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
范仲淹從軍塞下 歐陽修淚眼問花
宋仁宗趙禎做了四十二年的太平天子,晏殊在他身邊做了三十年的太平宰相。滿朝文武上朝的時候都盯著沙漏,盼望太監(jiān)早點宣布退朝。宋仁宗知道他們要去晏殊家里徹夜歡宴,多次暗示大家?guī)黄鹜?。大家都假裝沒有看見皇帝渴望的眼神。
北宋君臣都想?yún)⒓雨淌飧系脑娋聘邥淌獾拈T生故吏范仲淹、歐陽修更是從不遲到早退。有一天大家聊起早年的窮困,感慨萬千。
晏殊說:“我小時候一年到頭也吃不上幾回肉,那時我最大的愿望不是出將入相,而是做個可以經(jīng)常吃肉的屠夫或木匠。我們村屠夫的女兒身高體壯,夏天我常常躲在她的陰影里乘涼,但她是我眼里最漂亮的姑娘?!?/p>
滿堂賓客哄堂大笑。
晏殊接著說:“家里連買油鹽的錢都沒有,我每天必須早起砍柴挑到臨川城里去賣,回家之后接著放牛,只有在放牛的時候才有時間看書。我有個姑姑嫁給了城里的殷實人家,在街上看見我瘦得皮包骨頭,請我去飯館吃了一頓豬頭肉。這頓飽飯讓我永生難忘,做官之后我送給姑姑一座高樓?!?/p>
范仲淹說:“我小時候最大的愿望是吃獅子頭,有一次我跟財主的兒子吹牛,說我一頓能吃十個獅子頭。財主的兒子跟我打賭。你們見過我們蘇州的獅子頭吧?最小的也有半斤左右。”
坐在晏殊身邊的少年晏幾道問:“結(jié)果呢?”
“我贏了,不過差點就永垂不朽。直到今天我看見獅子頭都沒胃口?!狈吨傺驼f,“很少有人吃過我這么多苦。因為小時候營養(yǎng)不足,我到現(xiàn)在一直身體不好?!?/p>
歐陽修不同意:“希文兄畢竟還有個繼父可以依靠,我們就是孤兒寡母。當(dāng)年的艱難真是不堪回首?!?/p>
晏幾道說:“兩位叔叔伯伯不妨比一比小時候誰更艱苦。”
歐陽修說:“比就比,誰怕誰。”
范仲淹說:“不用比,你肯定輸。”
“您先說,您都受過什么苦?”
“我一條咸魚吃了一個月?!?/p>
“我一個月餅吃了兩年。”
“怎么可能?”
“頭一年吃了一半,把它藏在瓦罐里第二年再吃。”
“那還能吃嗎?早就發(fā)霉了?!?/p>
“這種月餅名叫狗不理,很硬,扔在地上狗都不吃?!?/p>
“狗不理好像是一種包子?”
“那是后來的事?!?/p>
“餓得沒辦法的時候我偷過鄰居的臘肉?!?/p>
“為了一塊肉夾饃我出賣過自己的祖國!”
歐陽修這話一出,滿堂嘩然,連堂下天井周圍的樂師都停止演奏。大家都看著歐陽修。
歐陽修趕緊解釋:“有一年我們村里來了契丹歌舞團(tuán)。有個契丹小孩站在一旁看大人搭建舞臺,他手里拿著一塊肉夾饃,中間夾著香噴噴的驢肉。我們?nèi)宓男∨笥讯紘先ズ退捉酰埶ゼ依镒隹?,最后他決定把肉夾饃給我。”
這事連晏殊也興致勃勃:“你跟他說什么了?”
“我說我也是契丹人,大遼派我們來大宋交流學(xué)習(xí)。因為想念家鄉(xiāng)的面食,我已經(jīng)準(zhǔn)備提前回去?!?/p>
晏幾道說:“可您長得不像呀?”
“契丹小朋友也有點懷疑,不過為了宋遼兩國人民的友誼,他只好把肉夾饃放棄?!?/p>
大家再次哄笑。
范仲淹之父范墉隨吳越王歸宋,曾經(jīng)做過成德、武信、武寧軍節(jié)度使的掌書記,可是范仲淹剛到兩歲范墉就因病去世。范仲淹母親謝氏只好帶著兒子回到范墉的家鄉(xiāng)蘇州吳縣。
范仲淹小時候非常頑皮,對母親的教誨置之不理。他母親謝氏決定用一種奇特的方式對他進(jìn)行激勵。這天她把拿著彈弓正要出門玩耍的范仲淹叫住。
“小文,你知道你為什么名仲淹、字希文嗎?”
