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說明
《桃花扇》是清初著名劇作家孔尚任的代表作。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季重,號東塘、岸堂、云亭山人,山東曲阜人,孔子第64代孫。年輕時隱居曲阜石門山讀書,后得康熙帝賞識,授國子監(jiān)博士,官至戶部員外郎。著作有《湖海集》《岸堂文集》等。
《桃花扇》寫明末復(fù)社名士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相戀,閹黨余孽阮大鋮企圖籠絡(luò)侯方域,因李香君的反對而沒能得逞,轉(zhuǎn)而投靠奸臣馬士英。馬、阮等迎立福王,把持朝政,排擠和打擊正派人士。侯方域被迫遠依史可法,李香君也被征選入宮。后清兵南下,攻破南京,侯、李得以在南京棲霞山重逢,最終相偕出家。劇本以侯、李姻緣為經(jīng),亡明痛史為緯,描繪了南明弘光王朝的興亡過程,揭示了弘光王朝必然覆亡的命運。
清初的許多劇作者一方面繼承了明代《浣紗記》《鳴鳳記》等歷史劇、時事劇的傳統(tǒng),一方面受當時注重明史研究的學(xué)風(fēng)的影響,創(chuàng)作了許多以明朝史事為題材和以懷明為基調(diào)的劇本,如李玉的《清忠譜》《萬民安》,吳偉業(yè)的《通天臺》《秣陵春》等,《桃花扇》則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取材于離作者年代并不久遠的歷史巨變,作者從一些親歷巨變的人口中和各種野史筆記小說里博采遺聞,擇汰驗核后寫入劇本,使劇本情節(jié)和史實保持最大限度的一致。但是《桃花扇》作為歷史劇,畢竟不能等同于信史,它具有文學(xué)的虛構(gòu)性??咨腥卧谧⒅厥穼嵉耐瑫r,謹慎點染,做到了虛實相濟,使觀眾在情感得到滿足的同時,又能得到有益的歷史喻示。另外,清初“文字獄”大興,作者在統(tǒng)治者敏感的歷史問題上不可能直言不諱,故曲筆和含糊其辭處在所難免。
明清傳奇以平庸的才子佳人戲居多,有“十部傳奇九相思”之說,而《桃花扇》“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先聲》),給愛情戲注入了嶄新的生活內(nèi)容,賦予了重大的主題思想,使其富有更深刻的社會意義,令人耳目一新。劇本情節(jié)自然緊湊,人物個性突出、形象鮮明,結(jié)局破除了大團圓的俗套,這是《桃花扇》一劇的三大特點。另外,在戲曲結(jié)構(gòu)、音律與曲意的關(guān)系、曲白兩者的配合等方面,作者也敢于打破陳規(guī),進行大膽創(chuàng)新。無論是從主題思想,還是從藝術(shù)成就方面來說,前人把《桃花扇》和洪昇的《長生殿》并譽為明清傳奇的壓卷之作,是毫不過分的。
本書以北京圖書館藏康熙刊本為底本,參校暖紅室本、蘭雪堂本、梁啟超注本等版本。不當之處,敬請方家和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