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談父母與子女(1612年作 1625年增訂)
父母的歡樂藏而不露,他們的悲哀與恐懼也是這樣。歡樂他們無法說,悲哀與恐懼則不肯說。子女使他們的辛苦變甜,也使他們的不幸更苦;子女增添了生的憂慮,卻減輕了死的記懷。傳宗接代是動物的通例,而名聲、德行和功業(yè)則為人類獨有。人們一定看到,豐功偉業(yè)總出自無兒無女的老絕戶之手,因為這種人力圖在他們?nèi)怏w的形象后繼無人的情況下表現(xiàn)他們精神的形象,所以沒有后代的人反而最關(guān)心后代。創(chuàng)立家業(yè)的人對子女最縱容,因為他們把子女不僅看作家族的傳承,而且還看作事業(yè)的延續(xù),所以他們既是子女,又是造物。
父母疼愛子女時往往厚此薄彼,有時候心眼偏得沒有道理,尤其是母親。正如所羅門所言:“智慧之子使父親歡樂,愚昧之子叫母親擔憂?!?sup>(1)人們一定看到,有的家里兒女滿堂,老大、老二深受器重,老小備受嬌慣,居中的幾個好像被父母遺忘,然而事實往往證明他們最有出息。
父母對孩子的零用錢摳得太緊是個錯誤,必生禍患,這樣做使他們變得卑賤,學會投機取巧,結(jié)交一些狐朋狗友,日后手頭寬裕時,更會放浪形骸。因此當父母的權(quán)威用在嚴管子女、而不是嚴管錢包時,才有最好的結(jié)果。
人們有一種愚蠢的作風(父母、老師、仆人都是這樣),就是挑動年幼的弟兄爭強斗勝,結(jié)果成年后往往兄弟失和,家庭不安。意大利人不大區(qū)分子女侄甥或近親,只要同居一族,縱然不是親生子女,也無所謂。說實話,在性質(zhì)上,這大體上是同一回事。由于血緣使然,我們有時會看見某個侄子或外甥更像叔伯、舅舅或別的親人,卻不像他的生父。
父母打算讓子女從事何種職業(yè),走什么道路,應趁早選定,因為小時候他們的可塑性最強。父母不必太拘泥兒女的愛好,別以為子女最愛做的就一定能做得最好。當然,如果子女的愛好和天賦非常突出,那就最好不要橫加干預。不過一般來說,這句格言講得很好:“選擇最好的,習慣會使他變得輕松愉快?!?/p>
小弟通常很幸運,但很少、甚至從來沒有因為兄長被剝奪了繼承權(quán)而走運得福。
--------------------
(1)見《圣經(jīng)·舊約·箴言》第10章第1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