“不知道?!?/p>
“隋朝末年有個大學(xué)者王通,你聽說過嗎?”
范仲淹搖頭。
謝氏接著問:“王勃呢?王勃總知道吧?”
“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寫過《滕王閣序》?!?/p>
“王勃是王通的孫子。王通字仲淹,大家都叫他文中子。唐朝初年的很多宰相都曾經(jīng)拜他為師。你爸希望你做我們宋朝的文中子?!?/p>
《荷花鴛鴦圖》 明_陳洪綬
“我爸已經(jīng)死了?!?/p>
“他其實沒有死?!?/p>
“大家都說他死了?!?/p>
“他是因為你不聽話,被你氣得離家出走了?!?/p>
“不可能吧?我有這么壞嗎?”
“其實我也想走,只是怕你無家可歸才留下來。過幾年等你長大一些,自己可以出門討飯了,我也會走的?!?/p>
“你也不想要我了?”
“你從來不聽我的話,我跟你在一起遲早被你氣死。我得趁自己還年輕趕緊改嫁,不然將來老了就沒人可以依靠了?!?/p>
范仲淹一聽慌了,他把彈弓扔到一旁,跪求母親原諒。
“姆媽,以后我一定聽話?!?/p>
過了幾年,謝氏因為生活所迫果然改嫁在蘇州做官的山東人朱文翰。兩年后朱文翰把他們母子帶回老家山東鄒平。已經(jīng)改名朱說的范仲淹以為母親正在逐步實行她自己的計劃,更加努力讀書。當(dāng)同學(xué)少年都在談情說愛的時候,他連情書都沒寫過。他后來年過三十才結(jié)婚生子,肯定不是響應(yīng)國家號召晚婚晚育。
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二十三歲的范仲淹來到河南商丘的應(yīng)天書院讀書。當(dāng)時商丘是北宋的南京,繁華熱鬧。為了避免打擾,范仲淹在寺廟租了一間偏房獨住,冬天疲勞了就用冷水澆頭。他每天用兩升小米煮粥,待粥凝固后劃成四塊,早晚就著腌菜各吃兩塊。小和尚們看見讀書人活得如此艱苦,懷疑“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是書商做的廣告,要求還俗的人明顯減少。住持聽說這是范仲淹的功勞,主動提出減免他的房租。
功夫不負(fù)有心人,范仲淹很快在同學(xué)中脫穎而出。他信心十足,認(rèn)為自己命中注定匡時救世,“不為良相,則為良醫(yī)”。大中祥符七年,迷信道教的宋真宗駕臨安徽亳州太清宮,浩浩蕩蕩的車馬路過商丘。商丘城萬人空巷,只有范仲淹埋頭讀書。有個同學(xué)跑來叫他:“皇帝來了,大家都想瞻仰龍顏,你不去看?”范仲淹回答:“急什么,他很快就會接見我?!?/p>
范仲淹不是盲目自信,說完這話的第二年也就是大中祥符八年,二十六歲的范仲淹考中進(jìn)士,得到宋真宗接見。隨后他把母親接到身邊并正式恢復(fù)范姓。
范仲淹在他的著名散文《岳陽樓記》中說“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yuǎn)則憂其君”,“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不是范希文唱高調(diào)自欺欺人,他一生都在身體力行。他因為直言極諫做了多年的地方官,在睦州、蘇州、饒州、潤州、越州遷徙輾轉(zhuǎn),每到一個地方都勤政愛民。
康定元年(1040年)范仲淹做了陜西經(jīng)略安撫副使。關(guān)于他在戰(zhàn)爭中的功績說法迥異,就連“軍中有一韓,西賊聞之心膽寒;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這首民謠,據(jù)說也是范仲淹自己編造。那段歷史只有一點無可置疑,范仲淹寫下邊塞詞《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燕然未勒”出自外戚出身的東漢車騎將軍竇憲故事。漢和帝永元初年,竇憲大破北匈奴,登上燕然山也就是今天蒙古境內(nèi)的杭愛山,命《漢書》作者班固勒石記功而還。
這首詞是邊塞詞的無上經(jīng)典。辛棄疾《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和岳飛的《滿江紅》雖然壯懷激烈,但是霸氣有余柔情不足。正如武林高手必須能攻善守,邊塞詞也需要在豪放和婉約之間取得平衡,這一點做得最好的就是《漁家傲》。
慶歷三年(1043年),范仲淹回朝做了樞密副使,聯(lián)手大臣富弼、韓琦和諫官歐陽修、蔡襄等人發(fā)起“慶歷新政”。由于觸犯利益集團(tuán),兩年后他們同時被趕出朝廷,各項改革也隨即廢停。
范仲淹鞠躬盡瘁,可是最終功敗垂成。他心灰意冷,和親友悵別都門。
蘇幕遮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范仲淹被貶往邠州,歐陽修去了滁州,滕宗諒即滕子京到了岳州。慶歷六年范仲淹在河南鄧州應(yīng)滕子京之邀寫《岳陽樓記》的同時,歐陽修也在安徽滁州完成《醉翁亭記》。這兩篇文章一寫志士之憂一寫醉翁之樂,風(fēng)格迥異相映成趣。
