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派養(yǎng)生恐怖分子
一支小布旗
尋常的一條街道。牙科診所前,兩條長木椅,提供給路過的人歇歇腳。每天早上,四五個阿婆聚在這里,七十歲以上,聊著永遠好不了的慢性病痛,聊著傳說中的秘方與健康食品的神效。九點整,鐵卷門升起,沒睡飽的小護士拿掃把出來掃地,無視于吱吱喳喳一群老麻雀的養(yǎng)生話題,如同麻雀們亦不受那支無精打采的掃帚干擾。我站在不遠處,旁觀著,有個聲音在心中響起:“這樣的活法有什么意思?”但另一個入世甚深的聲音立刻趕到,饒富趣味地看小護士有沒有把地掃干凈,覺得阿婆們辛苦了一輩子,如今還能每日拄傘走出家門,與老鄰居相聚聊一聊小毛病,未嘗不是一種小山丘、小池塘的幸福。想繼續(xù)過人生與不想繼續(xù)過人生、欣賞凡俗與厭倦凡俗的我同時存在,如同年輕與年老兩個世界同時存在,各自發(fā)出軋軋的齒輪聲,錯身而過,卻毫不影響彼此的方向一般。
過不久,老人家有了新的聚會地點。也是一條尋常街道,一間久未出租的店面忽然重新啟用,無招牌無門面裝潢,只豎了一面迎風而扇動的布旗,上書“健康食品”,也有可能是“不健康食品”,要看風的臉色才能判定,路人很難弄明白葫蘆里裝了什么。或許,業(yè)者也不希望路人弄明白,他只要老人們口耳相傳,一個邀兩個,兩個邀四個,鉆進葫蘆來。
靠著贈品打通關節(jié),每日在堤岸、公園、操場集結的公嬤老族相約赴會,聽重要的健康演講。時間一到,族人魚貫而入,大門接著緊閉,仿佛里面正在進行某巫教之歃血儀式,誓師討伐那捉弄人的魔鬼。投影片、講者帶權威感的聲音、輕音樂、銷售小姐親切的笑容,營造出袪病回春的神秘氛圍,重要是,每天感受到有人這么熱切地關心他們的健康——“阿姨,你氣色好好喔,你騙人你不可能八十歲啦!”一句贊美的話,劃開沉重的老病生活,心中霎時長出小綠苗。這種話,子女從來不開口,在付出四五十年辛勞的那一片屋檐下,沒有人懂得“你越來越年輕”是女性永遠期盼的鮮艷玫瑰花。一支紅玫瑰,健康、美麗、愛與崇拜,這是人類永遠甩不掉的夢。而原來,一切是這么簡單,只要按時吞服高人們煉出的丹藥,被竊取的健康很快就會找回來。健康一回來,什么都跟著回來了。
那些失竊的健康包括:靈活的關節(jié),一顆強而有力的心臟,粉嫩平滑的肝,勤快的腎,灌滿氧氣的肺,晶亮的眼睛 ……原來,紙盒內那瓶藥丸就是打擊罪犯的游擊手,用溫開水造一陣小浪送他們進入體內叢林,直達魔鬼盤據的器官營區(qū),攜帶精銳武器的殺手就會以幻影般的速度將魔鬼一網打盡,受傷的細胞一夜間修復、重組、運作。那關節(jié)不再疼痛,雙腳靈活,可以躍起做一個芭蕾舞旋轉;那冠狀動脈恢復通暢,如同總統(tǒng)車隊通過時的任何一條馬路。
昂貴的價錢算什么?“人在天堂,錢在銀行,老婆在教堂。錢是身外物,沒有健康,要錢做什么?什么都是假的,只有健康是真的?!崩献鍌兿嗷ザZ,鼓勵,鞏固生活中不可忽略的微型信仰。
“老婆在教堂做什么?辦追思哦?”一個老族問?!笆裁崔k追思?再婚啦!”另一個答。
