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朝見錫安山

回歸伊甸園 作者:蘭溪 著


朝見錫安山

地中海驚訝了藍色的眼睛,基督信仰開啟了文明的高臺。

錫安山默默承載。不同膚色、不同信仰的人涌向這里,有探求也有膜拜。

耶路撒冷,錫安山,信仰的波瀾在這里興起,又向四野蕩漾,潤澤著大地和萬物。錫安山,靜默在群山環(huán)抱中,悄悄流淚,我仿佛聽到她無聲的嗚咽,淚流滿面……天主教堂的鐘聲,喚醒了遠古的夢,在幽暗的時間隧道深處,聆聽那遙遠的回響。金色的圣殿散射出質(zhì)樸、凝重、深邃、多彩的輝光。漫步在耶路撒冷,漫步在錫安山,漫步在歷史的長河岸邊,頓生思古幽腸……

以色列的山很多,但光禿禿的,不巍峨,也不秀美,似丘陵小山綿延。這些普通的小山,卻大名鼎鼎:橄欖山、西奈山、迎略山、錫安山……

錫安山尤為著名。它坐落在圣城耶路撒冷中央,久負盛名的圣殿就坐落其上。以色列歷史上許多驚心動魄、刀光劍影的事件就發(fā)生在這里。

這里有過世界各地朝圣者的身影,留下許多先知、圣徒的足跡。圣殿在陽光下,光芒萬丈,照亮了朝圣者的心靈。

當(dāng)我走進這方古意盎然之地,腳步變得異常沉重,心中不免微微顫抖。

由金子鑲嵌的圣殿,在陽光下依然金光閃耀,但已物是人非。當(dāng)年所羅門王建的圣殿已不復(fù)存在,圣殿的地基仍在,伊斯蘭教徒在原來的地基上又建起了新的圣殿。

錫安山周圍,匯聚了三種宗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耶路撒冷市內(nèi)有1204座猶太會堂、158座教堂、73座清真寺。黃昏時分,耶路撒冷、錫安山在夕陽下閃著金光。哭墻下,猶太教、基督教信徒的唱詩,像大海的波濤。聲音剛落,對面橄欖山上天主教堂的鐘聲又當(dāng)當(dāng)響起,此起彼伏。老城墻邊上,東正教也來湊熱鬧。馬利亞的墓地陰森、寒冷,臥在一個地下的大洞穴里?;浇痰慕烫?、苦路圍繞著圣……沒有刀光劍影,沒有子彈穿梭,無形的競爭、有聲的吶喊卻讓人驚心動魄。

方圓不到一千平方米的圣城,為什么匯聚了這么多不同的宗教?它到底屬于哪種宗教的發(fā)祥地?各種宗教以各種感人的方式,在這里吸納各國的信徒向這里匯集,承載無數(shù)信徒的精神寄托,把神圣的悲情與崇敬疊加給這座悲情之城。矛盾、沖突、戰(zhàn)爭,又使它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劫難。

錫安山。你承載了太多的憂患,記載了太多的優(yōu)傷,匯聚了這么多宗教,見證了不同宗教的興衰榮辱,刻下了歷史的滄桑。你成了世界宗教的集散地。唯有這里,唯有錫安山,匯聚了這么多宗教,讓全世界的人向這里矚目、敬仰、朝圣,同時,也帶來不安、緊張與恐慌。歷史在永恒中展開,預(yù)言與應(yīng)許在世界宗教的中心,像一部塵封已久的大書被打開,讓全球的人來仔細翻看、閱讀,越讀越驚訝,越讀越耐人尋味。

耶路撒冷,平安之城;錫安山,圣潔之山,這里卻無法平安、寧靜。兩千多年來,這里烽煙滾滾、硝煙彌漫。有人說,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沖突,歸根結(jié)底是信仰的沖突,這未免一概而論了。人的自私、貪婪、欲壑難填才是導(dǎo)致戰(zhàn)爭的根源,大多數(shù)沖突是經(jīng)濟利益的原因。馬克思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人們之間的關(guān)系,歸根結(jié)底是經(jīng)濟關(guān)系。”真是精辟。而有些沖突的確是信仰的不同而引起的矛盾。

人類需要純正的信仰。迷信、偏執(zhí)、狂熱、過猶不及,都將使人類走上不歸路,陷人黑暗。

錫安山上,有形的圣殿太擁擠,朝拜的人流洶涌澎湃,而無形的墻依然存在,各種鴻溝仍未填平;多少心靈的家園已荒蕪?;貧w心靈的家園,看守、修剪自己的葡萄園吧,不要再驚醒他人的夢境。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