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要么接受,要么走

此時此刻相愛的能力 作者:鹿?jié)M川 著


一萬個華麗的來日,也抵不過一個精致的現在。與其花太多心思去想遙遠的未來,不如此時此刻好好相愛。

要么接受,要么走

別總說你忍耐了多少、遷就了多少,真正的包容才不只是說說而已,反而是靜默的。

夢露說過一句很酷的話:“如果你不能接受我最差的一面,就不配擁有我最好的一面?!边@真是一種霸氣高冷的自知與誠懇,難怪有無數男人對她魂牽夢繞。

兩人相處之初,都像走進了一個神秘蔥蘢的大花園,看什么都感到欣喜,無論對方為你做什么,你都覺得新奇和感激,似乎眼里只有這個人的好??呻S著相處的時間越來越長,對彼此的了解日益深入,對方的缺點像豆粒兒一樣次第蹦出,你從剛開始的“覺得有點兒不舒服”,一步步走向“越來越不欣賞”,甚至到了“就快難以忍受”的地步。你心中的失望在不可抑制地瘋長,就像經歷了一場漫長的排隊,終于買到了那家被人交口稱贊的桃酥,吃到嘴里又覺得“不過如此”,甚至腦中還會閃過“我真是瞎了眼”的念頭。你開始忍不住指責,由此見到更多你不愿看到的嘴臉——但更多時候,其實你是在拿對方的缺點別扭自己。那么多的看不慣和計較,正快手快腳地把你在愛里的喜悅一點點搬走。

如果你肯把對一個人之前的認識全部擦除,用一顆客觀的心重新審視對方身上的那些“缺點”,或許你會發(fā)現,原來一切并沒有什么大不了。

是的,其實他身上很多你眼里的“缺點”都無關痛癢,可能只是一些與你不同的生活習慣、思維方式而已,不關乎他的道德品質,更不會危害社會,并非那么不可寬恕。而那些之所以被你看到,讓你那樣揪著不放,只是出于你帶有偏見的看法,是你那顆不清醒的心扭曲、夸大了它們。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我們之所以經常挑剔別人,嫌棄對方不夠完美,歸根結底有兩大主因:一是不懂欣賞,二是自以為是。這都是人的通病。若能洞悉這些,并為自己換一個視角,你會發(fā)現,他身上某些被你認為的“缺點”,在別人眼里很可能變成了優(yōu)點:一個人的“嘮叨”未嘗不是一種細心,一個人的“沖動”未嘗不是一種果敢……只是你之前一直沒有去那樣理解和欣賞而已。就在你轉念之間,整個世界也就跟著豁然開朗起來。

即便一個人身上確實有被很多人指責的缺點,那又何妨?你明知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的道理,何況,你在別人身上發(fā)現的問題,往往你自己身上也有,否則你就不會那樣“輕車熟路”地發(fā)現它們。

一個人的缺點自有形成的原因和道理所在,即便那讓他看起來很不完美,但似乎也沒什么大的問題。即便他這么多年來一直佩帶著它們,他依舊成活得很好,完全不需要你去“挑破”和“開刀”。

你需要做的只是去正視、接受、理解并包容,而絕不該是忽視和企圖改變。也千萬別說什么“我愛他,所以也愛他的缺點”這樣看似“博愛”的蠢話——沒有人會因為一個人的缺點而愛上對方,那只能說明你仍然沒有做到正視對方的缺點,在為自己的無能找些“偉大”的借口。

嗯,要么泰然接受,要么安靜走開。

《圣經》中寫道:“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這里的“忍耐”其實就是“接受”和“包容”的意思。別總說你忍耐了多少、遷就了多少,真正的包容才不只是說說而已,反而是靜默的。

寬容別人其實也是在寬容自己。這也正為我們解釋了,為何閱歷越深的人,對人對事反而會越寬容——看似是對別人的接納,實則是軟化自我,壓降戾氣,這會讓你的心更加寬厚豁達,學會在愛中收獲更多的快樂。

當然,對戀人的包容也應有一定的限度,否則就會淪為一種喪失原則的容忍和諂媚。對彼此的包容也應相互進行,否則親密關系很容易脫離本然的平衡。

急啥,我們又不趕時間

真想跟你好好相處的人心里明白你們來日方長,只有想玩玩的人才惦記著早點兒得手盡快轉移陣地。

“忘記一個人的最好方法是馬上投入備胎的懷抱”,這句聽起來蠻有道理的話,其實坑了不少心如死灰的失戀者和可愛無辜的備胎。

既然你都心如死灰了,還不快給自己放個“療養(yǎng)假”,干嗎非要勉強自己、禍害別人呢?又不是急著攢工分、收集七龍珠……

談感情和蓋房子一樣,偷工減料、急于求成的肯定都不牢靠。既然不牢靠,那就干脆不要去蓋。

我的一個朋友就有過一段被當作備胎的經歷,那事還得從三年前說起。

他們從事不同領域的工作,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開始在QQ上接洽兩家公司的合作事宜。他們交流得很融洽,于是,那次合作結束后,他們就迫不及待地開始了約會。

我的這個朋友成熟精干,也屬于很有品位的那種,一向對自己很有信心,覺得肯定能迅速俘獲對方的芳心。他們吃了兩次飯,看了一場電影,對彼此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可不知道到底哪里不對勁,他再約她就約不出來了。他自然識趣,也就不再叨擾。

可悲劇就悲劇在,他沒俘獲到別人的芳心,卻把自己的給搭進去了,別提那段日子他有多郁悶了——而這也就為后面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他們大概整整一年沒有聯系,有一天他突然接到她的電話,看到手機屏幕上蹦出的那個名字,他的第一感覺是“她打錯了”,但小小猶豫了一下后,他還是接起了電話。

