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補天之望學業(yè)精進

任天石傳 作者:周燕,劉品玉,楊洪 著


中醫(yī)世家

常熟,自古就是名副其實的江南福地,風光秀美,人杰地靈,有“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的美譽。908年,吳越王錢镠派遣梅世忠、李開山兩位武將率軍駐扎在常熟東北,距常熟十多公里處。此地因軍隊的日常所需形成了市場,市場的繁榮又形成了城鎮(zhèn),遂取二將之姓,得名梅李。梅李鎮(zhèn)東靠上海,南瀕蘇州,西鄰無錫,北依黃金水道長江。常熟縣城通江達海的主要河道梅塘及西漢吳王劉濞(前215—前154)所開的鹽鐵塘在此交匯。鹽鐵塘以東多沙土,適合種植棉花等經濟作物和蔬菜水果;鹽鐵塘以西多黏土,適合種植稻米、三麥和油菜。梅李人民在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聚沙成塔,經濟逐步繁榮,集市日見發(fā)達。沿著梅塘和鹽鐵塘,東西南北四條街道長長地伸展開去,梅李鎮(zhèn)成為常熟東部各鄉(xiāng)物資的交流集散地,向有“東鄉(xiāng)十八鎮(zhèn),梅李第一鎮(zhèn)”之譽。

梅李人杰地靈,歷史上英才輩出。明宣德年間,劉玨(1410—1472)任刑部主事,在任期間秉公執(zhí)法,凡有人借饋贈為名替案中人說情,他一概拒絕。《明畫錄》說他“為官清廉,政聲甚著”。他還是明代早期文人畫家,為吳門畫派的勃興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與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并稱“江南四大才子”的徐禎卿少負才名,在詩壇占有特殊地位,詩作之多,號稱“文雄”;及第后與明文學家李夢陽、何景明等并稱“前七子”。清代名醫(yī)吳本立(1698—1775)廣選前人有關治痢驗方、論述,參以臨床驗證,纂成《治痢匯參》十卷,得到當時醫(yī)界重視和好評;又纂成《女科切要》八卷。兩書均簡明實用,流傳頗廣,治方至今仍為中醫(yī)界所用。

在梅李以西兩公里處的梅塘邊有一個小碼頭——塘橋,當?shù)匕傩照砗佣?,開辦了十數(shù)家小布廠、油坊,還有茶館、酒肆、百貨等店。中醫(yī)任俊良、任偉才父子一家世居塘橋,在鎮(zhèn)上開了一家藥店,秉持“醫(yī)乃仁術”的儒家思想,憑著精湛的醫(yī)術,懸壺濟世,治病救人。

任偉才在行醫(yī)之際也時刻關心著國家的前途和命運。20世紀初,國家積貧積弱,任人欺凌,令他憂心如焚。在任偉才看來,自己身處的時代猶如神話傳說中女媧補天的時代,擎天大柱傾倒,九州大地裂毀,天不能覆蓋大地,大地無法承載萬物,大火蔓延不熄,洪水泛濫不止,生靈涂炭,哀鴻遍野。若能有愛民如子的女媧,砍斷海中巨鰲的腳作撐起四方的天柱,冶煉那五色石修補蒼天,就能使神州大地再燃生機。

任偉才希望國家振衰起弊,繁榮昌盛,但又覺得獨力難為。他希望兒女心懷天下,做這補天的巨石,成為有益于國家和人民的棟梁之才。1913年4月,大兒子出生。1915年2月,小兒子出生。任偉才給兩個兒子分別起名天石和天懷。兩兒稍長,任偉才便請了一位教書先生在家中為兩位愛子上課。長姐任彩芬雖是女孩子,但生性活潑,聰明能干,任偉才讓她識文斷字,熟抄藥方。任彩芬成為父母的好幫手,像男孩一樣照顧著家庭。任天石和弟弟任天懷親昵地稱她為彩哥。他們的童年伴隨著中草藥的清香,耳濡目染著父親治病救人的情懷,在幼小的心靈中播下了大善大愛的種子。作為家中的長子,任天石無疑承載著父輩更多的期望。

