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問自己,離“過氣”還有多遠
活著的尷尬,常常源于強行讓自己永恒化。經(jīng)典和過氣的最大差異,或許就在于它過氣的時候是否還在人世。
※
只要人活在時光中,便會面臨一重無法擺脫的尷尬,它叫作:過氣。
我曾寫過一篇文章,叫《為什么隔一段時間就覺得過去的自己很Low》,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樣的感覺,每回憶前一段時間的自己,就會產(chǎn)生一種感覺:那個人是我嗎?那么白癡?那么土氣?那么迂腐?那么死腦筋?
這就是過氣感。
只要還在進步,我們就會處于一種感覺自我不斷“過氣”的過程中,剝落、新生、剝落、新生……如此反復(fù)。
過氣在生活中處處可見。
歌曲的過氣最普遍,很多歌曲若不是進入KTV,你永遠不會想起要在平時播放,但那些歌明明就是你小時候的最愛。
思潮的過氣也無處不在。馬東和許知遠之爭讓我不禁自問:明明讀書時最喜歡許知遠等人的表達方式,為什么現(xiàn)在倒成了馬東和《奇葩說》的“粉絲”呢?
商業(yè)的過氣更是速度驚人。從諾基亞手機到蘋果手機,當我們回顧時,并不記得中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新的時代、新的消費方式、新的一切就這么來了。
愛情的過氣也是困擾著我的問題。很多錯過的戀人,當時是互相喜歡的,分開是痛苦的,但現(xiàn)在回頭也大多化成了一縷薄涼的唏噓:現(xiàn)在我肯定不會喜歡他的。
還有代際的過氣。游子總說故鄉(xiāng)永遠是回不去的,因為不僅你身體遠了,心也遠了,被連根拔起抽離出了那個環(huán)境,所以即便回家也再難融入,雖在一個時空,也是恍如隔世。
小時候我總會想一個問題——為什么人會無緣無故地喜歡一個事物,又無緣無故忘記,并且不帶一絲慚愧。
后來才明白這不是人的冷漠,它只是一種常情。
時間一過,回過頭來你自然而然就會覺得:哦,那個明星的演繹方式確實不入時了,怎么都覺得怪怪的;哦,諾基亞真的就是有些落伍了;哦,那個人現(xiàn)在看起來就是不合適了,擱到現(xiàn)在我倆也得分手;哦,幸好我當時沒有留在故鄉(xiāng),原來已經(jīng)走了這么遠了……
人就是這么無情,只要時間一過,就會發(fā)自內(nèi)心地覺得合情合理、理所當然。
※
但一旦你反過來想,就細思極恐了:有沒有可能我們不是走得快的一方,而是那個正在過氣的一方?
在你自我感覺良好的時候,過氣感已經(jīng)遍布全身。
人能意識到自己的過氣,這是一種大幸。但當人無法意識到自己正在過氣時,就會被時代、潮流、機會、市場所拋棄,這是一種悲劇,而這個過程,往往如溫水煮青蛙。
它是人和時間的必然關(guān)系——人是血肉之軀,跑得再快,速度終會減緩下來;而時間是絕對向前之物,兩者一定會產(chǎn)生速度差。
時間一定會不斷剝離個體和世界、故鄉(xiāng)、朋友、商業(yè)潮流之間的親密關(guān)系。
等到全新之物到來的時候,所有的感覺、語境、體驗方式、接受方式早已全然改變。
這一定是所有企業(yè)巨頭最想死死抓住的東西——未來需要什么?青年人在想什么?世界會往何處去?新的潮流在哪里?
因為他們都知道時間不會等任何人,不會理會任何經(jīng)濟建筑,它只會向前、再向前,過氣的事物終將被遺忘,新的龐然大物即將崛起。
所以,一個感覺很靈敏的人都有一種習(xí)慣,他們會不斷離開自己熟悉的環(huán)境,去感受這個世界——看看自己和世界的關(guān)系如何,自己的所作所為是否還被這個世界所需要,自己的行為方式是否還處于市場的中心。
這種做法雖然不一定有用,但出于本能地四處摸索,是非常重要的一種天賦。
對待文字,我時常會有這樣的感覺,現(xiàn)在我的文字意涵、文字質(zhì)感,或許是切合當下人心緒、思潮的,但再過個幾年呢?
不知道。
就像自己現(xiàn)在看20世紀90年代的文字一樣,陌生的過氣感(當然你也可以說是經(jīng)典感)撲面而來,不得不承認它已不再屬于這個世界,不再切合當下的情境了,甚至很多語句和姿態(tài)都有些好笑。
所以我會盡量告訴自己:太輕易過氣的東西別生產(chǎn);太輕易過氣的東西,不值得擁有。
※
活著的尷尬,常常源于強行讓自己永恒化。
經(jīng)典和過氣的最大差異,或許就在于它過氣的時候是否還在人世。
一個人/物件,如果早早離開人世/市場,或許會成為經(jīng)典。但尷尬的是,當大環(huán)境已經(jīng)開始扭轉(zhuǎn),它還在堅持自己的老一套,并且苦苦撐了很長一段時間,就很容易成為笑話。
尤其把一個明明已經(jīng)“不太對勁”的東西,硬生生拽進全新的境遇之中,比如過氣明星的復(fù)出、新瓶裝舊酒的商業(yè)行為等等。
害怕過氣但又無法做出一些有效行為的時候,就會這樣。
對環(huán)境的敏感很重要,但大部分人卻只埋頭于過去,對四周轟轟隆隆的時間之聲全然不知。
明白了這些又有何用呢?
作為一個悲觀的樂觀主義者,我總覺得:人若沒有悲觀過,是無法真正樂觀起來的。
心里明白了,便給自己兩個建議:
首先,要改變。
既然過氣是世間的規(guī)律,唯一能夠減緩過氣的方式就是改變。
這種改變,不是沿著原路做一些枝葉上的改變,而是從根上的改變。
隨時去體會當下最新的語境、當下最新的市場,時時刻刻生出新的根,找新的方向。
勇敢往新的方向派出騎兵,去開拓新的、細小的可能,這些全然不同的細小嘗試,會阻止你在一條老路上走得太徹底,回不了頭,它會讓你保持一定松散性、勻出一定調(diào)轉(zhuǎn)的可能。
在巨大拐點來臨時,這些細小的嘗試能把你一點點掰過來,把大盤轉(zhuǎn)過來,讓你繼續(xù)跟得上時間的腳步,繼續(xù)前行。
其次,要有超前的意識。
永遠警惕最熟、最濫、最熱的東西,因為盛極必衰。
不要跟風(fēng),不要重復(fù),要尖,要扎,要狠。
永遠盡力去做那個超出了當下要求的新事物,哪怕有些人還不懂你,哪怕還沒有被完全看到價值都沒有關(guān)系,但超前性很重要。
找對了感覺就去做,去打開局面,讓四周眼光漸漸會聚過來,只有超前了,走在了時間的前面,你才會有贏的可能,否則我們只能永遠追逐時間。
最后,多問問自己:離過氣,我還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