即使是強烈冷氣團來襲的早晨,騎樓下,十多位穿得臃腫的老族坐在商家貼心準備的塑料椅上,依序排隊,等候鐵卷門升起。更有幾位坐輪椅的,由外籍看護推來共襄盛舉。每一位的表情似乎說著同一句話:“還我健康!還我健康!”如果不是老族們溫和的語聲,真會令人錯覺,這是被倒會的阿婆們到會首家撒冥紙的抗議行動。
幾個月后,想必是已達到此區(qū)老族的消費上限,布旗收了,鐵卷門又拉下。牙科診所的長椅上,又恢復舊日聚談的情景。但少了一張面孔,一位九十歲以上的慈祥老婆婆,每日拄杖慢步而來,左手戴一串透亮的黃琥珀念珠,總是安安靜靜地聽她們高聲聊天。才過一個冬,這張慈祥的面孔不見了。小護士依然每日掃地,老麻雀依然吱吱喳喳。有人的日子往前走,有人的往后走。
不久,相隔幾個街口,又有一支新布旗出現。老族們聚合的情景再現,只不過這次是另一批長者。像這般小規(guī)模的朝圣行動,通常都以就近的住宅區(qū)為訴求,在老族的腳力范圍內設點,凡是需子女陪同、車載的,都需避免;一則省去接送麻煩,再者也不宜讓年輕人干擾老族的消費決定。
八點不到,門口聚集十多位老族,同樣也有三四部輪椅長者參與其中,推椅的年輕外傭與老族成為強烈對比。老族吱吱喳喳,外傭咕咕噥噥,兩個世界,共享一個太陽,共吹一波寒流。這時間,正是學生夾著書包拼命跑向教室心里喊著:“不要遲到,不要遲到”,正是上班族沖進捷運心里喊著:“我要加薪,我要加薪”,而等待鐵卷門升起的老族,臉上的神情傳達出心中的吶喊:“我不想死,我不想死!”
誰想死呢?想死的,撐不到七八十歲。
研究死亡率的專家說,在現代化國家里,男性的死亡率自青春期開始出現顯著的尖峰現象,十二歲至二十三歲,其死亡率增加了十倍,然后才慢慢下降。這段高死亡率時期,被稱為“男性荷爾蒙失智癥”,是行為上而非生理上的現象,三分之二的死因是意外和自殺。我們固然不宜籠統(tǒng)地以“荷爾蒙失智癥”解釋所有在這段年歲離去的年輕男女,但這個統(tǒng)計提示了另一個思考:除了不可預測的意外事故與疾病,不想留在人間的人,是不會讓自己變老的。也就是說,不管壓在肩上的是一擔什么樣的“爛人生”(請恕我用辭過當),能撐到七八十歲的,基本上都是不想死的—打一個比方,“活著的意志”換算成存款概念是一千萬,“歸去來兮的意志”(閩南語諧音:歸氣來死)等于是負債一百萬,則此人“生命資產”尚厚,偶爾在子女面前唱繞舌歌:“閻羅王你是我兄弟,怎不讓我死死卡歸氣?!辈槐禺斦?。
但是,另一份報告又讓人緊張起來:在臺灣地區(qū),六十五歲以上老人的自殺率,高過其他年齡層二至三倍。換言之,跨過青春歲月那一段足以致命的暗礁之后,四五十年間,認分地扛起命運派給他們的人生重擔,等到跨過老年線,竟又踏入另一段足以致命的暗礁地帶。青春時期的暗礁,較容易獲得支持,銀發(fā)暗礁,較不易獲得援助;年少時,大家急著保護你,因為還有很長的生命可過,年老了,生命只剩一小段,鮮少人能認知,老人也需要被捧在手掌心。