她說想找他敘敘舊。嗯,敘敘舊,多意義深厚的一個詞兒啊。幸福似乎來得太突然,他暈乎乎地就跟對方約好了見面的時間和地點。放下電話后,雖然他隱隱覺得其中“有詐”,但還是抑制不住那種心花怒放的感覺——那一年內他持續(xù)單身,偶爾就會突然想起她。而那個當初她為啥不再理他的“未解之謎”,也一直深深困擾著他——單沖著這個謎團的真相,他此行好像也是非去不可。更何況他自信的本色依舊沒變,很快就斷定她是因為錯過他而懊悔不已,一年后終于鼓起勇氣決定挽回這份天賜良緣……

好吧,理由真是要多充分就有多充分,就好像有人反對他們重逢似的。

一年后再見的兩人依舊談笑風生,仍像當時那樣吃飯、看電影,似乎并無任何間隙。而關于她當時為何突然不再與他聯系,她給出的解釋是:工作上遇到了煩心事,突然沒有了談戀愛的心情——言外之意就是,現在又有心情了。

這對他來講可算是個好消息,他似乎立即原地滿血。為了不再辜負這個“充滿希望的春天”,他一鼓作氣,趁熱打鐵,又連著三天約她,恨不得把心掏出來指給她看:“其實這一年來我一直在想你,你瞧,這里寫滿了你的名字……”

于是在第五天,她主動提議去他家里坐坐,狂喜之余,他覺察出似乎有什么東西不大對勁……嗯,好像進展得有點兒快啊,奧特曼還沒來得及灰頭土臉,兩招就打倒小怪獸了……

但心里嘀咕是嘀咕,他怎么可能對這樣的提議說“不”呢?先一腳把油門踩到底再說!

可她的表現越來越讓他不安。比如,沒過兩天,她又提出每天下班后要來給他做晚飯,他一臉幸福地答應后,她就真的拎了各種蔬菜水果打車殺過來了;再比如,吃飯的時候她偏要彼此喂對方吃……總之,她跟他做了很多看似甜蜜卻又過于刻意的事,就像事先定好了腳本,男女主角第幾場第幾幕將它們表演出來一樣。她好像是想靠這些密集發(fā)送的親密舉動,讓他迅速感受到她對他的“愛”。

我說過,我這個朋友是個聰明人,即便一時被喜悅沖昏了頭腦,他也懂得透過現象看本質。不到兩周他就跟她分手了。她根本沒有表現出任何難過的情緒,而是一臉平靜地問他為什么。

他說:“因為你根本就不喜歡我,你只是想迅速進入一段關系而已?!?/p>

我為他鼓掌,沒想到他能說出這么高冷驚艷的臺詞來。

原來,他費盡心思找到了她的博客,發(fā)現她有寫心情日志的習慣。而事情的真相讓他憤懣到顫抖,他甚至覺得自己被人欺騙了感情。

是的,在她剛跟一個男人分手后,她經過綜合測評、精心選拔,使他迅速成為了一枚金光閃閃的備胎。而她跟他做的那些甜蜜的舉動,都是她跟那個男人一起做過的事情——他不過是她重溫回憶的一個道具,一卷被她拿來包扎情傷的繃帶而已。

這真讓人傷心,尤其是在一個人真的很喜歡另一個人的時候。

那段時間他萎靡不振,很少喝酒的他有一次竟抓我出來說要大喝一頓。他酒量不行,沒喝多少就達到了臉紅脖子粗的效果,然后開始激情澎湃、抑揚頓挫地向我拋撒內心的憂傷,還不時配以大幅度上肢動作,場面相當滑稽。

我從未見他如此失態(tài)過。

電影《志明與春嬌》中有一個場景令我印象深刻:志明和春嬌像做賊一樣緊張兮兮地去開房,結果事情一團糟,志明不慎磕到了那地方,春嬌又突然犯了哮喘。當春嬌為自己的“掃興”表示道歉時,志明只是安靜地摟著她,閉著眼睛低語道:“有些事不用一個晚上都做完的,我們又不趕時間。”

且不論當時的志明到底是“不想”還是“不行”,單看那句“我們又不趕時間”,說得多好。

愛情應該自然而來,是在某一瞬間突然出現的心動感覺。好的感情也都需要充分的時間來自然生長,一切都細水長流慢慢來,不急著說愛,不急著做愛,花足夠的耐心去了解、去接受、去習慣對方,而不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到最后所謂的愛情只有一具空洞的骨架,沒有值得記憶的血肉。

這好比兩個人在跳恰恰,你一步,我一步,跟好節(jié)奏,互不影響,這才叫默契,才叫會跳舞。可在現實中呢,很多人往往在戀愛這場恰恰中急于表現,搶拍的結果就是絆到了對方的腳,樣子難看不說,還可能跌倒。

更何況,真想跟你好好相處的人心里明白你們來日方長,只有想玩玩的人才惦記著早點兒得手盡快轉移陣地呢。

我還想說,失戀了不要急著給自己找“下一棒”,永遠別為了戀愛而愛。即便你感到受傷急需溫暖,即便你寂寞纏身內心空洞,也千萬不要饑不擇食、隨便湊合。

這就好像,你本來想下樓去吃石鍋烤牛肉拌飯,卻因為肚子太餓、身子太懶,吃下了手邊的一個面包,以為這樣也管飽,可沒過多久卻又發(fā)現,自己想吃的其實還是石鍋烤牛肉拌飯——你能糊弄自己的胃,卻沒辦法糊弄自己的心情。

也別太輕信“日久生情”這樣的話。面對一個在“前幾眼”過程中沒讓你心動的人,即便你再怎么聚精會神,想努力讓自己愛上這個人,可能最終也還是愛不起來。你又何必急切地強迫自己去模仿一種深情,非但把自己折騰得狼狽不堪,還讓對方又累又受傷,結局只能是不歡而散。損人不利己啊。

