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感遇(二首)

唐詩三百首(精) 作者:(清)蘅塘退士(編選)編; 張忠綱 注


感遇(二首)

蘭葉春葳蕤[1],桂華秋皎潔[2]。欣欣此生意[3],自爾為佳節(jié)[4]。誰知林棲者[5],聞風坐相悅[6]。草木有本心[7],何求美人折?[8]

【題解】

開元二十五年(737)四月,張九齡被貶荊州長史,直到二十八年春歸里。他的《感遇》詩當作于此時。詩運用傳統(tǒng)的比興手法,托物言志,諷喻時政,向與陳子昂的《感遇詩三十八首》相提并論。原詩共十二首,這是第一首。全詩以蘭桂自喻,表現(xiàn)了詩人淡泊自守、不慕榮利的高潔情操和灑脫胸襟。

【評析】

此詩主旨在末二句:“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但詩人寫來卻轉(zhuǎn)折開闔,搖曳生姿。前四句著力寫蘭、桂,春蘭葳蕤,秋桂皎潔,生機盎然,遂使春、秋成為“佳節(jié)”。這原是自然而然的,本不欲為人知。“誰知”一轉(zhuǎn),引出人來,“林棲者”聞風相悅,已出乎意料之外;“何求”又一轉(zhuǎn)折,“美人”由相悅進而攀折,實違“本心”,更屬難堪。詩意愈轉(zhuǎn)愈深,純從性分中自然流露出來,作者那種美而不媚、堅貞自守的高潔情操,自然令讀者肅然起敬了。難怪清人賀貽孫說:“張曲江《感遇》,則語語本色,絕無門面矣,而一種孤勁秀淡之致,對之令人意消。蓋詩品也,而人品系之?!菽居斜拘模吻竺廊苏邸?,三復(fù)此語,為之浮白?!保ā对姺ぁ罚?/p>

【注釋】

[1]蘭:指蘭草,菊科香草名。葳(wēi)蕤( ruí):草木茂盛貌。

[2]桂華:即桂花。華:同“花”。

[3]欣欣:草木旺盛生長貌。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木欣欣以向榮。”生意:蓬勃生機。

[4]自爾:自然而然的。佳節(jié):美好的季節(jié),指春、秋。

[5]林棲者:山林隱居之人。

[6]聞風:仰慕其風操。《孟子?盡心下》:“圣人,百世之師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聞伯夷之風者,頑夫廉,懦夫有立志;聞柳下惠之風者,薄夫敦,鄙夫?qū)挕!薄奥勶L”二字本此。坐:因,由于。

[7]草木:指蘭、桂。本心:本性。指蘭、桂榮而不媚、不求人知的品質(zhì)。

[8]美人:指“林棲者”。末二句有《歸去來兮辭》序所謂“質(zhì)性自然,非矯厲所得”意。

江南有丹橘,經(jīng)冬猶綠林[9]。豈伊地氣暖[10],自有歲寒心[11]。可以薦嘉客[12],奈何阻重深[13]。運命唯所遇[14],循環(huán)不可尋[15]。徒言樹桃李[16],此木豈無陰[17]?

【題解】

此為《感遇》第七首,是一首詠橘詩。以橘喻人,表現(xiàn)了作者歲寒不凋的堅貞節(jié)操和濟世不能的抑郁情懷。

【評析】

清人劉熙載說:“曲江之《感遇》出于《騷》,射洪(陳子昂)之《感遇》出于《莊》,纏綿超曠,各有獨至?!保ā端嚫?詩概》)屈原寫過一首《橘頌》,歌頌了橘樹“蘇世獨立,橫而不流”的堅貞品質(zhì)。橘生南國,屈原是楚人,作者也是南方人,他被貶的荊州,即是楚國的郢都,自然仰慕屈原的為人。這首詩所表現(xiàn)的,即是屈原《橘頌》之意,托物言志,自況堅貞。作者是遭奸相李林甫排擠而被貶荊州的,所以詩中將丹橘與桃李對比,桃李媚俗趨勢,妖艷一時,丹橘凌霜傲冬,歲寒不凋。對比鮮明,寓意深刻。《韓詩外傳》卷七載簡主曰:“夫春樹桃李,夏得陰其下,秋得食其實。春樹蒺藜,夏不可采其葉,秋得其刺焉。由此觀之,在所樹也。今子之所樹,非其人也,故君子先擇而后種也?!薄俄n非子?外儲說左下》亦載簡主曰:“夫樹橘柚者,食之則甘,嗅之則香;樹枳棘者,成而刺人。故君子慎所樹?!痹娔┒?,“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意正指此。可見,張九齡對玄宗任用李林甫、牛仙客之流,是隱含憂慮的。婉而多諷,含蓄蘊藉,也是此詩的一個特色。

【注釋】

[9]猶:尚,還。

[10]伊:助詞。

[11]歲寒心:《論語?子罕》:“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彼謇钚⒇憽秷@中雜詠橘樹》詩:“自有凌冬質(zhì),能守歲寒心?!贝藶椤白杂袣q寒心”五字所本。

[12]薦:進獻。嘉客:貴賓。

[13]奈何:無奈。重:指山嶺。深:指江河。阻重深:謂山川阻隔。

[14]運命:命運。遇:遭遇。

[15]循環(huán):古人往往把事物的發(fā)展看成是周而復(fù)始的循環(huán)。尋:推尋,探求。

[16]徒言:只說。樹桃李:《韓詩外傳》卷七載簡主曰:“春樹桃李,夏得陰其下,秋得食其實?!?/p>

[17]此木:指丹橘。陰:同“蔭”。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