銀發(fā)暗礁的威脅主要來自疾病折磨,如果幸運地熬過這一關,應該可以平穩(wěn)且緩慢地獲得帶病延年之“?!?。那么,這就不難理解了,為什么等在寒風中熱切地追逐健康丹藥的竟是七八十歲的老族們?他們是了不起的生命斗士,一生中,與一波波的奪命暗潮相搏,如今,即使坐上輪椅,仍展現倔強的斗志,積極地想要求得延年之道。七八十這個數字是不夠的,他們要求更高的待遇,要繼續(xù)攻頂,成為百岳勇士。
一箱電子養(yǎng)生郵件
“要活就要動,有養(yǎng)才有生。”這句話幾乎已成為總計七百一十一萬、五十歲以上人口的基本口號了。
其實,認真推敲起來,六十三萬、八十歲以上的老族們,生長于戰(zhàn)爭亂世、窮鄉(xiāng)僻壤,一生就是一部媲美杰森·斯坦森之驚悚格斗的“動作片”——炸彈丟來時急速跑動,為生存而長期勞動。時下所稱每周三次每次半小時之流汗運動,簡直令他們嗤之以鼻:流汗算什么,血都流過了嘍!他們那千瘡百孔亦是千錘百煉的身體,已自動進化成高性能的人形跑步機。至于“養(yǎng)生之道”,我阿嬤那輩都吃蘿卜干、豆腐乳、醬瓜、酸菜,也嚼了不少豬才會吃的地瓜及地瓜葉、發(fā)霉的粿、微餿的糕。對阿嬤而言,食物沒有“壞掉”這回事,只是味道改變而已,只要洗一洗、蒸一蒸,還是能吃的。他們從未以老母雞煲湯、燕窩、靈芝、人參加以滋補,怪哉,個個帶著興旺的食欲輕輕松松飆上九十,甚至上看一百,真要氣死那些砸銀子買不到健康的富豪。這一輩人不太在意養(yǎng)生,能活下來,已經夠感謝的了。
五十至七十九歲共約六百四十七萬人中,又可粗分為兩派:漸老族(五十至六十四歲),逾四百五十八萬人;老族(六十五至七十九歲),逾一百八十九萬人。這兩大區(qū)塊的養(yǎng)生觀念與技巧是不同的,會聽信偏方、揪團買電臺介紹的藥品、追逐一支布旗所宣揚的仙丸的人,多數落在老族這一區(qū)。他們之中,不少人熱愛醫(yī)學,具有不被認證的醫(yī)生潛力,會把心臟科、泌尿科開給他的慢性病藥,與購自中藥店或小布旗店、地下電臺的補體藥丸,自行依朋友強力見證或個人情緒感受而斟酌服用。有時,也出現神農氏附身,燉煮不明草藥加以補強,直接促進洗腎產業(yè)之蓬勃。這群老族的子女,不少人因與父母大聲爭吵、拍桌摔椅、丟棄藥品等激烈手段而被扣上不孝的大帽子。凡是走到這一步的,皆是養(yǎng)生養(yǎng)出了恨的。洗得了腎,卻洗不去沾粘在親情里的怨懟。
較年輕的漸老族,具有正確的養(yǎng)生知識與醫(yī)療常識。但是,不代表他們都是理性的信徒??駸崾且环N很難自我發(fā)現的情緒病菌,易滋生,不易消滅。
這批戰(zhàn)后嬰兒潮大多受過良好教育,參與臺灣經濟奇跡,識見勝過上一代。他們不會用“血濁”來描述健康狀況,也不認為跟隨媽祖繞境就能讓心臟年輕。數據,才是生活中的重點。他們知道,總膽固醇不能大于兩百,三酸甘油脂必須小于一百五十。族人聚談,話題從歐債、美國經濟衰退,接著跳到股市房地產、子女結婚否或抱孫未,最后一定落入健康大籠子:某親人罹癌、某友猝逝、哪位醫(yī)生高明、近期服用何藥、血壓血脂多少。“我膽固醇高了一點?!?“多高?”“破三百?!迸e座驚呼連連,如聽聞你在大安區(qū)買了三百坪豪宅,心中有個聲音響起:“唔,天堂近了!”
