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千秋歲

唐宋詞鑒賞課 作者:蔡義江 著


千秋歲

張先

數聲,又報芳菲歇。惜春更把殘紅折。雨輕風色暴,梅子青時節(jié)。永豐柳,無人盡日花飛雪。

莫把幺弦撥,怨極弦能說。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中有千千結。夜過也,東窗未白凝殘月。

譯文

不時傳來幾聲杜鵑鳥的叫聲,又在報告說:芳草香花都將落盡了。我惋惜春天的逝去,還特地折了幾枝殘花來細看。這正是微雨如絲,狂風肆虐,梅子青青的時節(jié)?;膱@里的垂柳,無人過問,整天飛絮如飄雪。

還是不要去撥弄孤獨的琴弦吧,那琴弦能彈出我心中深深的怨恨。蒼天永不會衰老,此情也難以斷絕。我的心恰似雙重絲網,中間打著千千萬萬解不開的結。夜已經過去了,東窗外尚未發(fā)白,天邊還凝著殘月。

注釋

①:鳥名,亦作“鵜”“”,通常認為就是子規(guī)、杜鵑;也有人認為是伯勞鳥,非杜鵑。芳菲:芳草香花?!峨x騷》:“恐之先鳴兮,使夫百草為之不芳?!?②永豐:洛陽的坊名。永豐柳,泛指楊柳。白居易《永豐坊園中垂柳》詩:“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 ③幺弦:聲細的琴弦,泛指琴弦。語本陸機《文賦》:“猶弦幺而徽急?!?④凝殘月:一作“孤燈滅”。

賞析

這是一首愛情相思的怨詞。在張子野詞中是抒情比較直接和濃烈的作品。即使如此,詞的上闋仍是借傷春來寄托自己失去幸福時光的幽怨情懷,只是到下闋,才說出相思的主題。

《離騷》寫到禽鳥、香草,都有寄托,此詞也有?!胺挤啤奔日f芳草香花,是春天的代表,也可認作是詞人曾經有過的一段美好幸福生活的象征。所以詞的發(fā)端就用《離騷》句意,使人能從更深的層次上去領會春光別去所寄托的自身遭遇的感慨?!坝帧弊钟忻黠@的情緒色彩,可知這樣的失去已非止一次。從枝條上摘取來殘留的花朵,以行動細節(jié)寫出自己對春殘的惋惜,其景其情,可憫可悲。“雨輕”二句,能抓住季節(jié)特點,可看作是“芳菲歇”的原因和結果。暮春時,多細雨如絲天氣,而風又往往狂暴,花本怯弱,怎禁摧殘?從寄寓上說,也許可比人之遭際,惠愛少而折磨多,無力抗拒命運的不幸。杜牧因所愛的姑娘嫁了人,有了子女,而作《嘆花》詩說:“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蔭子滿枝。”此詞中寫“梅子青時節(jié)”,當也有這種芳華已晚的惆悵和酸楚。柳已飛絮如雪,正是春將盡的景象。這里借用了白居易的詩意。白詩憐惜“嫩于金色軟于絲”的永豐柳無人過問,劉永濟說:“如此婀娜之柳,乃在荒園無人知之地,豈不可惜!”(《唐人絕句精華》)詞人大概也因鐘情女子處境寂寞,過著年華虛度、紅顏空老的生活而有同樣的感慨。

下闋直接抒情。詞說,還是不要去撥弄那琴弦吧,因為心有所怨,必流露于指下,則琴聲也必幽怨如訴,所以彈琴非但不能排遣愁緒,反而更易引起內心的痛苦。用自我勸阻的話來說,增強了感情的力度。那么又因何而“怨極”呢?下面說的“情難絕”便是答案。這三個字像是光源,一下子把全詞照亮了,使我們知道作者為什么寫這首詞和上闋寫惜春情景中的寄托,也就是所謂點題。原來是愛情悲劇。上冠“天不老”三字,更是把傳統(tǒng)意象與現(xiàn)實感受融合了起來。漢樂府《上邪》中有“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等語,寫的正是“情難絕”心態(tài)。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有“天若有情天亦老”句,則是極言有情人不堪忍受別離之苦。這些意象都被隨手借來以強化這一主題?!半p絲網”之喻,也是民歌謠諺中慣用手法,比如“明燈照空局,油燃(悠然)未有棋(期)”“藕(偶)斷絲(思)連”等。這里的“絲”同樣有諧音“思”的用意在,所以才特別說“雙絲”,以暗示彼此都思念著對方。以絲線之“結”喻情結,說心中有無數解不開的“結”。這樣把“情難絕”的心理狀態(tài)進一步寫出來了。至此,抒情已足,末了以景語作結束,融情入景,借景寫情,特能宕出遠神?!耙惯^也”,以表明下闋所寫都是夜間情思,以及怨極思多造成的通宵無寐。“東窗未白凝殘月”,一方面是說曙光未露,殘月在窗,另一方面也可看作是詞人黯然感傷的心境的折射,我們仿佛可以聽到詞人的嘆息:此生亦如五更殘月,唯茫茫黑夜為伴。最后三字,一本作“孤燈滅”,雖亦情景凄楚,但不如“凝殘月”神韻之悠長蘊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