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東海采擷 珠璣累累

西藏歲月系列叢書·彩霞東來 作者:焦東海 著


東海采擷 珠璣累累

我在數(shù)十年的報業(yè)生涯中,結(jié)識過許許多多德高望重、才華橫溢、誨人不倦、令人仰慕的老新聞工作者,焦東海老師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焦老師送來他的文集《彩霞東來》,讓我給他寫幾句話,推辭再三,盛情難卻,只好從命。

我第一次拜見焦老師是在1964年春天。那時,剛剛大學畢業(yè)的我因一篇小稿被西藏軍區(qū)黨委機關(guān)報《高原戰(zhàn)士》報社的編輯看中,我便被分配到報社當了見習編輯。焦老師是這家報社的創(chuàng)辦人之一,當然是資深編輯了。

3月的一天,雪域圣城拉薩風和日麗,春天已經(jīng)來到了西藏高原。我懷著喜悅的心情,穿上佩有中尉軍銜的嶄新軍裝,來到我就要效力的報社報到并拜見各位編輯。來到編輯室,焦老師給我的第一印象,這是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到報社后,我如饑似渴地學習編輯業(yè)務(wù),恭恭敬敬地向老編輯請教。也常常到焦老師的辦公室,看他編輯稿件,看他組版,看他審大樣。

這年冬天,報社領(lǐng)導(dǎo)有意安排焦老師帶我到日喀則駐軍采訪。這使我有了向焦老師學習的好機會。

關(guān)于這次采訪,我在20多年后寫的一篇文章中有這樣一段回顧:

日喀則是西藏第二大城市。在《高原戰(zhàn)士》報社當見習編輯時,我曾隨焦東海編輯來這里學習采訪。駐在城邊的班禪警衛(wèi)營是我們采訪的重點單位。焦編輯帶著我來到警衛(wèi)二連,我們和藏族戰(zhàn)士們同吃糌粑,同喝酥油茶,工作得十分開心。我們還到駐日喀則的第八醫(yī)院采訪聞名全軍的模范軍醫(yī)劉孝賢。我們采訪的稿件被《高原戰(zhàn)士》報和《西藏日報》同時刊登。

日喀則海拔四千米,這里幾乎天天都是晴空萬里。采訪之余,焦老師常常帶我到雅魯藏布江畔觀光。我們席地而坐,看藍天白云,看雪山農(nóng)田。焦老師一邊給我講西藏的歷史和藏區(qū)的風土人情,一邊講他在西藏采訪和辦報的故事。我當時雖是報社的一名見習編輯,但我想,幾年之后,我一定會成為一名正式編輯,因為我從小就喜歡新聞報道,對編輯工作十分憧憬。所以對焦老師的話特別能聽得進去。晚上,我常常把他的話記在我的采訪本上。

漸漸地,我就對焦老師有了更多的了解。

1948年,焦老師還是一位正在家鄉(xiāng)河南開封求學的熱血青年。這年秋天,焦老師隨學校南遷浙江常山。第二年5月,常山解放。他參軍到了十八軍五十二師當了一名記者。十八軍接受進藏任務(wù)后,焦老師和戰(zhàn)士們一起,開始了從樂山到拉薩兩千多公里的長途跋涉。途中,他寫了大量反映進藏部隊艱苦開進的新聞報道,對鼓舞部隊的士氣起了很好的作用。1956年10月,西藏軍區(qū)黨委機關(guān)報《高原戰(zhàn)士》創(chuàng)刊時,他便成為最先調(diào)來參與創(chuàng)刊的幾位編輯中的一員。

《高原戰(zhàn)士》報創(chuàng)刊后,焦老師滿腔熱情地投入到工作中去。他經(jīng)??钙鸨嘲?,下到部隊,和戰(zhàn)士促膝談心,寫了不少膾炙人口的好新聞,把真實生動的戰(zhàn)斗生活奉獻給讀者。

“文化大革命”中,報社同志既要參加政治學習又要按時出報,工學矛盾很大。焦老師責任心很強,即使學習任務(wù)再忙,他也要把編稿的任務(wù)完成好。所以,常常是夜已很深,他的辦公室還亮著燈光……

焦老師心底無私,和同志們關(guān)系很融洽。1964年年初,我剛到報社。那時,全國掀起學習宣傳焦裕祿的熱潮。有一天,焦老師對我說:我們焦家出了一個模范。以前,有人給我打電話,問我貴姓,我說姓“焦”,人家老是聽成姓“蕭”?,F(xiàn)在好了,誰再要問我貴姓,我就說姓“焦”,焦裕祿的“焦”,人家再也不會聽成姓“蕭”了。說罷,哈哈大笑起來,我也被他那爽朗的笑聲深深感染了。

