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緒論

草木緣情:中國古典文學中的植物世界(第二版) 作者:潘富俊 著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jié) 中國古典文學的分期

遠古時代的文學作品能留存的機會很小,能保存的作品都可視為稀世珍寶。中國古典文學作品最早可遠溯到遠古時代,目前出土或保存的最古老文學作品有葛天氏的《樂歌》、伊耆氏的《臘祭辭》、黃帝的《斷竹歌》等,都是唐虞以前的作品,而且都是斷篇殘句。另外,又有唐堯時代的《擊壤歌》、《康衢謠》,虞舜時代的《南風歌》、《股肱元首歌》等,大概都是全世界最早的文學文獻了。

春秋時代的代表著作為《詩經(jīng)》?!对娊?jīng)》共有305篇,內(nèi)容主要是春秋時代十五國民歌的總集,即“十五國風”,少部分是貴族的樂歌?!对娊?jīng)》的詩歌大都發(fā)生在周代的黃河流域,小部分在長江流域的楚國。《楚辭》則是戰(zhàn)國時代的代表作,和《詩經(jīng)》一樣,也是中國文學史上最經(jīng)典的著作之一?!冻o》主要是屈原所作的《離騷》,加上宋玉、東方朔、劉向、王逸等作家的作品,內(nèi)容都發(fā)生在南方的長江流域。“詩”和“辭”都是可以歌唱的文體。

到了漢代,這段時間留存下來的文學作品也不多。在詩歌方面,有賦、樂府詩等,可以《漢賦》、《樂府詩集》為代表?!百x”是漢代文人所作的一種“不歌而誦”的文體,內(nèi)容亦詩亦文,是一種半詩半文的混合體?!皹犯姟币彩敲耖g歌謠,《樂府詩集》搜羅五代以前,包括漢代的樂府歌辭,是一本較為完備的樂府總集,足以代表漢代的樂府詩。

魏晉南北朝最特殊的文體,是“駢體文”。駢體文又稱駢儷文,簡稱駢文。駢文排比整齊,每兩句必須對稱,亦即要文法平行、詞類相稱、音韻協(xié)調(diào)。駢文起自東漢、魏晉,而盛行于南北朝,用詞綺靡艷麗,音節(jié)鏗鏘,這是其長處;但病在作者常炫耀才學,過分使用艱深古僻的典故或詞匯,文章內(nèi)容非常難懂。因此,常失之造作。時至今日,駢文尚在某些場合使用,特別是“應(yīng)酬文”,如現(xiàn)在仍在使用的祭文。另外,志怪小說也是這個時期的文學主流之一,晉代干寶所著的《搜神記》,是這類小說中價值最高的代表作,內(nèi)容為鬼神靈異的各種傳說故事,或古今神異人物的事跡。駢文中,最令人耳熟能詳?shù)氖翘諟Y明的《桃花源記》。

漢代已有詩歌,但詩發(fā)展到唐代才被認為成熟,后世都說,唐朝是詩的極盛時代。律詩體的格式在唐代確立,有許多著名作家,如詩仙李白、詩圣杜甫,還有白居易、王維、孟浩然、岑參、韋應(yīng)物、柳宗元等。詩文之外,傳奇小說也在這一期有所發(fā)展。傳奇小說依內(nèi)容可區(qū)分為神怪小說、戀愛小說、武俠傳奇小說等,其中著名的神怪小說有王度的《古鏡記》、李朝威的《柳毅傳》、李公佐的《南柯太守傳》;戀愛小說有蔣防的《霍小玉》、白行簡的《李娃傳》、元稹的《鶯鶯傳》(又名《會真記》);武俠傳奇小說則有裴铏的《昆侖奴》、袁郊的《紅線傳》、杜光庭的《虬髯客傳》等。

詩的發(fā)展到律詩已至頂點,繼而成為詞。其實,早在中唐時期即有詩人偶然寫詞,如張志和所作、國人多能朗朗上口的《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本褪瞧渲械拇碜?。但直到宋代,詞才發(fā)展成熟。因此,詞的黃金時代在宋朝。北宋著名的大詞人有晏殊、晏幾道、柳永、張先、秦觀、蘇東坡、周邦彥、李清照等,都是后世熟悉的作家;南宋則有辛棄疾、姜夔等。宋代雖然以詞著稱,但詩作的境界亦高,作品也很豐富,不遜于唐代。宋代流傳下來的詩有二十萬首之多,著名詩人有梅堯臣、林逋、蘇東坡、黃庭堅、陸游、楊萬里、范成大等。宋代也有小說,但僅《京本通俗小說》、《清平山堂話本》、《雨窗欹枕集》等傳世。