范仲淹特別怕寒?;实v三年(1051年)范仲淹移官山東青州,這里寒冷的冬天加重了他的病情,次年在赴潁州途中死于徐州。宋仁宗追封他為兵部尚書。制作《范公神道碑》的正是歐陽修??上Ш髞矸吨傺椭臃都?nèi)室驗楹蜌W陽修政見不同,把歐陽修歷時兩年才定稿的《范公神道碑》推倒,氣得歐陽修差點和小范動手。
范仲淹作為正氣凜然的名臣,有時也有令人莞爾的一面。據(jù)陸游《老學(xué)庵筆記》載:“范文正公喜彈琴,然平日只彈《履霜》一曲,時人謂之范履霜。”
范仲淹一生行為世范,文武雙全,幾乎沒有什么缺點被人詬病。連一向喜歡臧否古人的蘇軾也非常尊敬范仲淹。嘉祐二年(1057年)蘇氏兄弟中進(jìn)士時范仲淹已經(jīng)去世五年,緣慳一面,蘇軾終生引以為憾。
范仲淹和歐陽修都是晏殊的門人,但并沒有和晏殊黨同伐異,反而公開批評過晏殊的某些政見,晏殊也不覺得他們欺師滅祖,這才是政治家應(yīng)有的氣度胸襟。
歐陽修之父歐陽觀是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進(jìn)士,歐陽修出生在他父親做官的四川綿州,剛學(xué)會走路父親就帶他去江油參觀過李白故居。四歲那年父親去世之后,歐陽修跟隨母親鄭氏去湖北投靠做隨州推官的叔叔。歐陽修小時候不但沒錢上學(xué),連買紙筆的銅板都沒有,母親鄭氏用蘆荻為筆,沙地當(dāng)紙,一筆一畫教兒子識字,這就是后世傳為佳話的“畫荻教子”。因為經(jīng)常在月光下看書,歐陽修晚年深為眼疾所苦。
經(jīng)過兩次落榜之后,二十三歲的歐陽修在晏殊主考的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金榜題名,中進(jìn)士的次年做了西京留守推官。宋朝的西京就是唐朝的東京洛陽。歐陽修和梅堯臣、尹洙交游,他們經(jīng)常痛飲狂歌,尋花問柳。
浪淘沙
把酒祝東風(fēng),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dāng)時攜手處,游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西京留守錢惟演對歐陽修非常寬容。有一次歐陽修和同僚謝絳一起去嵩山游玩,因為大雪封山不能及時趕回去上班。錢惟演不但沒有責(zé)怪他們耽誤公事,反而派來了救援保衛(wèi)的軍人并附送歌妓和廚子。歐陽修對錢惟演的知遇之恩一生感激。
春風(fēng)得意的歐陽修經(jīng)常墜入愛河,戀愛對象既有歌兒舞女,也有洛陽的豪門千金和小家碧玉。歐陽修那些香艷旖旎的小詞,即使不是寫在洛陽,也多半是對洛陽風(fēng)流生活的回憶。后來歐陽修逐漸成為朝廷重臣和文壇領(lǐng)袖,他的填詞技巧也許更好,但當(dāng)初那種簡單愛、深深愛的感覺卻再也找不到,就像劉過說的“終不似,少年游”。
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shù)。玉勒雕鞍游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fēng)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
章臺即章華臺,春秋時楚國離宮。秦國王宮也有章臺。漢朝長安城有章臺街,是當(dāng)時長安的煙花之地,相當(dāng)于唐朝的北里也就是平康里。后世以“走馬章臺”指花街柳巷冶游之事。
阮郎歸
南園春半踏青時,風(fēng)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花露重,草煙低,人家簾幕垂。秋千慵困解羅衣,畫梁雙燕棲。
景祐元年(1034年),歐陽修被召回京。他知道自己不太可能再回洛陽,為了避免挨罵,他很用心地填了一首《玉樓春》,隨后抄寫五十份群發(fā)。
尊前擬把歸期說,欲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guān)風(fēng)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jié)。直須看盡洛陽花,始共春風(fēng)容易別。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guān)風(fēng)與月”是今古傳誦的名句,不過每個讀者都有不同的解釋。有可能寫愛情也有可能寫友情,還有可能是通過愛情寫友情。這種愛恨糾纏因為和風(fēng)花雪月無關(guān),所以不會隨著時光消減。