嗯,日久生的不是情,充其量只能生出習慣。那和愛情根本不是一回事兒。即便你暫時覺得那種關系像模像樣,也早晚有一天會從這種自我欺騙中覺醒過來。

其實你也未必非要擁有愛情,誰也不會離開愛情就活不了,你沒談戀愛的時候不也一樣過?這世上值得去追求的美好有很多種,何必總把眼光拘泥于一處?換個視角,沒準兒你就能領悟到暫時單身的好處——對,是自在。至少你可以讓自己的心休息一段時間,不必馬不停蹄地接著為愛情患得患失。

只有當你不再介意孤獨,你才能遇見那個更平和、清醒、耐心、從容的自己。

也只有當你變得更好,你才會遇見并吸引那個同樣更好的他,擁有一段更穩(wěn)定的感情。

該來的總會來,重要的是看你會不會為自己的愛情施一把更有營養(yǎng)的肥,創(chuàng)造一場更“高級”的等待。

如果覺得無聊,失戀后不妨留點兒時間用來審視、調整、修正自己,把空窗期當成一個升華內心、重獲寧靜的頓點,你可以讀書、寫字,健身、美容,學一項新技能,交幾個新朋友,撿起一件之前沒辦妥的事去認真完成,或是背起行囊為自己兌現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傊舫鲆欢为毺幍臅r間,讓自己有喘息和進步的空間,休整好了再出來愛,以免對他人不公,留下諸多禍患。

一段隨隨便便就開始了的感情,根本無法拯救滿心傷口的你。如果你的心情沒有煥然一新,那你的愛情就無法真正重新起航。

是的,如果想做好一件事,那就先學會慢慢來。急功近利是人生大忌啊。

你猜,他會愛上怎樣的你

別人會對你有怎樣的了解,完全取決于你自己。

記得有一次看《非誠勿擾》,一個土豪男嘉賓的VCR里充斥著各種“低調”的炫富,因此眾望所歸地遭到了臺上女嘉賓的輪番炮轟。而節(jié)目臨近尾聲時他那句“為什么你們只看到我有錢,不看看我的內在”更是把自己推上了風口浪尖。

后來,就連孟爺爺都看不下去了,說了句讓我覺得極有道理的話,大意是:別人看到且評論的,都是你想讓別人看到的那部分。那土豪男嘉賓一下子就閉嘴了。

是哦,別人會對你有怎樣的了解,完全取決于你自己。別人喜歡或討厭你的什么,也一定是你自己先在他們面前成為了那樣的人。他們評說的,只是他們看到的那個你啊。

所以,別總抱怨別人不夠了解和欣賞你,也別總覺得另一半愛你愛得不夠全面、立體,多在你自己身上找找原因,看看是不是你展示自我的方式出了問題,然后把自己調整到你所期望的樣子,這才是關鍵。

我認識一位前主播,他做的情感節(jié)目曾在本地風靡一時,后來他離開了電臺,和別人合伙做起了買賣,當起了小老板。

他是個地地道道的“鳳凰男”,剛跟他比較熟的時候,他兩次三番地跟我提起他生長在農村,而且話題插得很刻意突兀,就像是為了再三確認,別人得知他的出身后還會不會繼續(xù)跟他做朋友。

我明白他骨子里的那種自卑,但我覺得他的這種“試探”大可不必,如果他不說,誰也不會知道他是怎樣的出身。更何況,生長在鄉(xiāng)下到底有什么見不得人的?

當時我怕傷了他的自尊,便拿捏著語氣向他表達了我的想法。他點了點頭,說他明白了我的意思。我不知道后來他跟別人交朋友時還有沒有再刻意強調什么,只希望他能多少放下一些沒有必要的心理負擔。

后來他交了一個女朋友,兩人相處得很融洽,他經常開車去她單位樓下接她下班,還邀請她參觀他親手設計裝修的兩居室。他跟我說過很多次,覺得她就是自己要娶的人,但他從未向她提起過自己在農村長大,更不知該如何開口帶她去見父母。

我沒給他太多建議,更多的只是為他打氣,讓他勇敢一點兒,畢竟最終還得靠自己去邁過那道坎兒。他仍然猶豫不決,每次和我見面,他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

好在他的那個女友沒有讓人失望,他那段時間里的自我煎熬也就沒有白費。有一天晚上他送她回家,下車前他終于鼓起勇氣跟她說自己是個“鳳凰男”,說完之后他緊張到連大氣都不敢喘,車里的空氣仿佛瞬間靜止凝固,他像個犯人似的安靜地等著她的宣判。他女友聽完嘆了口氣,笑著拍了拍他的肩膀說:“一直以為我在你心里還沒到那種地步,我等了這么久你終于跟我說起你父母的事了啊。鄉(xiāng)下空氣和環(huán)境那么好,有空記得帶我去看望兩位老人家?!?/p>

一直困擾他的問題,就這樣冰消雪融了。

我真替他高興,他從十幾歲起就只身一人在陌生的城市里求學打拼,跌跌撞撞很不容易,終于尋到了一個足以溫暖他的靈魂,能跟他攜手共赴人生最重要一段旅程的人。如今他們已結婚一年有余,我和他見面的次數驟減,每次都覺得他的臉又胖了一小圈兒。我在他的笑容里看到了之前沒有過的輕松和滿足,以及那種自然而然散發(fā)出來的自信。