童年時代

任天石的童年時代,正處于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立和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起始階段。革命的洪流洶涌澎湃,波瀾壯闊,影響所及,深入常熟城鄉(xiāng)。常熟人民自發(fā)地、不斷地起來同帝國主義及其走狗開展抗剝削、反壓迫的英勇斗爭。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tǒng)治。然而,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所攫取。軍閥政府對常熟人民的壓榨有增無減,日益加重。再加上軍閥之間連年混戰(zhàn)帶來的嚴重破壞和無窮災難,更使常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沉重壓迫與殘酷剝削,迫使人民,特別是青年學生去探索和追求救國救民、改造社會的真理。1917年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給正在探索救國之路的常熟人民以極大的震動和影響,使他們看到了中國的出路和民族解放的希望。隨著《新青年》等進步雜志的廣為流傳,常熟的先進知識分子從中受到啟迪,開始學習、傳播馬克思主義。他們成為推動常熟社會前進的骨干力量。

1919年,北京爆發(fā)五四運動,巴黎和會的情況和北京學生遭鎮(zhèn)壓的消息傳到常熟后,激起了各界群眾的極大義憤,他們紛紛表示抗議。常熟縣教育會、農會、商會、教育工會,各報社和有聲望的人士,聯(lián)名或分別致電,表示全力支持學生的愛國行動。5月8日,常熟城區(qū)各校學生舉行了聲援游行。接著,常熟城鄉(xiāng)成立了大批反帝愛國團體,開展演講,散發(fā)傳單、出版刊物,抵制日貨。常熟的商家也行動起來。5月27日,常熟的教育會、商會、農會等群眾團體在石梅公共體育場召開數(shù)千人參加的大會,宣布成立全國國民大會常熟部,梅李、支塘、古里等鄉(xiāng)鎮(zhèn)也相繼召開國民大會。5月28日,常熟學生聯(lián)合會成立,當天學生進行了第二次游行。6月5日,傳來北洋軍閥政府繼續(xù)逮捕學生和上海工人、商人罷工罷市的消息。常熟國民大會決定6月10日起實行商界罷市、學生罷課。至6月13日,得悉北洋軍閥政府釋放學生才開市、復課。

6月11日,梅李小學校長到塘橋鎮(zhèn)演講,宣傳常熟國民大會情況,號召民眾抵制日貨。這一義舉,引起了任偉才的關注。他一方面敬佩校長的愛國情操,一方面想到自己的孩子就應該到這樣的學校去讀書。1920年,在任天石年滿7歲之時,任偉才親自把任天石送至梅李小學讀書。

梅李小學學生在整理教室

梅李小學學生在上體育課

任天石就讀的梅李小學開設于1764年,乃昭文知縣康基田在梅李西街開設,名為梅李書院,此為梅李設學之始。1904年,張善康將梅李書院改建為小學,初名蒙養(yǎng)學堂,次年改為梅李初等小學堂,成為梅李第一所現(xiàn)代意義上的學校。1912年,學堂改名梅李市立第一初等小學并開授英語課,男生加授商業(yè)課或農業(yè)課。1915年,學校改名梅李市第一國民小學。梅李小學除了崇文重教,還延續(xù)了李唐時代的威武奮揚。學生們識文斷字,習武強身。正如當時的梅李小學校歌所唱,真正“教得一方好子弟”。

在學校里,有許多思想比較進步的教師,在課堂上經常傳播一些民主革命的思想,比如正義、平等、民主、真誠、革命、犧牲等,使學生們深受影響。聰穎的任天石不僅好學上進,勤奮刻苦,深得老師好評,而且結識了不少志趣相投的同學,這其中就有他的同班同學陳振華(后改名陳剛)。

梅李小學校歌

1925年5月30日,上海學生和群眾為反對日商槍殺工人顧正紅,上街舉行游行、演講,當游行隊伍行至南京路老閘捕房時,租界捕房竟開槍鎮(zhèn)壓,打死十多人,逮捕數(shù)十人。常熟旅滬學生顧治本、李強、周文在、曹元標等參加了游行,周文在被捕。消息傳到常熟,常熟市民外交大會、教育會、學聯(lián)、商會等組織紛紛表示堅決做上海工人的后盾,成立了五卅慘案后援會、協(xié)濟滬工團等團體。6月7日,這些團體在石梅場組織聲援滬案大會。然后又召開演講會、追悼會,進行募捐等,聲援和支持上海各界的斗爭。五四和五卅兩次反帝愛國運動,極大地激發(fā)了常熟人民的政治意識和愛國精神,為中國共產黨和各種進步團體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在五卅運動前后,顧治本、李強、周文在、曹元標先后加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2月,李強受江浙區(qū)委主要負責人羅亦農派遣,在常熟建立中共特別支部,李強為書記,成員有周文在等,這是常熟第一個黨組織。中共常熟特別支部的建立,是常熟人民革命史上前所未有的一件大事。從此以后,常熟人民的革命斗爭在中國共產黨的直接領導下,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期。