拜網絡之賜,此族精通搜尋技巧。網上門診、網上藥典、健康食品門市、生技公司產品皆已加入“我的最愛”,兼以電郵轉載轉載再轉載,與同伴互通有無,以一指而遨游太虛養(yǎng)生幻境,樂此不疲。族人每日花在閱讀訊息的時間多過與家人談心,一看到抗老防癌延壽秘技、如何活到百歲不癡呆、不生病的生活、十大長壽食物,便中了蠱,非得立刻翻讀不可。
譬如,來一封電郵“主旨:香蕉皮治老人斑”,內容淺顯易懂,敘述生動誘人:“沒想到才搽幾天,臉上一塊瓜子大的斑居然淡到看不清楚了!”惹得你真的跑到“全聯”買香蕉,當下吃一根,以內皮抹手背,靜置三分鐘,受不了黏,洗去為妙,除斑失敗。又來一條“主旨:老花、近視護眼秘方”,內容明白曉暢,具煽動力:中醫(yī)師祖?zhèn)髅胤健坭郊t棗帶核桂圓……近視一千度變兩百……這還得了,趕緊奔向中藥店,救眼要緊。燉了幾次,無人捧場,自行仰頭灌下以免糟蹋,亦宣告破功。再來一條“主旨:肝硬化居然有救”,又有一條“百歲七大秘訣”,亦有“防癌其實很簡單”,還有“上帝的藥房”……
一箱電子郵件,泰半是養(yǎng)生保健,尤有甚者,三個彼此不相識卻同時擔心你會早死的族人寄來“百歲秘訣”。不久,另一個恐慌派族人傳來驚悚數據“每十二分二十一秒,一人死于癌癥?!备袅艘荒辏袀€訊息較落后大概住在“深山林內”的族人轉寄“香蕉皮治老人斑”給你??駸崾貏t第一條:自己熱,也要讓族人熱。只有進入漸老期的人才能感受,族人每日升起熊熊的養(yǎng)生篝火,載歌載舞,互相拿火把烤焦對方的那股興奮與熱情。
經濟基礎雄厚、閱歷豐富的漸老族是養(yǎng)生保健市場的主力消費群,月擲數千至萬,不皺眉頭。人與小丸的關系頗有趣,小時候,那丸叫糖,老了,那丸叫藥,只有漸老未老一族,那丸叫夢幻。
所以,打開漸老族家中的養(yǎng)生保健專柜,不難發(fā)現其豢養(yǎng)的夢幻隊伍。西方補品如:花旗參、亞麻仁耔、藍藻、蜂膠、葉黃素、銀杏、魚油、維骨力、銀寶善存……本土派有:蜆精、蒜精、花粉、卵磷脂……東南亞日系韓系較不多見,但不時也有晚輩進貢燕窩、高麗人參。中系以藥材為主,凡從大陸旅游歸來必有冬蟲夏草相隨。專柜里亦設主題區(qū),如更年期區(qū),應有大豆異黃酮蹤影,性福專區(qū),或可見到鯊魚精。有個不夸張的說法,若你從美國回來,想給親友買禮物,買善存、銀寶善存、葉黃素、維骨力、鈣片就對了。
對漸老族而言,吃藥這種事沒啥大不了,有病治病,沒病強身。還記得鄧麗君《何日君再來》嗎?她那千回百轉的溫柔嗓音勸著:“來來來,喝完了這杯再說吧!”唉,吃藥亦是,吞下去再說吧!
夢幻小丸子
愛吃補藥的,豈止現代人,古人也吞得兇。
《紅樓夢》里的大藥罐非林黛玉莫屬;先天有不足之癥,氣血虛弱,所以弱不禁風。自小,會吃飲食便吃藥,一日不斷。初來賈府,與眾姐妹嗚咽摟抱相見了,賈母問:“常服何藥?”黛玉答:“如今還是吃人參養(yǎng)榮丸?!辟Z母道:“正巧,我這里正配丸藥呢,叫他們多配一料就是了?!?/p>
黛玉的年紀,正是現代孩子拼“小升初”的關鍵時刻,生于富貴之家,吃好睡飽不用補習有丫環(huán)伺候,竟然身體差到需要吃人參,怎不令人捶心肝?除了這味,書中尚出現治婦女氣血虧損的八珍益母丸,滋陰補肝腎、治療虛勞咳嗽的麥味地黃丸,顯見這群女孩個個蒼白。
黛玉每年春分秋分之后必犯嗽疾,寶釵看她咳得辛苦,提了食療之方,很簡單,“每日早起拿上等燕窩一兩,冰糖五錢,用銀銚子(小鍋)熬出粥來,若吃慣了,比藥還強,最是滋陰補氣的。”這還不夠,寶玉也為她開了方子,要有“頭胎紫河車,人形帶葉參,龜大何首烏,千年松根茯苓膽及珍珠”。藥材珍貴,看來沒配成。
端午,元妃賞賜家人禮物,給邢夫人、王夫人的清單上有錠子藥,即是把藥制成堅硬的小塊,猜測其作用應該類似“善存”。
