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室靡家,xiǎn狁yǔn之故。不遑啟居,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憂心烈烈,載饑載渴。我戍未定,靡使歸聘。
采薇采薇,薇亦剛止。曰歸曰歸,歲亦陽止。王事靡盬gǔ,不遑啟處。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彼爾維何?維常之華。彼路斯何?君子之車。戎車既駕,四牡業(yè)業(yè)。豈敢定居,一月三捷。
駕彼四牡,四牡骙kuī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mǐ魚服。豈不日戒,狁孔棘。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這是一首早期的邊塞詩。全詩共六章,每章八句,比較完整地展現了征人由久戍不歸及歸時痛定思痛的感情歷程。從結構上看,這首詩可以分成三個部分。前三章主要表現久戍思歸之情;繼二章寫軍旅生活;末章是全詩結穴所在,寫戍卒在得歸時轉覺感傷。
前三章采用疊詠的形式,寫戰(zhàn)爭間歇時,戍卒難以遏止的思鄉(xiāng)情緒。各章首二句疊詠,“采薇”即采集野豌豆苗,在糧草不續(xù)時,士兵只好以此充饑。這樣,全詩一開篇就展示出一幅凄涼的戍邊生活畫面。三章在疊詠的同時,情景亦有遞進。薇由作,而柔而剛,時序也經歷了從春到秋的變化,一年將盡,仍然是君問歸期未有期。年關將近,還回不了家;是(狁)害得他們有家難回,不得安寧。第二章進而說到歸思難收,憂心似焚,而且饑渴難忍。軍隊駐地沒個一定,連捎個家信也不可能。第三章寫眼見小陽春(陽月即十月)了,回家還沒個指望,戍卒積憂成疾。通過反復詠唱,抒情漸次深入。
四、五兩章銜接,寫戰(zhàn)斗激烈時,戍卒沒有工夫想家?!氨藸柧S何”二句起興,寫將軍乘坐的戰(zhàn)車之威風,兩章多次出現“四牡”的形象,寫得雄赳赳氣昂昂的,于中可見軍容嚴整及將士忠勇報國的豪情。客觀上也表現出乘坐戰(zhàn)車的將軍與徒步奔馳的戰(zhàn)士,到底還有苦樂的差別。戰(zhàn)馬隨時在轅(既駕),戰(zhàn)士則是弓箭隨時在身(魚服是繪有魚紋的箭袋),他們一個月中就有多次接仗(三捷),所以無法定居。戰(zhàn)士須隨時加強警戒,因為他們面對的是兇頑的匈奴,軍情十分緊急(孔棘)。在戰(zhàn)斗緊張的時刻,在戰(zhàn)車后奔跑時刻,靠著車廂躲避飛矢的時刻,是沒有工夫去想家的。然而,枕戈待旦時,則一定會祈愿和平的實現與親人的團聚。
末章寫戍卒終于生還,一路上悲喜交集的情態(tài)。朝思暮想、夢寐以求的回鄉(xiāng)的愿望終于實現,照說應該感到高興才是。然而詩人卻偏寫歸途遇上風雪交加的天氣和一路上又饑又渴的情景,還讓他回憶起從軍時那個春天一路楊柳依依的景色以及由此產生的感傷,這就很耐人尋味了。首先,從軍是在春天,而且是從南方出發(fā)的,自然會看到“楊柳依依”的情景;還鄉(xiāng)則遇上冬天,而且是從北方出發(fā)的,自然就遇上“雨雪霏霏”的天氣。這里有季節(jié)的差異,也有地理的差異。這種差異無疑將引起對故鄉(xiāng)殷切的思念,即歸心似箭的心情。從軍時雖一路“楊柳依依”,然而卻是遠離故鄉(xiāng),死生未卜;眼前雖然“雨雪霏霏”,又饑又渴又凍,畢竟絕處逢生。所以戍卒還是感到幸運的。
王夫之評這四句是“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也就是說,楊柳依依中的悲哀,更見得悲哀;雨雪紛紛中欣喜,更見得欣喜。這是反襯修辭的妙用。同時這里不只是欣喜,還包含有感傷情緒,也就是通常所謂“痛定思痛”的情緒。多年的出生入死,同伴的凋零,夠生還者一路上回味。再說,家中的情況還是一個未知數。漢樂府:“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xiāng)里人,家中有阿誰?”唐詩《河湟舊卒》:“少年隨將討河湟,頭白時清返故鄉(xiāng)。十萬漢軍零落盡,獨吹邊曲向殘陽?!痹娭惺涞拿魈祀y保不是這個樣子??傊?,詩中人慶幸之余,心里也在打鼓。
此詩寫法與《氓》相近,前五章出以歸途的回憶,有助于表現痛定思痛的心情。讀罷此詩,讀者仿佛看見詩中主人公慢騰騰地走向畫面深處,走向雨雪濃重的遠方,只留下一個孤獨的背影,一聲幽幽的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