景祐三年,范仲淹以吏部員外郎權(quán)知開封府。權(quán)即代理,權(quán)知開封府就是代理開封知府。他畫了一張百官圖獻(xiàn)給宋仁宗,指責(zé)宰相呂夷簡任人唯親,被呂夷簡反咬一口,外放饒州知州。歐陽修為范仲淹辯護(hù),也被貶為夷陵知縣。夷陵即今三峽大壩所在地湖北宜昌。歐陽修的名詩《畫眉鳥》就寫于夷陵。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康定元年(1040年)歐陽修回京編修崇文總目。宋仁宗因此對他的才學(xué)留下深刻印象,后來讓他主編《新唐書》。慶歷三年(1043年)歐陽修升任右正言、知制誥。慶歷新政失敗后,歐陽修被貶為滁州太守,后又改知揚州、潁州。他的《踏莎行》寫的就是“早春南方行旅”。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xì),草薰風(fēng)暖搖征轡。離愁漸遠(yuǎn)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候館即迎賓候客之館,通常是指驛館或旅館。
潁州就是今天的安徽阜陽。據(jù)說歐陽修曾經(jīng)八至潁州,最后也選擇在這里終老。人們通常會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地方養(yǎng)老,可是歐陽修既沒有選擇他出生的綿州,度過童年的隨州,年輕時接收過無數(shù)秋天菠菜的洛陽,也沒有選擇“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的滁州以及“長記平山堂上,山色有無中”的揚州。后兩個地方他同樣做過太守。
蘇軾好友安定郡王趙令畤的《侯鯖錄》透露了此中消息。原來當(dāng)年歐陽修初到潁州的時候認(rèn)識了一位歌妓,這位美女特別喜歡歐陽修,她能把歐陽修的每一首詩詞都倒背如流。歐陽修一生“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shù)的云,喝過許多種類的酒”,愛過很多正當(dāng)最好年齡的人,可是從來沒有人對他如此用心。他們在一起溫柔繾綣了十幾天,約好三年之后再見??墒菐啄曛螽?dāng)歐陽修如約而來的時候,那位歌妓卻在前一天離開且去向不明。她留下一封信說明原因,她提前離開是因為害怕歐陽修負(fù)心失約,與其傷心絕望過一生,不如留下一線希望自欺欺人。
這位歌妓是歐陽修最真的夢,有詩為證。
平湖十頃碧琉璃,四面清陰乍合時。
柳絮已將春去遠(yuǎn),海棠應(yīng)恨我來遲。
啼禽似與游人語,明月閑撐野艇隨。
每到最佳堪樂處,卻思君共把芳卮。
宋真宗景德二年(1005年)也就是宋遼澶淵結(jié)盟的后一年,著名文臣楊億、劉筠、錢惟演奉旨編纂《歷代君臣事跡》,后來真宗題名《冊府元龜》。編書之余楊億等人互相酬唱,寫了不少流連光景的詩篇?!渡胶=?jīng)》和《穆天子傳》說昆侖之西有群玉之山,那里是帝王藏書之府。楊億因此把他們的詩集取名《西昆酬唱集》。這部詩集在當(dāng)時影響很大,文人學(xué)子紛紛學(xué)習(xí),“西昆體”因此風(fēng)靡一時。
歐陽修推崇唐詩和韓愈散文,對西昆體的駢儷艱深不以為然。嘉祐二年(1057年)他在主持進(jìn)士考試時錄取蘇軾、蘇轍兄弟和曾鞏,帶領(lǐng)他們對西昆體發(fā)起沖鋒,逐步轉(zhuǎn)變北宋文風(fēng)。此時的歐陽修已經(jīng)是個德高望重的大臣,每天公務(wù)繁忙,當(dāng)年洛下買花載酒的時光只能偶爾回想。
訴衷情
清晨簾幕卷輕霜,呵手試梅妝。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yuǎn)山長。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傷。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
嘉祐三年六月,歐陽修以翰林學(xué)士兼龍圖閣學(xué)士權(quán)知開封府。嘉祐四年秋天,歐陽修寫成《秋聲賦》。經(jīng)過青梅如豆柳如眉的春天,山花紅紫樹高低的夏天,他的人生也已經(jīng)走到了山川寂寥的秋天。
嘉祐五年之后,歐陽修歷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刑部尚書、兵部尚書。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王安石實行新法。歐陽修對青苗法有所批評并拒絕執(zhí)行,和弟子蘇軾等人一道站在變法派的對立面。
新黨找不到歐陽修其他罪證,就把目光轉(zhuǎn)向他填的那些香艷小詞。柳永有些詞香艷輕狂,歐陽修的《南歌子》不遑多讓。
鳳髻金泥帶,龍紋玉掌梳。走來窗下笑相扶,愛道畫眉深淺入時無? 弄筆偎人久,描花試手初。等閑妨了繡功夫,笑問鴛鴦兩字怎生書?