黛玉是先天氣血虛弱,寶釵相反,先天從胎里帶來一股熱毒,發(fā)病時會喘嗽。尋常藥是不行的,要吃一個禿頭和尚開的方子。
周瑞家的問:“不知是什么海上方兒?姑娘說了,我們也記著,說與人知道,倘遇見這樣病,也是行好的事?!?/p>
寶釵見問,乃笑道:“不用這方兒還好,若用了這方兒,真真把人瑣碎死。東西藥料一概都有限,只難得可巧二字:要春天開的白牡丹花蕊十二兩,夏天開的白荷花蕊十二兩,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兩,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兩。將這四樣花蕊,于次年春分這日曬干,和在藥末子一處,一起研好,又要雨水這日的雨水十二錢……”
要是雨水這日不下雨,就得次年再等。再加上白露這日的露水十二錢,霜降這日的霜十二錢,小雪這日的雪十二錢,將這四種水和了藥,再加十二錢蜂蜜,十二錢白糖,丸成龍眼大的丸子,盛在瓷壇內,埋在花根底下。若發(fā)病,吃一丸,用十二分黃柏煎湯送下。這丸有個名,叫“冷香丸”。
基本上,這一段文字顯示曹雪芹當時的精神狀態(tài)有虛耗現象,案頭疲憊,寫幾段戲文給自己“爽快”一下。
漸老族年輕時看《紅樓夢》女兒們,覺其弱不禁風、掩袖喘嗽、扶幾移步之病態(tài),有一股幽蘭之美。當時恨自己怎么這么粗勇,百毒不侵,無緣做出“左右扶起嬌無力”之惹人愛憐狀!成為漸老族之后,深知健康是一切財富的基礎,對病態(tài)美有了不同的看法。
以下劇情純屬虛構,但也可能跟某些人家有所雷同。
大兒子帶了一個林黛玉回來,氣質優(yōu)雅,一看就是書香子弟。可是,一頓飯間,不時需要兒子為她拍背緩咳、遞水潤喉,還替她把菜里的蔥姜蒜挑出,說是太刺激了(做媽的你冷眼旁觀,心想:過年前老娘感冒,咳得半死,也沒見你倒一杯水來看我死了沒有?。?。黛玉一口氣稍緩,自云這病是不能累的,洗碗多站一會兒就喘起來。兒子聽得一臉疼惜,問:“燕窩開始吃了沒?”你接口:“什么燕窩?”黛玉抿了抿嘴,說:“詩社有個學姐學過中醫(yī),建議我每天早晨吃一碗燕窩。”你聽這話,緊張得頭皮發(fā)麻,暗想,是否叫二兒子側面勸一勸這個癡情哥,交女朋友不能光看漂亮,要多想想一些長遠的事才行。
才想著呢,第二天,老二帶一個薛寶釵回來,應對得體令人歡喜。忽然,聞到廚房飄來的煎魚味,竟喘咳不已,說不出話來;兒子奔來叫你:“媽,別煎了別煎了!”又立刻從她的背包取出藥丸,倒出保溫瓶內的黃柏湯讓她服下,漲紅的臉才漸漸平復。兒子看你一臉驚慌,說:“媽,你不用擔心,有一家中藥店專門幫她配冷香丸,她從小吃。”你的臉忽冷忽熱,問:“從小吃,這貴不貴?”兒子說:“不貴不貴,一顆才兩百五十。”做媽的你,暗暗咬牙加重“才”這個音,說:“那……那就好,多久吃一顆???”寶釵答:“不一定,厲害的話,一天三顆,不喘就不必吃。我這病就是不能聞油煙?!闭f完,揮手扇煙,又補了一聲咳。
“一天三顆,七百五,一個月二萬二千五百,大學畢業(yè)生的月薪是二萬五千元[2]……不喘就不必吃,問題是聞油煙就會喘……”你想著,心情大壞,接著也哮喘起來。但兒子與寶釵在房里打電玩,沒人理你。
這就是漸老族的矛盾,自己滿柜藥品,卻希望兒子交的女朋友個個像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
自云“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收容乞丐的地方)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的蘇東坡,性格曠放瀟灑,才氣懾人,其作品如日月并明,即使是隨手戲作,也像一夜星空。大才子雖然胸中萬卷,落筆如風雨,但高貴的靈魂、不世出的天才都藏放在一具跟你我一樣會衰老的肉身里,不保養(yǎng),朽壞得更快。是以,東坡大師也深諳養(yǎng)生之道。某次,見弟弟子由紅光滿面,得知他練瑜伽,也跟著練。此外,更鉆研道家修煉之法,吃朱砂、煉丹藥。
