盡情狀。及窮事際,反若有千百言在筆下”。(《古今義烈傳序》)如此傳人、敘事、撰史,狀景深得小品三昧。

張岱有泉石膏肓之嗜好,癡于山水,癖于園林。這正是晚明文人名士標(biāo)榜清高,避世脫俗的一種方式。無論山水還是園林,張岱都崇尚清幽淡遠、自然真樸。這種審美意趣和追求也反映在他的小品文中。他認為“西湖真江南錦繡之地。入其中者,目厭綺麗,耳厭笙歌。欲尋深溪、盤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當(dāng)以西溪為最”。并為當(dāng)初“鹿鹿風(fēng)塵”,未能應(yīng)山水之召隱而“至今猶有遺恨”。(《西湖夢尋·西溪》)他贊賞筠芝亭“渾樸一亭耳?!凸齑送こ桑ぶ飧辉鲆淮煌?,亭之內(nèi)亦不設(shè)一檻一扉,此其意有在也”。(《陶庵夢憶·筠芝亭》)他欣賞 花閣上有“層崖古木,高出林皋”,下有“支壑回渦,石 棱棱,與水相距。閣不檻、不牖;地不樓、不臺,意政不盡也”。后來“五雪叔歸自廣陵,一肚皮園亭,于此小試。臺之,亭之,廊之,棧道之,照面樓之,側(cè)又堂之、閣之,梅花纏折旋之”。張岱對這些畫蛇添足、弄巧成拙的做法,不以為然,認為“未免傷板,傷實,傷排擠,意反跼蹐”。(《陶庵夢憶·花閣》)其評批可謂深中肯綮。在《陶庵夢憶·范長白》中,他認為“地必古跡,名必古人,此是主人學(xué)問。但桃則溪之,梅則嶼之,竹則林之,盡可自名其家,不必寄人籬下也”。一亭一榭、一丘一壑布置命名,不必附庸前人,附驥名跡,既要反映山水本色真趣,又要體現(xiàn)主人的儒雅學(xué)問,體現(xiàn)他的藝術(shù)個性和意趣情韻。清幽、淡遠、自然、真樸,這正是張岱的山水小品所追求的美學(xué)品位,也是他品詩論文的標(biāo)準(zhǔn)。

張岱品詩,評文,論藝,以冰雪為喻,崇尚生氣、真氣。他說:“蓋文之冰雪,在骨,在神?!薄叭舴蛟?,則筋節(jié)脈絡(luò),四肢百骸,非以冰雪之氣沐浴其外,灌溉其中,則其詩必不佳?!?《一卷冰雪文后序》)“自彈琴撥阮,蹴鞠吹簫,唱曲演戲,描畫寫字,作文作詩,凡百諸項,皆藉此一口生氣。得此生氣者,自致清虛;失此生氣者,終成渣穢。”(《與何紫翔》)他品評詩文,還崇尚空靈。認為冰雪之氣,“受用之不盡者,莫深于詩文。蓋詩文只此數(shù)字,出高人之手,遂現(xiàn)空靈;一落凡夫俗子,便成臭腐”,(《一卷冰雪文序》)“故詩以空靈,才為妙詩。”(《與包嚴介》)然而他所崇尚的空靈,并非“率意頑空者”,而是必須“以堅實為空靈”的基礎(chǔ):“天下堅實者,空靈之祖。故木堅,則焰透;鐵實,則聲宏?!?《跋可上人大米畫》)所以他又推崇真實切近,“食龍肉,謂不若食豬肉之味為真也;貌鬼神,謂不若貌狗馬之形為近也”。(《張子說鈴序》)這樣的美學(xué)追求,體現(xiàn)在他的創(chuàng)作實踐中,使他的小品“有一種空靈晶映之氣,尋其筆墨,又一無所有”。(祁豸佳《西湖夢尋序》)這是一種既世俗又儒雅,既真切又空靈的境界。

張岱認為詩文書畫的創(chuàng)作,均不能有作意,即不能刻意為之,強求其好,“若以有詩句之畫作畫,畫不能佳;以有畫意之詩為詩,詩必不佳”?!坝纱擞^之,有詩之畫,未免板實,而胸中丘壑,反不若匠心訓(xùn)手之為不可及矣?!?《與包嚴介》)“天下之有意為好者,未必好;而古來之妙書妙畫,皆以無心落筆,驟然得之。如王右軍之《蘭亭記》、顏魯公之《爭坐帖》,皆是其草稿,后雖摹仿再三,不能到其初本?!?《跋謔庵五帖》)詩文書畫的創(chuàng)作應(yīng)該是自出手眼,自具特色,“瓜落蒂熟,水到渠成”。(《蝶庵題像》)而其論選詩,則批評其族弟張毅儒的《明詩選》“胸?zé)o定識,目無定見,口無定評”。主張“撇卻鐘譚,推開王李”。(《又與毅儒八弟》)張岱自己的創(chuàng)作能在廣泛師承、博采眾長的基礎(chǔ)上,自成風(fēng)格。他認為:“古人記山水手,太上酈道元,其次柳子厚,近時則袁中郎?!?《跋寓山注二則》)他能兼取諸君之長,所以他的山水小品,“筆具化工,其所記游,有酈道元之博奧,有劉同人之生辣,有袁中郎之倩麗,有王季重之詼諧”。(祁豸佳《西湖夢尋序》)當(dāng)然,如上所述,張岱的山水小品,還有柳宗元的騷怨,這是祁氏所未曾道著者。

張岱曾頗為自負地稱:“不肖生平倔強,巾不高低,袖不大小,野服竹冠,人且望而知為陶庵,何必攀附蘇人,始稱名士哉?!?《又與毅儒八弟》)這既是他的人格個性,又是他小品的藝術(shù)個性———灑脫不羈。他的小品,既有所師承,又能“絕去甜俗蹊徑,解脫繩束”,(《跋祁止祥畫》)做到文無定法,篇無定格,句式奇詭,用字遣詞,多變位、變性,力求生新。行文“不事鋪張,不事雕繪。意隨景到,筆借目傳。如閑中花鳥,意外煙云,真有一種人不及知,而己獨知之妙”。(《跋寓山注二則》)就風(fēng)格而言,他的小品,灑脫不拘似徐渭,性靈雋永似中郎,詼諧善謔似思任,并能在博采眾長的基礎(chǔ)上,自成一格:“雖間涉游戲三昧,而奇情壯采,議論風(fēng)生,筆墨橫恣,幾令讀者心目俱眩。”(伍崇曜《陶庵夢憶跋》)所以張岱能成為晚明小品之集大成者。

本書詳注了張岱小品的代表作《陶庵夢憶》的全部文章。為便于讀者理解,每篇文后都作簡單評品,其中或補充相關(guān)資料,或?qū)ξ闹?、行文技巧加以點評。本書版本則依夏咸淳先生輯錄,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張岱詩文集》為準(zhǔn)。張岱是明末百科全書式的人物。他的學(xué)識之富、視域之廣、交游之眾、愛好之多、涉獵之雜,獨步當(dāng)時,罕有其匹。詮釋、解讀其文章的難度之大,可以想見。本人之所以不揣才疏學(xué)淺,甘冒扛鼎折肱之險,加以解讀詮釋,實是愛之深切,遑顧其他了。而愿將其作為學(xué)習(xí)的過程,冀獲益多多。因此注解、詮釋的謬誤、疏漏之處,自然在所難免。敬俟方家指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