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阻擋心底的柔光
張水魚
一個人日積月累的寫作,從某種角度來說,是在一點一滴地收集自己的幸福。
生活是粗礪的沙石,心靈是細潤的流水。通過心靈的淘洗、寫作的梳理,粗礪的沙石化身精美的璞玉,成為生命里的珍寶。
在梳理生活的過程中,去除蕪雜,解除迷惑,記下理解與體驗,讓沉重的生活轆轆變得輕快,讓平凡事物的陶罐因多遍的撫摩而煥發(fā)光彩,而由此生發(fā)了愉悅心,并把這份愉悅通過筆觸告訴他人,誰能說這不是一件幸福的事兒?
而當你擁有了這樣的幸福心境,你對待周遭所發(fā)生的一切便有了從容面對的態(tài)度,看人或事物的眼光必定獨特,你相信萬物有解。這時候,看一朵花兒會成為一件盛事,對月凝視心有回音,談到窘事也不乏詼諧,因為你的心底氤氳著化解繁難的柔光。
讀賈靜的《碎影》,正如沐浴在碎碎光陰里的柔和光影中。
觀賞淹沒在暗夜里的艷麗曇花,她為曇花生命的短暫做這樣的注解:“她(曇花)在濃密的黑暗里沉醉,一定滿含別樣的幸福,不屑到白天的舞臺上搶奪觀眾?!?/p>
面對困擾人們的生死問題,她舉重若輕地定位死亡,消解對死亡的恐懼:“死神大概是個頑皮的孩子,喜歡躲貓貓,有時候看到他的一只褲腿,看到他尖尖的帽頂,一轉眼又不知藏到哪里去了。有人說人生是場游戲,我看沒錯,就連死亡這么重大的事都不嚴肅,有一天你正趕事做呢,‘哐當’一下,有人舉牌說:游戲結束了?!?/p>
這樣的心境,源于心靈的起飛,用她的話來說,“當我們學會低下身架,放下防備,丟棄卑微,留一顆單純質樸的心,世界和世界之間才會有路可走,一個歡樂燦爛的立體人生方能建成?!?/p>
心靈的起飛是什么樣子的?立體人生有怎樣的風采?賈靜的文章里有答案:可以為自己織一只安臥的網(wǎng),努力擺脫黑暗和恐懼,學會選擇與放棄,努力尋找屬于自己的天空;可以與物為友,化身成一棵樹,“用樹的眼光看向樹”“用樹的眼光望向天”;可以在心靈世界里自如穿梭,試著“和自己做兄弟”,一步步超越舊我;可以把過去和未來編織在一起,可以把自己和他人放在一個天平上升降,可以把晨昏、把萬物呼喚到自己的近旁來,聽不同生命拔節(jié)的樂音。
賈靜心底的這一縷柔光是美的。這些美來自她獨特的感受力,是她在精神層面上對生活的再處理而得到的佳釀。她以女性特有的細膩,以為師者特有的襟懷氣度注視著這個世界、建設著這個世界。一方面,我們可以看到她堅忍不拔的自我修煉,在繁重的教學工作之余能如此勤奮地寫作就是明證;另一方面,可以感受得到她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她不僅善于洞察生活的秘密,追問人生的真諦,還把研究的視角伸向了更加遼闊的心理世界,學習做心理師。她所經歷的這一切,為她的文字打上了斑斕的底色。
縱觀整本書,賈靜老師的寫作是明媚的:一個青春洋溢的生命,一份純粹美好的情感,一段飽滿充實的生活。
此刻,孟子的一句話浮上心頭:充實之謂美。對照賈靜《碎影》一書中對生活的撿拾,然也。
借著這次寫序的機緣走進她的小宇宙,我的心里也美美的。
(張水魚:《新作文》雜志社主編,全國“三新”作文教學研究會秘書長,山西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