1968年12月,西藏軍區(qū)調(diào)整為省級軍區(qū),《高原戰(zhàn)士》報終刊。相處多年的報社同仁,懷著依依不舍的心情走向新的工作崗位。焦老師更是含淚離開,他忘不了20年前,自己就是從這里踏上進軍西藏高原征途的,《高原戰(zhàn)士》創(chuàng)刊和終刊都有他在場,苦苦耕耘了整整13年,轉(zhuǎn)業(yè)后的焦老師隨著編輯部到了樂山。他在工廠里辦工人夜校,輔導(dǎo)工人學馬列和毛主席著作,還經(jīng)常給地委辦的學習班講新聞?wù)n。這期間,他還寫了不少新聞作品,有些作品還被收錄到向海外發(fā)行的圖書中。

1984年,對西藏高原一往情深的焦老師接受了西藏自治區(qū)黨委黨史資料征集委員會的聘請,負責主編西藏黨史刊物。焦老師編了一輩子黨報,現(xiàn)在編黨史,這也是順理成章的。昨日的新聞,今天的歷史。作為一名老新聞工作者,他像熱愛黨報一樣,工作非常投入,他覺得能編寫自己經(jīng)歷過的這一段歷史很光榮,很欣慰,一干就是十年。

1997年5月,西藏軍區(qū)黨委批準編輯出版一本反映《高原戰(zhàn)士》報社歷史的書,取名《雪山號角》。作為《高原戰(zhàn)士》報社的元老,焦老師心中充滿了喜悅,他成為了編輯部成員之一。從研究編寫大綱到搜集資料、編輯稿件,他都極為認真,充滿干勁。他多次在編輯工作會上講:西藏黨委批準編輯這本書,是充分理解了我們這些老報人的感情。我們一定要編好這本書,讓黨委滿意,讓部隊滿意也讓報社所有的老同志滿意。后來的事實證明,這本書,確實受到了大家的好評。

歲月匆匆,當年的熱血青年,現(xiàn)在已年逾古稀。焦老師從他半個世紀的作品中選出數(shù)十篇,編成《彩霞東來》一書,這是焦老師所寫的文稿的精華。重新閱讀這些在西藏寫的和寫西藏的作品,我們仿佛又回到了令自己夢牽魂繞的雪域高原,回到了那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激情年代。

在焦老師的這本文集中,可以說,每篇都寫得真切感人。

焦老師文筆流暢,是有目共睹的。

焦老師的文集內(nèi)容很豐富,除新聞作品和黨史文章外,還有札記和詩歌,都寫得飽含哲理,給人諸多啟迪。讀者只有細心品味,才能略知真諦。

我和焦老師共事數(shù)十年,對他的為人處事,都有很多了解?,F(xiàn)在重讀他的文章,回顧和他共事的難忘歲月,我感到對我有很好的啟示,說出來愿與讀者共勉。

一、焦老師一生默默耕耘,不為名,不為利,埋頭苦干。毛主席說過,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都做好事,幾十年如一日,這才是最難最難的。焦老師正是按照毛主席的教導(dǎo)去做的,在這方面,他的確是我們的榜樣。

二、焦老師工作十分嚴謹認真。他在新聞戰(zhàn)線幾十年,后又長期從事黨史工作,養(yǎng)成了一絲不茍的作風。在新聞報道上,他最反對“客里空”。在編寫黨史工作中,他最主張“信史”。所以,凡經(jīng)過他過手的文稿,都是很負責任的文稿。幾十年來,我見到他的文稿,全是用稿紙謄寫的。那秀氣的字體,也可以說是一部書法作品。

三、焦老師誨人不倦的精神也是難能可貴的。他對新聞戰(zhàn)線、黨史戰(zhàn)線一些年輕的同志,總是循循善誘,熱情地幫助他們提高業(yè)務(wù)能力。今天,仍有許多同志十分敬佩和懷念焦老師。

歷史的車輪已經(jīng)進入輝煌的21世紀。從東海之濱到青藏高原,到處是一日千里的建設(shè)景象。俯瞰大江南北,鐵流縱橫,大廈林立,稻谷飄香;遙望雪域圣地,昔日亂石雜立的荒原,建起一座座新興的城市。邊防部隊的營區(qū),更是鮮花盛開,歡聲笑語??吹竭@一切,早期進入西藏工作的老同志們心中充滿激情。在這個時候讀到《彩霞東來》,無疑會再一次勾起我們對過去時光的美好回憶,這無疑是一件令人賞心悅目的事。

我衷心地祝賀《彩霞東來》出版,祝已進入古稀之年的焦老師為黨為人民再做貢獻。我想,焦老師的這本書也如他的人品一樣,會給人們留下很多很多的啟示。

成都軍區(qū)政治部編研室原主任

四川省新聞學會副會長

王富榮

2013年3月16日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