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臨江仙◎
點(diǎn)滴芭蕉心欲碎,聲聲催憶當(dāng)初。欲眠還展舊時書。鴛鴦小字①,猶記手生疏②。
倦眼乍低緗帙亂③,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燈孤。料應(yīng)情盡,還道有情無。
[箋注]
①鴛鴦小字:指相思愛戀的文辭。《全元散曲·水仙子·冬》:“意懸懸訴不盡相思,謾寫下鴛鴦字,空吟就花月詞,憑何人付與嬌姿?!?/p>
②生疏:不熟練。
③緗(xiāng)帙(zhì):淺黃色書套。亦泛指書籍、書卷。
[典評]
那是另一個時空雨打芭蕉的夜晚。
心欲碎,不知是芭蕉心碎,還是納蘭心碎?!霸缫矠t瀟,晚也瀟瀟”,古往今來的詩詞中,芭蕉似乎總喜歡同雨相伴出現(xiàn)。雨滴芭蕉,入夢,美酒半酣有唐汪遵心戀江湖;入畫,王摩詰《雪打芭蕉》令人忘卻寒暑,白石老人大葉潑墨酣暢淋漓;入樂聲,《雨打芭蕉》淅淅瀝瀝,似雨滴蕉葉比興唱和,急雨嘈嘈,私語切切,訴盡人間相思意。
至于這芭蕉心,正如易安所言,“舒卷有余情”。禪語云“修行如剝芭蕉”,如果我們的心已被世間種種欲念所裹,那么修行便是將層層偽裝脫去,“覓心”即找回純真的自我,“明心”則是徹悟塵世的一切雜念,方可見性。
納蘭心中,芭蕉心在其不展吧?因其不展,枝枝葉葉才藏得住納蘭夢縈半生的回憶,層層疊疊容得下納蘭多愁又敏感的心。其實(shí)何止善感的納蘭,“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聞”,縱是梅妻鶴子的林逋也難掩芭蕉雨下那些撩人的情思。
“憶當(dāng)初”,短短三字便如一把利劍斬斷今生。今生已作永隔,窗外雨聲風(fēng)聲入耳,曾有多少夜晚流逝于情意繾綣的呢喃?未來又將有多少不眠的孤夜,唯有舊憶聊以回味?所幸,過去的日子并未消逝于流年,在那發(fā)黃的紅箋之上仍可略窺一二。
“鴛鴦小字,猶記手生疏”,怕是納蘭也在懷念把筆淺笑的她吧。此語原出王次回《湘靈》:
戲仿曹娥把筆初,描花手法未生疏。
沉吟欲作鴛鴦字,羞被郎窺不肯書。
納蘭與這位明末的才子是頗有淵源的。王次回出身金壇望族,仕宦之家,連他的女兒王朗也是著名的詞人。與他的祖上相比,王次回的仕途之路一生不得志,僅在晚年做了松江府華亭縣訓(xùn)導(dǎo),不過是個無名無實(shí)的小官。然而他的作品上承李義山,下啟清初詞壇,對近代的鴛鴦蝴蝶派也頗有影響。納蘭詩詞中常見王次回《凝雨集》的影蹤,可又有多少人知道,王次回也如納蘭一般,愛妻早喪,不過涼薄人世一孤伶人。若可同世而立,納蘭與次回或許也能成惺惺知己吧。
當(dāng)年的嬌俏語長縈耳畔,那副欲語還休的羞澀模樣猶在心頭,鴛鴦小字里,似可見這位解語花的身姿若隱若現(xiàn)。然而,以為是一生一世的一雙人,所托竟幾頁滿蘸相思意的舊時書。南宋蔡伸曾慨嘆,“看盡舊時書,灑盡今生淚”。蔡伸是書法家蔡襄之孫,官至左中大夫。名門之后,位高權(quán)重又如何?三更夜,霜滿窗,月照鴛鴦被,孤人和衣睡。
舊時書一頁頁翻過,過去的歲月一寸寸在心頭回放。緗帙亂,似納蘭的碎心散落冷雨中,再看時已淚眼婆娑?!半僦瑴I,留人醉”,就讓眼前這一半清醒一半迷蒙交錯,夢中或有那人相偎。
又是一窗冷雨,納蘭看到了半世浮萍隨水而逝,如記憶中揮之不去的她,“一宵冷雨葬名花”。還是納蘭身邊這盞燈,只是不再高燭紅妝,唯有寒月殘照,燈影三人。太白對孤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云端”。故人入夢,又漸行漸遠(yuǎn),“是邪?非邪?立而望之,偏何姍姍來遲”。漢武帝為李夫人招魂,燈影明滅處,留得千古一帝不得見的嘆息。
罷了,一夢似千年,從來是“人生長恨水長東”。劉禹錫一句“東邊日出西邊雨”,留多少癡念在人間。已道無情,而情至深處難自已。這般深情厚意,在納蘭心中恐怕已不是簡單的有情,而是人生難得的知心人。如果說情是前生五百次的回眸,愛是百年修得之緣,那么知心便是三生石畔日日心血的傾注。
有情無?
納蘭篤定不念今生,料想今生情已盡。一心待來生,愿來生再續(xù)未了緣,可有來生?