元代歷史僅短短的九十八年,卻產(chǎn)生了中國文學史上“戲曲”的黃金時代。元代的雜劇是以北京為中心而發(fā)展的,所以被稱為“北曲”。北曲格式比較嚴格,每一部戲(本),只能有四折(相當于現(xiàn)代所稱的幕)。這時期的代表作品,有王實甫的《西廂記》、關(guān)漢卿的《蝴蝶夢》、馬致遠的《漢宮秋》等。元代的小說,最具代表性的是《水滸傳》。由于戲劇流行,元人將南宋的平話《宣和遺事》中描寫梁山泊英雄好漢的故事,一段段編成劇本,最后由羅貫中和施耐庵整理編寫,成為今日流傳的章回小說《水滸傳》。

明代的文學作品以通俗小說、小品散文為主,散曲方面也有獨特的發(fā)展。南宋時,南方已經(jīng)有了戲曲,后來發(fā)展成南曲,明朝中葉時大盛,成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主流。南曲的“折”叫作“出”,每部戲的出數(shù)不限,有時可多達五十多出。著名的南曲有高明的《琵琶記》、湯顯祖的《玉茗堂四夢》(即《紫釵記》、《牡丹亭》、《南柯記》、《邯鄲記》四部作品)、徐仲由的《殺狗記》等。這時期的章回小說以吳承恩的《西游記》、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蘭陵笑笑生的《金瓶梅》最為著名。另有短篇小說集,馮夢龍編選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凌濛初編寫的“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等,都是明代的代表作品。

到了清代,無論是詩、詞或通俗小說都蓬勃發(fā)展。清代文人的詩、詞集流傳下來的很多,其中不乏膾炙人口的著作。戲曲方面,創(chuàng)作不少,如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長生殿》等,都是傳世之作。清代小說更是汗牛充棟,著名的有曹雪芹的《紅樓夢》、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和西周生的《醒世姻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李汝珍的《鏡花緣》、劉鶚的《老殘游記》、李伯元的《官場現(xiàn)形記》等。小說的內(nèi)容和寫作技巧都比前代有所改進,題材也比較豐富。

第二節(jié) 中國古典文學與植物

歷代詩詞歌賦、章回小說的內(nèi)容,無論是神怪傳說或吟詠感物的作品,大都有植物的描寫。有些以植物起興,有些則以植物取喻,更多是直接對植物的吟誦。換句話說,各類文學的內(nèi)容總離不開植物。表1—1為漢唐以后較具代表性的詩詞總集,內(nèi)容跨越宋、元、明、清各代,由不同朝代學者選錄的詩詞集。以研究文學植物的觀點而言,這些總集的編輯者雖基于主觀的文學判斷而選取作者,但編選時,都不是以詩中植物的有無或植物的種類為準據(jù),合乎統(tǒng)計學上的取樣原則,出現(xiàn)的植物都極具代表性。各選集除了《唐詩三百首》和《玉臺新詠》之外,含有植物種類詞句的詩詞,都占全書詩詞首數(shù)的一半以上。換句話說,就是在每兩首詩中,至少有一首詩提到確切的植物名稱。表中所列的植物種類數(shù)均為可鑒定出名稱的植物種類數(shù),詩文中未指明種類的植物,如煙樹、黃葉、花草等則不予計數(shù)?!短圃娙偈住窐颖緮?shù)太少,僅有310首詩,但也有136首詩提到植物,占全書的43.9%,算是歷代總集中詩文出現(xiàn)植物比率最少的了。

表1—1 中國歷代詩詞總集所含植物種類數(shù)量示例

《玉臺新詠》是古詩選本,由魏晉南北朝時期陳國的徐陵(孝穆)所編選,選錄漢至梁時期各體詩769首,其中362首詩含植物名稱,占比47.1%,就和《唐詩三百首》一樣,是總集中少數(shù)含植物詩篇數(shù)少于50%者?!队衽_新詠》選錄的詩均為描寫閨情艷歌的名篇,凡不涉及女性者,一概不取,卷首即收錄中國最知名的古詩之一《上山采蘼蕪》:“上山采蘼蕪,下山逢故夫。長跪問故夫,新人復何如?!痹娭械摹稗率彙焙翢o疑問是一種植物,但究竟為何,歷代的注釋者均以“香草”來概括之。其實,蘼蕪又名江蘺,就是現(xiàn)今著名的中藥材植物芎藭。

