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許我,一生的榮華和凋零
傳說楊玉環(huán)剛進宮時,發(fā)現(xiàn)后宮美女如云,她根本無緣見到皇上,所以終日愁眉不展。有一次,為了打發(fā)寂寞的春光,便到御花園內(nèi)賞花,無意中觸到了一片草葉,葉子立刻卷了起來。根據(jù)現(xiàn)代科學(xué)來理解,這是含羞草長期以來適應(yīng)自然產(chǎn)生的應(yīng)激性。但放在唐代,也算奇談怪事了。宮女們都很驚訝,一致認為是楊玉環(huán)美若天仙,所以花草都自慚形穢了,見到她不得不低眉折腰。唐玄宗聽說后,馬上召見了這位“羞花美人”,見其果然絕色傾城,立刻封為“貴妃”。從此,楊玉環(huán)三千寵愛集于一身。
雖然這只是一個傳說,卻證明了楊貴妃的美貌足以傾國傾城。而唐玄宗雖身為一國之君,面對如花美眷,也有著普通男人的七情六欲。他會吃醋,楊貴妃吹了寧王的笛子令他深感嫉妒。他很重情,梅花飄落的時候,還會送一斛珍珠給曾經(jīng)的寵妃江采蘋(梅妃),以慰她上陽冷宮中的寂寞時光。所以,他也一樣有虛榮心,希望楊貴妃的美貌可以四海皆知,人人羨慕他有如此嬌妻。于是,他呼來詩仙為自己的女人和愛情寫詩。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fēng)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fēng)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李白《清平調(diào)詞三首》
李白的這三首《清平調(diào)》自問世起便好評如潮,雖為奉承之作,但句句濃艷,字字香軟。詩作忽而寫花,忽而寫人,由識人而喜花,由愛花而贊人,語意平淺但含意深遠。
然而,假如歷史不異常變幻莫測,也許楊貴妃的人生也不會有許多的轉(zhuǎn)折。
光彩生門戶,被君王寵愛固然是一件幸事。詩仙李白都來為自己寫詩,受到的巴結(jié)和奉承多如牛毛,完全可以滿足身為女人的虛榮。錦衣玉食,雞犬升天,別說是嫁給普通人,就算嫁給皇帝的兒子壽王,也從來沒有這種滋潤與榮耀??墒?,這份寵愛也有許多的附加條件。她要遭受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的怨妒,遭受百姓的指責:為了吃荔枝竟然舉國震動勞民傷財。最為凄慘的是,她還要在大災(zāi)難來臨時,做男人的“遮羞布”。
在兵臨城下的時候,唐玄宗率領(lǐng)一干人等,撇下百姓暗地逃走,一顆鼠膽,毫無當年合力太平公主掃蕩宮廷的威風(fēng)?;⒙淦疥枺瑢⑹總兘邮芰藲v史的訓(xùn)導(dǎo),“紅顏禍水、奸妃誤國”。楊玉環(huán)不死,軍隊便不再前行。與其說唐玄宗為了保全皇室英名,不如說他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他不愿意讓楊玉環(huán)死,笙歌夜舞,有多少共度的美好時光。但他又保不住楊玉環(huán),貴妃不死,眾怒難平。就這樣,品嘗了花容、凝香、春風(fēng),得到了皇上饋贈的人間無限風(fēng)光后,楊貴妃又被心愛的三郎,送上了西天。梁上垂下白綾,抬頭仰望,這個曾經(jīng)賜予她無數(shù)珠寶、榮華的男人,今天卻要硬生生地賜死她!三尺白綾,一段深情,挽了一個死結(jié),卻挽留不住她的青春年華!
楊貴妃死了,因為將士們說她媚惑玄宗,令皇上不理朝政,才導(dǎo)致安祿山的叛變、起兵。楊玉環(huán)常常被指為“紅顏禍水”,人們借著積累的怨氣,對她禍國殃民的罪行大加鞭撻。但是,如果紅顏如水,那么是不是也有“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呢?身居后宮,長孫皇后和武則天都曾參過政,相較之下,楊玉環(huán)卻從來沒有絲毫的政治野心,她只是期待可以得到一個男人全部的愛。不幸的是,這個男人的全部,竟然是一個國家。
大局當前,犧牲的常常是弱小的女子,她們用自己的青春和美麗換來了短暫的輝煌,也淪為政局動蕩、平息民怨的炮灰。
但戰(zhàn)亂的硝煙總會散去,激憤的群情也會漸漸冷卻。所謂“紅顏誤國”也會讓人深省。
馬嵬山色翠依依,又見鑾輿幸蜀歸。
泉下阿蠻應(yīng)有語,這回休更怨楊妃。
羅隱《帝幸蜀》
詩人羅隱說,“馬嵬坡前,山色青翠依舊,這一次是黃巢攻入長安,唐僖宗倉皇出逃。唐玄宗泉下有知,恐怕會發(fā)出這樣的感慨,這一回可不要再埋怨楊貴妃了”。言外之意,當年玄宗為堵眾人之口,賜死楊貴妃,既是逼不得已,也是嫁禍于人。拿一個毫無政治頭腦的女人為自己脫罪,折損了玄宗的一世英名。如今,羅隱假托玄宗的口氣來勸告后輩,既有不平之怨氣,又顯辛辣與諷刺。沒有楊貴妃,后代李氏子孫也一樣難逃厄運。楊貴妃,不過是充當了一次“歷史的擋箭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