常熟特別支部成立后,一方面吸收積極分子加入組織,擴大組織力量,一方面開展工人和農民運動,支援北伐軍進軍常熟。1927年4月,共產黨員謝玉芝在大義小山頭組織農民,宣布成立歸義鄉(xiāng)農民協(xié)會,號召農民“組織起來,抗租抗息,打倒收租米人”。4月10日,學聯(lián)召開各中、小學生代表大會,會上通過的《宣言》提出了“擁護民眾利益”“輔助工農階級”“打倒貪官污吏、土豪劣紳”等口號。各群眾組織的成立,反映了常熟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熱情,有力地推動了國民革命的熱潮。

在這一歷史進程中,任天石經歷了斗爭的洗禮,接觸到了新思想、新觀念。當北伐軍到達常熟時,他懷著興奮的心情投入到反對軍閥孫傳芳、迎接北伐軍的活動中。任天石憧憬著北伐勝利、國民革命成功的美好前景。然而國民黨反動派卻加快了反革命的步伐。4月11日,蔣介石密令“已克復的各省,一致實行清黨”。4月12日,他在上海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根據上級指示,李強立即撤往上海,參加中央特科的工作。6月,蔣介石的“清黨”活動擴展到了常熟。一時間,常熟城鄉(xiāng)上空烏云密布,殺機四伏。此前,任天石在報紙上看到國民黨“反帝”“革命”等口號,以為國民黨和共產黨一樣,是解救中國勞苦大眾的大救星。但是,國民黨在奪取了北伐的勝利果實后,暴露出反革命的本質,向人民舉起了屠刀。他們血腥屠殺共產黨、鎮(zhèn)壓工人運動,這讓任天石意識到:蔣介石代表的國民黨決不是人民的靠山。

少年有志

1927年9月,任天石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常熟城內私立孝友初級中學。孝友中學創(chuàng)辦于1905年,是常熟最早的中學。任天石在孝友中學堅持刻苦學習的同時,關心時事政治,憂國憂民。

20世紀20年代孝友中學教學樓

這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愛國青年學生的共同特點。其時,常熟各校學生在五卅運動影響下,都建立了學生自治會,開展社會活動。孝友中學也成立了孝友學生自治會,學校里的革命思潮猶如大海波濤。

20世紀20年代孝友中學學生宿舍

任天石是班級學生干部,他加入了學生自治會,站在斗爭的最前列。他們把校長的兒子趕出教務處后,又在寄宿生中開展反對校方收費過高、克扣伙食的斗爭。到了寒假,任天石與學生會十多個干部因參加學潮被校方開除,責令離校。

滿腔報國熱情的任天石被迫返家后,開始思考自己應走的人生道路。在廣闊的農村,他親眼目睹底層人民深受地主階層的壓榨,處于貧病交迫之中,有的農民迫于租稅,賣兒鬻女、走村要飯的悲慘情景深深印刻在他的心中。年僅15歲的任天石決定隨父學醫(yī),救民于病痛之中。

此時,舊中國處在風雨飄搖中,中國革命由高潮轉入了低潮。

1928年4月,參加江陰農民暴動的石楚材回到常熟,組織中共常熟臨時委員會。5月,中共常熟縣委成立??h委利用五卅紀念日召開工會代表會,揭露國民黨勾結帝國主義的罪行,宣傳共產黨反帝反封建的政治主張,并在衣裘業(yè)、帽業(yè)、窯業(yè)、竹業(yè)、機器業(yè)等行業(yè)發(fā)動了幾次罷工。但由于白色恐怖嚴重,常熟黨團組織屢遭破壞。

