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妄書(隨筆卷一)
在浩如煙海的中國古籍中夾雜了一些偽書,也就是假托為名人所撰寫而實際上是偽造的書籍,因此唐宋以來就有人做辨?zhèn)蔚墓ぷ?。洪邁便是一位善于辨?zhèn)蔚膶W者,試看他從歷史事實來批駁《開元天寶遺事》的淺妄,是何等簡捷,何等有說服力。
俗間所傳淺妄之書,如所謂《云仙散錄》、《老杜事實》、《開元天寶遺事》之屬[1],皆絕可笑。然士大夫或信之[2]。至以《老杜事實》為東坡所作者[3],今蜀本刻杜集,遂以入注??讉鳌独m(xù)六帖》[4],采摭唐事殊有功[5],而悉載《云仙錄》中事,自穢其書。《開天遺事》托云王仁裕所著[6],仁裕五代時人,雖文章乏氣骨,恐不至此,姑析其數(shù)端以為笑。其一云[7]:“姚元崇開元初作翰林學士[8],有步輦之召[9]?!卑丛缥浜髸r已為宰相,及開元初三入輔矣[10]。其二云[11]:“郭元振少時美風姿[12],宰相張嘉貞欲納為婿[13],遂牽紅絲線[14],得第三女,果隨夫貴達?!卑丛駷轭W谠紫?,明皇初年即貶死[15],后十年嘉貞方作相。其三云[16]:“楊國忠盛時[17],朝之文武,爭附之以求富貴,惟張九齡未嘗及門[18]?!卑淳琵g去相位十年,國忠方得官耳。其四云[19]:“張九齡覽蘇文卷[20],謂為文陣之雄師?!卑?img alt="" src="https://img.dushu.com/2022/05/06/194432799408.jpg" />為相時,九齡元未達也[21]。此皆顯顯可言者,固鄙淺不足攻[22],然頗能疑誤后生也。惟張彖指楊國忠為冰山事[23],《資治通鑒》亦取之[24],不知別有何據(jù)?近歲興化軍學刊《遺事》[25],南劍州學刊《散錄》[26],皆可毀。
【翻譯】
流俗所傳淺陋虛妄的書,如所謂《云仙散錄》、《老杜事實》、《開元天寶遺事》之類,都極其可笑,但是士大夫卻有人相信它。甚至認為《老杜事實》是蘇軾所作,今天的蜀刻本杜甫集,便把它引用進注釋中??讉鳌独m(xù)六帖》,采摘唐代事情很有功勞,但卻把《云仙散錄》中的事情都收了進去,自己玷污了自己的書。《開元天寶遺事》假托是王仁裕所著,仁裕是五代時人,雖然文章缺乏氣勢骨力,但恐怕也不至于這樣,姑且剖析幾件作為談笑之資。其一說:“姚元崇在開元初作翰林學士,有步輦之召?!卑丛缭谖浜髸r已經(jīng)擔任宰相,到開元初年已經(jīng)三次入相了。其二說:“郭元振年少時風姿很美,宰相張嘉貞要他做女婿,便讓郭元振牽紅絲線,得到了他第三個女兒,后來果然隨丈夫貴顯?!卑丛袷穷W诔紫?,玄宗初年即因貶謫死去,過了十年嘉貞才做宰相。其三說:“楊國忠顯赫時,滿朝文武官員,爭著巴結(jié)他以求取富貴,只有張九齡不曾到他的門?!卑淳琵g罷相十年之后,國忠才得到官職。其四說:“張九齡看了蘇的文卷,稱之為文陣的雄帥?!卑刺K
擔任宰相時,九齡還沒有顯貴。這些都是明顯可議的,固然鄙陋淺薄經(jīng)不起指責,然而很能貽誤后學。只有張彖說楊國忠好比冰山這一件事,《資治通鑒》也采用了,不知道另有什么根據(jù)?近年來興化軍學刊刻了《開元天寶遺事》,南劍州學刊刻了《云仙散錄》,都應(yīng)該毀版。
注釋
[1] 《云仙散錄》:今存,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也說是偽托,后來學者多認為是王铚所作。《老杜事實》,《直齋書錄解題》稱它為《東坡杜詩故事》,也是偽托之書,或謂出于鄭昂(朱熹說),或謂出于王铚(張邦基說),今已失傳?!堕_元天寶遺事》:今存,記載五代至唐玄宗開元、天寶時事的傳說的書。
[2] 士大夫:指有地位有聲望的讀書人?;颍河腥?。
[3] 東坡:宋文學家蘇軾,號東坡。
[4] 《續(xù)六帖》:類書名,孔傳撰。讀書雜采唐宋事實、成語典故,是續(xù)唐白居易《六帖》的書。
[5] 采摭(zhí直):拾取,摘取。
[6] 王仁裕:為五代時前蜀的大臣,后又入后唐、后晉、后漢為官,后周顯德三年(956)才去世。
[7] 其一云:此下所引見于《遺事》卷一《步輦召學士》。
[8] 姚元崇:后改名姚崇,曾在長安元年(701)、景云元年(710)、開元元年(713)三次任宰相。翰林學士:官名。開元初設(shè)翰林供奉,掌表疏批答、應(yīng)和文章,開元中期改為翰林學士。
[9] 步輦(niǎn捻):一種用人抬的代步工具。《遺事》說玄宗想跟姚討論時務(wù),因連日下雨,便叫人抬步輦?cè)ソ铀?/p>
[10] 入輔:入相,入朝為宰相。
[11] 其二云:此下所引見該書卷一《牽紅絲娶婦》。
[12] 郭元振:睿宗景云二年(711),為宰相,玄宗先天元年(712)復(fù)為相,后被流放新州(今廣東新興),病死。
[13] 張嘉貞:開元八年(720)為宰相。
[14] “遂牽”句:《開元天寶遺事》說張嘉貞有五女,因令各持一絲于帳幔前,郭便牽一絲線,得第三女,大有姿色。
[15] 明皇:唐玄宗,后人據(jù)他的謚號稱之為明皇。
[16] 其三云:此下所引見該書卷三《向火乞兒》。
[17] 楊國忠:楊貴妃堂兄,本名釗,后賜名國忠,天寶十一年(752)為右相。
[18] 張九齡:開元二十一年(733)任宰相,二十四年(736)罷相。
[19] 其四云:此下所引見《開元天寶遺事》卷三《文陣雄帥》。作“雄帥”,于義為長。
[20] 蘇(tǐnɡ挺):字廷碩。玄宗初年為中書舍人,開元四年(716)為宰相。
[21] 元:原來,本來。達:顯貴。
[22] 攻:指責。
[23] “惟張彖(tuàn團去)”句:此事見《開元天寶遺事》卷二《依冰山》。楊國忠權(quán)傾天下,四方之士爭赴其門,只有進士張彖不依附,說其勢有如冰山,見皎日則化。
[24] 見《資治通鑒·唐紀·玄宗天寶十一載》。
[25] 興化軍:治所在今福建莆田。軍是與州同級的地方行政機構(gòu)。學:當時州、軍都有學校。
[26] 南劍州:治所在今福建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