瞧,你覺得拿得出手的,別人未必待見;你藏著掖著的,別人也未必不感興趣啊。

前途難卜,請別忘記好好相愛

未來還那么遙遠虛無,真不適合拿到現在來談論。

很多感情都是被一些不必要的擔憂搞垮的,死得太冤了。

有一次跟一個在外地工作的朋友小聚,他向我提起一段遺憾的戀情。那個女生跟他不在一個城市,他們在微博上認識,從“點贊之交”到“有博必評”,從萍水相逢到一見如故。他們的各個方面都很合拍:相似的職業(yè),相似的交際圈,相似的談吐,以及不相上下的顏值——真是夠美好啊,“金童玉女”亦不過如此吧,“天設地造”這樣的詞兒放在他們身上最恰當不過了。

雖然已經過去快一年了,但他跟我敘述他們相識相愛的初期階段時仍是一臉幸福甜蜜的模樣,眼里還有閃閃發(fā)亮的東西。我據此斷定他是真的愛她,且至今也沒放下。多年來他一直是桀驁的單身主義者,不是因為沒有追求者,而是他挑剔的程度實在令人發(fā)指。竟然有女生入了他的法眼,且能令他如此上心,實屬不易。

他噼哩啪啦說完一堆有代表性的甜蜜細節(jié)之后突然喝下一杯酒,又愣愣地發(fā)了會兒呆,能有半分鐘。如我所料,隨著故事的發(fā)展,他敘述時的情緒也急轉直下:有一次他們在吃飯時不經意聊到了關于未來的規(guī)劃,他不假思索地說出未來生活的宏偉藍圖——那是他很多年之前就給自己定下的目標,他曾跟我說起過,確實美得令人向往。他沒有注意到女生當時的表情,也沒有聽到女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兩人便繼續(xù)吃飯,又把話題牽到了別處。

而讓他沒想到的狀況隨即在夜里發(fā)生。激情過后兩人相擁而眠,她把臉埋進他的胸膛,他能感受得到她輕盈平緩的鼻息。他自言自語般把分隔兩地的思念毫無保留地說給她聽,沒過多久分明感覺到她的肩膀在微微顫抖。他輕輕扳起她的臉,溫濕的一片,那種靜默無聲的悲傷讓他不知所措。他關切地詢問她怎么哭了,她就是不說話,只克制著啜泣,任眼淚一點點從眼里溢出來。

他心疼極了,問是不是他的哪句話說錯了,卻仍問不出緣由,也就不忍心再問下去。他把她重新緊緊擁進懷里,用無盡的溫柔包裹她顫抖著的身體。而他心里特別慌亂,就像個做錯了事又不知錯在哪里的孩子,一點兒辦法也沒有??照{開得有點足,他提了提被子,蓋住她冰涼圓滑的肩膀。

第二天他要趕飛機,他們起得很早。她又恢復了正常的狀態(tài),他想問昨晚的緣由,卻還是咽了下去,仍舊一臉幸福地到樓下陪她一起吃早餐。但還是有說不清的什么東西變了,比如,她沒有像往常一樣讓他送她去上班,而是以怕耽誤他去機場為由,自己招了輛出租車先走了。

出差的整個過程他都悶悶不樂,每次給她打電話時都察覺出氣氛的不對勁兒來。他覺得自己就要失去她了。

那之后他們聯系漸少,他開始收到她發(fā)來的一些情緒消極的短信,有時是抱怨,有時是懷疑,都不像是從前那個她說出的話。他心里兵荒馬亂,卻又表現得大局在握。半個多月之后再見面時,他們一同做出了分手的決定。他毫不驚訝,卻也無法對這結局做出一絲反駁。而他也終于知道,這一切之所以改變的原因,是她并未從他描述的未來藍圖中看到自己,她突然覺得高估了自己在他心中的分量,而眼前的甜蜜或許也只是泡影般的游戲。于是她心灰意冷,自尊心又不許她向他討問:“你的未來里為什么沒有我?”

他們最終還是放開彼此,而且放得很徹底,兩個人誰也沒再聯系誰,他過回了之前那種安靜的生活。看著他隱隱泛紅的眼眶,我明白他在假裝灑脫。但我只能說幾句“天涯何處無芳草”之類不痛不癢的話給他聽。

我為這段戀情感到十分惋惜,一方面覺得這位朋友在談論未來時是該考慮一下他正在說給誰聽,一方面也覺得那個女生未免太敏感狹隘。女生被自己對所謂“未來”的過分擔憂和計較蒙住了眼睛,忽視了眼下正在擁有的美好,直至斷送了這段原本不錯的感情。

這似乎也是女人的“愛情通病”:一旦開始戀愛,就忍不住往終身大事上聯想,好像戀愛的目的只是為了趕緊結婚,只有那樣才能得到一種“歸屬感”。

可大部分男人根本不會這樣想。我們在剛剛進入愛情時,往往只以獲得愛和被愛的愉悅為目的,能夠清醒地將“戀愛”和“婚姻”這兩件事分別開來,只有先在第一件事情中感受到了足夠的基礎,才會考慮要不要向第二件事進階。

是的,愛是一點點積累而來的,男人要娶一個女人的決心也是如此。在他還沒想好之前,你的心浮氣躁只會讓自己漏洞百出,也只能讓他變得更加猶豫。

而我們中的絕大部分人,都會在一生中愛上許多人,又被許多人愛上。也正是因為交往過不同的戀愛對象,有過多樣的情感經歷,我們的“戀商”才會不斷提高,對愛情的理解也才會更加深刻,從而成長為一個愛得更好的人。

所以,不要動不動就把眼前這個人幻想成你要托付終身的人。你是情竇初開戀愛次數太少,還是看《還珠格格》的次數太多了呢?