1929年下半年,國內外形勢發(fā)生了對革命有利的變動:紅軍和革命根據地迅速發(fā)展,共產黨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的組織工作有了相當?shù)幕謴?。但敵強我弱的基本形勢沒有根本改變,根據地還很小,白區(qū)的革命力量十分薄弱。12月1日,中共江蘇省委發(fā)出指示,要求常熟縣委盡快建立赤色工會,發(fā)動廣大群眾斗爭。由于把群眾的切身利益和政治要求結合在一起,斗爭取得了一定的勝利。

1931年1月7日,中共中央六屆四中全會在上海召開。會后,江蘇省委特派員到常熟,向各級黨組織傳達了六屆四中全會的決議。此后,常熟縣委為開展紀念六二三廣州沙基慘案的活動,秘密準備了一批傳單和其他宣傳品散發(fā)、張貼。由于白色恐怖嚴重,很快縣委即被破壞,各級黨組織也因此暫?;顒印?/p>

9月18日,日本關東軍對沈陽發(fā)動突然襲擊。蔣介石熱衷于“攘外必先安內”的方針,堅持以主要兵力“圍剿”工農紅軍,下令東北軍“絕對抱不抵抗政策”。東北軍不戰(zhàn)而潰,沈陽在第二天即被日軍占領。接著,日本侵略軍大舉向東北各城市進攻。此后短短幾個月,東北三省全部落入日本帝國主義手中。蘇州民眾沖破國民黨的禁令,掀起波瀾壯闊的抗日救亡運動。9月21日,蘇州各界反日救國會成立,發(fā)表宣言,強烈抗議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行徑,堅決反對國民黨政府的不抵抗政策。常熟也相應建立了救亡組織,號召民眾在國難當頭的緊急關頭行動起來,為抗日救亡盡責盡力。血氣方剛的任天石聞知日本侵略軍的暴行和國民黨當局的不抵抗政策,義憤填膺。他以“天下興亡”為己任,數(shù)次進城與同學聯(lián)系,準備去東北參加抗日義勇軍,但因種種原因未能成行。回到梅李,任天石一天也坐不住。他又常常去找在家的同學陳振華(陳剛)商量,并組織了一批愛國青年上街募捐,聲援東北抗日將士。

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軍大舉進犯上海閘北、江灣、吳淞等地,蔡廷鍇、蔣光鼐率領的十九路軍,在全國抗日熱潮的影響和推動下,不顧國民黨政府阻攔,奮起反擊,淞滬抗戰(zhàn)爆發(fā)。很快,戰(zhàn)火延伸到了蘇州。常熟各界民眾熱血沸騰,萬眾一心,誓作淞滬抗戰(zhàn)的堅強后盾。在外就讀的常熟學生回鄉(xiāng)成立旅外同學會,在城鄉(xiāng)各地開展救亡宣傳活動。在這些學生中,有從吳淞戰(zhàn)區(qū)撤下來的中國公學學生。他們用親見親聞親歷的日軍暴行,向群眾進行抗日的宣傳,掀起了空前規(guī)模的抗日浪潮。

任天石終日在外奔走,他聯(lián)絡上他的同學、同鄉(xiāng)一起四處宣傳抗日,并發(fā)起捐募活動。任天石在街頭巷尾大聲疾呼:“此等重大事故,關系國家的存亡,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十九路軍以血肉之軀守土衛(wèi)國,為我族人揚眉吐氣,我等若袖手旁觀,何以對我愛國的將士?何以救我將亡的中國?……”在任天石等愛國青年的號召下,梅李民眾紛紛慷慨解囊,捐獻寒衣、食品、日用品、藥品等,送往前線。

2月14日,國民黨軍第五軍軍長張治中率部與第十九路軍并肩作戰(zhàn),重挫強敵,也付出了重大犧牲。3月3日,張治中奉令率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從前線退守常熟,另有四十七師亦來常熟,在梅李、謝橋、福山一帶修筑陣地。廖仲愷夫人何香凝女士至張治中將軍駐地慰問,作《贈前敵將士》詩:“倭奴侵略,野心未死。既據我東北三省,復占我申江土地,嘆我大好河山,今非昔比。焚毀我多少城市?慘殺我多少同胞?強奸我多少婦女?恥!你等是血性軍人,怎樣下得這點氣?!焙蜗隳康膼蹏鵁崆楹兔褡鍤夤?jié)令任天石十分敬佩。