另外一首和植物內(nèi)涵意象相關(guān)的詩句,為《孔雀東南飛》的片段:“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紉如絲,磐石無轉(zhuǎn)移?!薄捌讶敗笔莾煞N植物,蒲是香蒲或蒲草、葦即蘆葦,分布大江南北,是古今到處可見的草類,莖葉纖維強韌,用以借喻堅貞的愛情。

《唐詩三百首》是大家熟悉的一本詩選,由清·蘅塘退士(孫洙)選輯,入選的詩作只有310首,都是經(jīng)過千年洗練淘汰、歷代公認的好詩。

《花間集》為現(xiàn)存最早的詞總集,五代后蜀趙崇祚所編。收錄晚唐至五代的詞作500首,多為艷情冶游、飲宴享樂之作;部分描寫男女情愛及離情別愁。因此,詞作多富麗輕巧、描寫細膩,其中有引述到植物的詞句共有327首,占全書65.4%??梢娭参锸窃娙嗣枋銮楦小⒈磉_情境不可或缺的內(nèi)容。重要的如溫庭筠《菩薩蠻》:

滿宮明月梨花白,故人萬里關(guān)山隔。金雁一雙飛,淚痕沾繡衣。

小園芳草綠,家住越溪曲。楊柳色依依,燕歸君不歸。


詞中用梨花的白色,形容月光的慘白和抑郁的心情;用楊柳表達胸中的離情,充分利用植物的形態(tài)和意涵抒情寄愁。

《宋詩鈔》共選出宋詩16,033首,其中8,449首有植物名稱,占52.7%,出現(xiàn)植物共260種?!对娺x》選詩10,071首,5,507首有植物,占54.7%,植物301種。《明詩綜》詩10,132首,5,087首出現(xiàn)植物,占50.2%,植物334種。《清詩匯》有詩27,420首,出現(xiàn)植物的詩篇有15,145首,占55.2%,植物種類427種。以上各選輯都是選錄當代作品精華,選擇標準雖不是以植物種類或數(shù)量為依據(jù),而是以內(nèi)容來衡量,但每本總集所顯示含植物的篇數(shù)都在50%以上。歷代章回小說,每本幾乎回回有植物。

十三經(jīng)是中國先秦時代文化記錄的總匯,內(nèi)容包括文字、史學、經(jīng)學、藝術(shù)、禮俗制度等,是傳統(tǒng)教育必讀的大部頭叢書,影響極為深遠,古典文學作品處處可見到十三經(jīng)的引述。把經(jīng)典古書列為讀書人必修課程之“經(jīng)”始于漢代,當時只列五經(jīng),即詩(《詩經(jīng)》)、書(《尚書》)、禮(《儀禮》)、易(《周易》)、春秋。唐代加入《周禮》、《禮記》及解釋春秋義例和史實的《公羊傳》、《榖梁傳》和《左傳》,成為九經(jīng)。宋代又合《論語》、《孟子》、《孝經(jīng)》、《爾雅》,變成十三經(jīng)。

十三經(jīng)中,除了《孝經(jīng)》之外,經(jīng)經(jīng)都有植物?!稜栄拧肥墙饨?jīng)詞典,內(nèi)容本來就有《釋草》、《釋木》專篇,解讀古籍經(jīng)典植物名稱。目前確切能辨別植物種類的條目共有254種。其余各經(jīng)所引述的植物種類,則從11種到138種不等(表1—2)。記述古代禮儀、祭典的《周禮》、《儀禮》、《禮記》所涉及的植物種類很多,固不待言;連記載孔孟言論的《論語》、《孟子》亦有植物相關(guān)章句,其中最著名的有孔子所言之“松柏后凋于歲寒”。《孟子·告子章》也有“舍其梧槚,養(yǎng)其棘”,梧、槚、棘都是植物,梧即梧桐、槚是楸樹、棘是酸棗。由此可知,植物在經(jīng)文的表現(xiàn)上,同樣占有極重要的地位。

表1—2 十三經(jīng)所述及的植物統(tǒng)計總表

古詩句“上山采蘼蕪,下山逢故夫”,提到的蘼蕪即今之芎藭。

古詩文中提到的“蒲”,常指香蒲。

蘆葦莖葉強韌,用以借喻堅貞的愛情。

詩詞中常以梨花的白色形容月光或雪景。

梧桐是古典文學作品中常出現(xiàn)的植物。

酸棗古稱棘或棘,屬有刺灌木。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