嗯,愛一個人何必太過高瞻遠矚?“明天”并未發(fā)生,世事也總是變幻莫測,為誰也說不準的事情過度費心,實際上是一種無謂的妄想。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經驗和思維智慧都是有限的,而正是基于這種“有限”,一些真相和事情的發(fā)展往往總是與我們內心的想法相去甚遠。即便你現在不肯承認,我也不用著急,因為生活的多變會一次次讓你認識到這一點。

所以,學會控馭自己的想象,不以主觀期待作為揣測生活的依據,不把過多的精力浪費在妄想之上,不以混沌的頭腦沉醉其中,不夸大歡喜,不畏懼失望,是每個人一生的修行,且不僅僅受益于愛情方面。

無論是戀愛還是做其他事情,以虔誠之心專注于當下的際遇,永遠都很有必要。剛學會走就別急著跑。你要做的只是確認彼此是否真心相愛,確保自己沒有精神溜號,去盡情享受那種愛和被愛的愉悅心情就好了。至于未來,還那么遙遠虛無,真不適合拿到現在來談論。

當然,我并不是在倡導大家愛得盲目,只是覺得愛情本該簡單純粹,而不要把一些虛幻的妄想和亂七八糟的情緒摻雜進來。“走一步算一步”“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不失為更具務實精神的戀愛智慧。

是的,一萬個華麗的來日也抵不過一個精致的現在?;ㄌ嘈乃既ハ脒b遠的未來,反而讓人忘了好好相愛。

最好的戀人在哪里

人活在世,永遠只有眼前的才最真實、最值得珍惜。而最好的珍惜,就是不去辜負。

那些日子她特別迷韓劇,幾乎把全部的業(yè)余時間都用在這上了,連家務也懶得做?!都澥康钠犯瘛贰独^承者們》《我的公主》《結婚的策略》《守護BOSS》《對我說謊試試》……一部接著一部,怎么也停不下來。

而她男友很快就發(fā)現,這些韓劇都有一個共通點——劇中都有光芒四射的高富帥,完美得像一大堆降落在人間的天神。

她男友為此小小郁悶了一下,后來轉念一想:那不過只是電視劇中的角色,畢竟跟生活是兩碼事。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就算她整天對著電腦屏幕流口水,不也還是我媳婦?

于是,在她情緒飽滿地欣賞韓國優(yōu)秀電視作品的過程中,他毅然決然地擔當起了做家務的重任。

好巧不巧,其間她最好的閨蜜正在遭遇情感危機,時常在晚間打來電話各種哭訴,偶爾還叫她出去當面一敘。友誼為重,她只得忍痛放下“觀劇大業(yè)”,奔赴安慰閨蜜的前線。

是的,好話賴話她都說了好幾遍,最終發(fā)現還是陪閨蜜一起罵她男友最解氣,安慰人的效果也最好。

“當初你決定跟他在一起的時候,我就很傻眼——那是個什么鬼?我只是沒好意思說出來而已?!薄耙記]模樣,要個頭沒個頭,工作也不怎么體面,這樣的人在大街上一抓一大把,跟你之前那位比都差遠啦!”“誰說不是呢,就那條件還好意思出去亂搞呢,估計那小狐貍也是瞎了眼的?!薄耙艺f,你還難過個屁啊,果斷PASS!感謝他創(chuàng)造機會讓你逃離苦海,下一個沒準兒會更好!”……

嗯,這句聽起來格外有力的“下一個沒準兒會更好”,一下子點醒并拯救了她那原本傷心欲絕的閨蜜。在她一鼓作氣的慫恿之下,她的閨蜜原地滿血,蹈厲奮發(fā),不到一個星期,就領著人高馬大、彬彬有禮的新男友出現在她的面前,除了驚訝之外,她居然還有點兒羨慕。

閨蜜再墜愛河,功成身退的她也重拾“觀劇大業(yè)”,仍舊每天對著電腦屏幕流口水。閨蜜知恩圖報,“病”好了也不忘她這位“醫(yī)護人員”,隔三差五就請她吃大餐,順帶著向她花樣秀恩愛。

新男友的確棒,人帥,有品,談吐好,最要命的是還特別溫柔體貼,怎么看都像從韓劇里蹦出來的,早把她的前任甩出了好幾條街。那晚他們一起吃過飯,閨蜜男友開車先把她送回家。下車后她發(fā)現閨蜜正笑著跟男友嘀咕著什么,他擺了個“Yes,Madam”的手勢,隨即跑到她面前,伸手遞過一個橘紅色牛皮紙袋,笑容可掬地說:“這是婷婷幫你選的一條小絲巾,送你。她之前的不愉快我都知道了,真的很感謝你在她最無助的時候安慰開導她。尤其是那句‘下一個沒準兒會更好’,說得太好了!要是沒你這句話,估計她也不會走出來,也不會走進我的生活里……所以真的謝謝你!”

“下一個沒準兒會更好?!蓖鴿u漸駛遠的黑色轎車,她捏著紙袋,把那句話又重復了一遍。

是的,好像有什么念頭埋進了她的心。她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男友,一面不動聲色地細細觀察,一面在心里打挑畫叉。

做菜總控制不好鹽分,不是淡得沒胃口,就是咸得齁人,怎么說也不管用,好像在故意跟她較勁似的;性子太優(yōu)柔寡斷,就連下樓買哪個牌子的番茄沙司都要問來問去,特別煩;越來越胖,一米七二的身高,體重直逼七十公斤,還特別懶,也不愿意多運動運動;沒品位,出門永遠是白T恤牛仔褲,在家永遠是老頭背心和大褲衩;沒素質,滿嘴葷段子,還覺得自己特別好笑……嗯,總而言之,她看她男友越來越不順眼,甚至把之前喜歡他的點都推翻了。

在她看完第十部韓劇之后,她異常冷靜地跟男友提出了分手。她男友頓時就炸了,抓著她的肩膀用力搖晃她,咆哮著問她為什么。她面無表情地掙脫開他的手,只沉著嗓子說了句“你弄疼我了”。