東坡可能是古今文豪中最是鬼才多端,也最具有化學實驗興趣的——當然,能力是另一回事。他愛釀酒,自夸蜜柑酒如何醇美,但據說喝了他的“密酒”的朋友都腹瀉。一生仕途多舛,六十多歲了,還被貶到海南島,但不改其任性逍遙、隨緣放曠的性情。島上找不到好墨,令大書家十分苦惱,竟自己做實驗制墨,差點把房子給燒了,事后從殘跡中尋得十幾條手指粗、狗屎般的墨條,自己大笑一場。沉迷于養(yǎng)生術的他,更是熱頭熱臉栽進去,辟室置丹爐,自己提煉夢幻小丸。寫過兩則煉丹筆記,一叫“陽丹”,自尿液煉出白色粉末尿素,加棗肉做成小丸,空腹時配酒服用。一叫“陰丹”,由頭胎生子的婦人奶水提煉,做成藥丸。但不知陰陽兩丸是分開吃一日陰一日陽,還是同時吃兩丸?藥療加上食補,東坡常吃胡麻與茯苓,稱之為仙人的食物。照這說法,我們現代人真是享福,黑芝麻一罐一罐地吃,一面過神仙生活一面抱怨自己歹命。
既然說到“尿”,不妨補充一下陽丹的愛好者。大凡皇帝都怕死,明嘉靖皇帝晚年也喜好長生之術。右政通顧某(他的名字不值得我們記),勤勤快快地取童男童女尿液(想必那幾個孩子被逼灌水,丫環(huán)老嬤們齊力捉來取尿的情形,說不定已到了輕度虐童的程度),煉制長生尿丸,呈給老糊涂皇帝?;杪樦埿拇髳?,封顧某為禮部尚書。滿朝文武都討厭他,私下給他一個封號叫“煉尿尚書”。重點是,吃了這么多尿丸的皇帝,最后還是尿不出來——死了。
煉丹大師蘇東坡的投資報酬率不盡理想,比他長十七歲的司馬光活到六十八,東坡輸他,只活六十六。司馬光寫過有名的家訓《訓儉示康》,訓勉兒子司馬康以儉樸為美德,由此猜測,司馬老爺忙著主編《資治通鑒》忙了十九年,應無空閑也無興趣煉什么夢幻小藥丸。要是兒子敢辟室置丹爐,給老爹知道了,以幼時“司馬光砸缸救童”的脾氣與力氣,不把那爐給砸了才怪。但是,老夫人是否私下請道士煉了,偷偷捏成芝麻湯圓,煮酒釀給老爺補一補,那就不知了。女人為了幫助丈夫完成千秋萬世之偉業(yè),會做出什么事來,寫歷史的男人永遠不會知道。
萬歲,萬歲,萬萬歲
據統(tǒng)計,男性平均壽命七十六,女性八十二點七?;顜讱q才夠呢?
七十的,覺得八十是最起碼的。八十的,覺得九十差不多。九十的,覺得一百歲不是不可能。一百了,還不想一了,一〇一、一〇二、一〇三、一〇四、一〇五……
你要活幾歲才夠?
與其狂熱地追逐養(yǎng)生潮流,變成一個怕死的恐怖分子,還不如參考蘇東坡后來所悟的養(yǎng)生法來提醒我們走上正確的路。有人問他長生秘方,他說:
無事以當貴,
早寢以當富。
安步以當車,
晚食以當肉。
總而言之,簡樸的生活、規(guī)律的作息、適度的運動、清淡的飲食。千百年來,這套養(yǎng)生哲學是最佳途徑。不過,我忍不住想加一句:自在以當壽。人生如登山健步,不停地數算自己走了幾里路,有何意義?登山不是為了算里程,是為了游興;一個人入世,不是為了活幾歲,是為了驗收自己成為什么樣的人。
一個老者最后活幾歲,對別人而言毫無意義也不會有人在意,但是,他活著的時候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卻有人在乎,甚至,讓人永難忘懷。
是以,養(yǎng)生,不應是為了把自己養(yǎng)到理想的歲數,而是,重新養(yǎng)出對生命的態(tài)度:
不管活到幾歲,這一生都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