歐陽修陶醉于“曲子相公”的美名,終于被政敵抓住把柄。有人以詞為證告他亂倫。歐陽修最后雖然洗脫罪名,但是弄得灰頭土臉,于是再次請求外放離京。
此時歐陽修已經(jīng)六十出頭,帶著書童來到亳州。亳州是古井貢產(chǎn)地,歐陽修自號“六一居士”,他自己的解釋是:“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吾老于其間,是為六一?!?/p>
歐陽修做官的滁州、潁州、亳州都在今天的安徽境內(nèi),不知是巧合還是刻意安排。神宗熙寧四年(1017年)六月,歐陽修以太子少師致仕,退居穎州西湖。在這里他每天和書童愜意泛舟,留下著名組詞《采桑子》十首,其中四首膾炙人口。
一
輕舟短棹西湖好,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 無風(fēng)水面琉璃滑,不覺船移。微動漣漪,驚起沙禽掠岸飛。
二
畫船載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盞催傳,穩(wěn)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卻在行舟下,空水澄鮮。俯仰留連,疑似湖中別有天。
三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鮮。鷗鷺閑眠,應(yīng)慣尋常聽管弦。 風(fēng)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瓊田。誰羨驂鸞,人在舟中便是仙。
驂鸞指仙人駕馭鸞鳥云游。江淹《別賦》:“駕鶴上漢,驂鸞騰天?!?/p>
四
群芳過后西湖好,狼藉殘紅,飛絮濛濛。垂柳闌干盡日風(fēng)。 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xì)雨中。
這組《采桑子》即興隨性。當(dāng)年那個走馬觀花的洛陽才子,終于有了細(xì)數(shù)落花的從容。
下面這首《浣溪沙》也是寫在晚年。
堤上游人逐畫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綠楊樓外出秋千。
白發(fā)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盞頻傳,人生何處似尊前!
曾有一個人,愛我如生命。家人不知道他終老潁州的原因,歐陽修也只是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想起往事前塵。為了抑制這種思念,他開始自修《新五代史》,直到神宗熙寧五年去世。
歐陽修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文人之一。他的學(xué)生蘇軾說他“論大道似韓愈,論事似陸贄,紀(jì)事似司馬遷,詩賦似李白”。晚清詞論家馮煦說他“疏雋開子瞻,深婉開少游”。但對歐陽修最好的評價來自政敵王安石,王荊公說“如公器質(zhì)之深厚,智識之高遠(yuǎn),而輔學(xué)術(shù)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見于議論,豪健俊偉,怪巧瑰琦。其積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發(fā)于外者,爛如日月之光輝。其清音幽韻,凄如飄風(fēng)急雨之驟至;其雄辭閎辯,快如輕車駿馬之奔馳。世之學(xué)者無問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p>
歐陽修反對西昆體,但他對西昆體主將錢惟演卻心存感激。錢惟演的寬宏大量獎勵后進(jìn)對歐陽修影響深遠(yuǎn),他后來同樣善待曾鞏和蘇軾。
錢惟演出身吳越王族,忠懿王錢俶第十四子,累遷工部尚書、樞密使,官終崇信軍節(jié)度使。錢惟演學(xué)問淵博,詩文皆工,他的《木蘭花》名噪一時,和宋祁的《玉樓春·東城漸覺風(fēng)光好》堪稱雙璧,意境也極為相似。
城上風(fēng)光鶯語亂,城下煙波春拍岸。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 情懷漸覺成衰晚,鸞鏡朱顏驚暗換。昔年多病厭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