那天格外炎熱,空氣中似乎都混著黏糊糊的汗味。她從住了一年多的房子里搬出來,重新住進了公司的員工宿舍。

而至于為什么突然想和男友分手,她心里有個秘而不宣的答案。

如果一個人一心想找“下一個”,那她一定有辦法為自己創(chuàng)造各種邂逅“下一個”的機會。何況我們正身處這個社交手段如此多元的時代。

她知道自己樣貌和氣質不如閨蜜,沒期望那般迅速地俘獲“男神”,而是耐心狩獵,精挑細選,將近兩個月之后才決定跟一個叫Yvan的男生牽手。

Yvan跟她同歲,又瘦又高,雖然不及閨蜜的男友英俊,卻也算得上儀表堂堂,且還有過留學經歷。Yvan愛說愛笑,經常說一些新奇的見聞給她聽。她的目光總是情不自禁地停留在他身上,移也移不開,就像被膠水粘住了一樣。他帶她去吃各種門臉不起眼卻口味驚艷的小餐館,寫各種浪漫溫馨的情詩給她,甚至還手把手教她怎么彈吉他……總之,跟前男友相比,她覺得Yvan哪兒都好。哪怕他只是安安靜靜地坐在那兒不說話,整個人也散發(fā)著令她著迷的光彩。

可她有一天在Yvan的手機里發(fā)現,他把寫給她的情詩都以短信的形式發(fā)給了另一個女生,甚至連每一處空行、每一個標點都一模一樣。

她像遭雷劈了一樣,心疼得像被鐵棍捅了是似的,手指不受控般滑動著手機屏幕,“親愛的”“老婆大人”“想死你了”“么么噠”等字眼在短信記錄中隨處可見……她不得不承認,原來自己光鮮亮麗的男友,也在向別人散發(fā)著同樣的光彩。

她和Yvan分得很干脆,兜著滿滿的傷心,匆忙收回鋪放在他身上的那些期望,馬不停蹄地奔向“下一個”。

是的,她不甘心,覺得自己只是一時看走了眼,下一站肯定候著一個更好的人。她不允許自己在“不夠好”的人身上浪費時間。

之后的一年內,她又交過三個男朋友,每個人都還算可圈可點,也沒有再出現“腳踏兩條船”的狀況,可她總是在關系剛剛步上正軌后提出分手,也給不出什么明確的、有說服力的原因,只帶著一種強烈的、溢于言表的失望離開?!跋乱粋€沒準兒會更好”這句話似乎成了纏身的魔咒,在親密關系進一步發(fā)展的節(jié)骨眼上準時響起,提醒她不要安于眼前的感情,命令她再度為尋覓更好的男人而跋涉。

好在,這個魔咒在一個偶然的小事件中打破。

那是一個工作日的早上,她穿了雙新買的高跟鞋去上班(當然,這也是她為了找到更好的“下一個”所做的投資),感覺自己氣勢增強了不少??梢簿妥吡艘话俣嗖剑杏X后腳踝處火辣辣地疼,低頭一看,已經被新鞋磨破了皮。

她趕緊一瘸一拐地坐到了旁邊的花壇上,掏出紙巾準備墊在鞋里,卻瞬間想到跟她在一起生活了一年多的那個前男友——那是一個蟲鳴迭起的夏夜,她去跟他看一場愛情電影,也是穿了一雙磨腳的新鞋,后腳踝磨掉了好大一塊皮。他知道后讓她坐在花壇上等著,急匆匆地尋找藥店,店員說不零售,他不顧刁難買了整整一盒創(chuàng)可貼,蹲下身一臉關切地給她貼到腳踝上,還堅持把她背回了家。她伏在一具熱氣騰騰的身體上,拿紙巾不停給他擦額頭上的汗,心里覺得格外安穩(wěn)……

她突然哭了起來,一下子明白了很多事。

嗯,原來下一個未必會更好。自己當時擁有的,也許已經是最好的。

生活中也總有這樣一種人:在經歷過幾段愛情之后,他們似乎看出了一些“門道”,不再相信“天長地久”這樣的鬼話,知道眼下的一切都不過是暫時的,明白自己每選擇一個人都就會擁有一種全然不同的心情。只是這些“洞見”難免片面,又被加以愈發(fā)偏激的解讀,到頭來只毀了他們對待愛情的本來面目——他們的頭腦因為注入了極端的理念,變得不再安分,總想在愛里投機取巧,心存僥幸,認為“下一個會更好”,因而不愿深入地走進一段關系,一旦眼里的“不如意”堆積到一定程度,他們便隨時準備迅速撤離,一丁點兒情面也不講。

久而久之,他們修煉成了永遠也喂不飽的“貪愛巨獸”,再多的愛也填不滿他們心底的窟窿,再好的人站在面前他們也不懂得珍惜。他們明白自己不會逗留太久,所以別人的努力和付出在他們看來只是一種為了爭取他們多留下來一會兒的把戲,他們最多只會因這把戲有趣而駐足觀賞,而不會心存感念或是愧疚。他們一直在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心里惦記的也總是下一個正等著他們的更精彩的人。

可,難道下一個真的就會更好嗎?到底要達到怎樣的標準,才稱得上是那種值得滿意的“好”?

