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經典,有一種“年輕”叫滄桑,有一種“新青年”叫民國范兒,我們新文學的“新聲”《狂人日記》如今一百年了……新的!舊的!更新的!文學的國語!國語的文學!這一路,現(xiàn)代中國文學探出的每一步,背后已是星斗可見,而又跋山涉水的史詩歷程。 人可以消失,但“人的文學”,探討人性的更深層,會留下來。 本書源于許子東在香港嶺南大學中文系的經典課堂實錄,融會了幾十年的積累,將來可擴展為一部相對完整的中國現(xiàn)代文學簡史。 魯迅是一座山,后面很多作家都是山,被這座*高的山的影子遮蓋了;但張愛玲是一條河。這一堂堂現(xiàn)代文學課,囊括“五四”起源、各家流派,以及小說、散文、詩歌、戲劇,共12講,可見魯迅的“反省”、郭沫若的“創(chuàng)造”、茅盾的“矛盾”、巴金的“年輕”、老舍的“命運”、曹禺的“影響”、郁達夫的“苦悶”、丁玲的“撲火”、沈從文的“反潮流而動”、張愛玲的“無家可歸”等等,文學承擔民族—國家寓言。 課堂實錄的金句與神來之筆,化為小字旁批,約有160余條,大珠小珠,與正文相映成趣。另增11份許子東開列的進階書單、10位文學巨匠的創(chuàng)作談、1條中國現(xiàn)代文學時間軸,以及260多個詳注,幫助打開民國時期的文學地圖,打通更多的知識關聯(lián),更新認知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