一天,任天石的塾師徐錫范找上門來。此人新當上鄉(xiāng)長,四處張羅著里長一職的人選。因任偉才在梅李深得百姓尊重,于是他上門游說其父出任里長。任偉才從來不是追求功名利祿的人,一心只想多救治幫助窮人,哪有心思去當“官”?他以身體不適為由,婉言拒絕了。徐錫范碰了個軟釘子,心里很不爽快。出門時,恰巧碰到任天石剛才外面回來。任天石是他曾經的學生,徐錫范深知以任天石的才華足以擔任這個里長,既然父親不愿意,何不找兒子呢!徐錫范想到自己曾是任天石的老師,讓年輕的任天石出來當官,他必然應允。于是,徐錫范滿臉堆笑地迎上去說道:“天石,鄙人出任鄉(xiāng)長一事,想必你已知曉了。你是我的愛徒,我舉薦你來做里長,你將來的前途必定是不可限量啊!”誰知任天石面色嚴峻,冷冷說道:“徐老師,現(xiàn)在國難當頭,您不去號召鄉(xiāng)親參加募捐籌款,倒是有這閑工夫關心個人前途?”一句話說得徐錫范面紅耳赤,再不敢多言,狼狽離開。

學醫(yī)為民

一·二八淞滬抗戰(zhàn)后,任天石對國民政府的腐敗、無能深惡痛絕。為此,他想在傳承家傳醫(yī)學的同時,通過醫(yī)術來濟世救民,減輕百姓痛苦,強壯百姓體質。白天,他跟著父親學習中醫(yī),看病、開藥已經儼然一個醫(yī)生的模樣。晚上,他就在燈下刻苦自學。1932年9月,有志于在醫(yī)學領域繼續(xù)深造的任天石在離開校園四年之后,考取了位于上海的中國醫(yī)學院。

重新進入校園,任天石格外用功讀書。為了減輕家庭經濟負擔,任天石代學院刻寫講義,在旁人看來是枯燥且辛苦的活,他卻干得十分帶勁兒。他認為這樣既能從中學到新知識、了解最新醫(yī)術,又能獲取報酬,解決對他來說相對昂貴的學費。平日里,任天石從不與同學外出游逛,全心致力于學業(yè)。生活是清苦的,任天石卻從中享受著樂趣。他在學院品學兼優(yōu),是同學中的佼佼者;又因勤于鉆研中醫(yī)經典著作,深得教授們的賞識。1933年11月,中國醫(yī)學院創(chuàng)辦《光華醫(yī)藥雜志》,任天石作為在讀的學生被破例聘為編輯。

任天石參與編輯的《光華醫(yī)藥雜志》

任天石畢業(yè)論文《頭痛》

任天石憑著對中醫(yī)理論的透徹理解和在臨床上的實踐經驗,在雜志上為讀者答疑解惑,為教授校勘《實用方劑學》?!豆馊A醫(yī)藥雜志》創(chuàng)刊一年,就成為“風行全國,博得醫(yī)界好評”的一份聲譽卓著的雜志。為了提高自己的醫(yī)學水平,他潛心研究并撰寫畢業(yè)論文《頭痛》。論文分“腦之解剖及生理、頭痛之種類、頭痛之鑒別及其療法”三個部分,既有西醫(yī)生理解剖原理,又有中醫(yī)藥原理,內容全面,層次清楚,結構嚴謹,論證縝密。文芳批語:“論病理不背乎生理,談療治兼及于衛(wèi)生,允稱完善之作。”任天石的醫(yī)學造詣可見一斑。

任天石從來不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人。淞滬抗戰(zhàn)后,他從同學那里接觸到了馬克思主義學說。他如饑似渴地反復閱讀《共產黨宣言》《哲學的貧困》《資本論》等著作,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的一些基本觀點在他的頭腦中漸漸扎下了根。馬克思闡述的每一個觀點都使他耳目一新。特別是《共產黨宣言》中所闡述的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更使他感到自己走進了一個全新的世界。任天石開始用新的眼光來觀察和認識社會,用新的思維方式來思考問題。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