其實是不懂得“愛在當下”。這類人參透了一部分愛的規(guī)律,卻忘了什么叫珍惜,只揣著對愛不完整的理解,沿著那些冰冷的規(guī)律不停轉圈跑,就像“熊瞎子掰苞米”一樣,以為自己收獲了許多,在愛里遙遙領先,實則徒勞無功、一無所獲,反倒累得呼哧帶喘。

甚至,他們經歷過的那些“愛情”,對他們來講根本算不上是愛,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參與制造愛、感受愛的過程。真正擁有過“愛一個人”的體驗的,是那些愛他們的人,所以那些愛歸對方所有。而他們,只是在那些愛里倉皇地經過而已,什么也沒有感受到,什么也沒有留下,更是什么也別想帶走。

人活在世,永遠只有眼前的才最真實、最值得珍惜。而最好的珍惜,就是不去辜負。

你所認為的“更好”,不一定適合你。只有真正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就像去選一雙鞋,舒服合腳遠比它是什么牌子更重要。

只要你能夠定下心來,心無旁騖地接受、享受、感激、回應眼前人的愛意,努力保持、升華當下愛的模樣,你就會驚喜地發(fā)現:最好的戀人,原來一直就守在自己的身邊。原來自己一直幸福著。

希望你的每一次選擇,都是因為愛情

等你遇到了真正能使你心動的那一位,你會突然明白,原來喜歡一個人根本與那些條條框框毫不相干,唯有自在和愉悅才是準則。

她眼瞅著就三十出頭了,終身大事卻遙遙無期,連個男朋友都沒有,不僅讓老父老母著急,給我們這些朋友的肩上也添了副不重不輕的擔子——一遇到適齡男青年,我們就想知道對方是否已婚,想著如何把她介紹出去……就像在搞推銷。

其實追她的人也不算少,她要模樣有模樣,要學識有學識,還可以根據情景需要在“女神”“軟妹子(好吧,可能年紀是大了點兒)”“女漢子”“女瘋子”之間進行多檔調節(jié),實乃居家旅行必備之良品。

可問題就在于,她對另一半的要求實在太苛刻了,簡直到了慘絕人寰的地步:必須比她大,最多可以大她十歲;要孝順,雙親俱全,且不能是獨生子;不要求大富大貴,但至少工作穩(wěn)定且所處行業(yè)有發(fā)展前景,律師和醫(yī)生優(yōu)先考慮;不必帥得比肩吳彥祖,但也得看著賞心悅目,最好是濃眉;身高必須一米八二以上(她一米七二,不知從哪本書上看到了“男女最佳身高差為10厘米以上”的說法),體重必須72公斤以上,但不能超過85公斤(據說是那個年齡段男子的標準體重);生活習慣良好,喝酒但不酗酒,不抽煙或可以為她戒煙;愛干凈,但不能有太嚴重的潔癖,梳那種蒼蠅站上去會打滑的發(fā)型的也不考慮;得有力氣,至少可以把她抱起來半個小時;不能吝嗇和斤斤計較,不能舍不得給她花錢(基于此條,金牛座的都不考慮);要幽默,說話有趣有內容,也得懂情趣,偶爾玩一下浪漫;處女座男子慢走不送……

這么些年,偶有符合大多數條件的“壯士”在我們的殷殷期盼之下殺出重圍、拔得頭籌,得以與“女王陛下”近身相處,不出幾日卻又悉數敗下陣來——其中最為可惜的一位,只因他隱瞞了自己是金牛座,且實在做不到抱著她堅持半個小時……

所以她一直單著,就像一盤早就晾涼了的菜,為了招攬顧客沒事兒就自己鉆進微波爐打幾圈再端出來,堅持以熱氣縈繞的姿態(tài)等待著那位符合她全部條條框框的白馬王子。

可哪有那么多白馬王子和白雪公主?一定是我們小時候童話故事看多了,長大后又不斷被價值取向扭曲的文藝作品和過于關注明星穿衣打扮、情感生活的媒體荼毒,總想照樣兒找個那樣的人嫁了或娶了才能滿足。

比如說那些愛情韓劇,男主角永遠帥氣英俊生在豪門,女主角永遠是普通家庭出身的灰姑娘,故事永遠是兩人不顧旁人反對,不懼心機頗重的女二號百般見縫插針,歷經千辛萬苦終成眷屬大快人心……就這樣,無數平凡的小姑娘似乎都從劇中那個平凡善良、渴望真愛的女主角身上看到了自己,登時獲得了無限自信,也開始幻想會有白馬王子在某一刻自己送上門。而那些外在條件較好的女孩就覺得自己更不得了了,不是富二代、星二代的,根本入不了她們的法眼……

我們在沒有戀愛的時候,都會不自禁地為自己將來的伴侶設定許多條條框框,有些是根據社會大眾價值觀做出的逐流之想,有些則是對自我圓滿期待的一種下意識影射。

我們錯以為那些條條框框是幫助我們尋找高品質愛情的工具,嚴格參照,奉若神旨,在與他人的相處中喪失掉基本的誠意和耐心,只顧埋頭逐項打勾,挑三揀四,忘了用心去感受眼前這些獨特的人格,到頭來竹籃打水,徒勞無功——你看那些整天忙著相親的大齡青年,不都是這樣的狀態(tài)嗎?這些層出不窮的對愛情的要求,無形中成為他們通往愛情的絆腳石和坦露真我喜好的束縛枷鎖,也趕跑了許多未必不適合他們的人。

其實,面對一個潛在的戀愛對象,如果你總是想著去衡量他,那你對他的初心就不再是純粹的愛了,而是一種貪心,一種企圖。不要讓自己的企圖成為痛苦的伏筆,也千萬不要因為一個人符合了你心目中的種種條件而去刻意愛上對方——如果那樣,你究竟愛的是他這個人,還是那些條件呢?

我也不希望你因為覺得自己已經老大不小,因為家里催婚催得緊,而按照親朋好友的眾籌期待去盲目相親,想把自己草率地“拋售出倉”。事實上,你沒必要把他人的想法看得太重,沒必要被那些嘈雜的聲音影響判斷。你是要為自己找一個談戀愛、過日子的人,就像一雙鞋到底合不合腳、舒不舒服,只有穿的人才知道。你要為自己負責,不要只是為了做給別人看。如果你連自己都要糊弄的話,時間一定會讓你后悔。

男人都愛美女,但他們未必都會把美女娶回家,反而選擇適合做老婆的;女人也大多愛錢,但她們未必都會嫁給富人,而是選擇真心對自己好的。

你也一樣。很多時候,你無法料到自己會遇到什么樣的人,也無法預測自己會喜歡上什么樣的人。等你遇到了真正能使你心動的那一位,你會突然明白,原來喜歡一個人根本與那些條條框框毫不相干,感覺對了那些都是浮云,唯有自在和愉悅才是準則。能在一段關系中讓你感到開心,讓你不斷獲得生命中的正能量,或讓你有所感悟、有所豐盈的人,就是適合戀愛的對象。即便乍看之下對方可能顯得太過平凡,但要記住每個人都是這世間獨一無二的存在,必然有一個獨特的靈魂和一些精彩的優(yōu)點待你發(fā)覺。倘若多一分耐心,多一分真誠,多一分安分,你定能用心領悟到對方的人格之美。

是的,在感情面前,沒有什么是必需的。你看《非誠勿擾》上那些死守理想男伴硬性指標的女嘉賓,最后還不是紛紛打破自己的堅持,一臉滿足地被人領走了?

生活精彩,卻也平凡。沒有那么多王子和公主可供邂逅,也沒有那么多轟轟烈烈的劇情等著你去演繹,你之所以期待那些,是因為你的自我還不夠圓滿,沒有察覺自己的青澀和自大。我只有先讓你明白了這些,才能寄希望于你日后的愛情。也只有經歷過才懂,所謂“愛的感覺”,不過只是簡單的“很想跟那個人在一起”而已。

嗯,當你決定選擇一個人時候,我希望,是真的因為愛情。

看透愛的形式主義

他未必不愛你,只是在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可能又恰巧不是你所預期的那樣而已。

表達愛意的方式有很多種,準備燭光晚餐、看電影、送禮物、唱一首歌、給一個緊緊的擁抱或一個深情的親吻等并非“規(guī)定動作”,只是那樣做的人多了,便給所有人造成了一種“本該如此”的印象,好像一旦缺少了這些,戀人就不夠真心,愛情就不夠完整……感情里的很多小別扭便由此產生。

但我認識的一位書法家在感情里是個十足的“怪胎”,他從來不把情啊愛啊的掛在嘴邊,好像那些話一旦說出口,整個人就會顯得很矯揉造作、庸俗不堪——和女友在一起兩年多,據說他只說過一次“喜歡”,還是在向她表白時迫于形勢不得不說的。他也從來不會玩什么浪漫,覺得電影可以在網上看,用不著兩個人非得花一百多塊錢去電影院湊熱鬧,省下來的錢大可以出去吃頓好的。

他才三十出頭,在一家老牌廣告公司做中層管理,本該處在男人最意氣昂揚、風華正茂的階段,卻是我所有朋友當中生活態(tài)度與老年人最接近的,渾身上下都透著一種老氣橫秋的味道……我只能將此理解為一種獨特的藝術家氣質。

嗯,他向她表達愛意的方式也同樣頗具藝術氣息,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情人節(jié)禮物是一幅用一百種不同筆體書寫她姓名單字的“百名圖”,長寬皆超過兩米,我得知此事后腦中自動浮現出古裝戲里翰林院大學士向老佛爺獻字祝壽的情景……

可關鍵在于,他女友真的因為收到這樣一份特別的情人節(jié)大禮而特別感動,據說還喜極而泣。有一次她親口跟我說,她覺得他趁她不在家時偷偷寫成那件作品的心意比什么都要浪漫,很多人一輩子可能都不會收到這樣一份特別的禮物。

我立刻就理解了,他表達愛意的方式之所以能被充分理解和很好地接收,并非他這個“怪胎”遇到了另一個“怪胎”,而是他女友懂得,表達愛意的方式并非只有常人眼里的那些“規(guī)定動作”,無論他為她做什么、送她什么禮物,都只不過是一種承載、傳達愛的形式而已。而那份心意才是最真摯、可貴的。

是啊,每個人都有自己表達愛意的方式,我們沒法評價說哪種方式高明,哪種方式差強人意,只取決于接收這份愛意的人是否也在那個頻率上,是否理解和懂得感激。

有的女人會因為沒有在情人節(jié)收到鮮花而向戀人抱怨、擺臉色,只是因為她還困在愛的形式主義里,在拿別人表達愛意的方式與自己戀人的方式做比較。

還有一些人總是覺得自己在感情里要比對方愛得更多一點,所以覺得委屈、不滿足、不快樂,其實也只是在拿自己對愛的認知與戀人的做比較。

而如果你覺得對方必須每天及時送上“早安”“晚安”才是愛你,一旦漏掉一次就是變心愛上了別人,那實在是太幼稚可笑了,你啥時候能長大呢?

愛應該是雙方情不自禁、心甘情愿地想做一些能讓彼此都感到快樂的事,沒有義務和什么應該不應該。

說到底,那么多失望和不痛快都是你自己給的,只因你對愛的理解太過狹隘,被虛榮、貪婪和嫉妒蒙住了眼睛。

絕大多數人都想擁有一段浪漫的戀愛,可誰又能說得清楚“浪漫”到底是什么?玫瑰?氣球?巧克力?鋼琴曲?華爾茲?一次精心準備的旅行?還是求婚時那枚晶光閃閃的鉆戒?

其實,這些都不過只是代表“浪漫”的符號而已,且大多是商家為了刺激消費而炒作渲染的結果。真正的“浪漫”就在我們的心中。只要兩人傾心相愛、真誠相待,哪怕什么都不說,什么都不做,每一刻安靜的相伴也都是精致的,所見的一草一木也都是特別的;只要我們對待愛情的心態(tài)是開闊、清明的,看待戀人的眼光是寬宥、包容的,就不難發(fā)現,相處中的每個眼神、每抹微笑、每處關懷,其實都是愛情最好的佐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